收藏 分享(赏)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习指导大纲水电09级.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407676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习指导大纲水电09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习指导大纲水电09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习指导大纲水电09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习指导大纲水电09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习指导大纲水电09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港航、测绘 09 水电专业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黄勇 吴蓉河海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 年 4 月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现场实习,使同学们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有感性的认识,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岩层产状的测定,能够肉眼鉴别三大岩类和常见的造岩矿物。二、实习内容三、实习路线时间及路线:2010-12-4 路线 1:文天学院(830) 陡山北坡采石公路剖面 (火石峰背斜) 小铁路人工剖面文天学院(1500)2010-12-5 路线 2:文天学院(830) 南京地质博物馆 文天学院(1300)四、湖山地区地质情况简介参考资料:湖山地区地质简介一 1、. 地形地貌湖山地

2、区位于南京城东 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 120169m ,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 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 292.3m,著名的猿人洞(葫芦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发育于南列山。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 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 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图 1 “三山夹两谷”

3、地貌注:红色线条指示山脉走向;黄色图框所示为图 2 湖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图范围。二、2. 地层岩性(部分)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1、 (1)泥盆系茅山组(D 12m )总厚度达 115m,与坟头群整合接触。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出露厚度约 20m。为紫红色间夹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原生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呈现紫红色。五通组(D 3w)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五通组厚约 150m,可分为四部分: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

4、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硅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 13cm 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 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2、 (2)石炭系金陵组(C 1j)厚约 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

5、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高骊山组(C 1g)厚度约 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和州组(C 1h)厚度约 5m,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

6、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老虎洞组(C 1l)厚度约 6m,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黄龙组(C 2h)厚度约 65m,与老虎洞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底部有白云岩砾块组成的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 35cm 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 1cm 以上,厚约 5m。黄龙组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 0.11cm,厚约 5m。黄龙组主体部分为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

7、,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来判断其层面产状。产布克小纺锤 虫 筳 、筒形纺锤 虫 筳 、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 55m。船山组(C 3c)厚度约 40m,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受到侵蚀,起伏不平,并受到氧化颜色发红。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球形,似豆粒大小,色灰白,深灰色和浅灰色灰岩中均可见到,是葛万藻聚集而成,是识别船山组地层的重要标志。船山组顶部有一层极富海百合茎的生物碎屑灰岩。本组还产有麦粒 虫 筳 、球希瓦格 虫 筳 等化石。3、 (3)二叠系栖霞组(P 1q)厚度

8、约 130m,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可分为四个部分: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形成沿层面方向延展的眼球状、扁豆状小溶沟。灰岩中产米氏 虫 筳 、米氏珊瑚、三叶虫(菲利浦虫)等化石。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具缝合线构造,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中国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米氏珊瑚、中国孔珊瑚、南京 虫 筳 、球 虫 筳 等。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

9、易找到。上硅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见拟纺锤 虫 筳 等化石。孤峰组(P 1g)厚度约 20m,与栖霞组整合接触。出露于山麓低地,露头比较零星。下部为灰黑色燧石岩,硅质页岩,薄层到中层状,坚脆,易破裂,风化后成为多孔状,质轻。上部为灰黑色薄层到中层状硅质页岩,燧石岩夹页岩,产磷质结核。产拟腹菊石、阿尔图菊石等化石。龙潭组(P 2l)厚度约 100m,与孤峰组整合接触。组成由排山村至黄花庵一线之谷地,露头较零星。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黄色、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厚度约 40m。中部为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碳质页岩,厚约

10、 30m。上部为灰黄色、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煤层,顶部夹 13 层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厚约 30m。在黄花庵公路边见到中部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页岩中盛产单网羊齿、大羽羊齿、节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大隆组(P 2d)厚度约 20m,与龙潭组整合接触。仅出露于棒槌山西端矿山车间房后。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产假提罗菊石、戟贝等化石。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4、 (4)三迭系青龙群(T 12q )厚度约 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在棒槌山

11、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 1x) ,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 2s) ,厚度约 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 层) ,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

12、等化石。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及其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5、 (5)第三系 下第三系未见,上第三系仅见于江宁方山和汤山北射乌山顶。6、 (6)第四系近代冲积洪积层,有砾石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揭露清楚。3. 地质构造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 。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

13、翼陡,地层倾角常达 7080 ,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 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 8090,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

14、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图 2 湖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图三、地质构造汤山位于青龙山 汤山 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 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 。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 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 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

15、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 8090,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 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四、4. 其他地质现象实习路线沿途还可见滑坡、重力折曲、风化分带、岩溶等地质现象,可拍摄照片或绘制信手剖面图 2 湖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图

16、图。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五、5. 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部分)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这里地壳比较稳定,运动缓和,只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海,堆积了厚度 3000 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地层,化石丰富。有时有硅质物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等地层均或多或少出现过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后者在碳酸盐地层中) 。志留纪末期,华南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本区受到深刻的影响,海水退却,成为陆地,接受剥蚀。早中泥盆世的沉积物很不发育。到晚泥盆世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开始堆积了平原型河流沉积,随着出现了大型的湖泊沉积。这就是上

17、泥盆统的石英砂岩和页岩地层。局部地区堆积了薄薄的赤铁矿层。早石炭世,本区处于海陆交互地带,海水时进时退,堆积了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下石炭统的灰岩、页岩、砂岩。从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区地壳稳定而缓慢的持续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积物补偿的条件下,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这时气候温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丰富。从远处周期性地运来的硅质物质,它成为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形式堆积下来。在早二迭世末期还堆积了含锰磷的沉积物,这就是下二迭统孤峰组,在局部地方有开采价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壳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过程,称为东吴运动,使本区海水退却,成为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堆积了上二迭统的含煤地层,这就是龙潭煤系地层。东吴

18、运动毕竟还是短暂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为止,本区又堆积了浅海特征的上二迭统大隆组,下、中三迭统青龙群。青龙群沉积过程中,整个下扬子拗陷已经有明显的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的顶部出现了在海湾、泻湖环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积。青龙群沉积完毕以后,本区发生了印支运动的第一幕,这是地壳运动性质的一次突变,有古生代以来长期的升降运动性质转化为褶皱的性质,青龙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层全部参加到褶皱中,形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整个下扬子的山脉淮阳山脉也是因为这一运动而奠定轮廓,地质上称这一运动为淮阳运动,在宁镇地区称为金子运动。由于金子运动结束了下扬子地带长期海侵的历史,使之成为陆地。在金子运

19、动形成的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中、上三迭统的黄马青群沉积,它与青龙群在许多地方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它的底部普遍堆积有数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盐质角砾岩。黄马青群堆积的晚期,气候由干热转为湿热,地势变为比较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积,这就是黄马青群上部局部出现的范家场组含煤地层。此后,地壳运动再次剧烈进行,使包括上三迭统在内的所有地层褶皱。这次地壳运动是金子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属于印支运动的第二幕,称为南象运动。在南象运动的作用下,宁镇山脉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脉和山间盆地相交织。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下、中侏罗统的象山群砂岩、页岩沉积,其底部是河流沉积,中上部过渡为湖泊沉积,局部地点有煤的形成。

20、象山群与下伏地层在许多地方都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如栖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盖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岗附近它不整合地盖在中、上三迭统黄马青群之上。象山沉积以后直至白垩纪末期,这里地壳运动频繁,主要形式是差异性质的断块运动。断裂极其发育,沿断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断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积了很厚的上侏罗统到白垩系的洪积与河湖沉积,形成很厚的砾岩、砂岩和页岩。同时,由于断裂切割相当深,地壳深处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侵入和喷出,因而陆相地层中同时产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岩、凝灰岩。此外,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岩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层中。侏罗纪、白垩纪是本区岩浆活动高潮时期,形成了内生金属矿

21、床,如栖霞山大型铅锌矿,汤山附近的铜矿等。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相应的地层之间出现了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地层的褶皱比较缓和而开阔。第三纪以来,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升降,在内陆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很大的陆相砾岩、砂岩、页岩地层。第三系的一些层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层和找油对象。由于地壳运动和缓、微弱,第三系地层产状极其平缓。但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断裂,它切割到地壳深部,有的甚至与某些深达上地幔的断裂相沟通,使深部的玄武质岩浆上升、喷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喷发及玄武岩层的堆积,例江宁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较好的火山地形。阳山碑材及溶洞简介一、阳山碑材阳山位于南京

22、麒麟门外江宁区汤山镇,古称雁门山,山势延绵,风景秀丽,西连彭城山,南接大成山,山高 341.9 米,周围 10 公里。因其山峰对峙,酷似羊角,故称之羊山,因“羊” 、 “阳”同音,所以又称阳山。阳山由二叠系栖霞组石灰岩构成,石质坚硬有光泽,自六朝以来多用于制作柱础、石刻等。古代南京地区的碑刻,大多取材于此。明永乐三年(1405 年) ,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续建明孝陵,下令开凿阳山碑材,后因开挖碑材时发现断层不能开采完整的碑材而弃于此。现阳山尚有面积约 3 万平方米的古采石场遗迹,在高达 1015 米的悬崖上面仍保留着明显的开凿痕迹。2005 年 4 月,南京阳山碑材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报

23、为世界上“最大的碑材” 。经南京市标准计量局测绘部重新测量碑座、碑身、碑额的长、宽、高、体积、重量等相关数据后,确定该碑刻重约 2.6 万吨,如果竖立起来的话,总高将达到 75 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刻材” 。大石碑断层倾角接近 90,为正断层。二、汤山溶洞群汤山溶洞群位于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溶洞群总面积可达数万平方米。溶洞围岩由下奥陶统石灰岩和钙质砂泥岩组成。1、 “雷公洞”1984 年采石工人首先发现了“雷公洞”,洞内曲折崎岖,迂回幽深,高低迭宕起伏,洞内有三个厅室和六条廊道,有至今尚未探明的岔洞和洞中洞,有险竣的峡谷和深不可测的水潭,旁有如龟巨石在引颈探水,令人观之称奇。雷公洞入口

24、高程较低,进入洞中,人工开挖的台阶较陡,而路的上面就是天然的山体石壁,洞中有大量天然形成的裂隙,裂隙一般较大,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小溶洞和“洞中洞”。洞中台阶顺着一条大的裂隙开挖,此裂隙上下距离较小,入口处尚能让人直立走过,而中间部分则需要弯腰才能钻过,出口处也相对开阔。整个洞中岩石表面很不光滑,且岩石表面很湿润,洞顶一些地方还会滴水。出口处高程较高,且比较开阔,岩石表面也相对较光滑。2、古猿人洞(葫芦洞)1990 年,采石工人在半山腰采石时又发现了一个形如平卧葫芦的溶洞。1993 年 3 月 13 日,民工在葫芦洞中洞中发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头骨,经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和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

25、专家鉴定,这块头骨属早期猿人头骨化石,是我国继“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和安徽的“和县人”之后又一重大发现,而且是我国目前所有头骨化石中最为完整的一个,确属稀世国宝。该洞内还挖掘出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如肿骨鹿和葛锘氏斑鹿都是在长江以南首次发现,这对我国考古工作来说,无疑有着其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古猿人洞洞口为人工开凿,且在入口处放置了大量雕塑,经过一段人工隧道进入洞中。洞中景象颇为壮观,洞顶有很多冰棱似的钟乳石,其中部分钟乳石尖端尚在滴水,而有些钟乳石则由于在地下水作用下强度下降,其端部掉落到地上。洞壁石幔丛生,晶莹剔透,形状繁多,酷似各种动物、植物,所以人们分别给他们取上各种各样的名字

26、。古猿人洞从高悬的天然洞口向下发育的锥状堆积体将葫芦洞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古洞穴沉积的红色粉砂岩,钙质胶结。因岩溶发展发生了崩塌,其上覆盖至今仍在形成中的多种碳酸盐沉积:石笋、石钟乳、石梯田、钙板和石花等。中部锥状积体呈扇形散开,前端插向南缘产南京人化石的小洞,可视高度约 20m,开挖剖面厚 6.5m,主要由灰岩角砾和棕红、棕黄色粘土、粉土组成,显示倾斜层理,倾角 1520,含动物化石和少量红色砂岩碎块。表层局部钙质胶结,发育石笋。锥状堆积体以东近洞壁为厚层钙板,由洞壁向中间倾斜减薄并消失,洞底为粘土堆积,夹灰岩角砾,发育多个个体较大的石笋。考古发掘的小洞堆积分 4 层,自上而下为: 钙板层

27、,厚 28cm; 棕红色粉砂粘土层,3752cm,水平层理发育; 棕红色粘土化石层,3090cm,含灰岩碎块和风化红砂岩块,化石富集,发现两具南京人头骨和一枚人牙化石; 棕红色粘土,620cm,含大量红色风化砂岩和灰岩角砾(北京大学考古系和汤山考古发掘队,1996)。洞穴堆积与溶洞演化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由于山坡蚀退,距葫芦洞洞顶 5m 的北支洞壁被揭开,形成高悬的天然洞口。洞外风化物经流水作用进入洞内形成锥状堆积体,前缘即小洞内的粘土化石层,它们的时代基本一致。此后洞口封闭,渗入洞内的主要是含碳酸钙的地下水,以钙板形式沉积下来,保护了其下的各类堆积物(张兆干等,1996)。图 3 葫芦洞洞穴堆积物横剖面图1.灰岩角砾岩;2.斑杂状粘土层;3.钙质胶结角砾层 ;4.黄红色粘土和泥质物,具纹层构造 ;5.围岩;6.钙板;7.石笋;8.哺乳动物化石骨骼文天学院工程地质野外实验实习报告专业年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二零一一年十二四月中国 南京提 纲一、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二、实习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三、实习内容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背斜等,记录岩层产状,附信手剖面图、照片等。四、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