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1版GMP实施指南.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4406984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227 大小:4.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1版GMP实施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2001版GMP实施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2001版GMP实施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2001版GMP实施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2001版GMP实施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制药企业 GMP 实施与认证指南目 录上篇 GMP 对硬件系统的要求第一章 总则3第一节 厂址及总图3第二节 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3第三节 工艺布局及厂房5第四节 设备选取型及安装6第五节 空气净化系统8第六节 工艺用水系统10第七节 生产辅助设施12第二章 分则(含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15第一节 生物制剂认证要点15第二节 粉针剂认证要求17第三节 大输液认证要点18第四节 小容量注射剂认证要点19第五节 滴眼剂认证要点21第六节 口服固体制剂认证要点22第七节 口吸取液体制剂认证要点26第八节 原料药认证要点28第九节 中成药认证要点29第十节 外用药认证要点32下篇 GMP 对文件(

2、软件)系统的要求第一章 怎样建立一套完备的文件系统34第一节 制剂企业为什么要建立文件系统34第二节 制药企业文件的类型34第三节 怎样制订有关文件34第四节 如何管理和使用文件36第五节 制药企业基本文件37第二章 制药企业标准类文件39第一节 物料管理标准文件39第二节 生产技术管理标准文件45第三节 质量管理标准文件52第四节 设备管理标准文件66第五节 销售管理标准文件69第六节 人员管理标准文件702第三章 制药企业记录(凭证)文件77第一节 物料管理记录(凭证)文件77第二节 生产技术管理记录(凭证)文件81第三节 质量管理记录(凭证)文件120第四节 设备管理记录(凭证)文件13

3、7第五节 销售管理记录(凭证)文件142第六节 人员管理记录文件142第七节 施工检查记录(凭证)文件145第四章 人员及文件(软件)系统认证要点150附 录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 年修订)152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 年修订) (附录)157三、药品生企业 GMP 认证管理办法163四、药品生产企业 GMP 认证工作程序165五、药品生产企业 GMP 认证资料168六、制药企业如何准备 GMP 认证183七、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洁净度测试方法186八、其他参考资料194九、名词解释198十、常见英文缩写200十一、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 GMP 证书的企业名单201

4、十二、获原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药品 GMP 认证证书”企业名单210十三、原国家医药管理局 GMP 达标企业名单213十四、关于公布原药品 GMP 认证和达标企业复核结果的通知2193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厂址和总图一、药品生产工厂的厂址选择,应根据下列原则,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1应在大气含尘、含菌浓度低,无有害气体,自然环境好,对药品质量无有害因素,卫生条件较好的区域。2应远离铁路、码头、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如化工厂、染料厂及屠宰厂等) 、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振动和噪音干扰的区域。如不能远离严重空气污染区,则应位于其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或全年

5、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3排水良好,应无洪水淹没危险。4目前和可预见的市政区域规划,不会使厂址环境产生不利于药品质量的影响。5水、电、燃料、排污、物资供应和公用服务条件较好或所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和今后发展时能有效、妥善地解决。二、药品生产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即总图)应根据下列原则,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1药品生产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在遵循国家有关工业企业总体设计原则外,还应按照不对药品生产产生污染,营造整洁的生产环境的原则确定。2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3生产厂房应布置在厂区环境清洁区域,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4药品生产厂房与市政交通干道之间

6、距离不宜小于 50m。5对于兼有原料药和制剂的药厂,应考虑产品的工艺特点和防止秤时交叉污染,合理布局、间距恰当。原料药生产区应置于制剂秤区的下风侧,青霉素生产厂房的设置应严格考虑与其他产品的交叉污染。6在符合消防安全和尽量减少互相交叉污染的原则下,宜减少独立厂房幢数,建立联合厂房,以减少厂区道路及其造成的污染,减少厂区运输量和缩短运输线路。但生产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必须使用独立的厂房与设施;避孕药品的生产厂房应与其他药品生产厂房分开;生产用菌毒种和非生产用菌毒种、生产用细胞与非生产用细胞、强毒与弱毒、死毒与活毒、脱毒前与脱毒后的制品和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人血液制品、预防制品等的加工或灌装不得同

7、时在同一生产厂房内进行,其贮存要严格分开。7危险品库应设于厂区安全位置,并有防冻、隆温、消防措施;麻醉药品和剧毒药品应设专用仓库,并且防盗措施。8动物房的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并有专用的排污和空调设施。9厂区布置和主要道路应贯彻不流与货流分流的原则,尽量避免相互交叉。厂区道路面应选用整体性好、灰尘少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厂房与道路之间应有一定距离的卫生缓冲带,缓冲带可种植草坪,严禁种花,树木周围以卵石覆盖土壤,绿化设计做到“土不见天” 。10. 厂房周围宜设环形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如有困难时,可沿厂房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通道。11. 药品生产厂房周围不宜设置排水明沟。12.

8、车辆的停车场应远离药品生产厂房。13. 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应独立设置。附:药品生产工厂示意总图。第二节 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一、一般规定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主要包括空气洁净度(尘粒数和微生物数) 、温度和湿度、新鲜空气量、压差、照度、噪声等。1为了保证药品生产质量、防止生产环境对药品的污染,生产区域必须满足规定的环境参数标准。42药品生产区域应以空气洁净度(尘粒数和微生物数)为主要控制对象,同时还应对其温度、湿度、新鲜空气量、压差、照度、噪声等参数作出必要的规定,其中至少应对温度、湿度、压差、悬浮粒子、微生物进行验证。3环境空气中不应有不愉快气味以及有碍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气味。二、环境参娄

9、和的设计标准(二)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分为四个等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3尘粒最大允许数/m 微生物数量最大允许数洁净级别 0.5m 5 m 浮游菌/ 3沉降菌/IIII100 级 3 500 0 5 110 000 级 350 000 2 000 100 3100 000 级 3 500 000 20 000 500 10300 000 级 10 500 000 60 000 15药品生产环境对洁净度的具体分区,可参照下表,但应以有关具体规定为准。药品生产环境洁净度分区表药品类别 100 级 10 000 级 100 000 级 300 000 级 备注最终灭菌药品1大容量注

10、射剂灌封1 注射剂:稀配、滤过2 小容量注剂:灌封3 内包材料:最终处理(精洗等)1注射剂:浓配、稀配(采用密闭系统的)1. 100 级含 100 级洁净区或 10000 级背景下的局部 100 级以下均同2. 含放射性药品和中药制剂非最终灭菌药品1药液配制(灌装前不需除菌滤过的) ;2.注射剂:灌封、分装、压塞;3.内包材料最终处理后的暴露环境1药液配制(灌装前需除菌滤过的)1轧盖;2内包最后一次精洗的最低要求 含放射性药品和中药制剂无菌药品其他供角膜创伤、手术用滴眼剂的配制、灌装 含放射性药品和中药制剂非无菌药品1.非最终灭菌口服液;2.深部组织创伤外用药品3.眼用药品;4.腔道用药(直肠

11、用药除外)1.最终灭菌口服液;2.口服液固体药品3.表皮外用药品;4,直肠用药;5.放射免疫分析药盒1标注在 100 000 级或300 000 级的各剂型均为生产中暴露工序的最低要求;2.含放射性质药品和中药制剂原料药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原料药生产其他原料药的生产暴露环境的最低要求含放射性药品和中药制剂生物制品灌装前不经除菌滤过的制品:配制、合并、灌装、冻干、加塞、添加稳定剂、佐料、灭活剂等1.灌装前经除菌滤过的制品:配制、合并、精制,添加稳定剂、佐剂、灭活剂、除菌过滤、超滤等;1原料血浆的合并,非低温提取,分装前的巴氏消毒、轧盖及制品最终容量的清洗;2.口服制剂;3.发酵培养密闭系统环

12、境,暴露部分需无菌操作;4.酶联免疫吸附试剂:包装、配液、分装、干燥;5.各类制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危致病因子的操作,其空气净化系统等设施还应符合特殊规定52.体外免疫诊断试剂阳性血清分装,抗原-抗体分装胶体金试剂、聚合酶链反应试剂(PCR) 、纸片法试剂等体外免疫试制 6.深部组织创伤用制品,大面积体表创面用制品,大面积体表创面用制品:配制、灌装(二)温度和相对湿度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 1826,相对温度应控制在 45%65%。(三)压差(1)洁净室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可通过使送风量大于排风量的办法达到,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2)空气

13、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二 2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 10Pa,并应有批示压差的装置。(3)工艺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有害物质、易烯易爆物质及生产青霉素类强致敏性药物,某些甾体药物,任何认为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的生产工序,其操作室与其相邻房间或区域应保持相对负压。(四)新鲜空气量洁净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值应取下列风量中的最大值:(1)非单向流洁净室总送风量的 10%30%,单向流洁净室总送风量的 2%4%;(2)补偿室内排风和保持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3)保证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 40 。m3(五)照度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

14、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 300Lx;在辅助工作室、走廊、气闸室、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用室可低于 300Lx,但不宜低于 150Lx;对照度不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六) 噪声洁净室内噪声级就符合下列要求:动态测试时,洁净室的噪声级不宜在于 75dBA;静态测试时,乱流(1)洁净室的噪声级不宜大于 60dBA;层流洁净室的噪声级不宜大于 65dBA。(4)洁净厂房的噪声控制设计必须考虑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要求,不得因控制噪声而影响洁净室的净化条件。第三节 工艺布局及厂房一、工艺布局基本要求1工艺布局应按生产流程要求做到布置合理、紧凑,有利于生产操作,并反保证

15、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果管理。2工艺布局要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并符合下列要求。(1)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流进入生产区域的通道,必要时应设置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和废弃物的专用出入口;(2)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有相应的净化用室和设施,其要求应与生产区洁净级别相适应;(3)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必须有与生产区洁净级别相适应的净化用室和设施,根据秤实际情况可采用物料清洁室、货淋(气闸室)或传递窗(柜)进入洁净区,进入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生产区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必要时还应设置灭菌室或灭菌设施,但不得对洁净环境产生不良影响;(4)洁净区内物料传递输送路线尽量要短,减少折返;(5)生产中的废弃物不宜

16、与物料进口合用一个气闸或传递窗(柜) ;(6)洁净区内的半成品不宜直接进入一般生产区,可采用传递窗(柜) 、气闸或设置相应的设施进入一般生产区,传输带不得穿越不同洁净级别区域。3生产操作区内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施。6用于生产、贮存的区域不得作为非本区域内工作人员的通道。4人员和物料使用的电梯宜分开。电梯不宜设施在洁净区内,必须设置时,电梯前设气闸室或采取确保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的其他措施。5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净化效果,节约能源,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房间戽量做到以下要求:(1)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或区域相对集中;(2)空气洁净度高的房间面积合理布置;(3)不同空气洁净度房间之间相互

17、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如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等。6在药品洁净生产区域内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备料室、原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存放区域内应安排待验区、合格品区和不合格品区,并按下列要求布置;(1)备料室、原辅材料存放区、中间体存放区、半成品存放区其空气洁净度与生产区空气洁净度相同;(2)备料室可视生产规模设置在仓库或生产车间内,并配备相应的称量室(区) ;(3)不合格中间体、半成品需设置专用回收间,其空气洁净等级宜同生产区的等级;(4)原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存放区尽可能靠近与其相联系的生产区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混杂和污染;(5)成品待检区与成品仓库区应有明显区别标志,不得发生

18、混杂。成品待检区可布置在生产区或入库前区。二、洁净厂房基本要求1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洁净区的主体结构不宜采用内墙承重。2洁净厂房主体结构的耐久性应与室内装备、装修水平协调,并应具有防火、控制温度变形和不均匀沉陷性能。建筑伸缩缝应避免穿过洁净区。3洁净区内设置技术夹层或技术夹道,用以布置风管和各种管线。4洁净区内通道应有适当宽度,以利于物料运输、设备安装、检修等。5洁净区内有防爆要注的区域宜靠外墙布置,并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6洁净区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调协安全出口,满足人员疏散距离要求。7放射性药品生产厂房应符合国家关于辐射

19、防护的有关规定。8洁净区的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良好,且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9洁净室墙壁和顶棚的表面应无裂缝、光洁、平整、不起灰、不落尘土、耐腐蚀、耐冲击、易清洗、避免眩光(如采用瓷釉漆涂层墙面和金属隔热夹芯板) ,阴阳角均宜做成圆角,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10. 洁净室地面尖整体性好,平整、无缝隙、耐磨、耐腐蚀、耐撞击、不易积静电、易除尘清洗(如采用环氧自流平整地坪或现浇水磨石地面) 。14. 洁净室的门窗造型要简单、平整、不易积尘、易于清洗,密封性能好。门窗不应采用木质等引起微生物繁殖的材料,以免生霉或变形。门窗与内墙宜平整,不应设门槛,不留窗台。洁净室内的门宽度应能满

20、足一般设备安装、修理、更换的需要。气闸室、货淋室的出入门应有不能同时打开的措施。15. 洁净厂房每层高度应满足洁净室操作面净高和技术夹层布置管线要求的净空高度。16. 需在技术夹层内更换高效过滤器的技术夹层墙面、顶棚宜刷涂料饰面。17. 送风道、回风道、回风地沟的表面装修应与整个送、回风系统相适应,并易于除尘。18.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措施。19. 洁净室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生产产生污染。20. 100 级洁净区(室)不得设置地漏。21. 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第四节 设备选型及安装7一、设备的选型和

21、设计1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应满足生产规模及生并工艺的要求;用于制剂生产的配料、混合、灭菌等主要设备和用于原料药精制、干燥、包装的设备其容量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2洁净室(区)内的设备,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设计和选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结构简单,需要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要不得易于拆装,不便拆装的设备要设清洗口。设备表面应光洁,易清洁。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壁应光滑、平整、避免死角,易清洗,耐腐蚀;(2)凡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表层应采用不其反应,不释出微粒及时不吸附物料的材料;(3)设备的传动部件要密封良好,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

22、造成污染;(4)洁净室(区)内使用的设备尖尽量密闭,并具有防尘、防微生物污染的措施;(5)无菌作业所需的设备,除符合以上要示外,还应满足灭菌的需要。3对生产中发尘量大的设备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等设备应附带防尘围帘和捕尘、吸粉装置;以除尘后排入大气的尾气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干燥设备进风口应有过滤装置,出风口有防止空气倒流装置。5洁净室(区)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敞口设备,若无法避免时,应有避免污染措施。6无菌药品生产所使用的灭菌柜宜采用双扉式,并具有自动监测、记录装置,其容积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7无菌药品生产药液接触的设备、容器具、输送泵等应采购员用优质耐腐蚀材质,密封垫宜采用

23、硅橡胶等材料。8无菌制剂生产中使用的封闭性容器应用蒸汽灭菌,宜在原们清洗、灭菌。9应设计或选用轻便、灵巧的物料传送工具(如传送带、小车等) ;不同洁净级别区域传递工具不得混用;1 万级洁净室(区)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得穿越其他较低级别区域。10. 设备的自动化或程控设备的性能及准确度应符合生产要求,并有安全报警装置。11. 不得选用可能释出纤维的药液过滤装置,否则须另加非纤维释出性过滤装置,禁止使用含石棉的过滤装置。12. 设备外表不得采用易脱落的涂层。13. 洁净室(欧)内使用或加工铁燃易爆介质的设备既满足洁净要求又要满足防火、防爆要求。14. 设备设计合理,驱动平稳,无明显震动;洁净室(区)内

24、的设备噪音应符合国家规定。15. 选用的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器、衡具等的适用范围和精密度符合生产的质量要求。16. 设备的设计或选用应能满足产品验证的有关要求,合理设置有关参数的测试点。17. 青毒素等强致敏性药物、某些甾体药物、高活性、有毒害药物的生产设备必须专用。二、设备的安装1设备布合理,其安装不得影响产品的质量;安装间距要便于生产操作、拆装、清洁和维修保养、并避免发生差错和交叉污染。2设备穿越不同洁净室(区)时,除考虑;固定外,还应采用可靠的密封隔断装置,以防止污染。3洁净室(区)内的设备,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宜设地脚螺栓。4对产生噪声、振动的设备,应分别采用消声、隔振装置,改善

25、操作环境。5设备保温层表面必须平整、光洁,不得有颗粒性物质胶落。表面不得用石棉水泥抹面,宜采用金属外壳保护。三、管道安装1管道材料应根据所输送物料的理化性质和使用工况选用。采用的材料应保证满足工艺要求,使用可靠,不吸附和污染介质,施工和维护方便。2引入洁净室(区)的明管材料应采用不锈钢。3输送纯化水、注射用水、无菌介质和成品和管道的材料宜采用低碳优质不锈钢或其他不污染物料的材料。4工艺管道上的阀门、管件的材料应与所在管道的材料相适应。85洁净室(区)内采用的阀门、管件除满足工艺要求外,应采用拆卸、清洗、检修均方便的结构型式。6管道与阀门连接宜采用法兰、螺纹或其他密封性能优良的连接件。凡接触物料

26、的法兰和螺纹的密封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无菌药品生产中,药液的输送管咱的安装尽量减少连接处,密封垫宜采用硅橡胶等材料。7穿越洁净室(区)墙、楼板、顶棚的管道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8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在设计和安装时庆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洗的部位。9引入洁净室(区)的支管宜暗敷。10. 管道保温层表面必须平整、光洁,不得有颗粒性物质脱落,并宜用金属外壳保护。22. 洁净室(区)内的冷保温管道的保温层外壁温度不得低于环境的露点温度。23. 洁净室(区)内的各类固寂静管道均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24. 洁净室(区)内的配电设备的管线应暗敷,进入室内的管线口应严格密封,电源插座宜采用嵌入式。第五节

27、 空气净化系统一、生产区域环境参数(一)一般规定生产区域环境参数主要包括:空气洁净度、温度和相对湿度、新鲜空气量、压差、照度、噪声级。(1)为了保证医药产品生产质量,防止生产环境对产品的污染,生产区域必须具备 GMP 规定的和与其生产工艺相适应的环境参数。(2)医药工业洁净室(区)应以空气洁净度(尘粒数和微生物数)为主要控制对象,同时还应相应控制其环境的温度、湿度、新鲜空气量、压差、照度、噪声等参数,其中验证内容至少包括温度、湿度、压差、悬浮粒子,微生物。(3)环境空气中不应有不愉快气味以及有碍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气体。(4)生产区域环境参数应由管理生产工艺的技术人员,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保证

28、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出,经与空气净化技术人员充分协调,和技术经济多方面比较论证后最后确定。(二)环境参数药品生产各工序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参见本章第二节中的规定。二、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及通风装置1对面积较大,空气洁净度较高,位置集中及消声、振动要求严格的洁净室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反之,可采用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2下列情况的空气净化系统宜分开设置。(1)单向流洁净室与非单向流洁净室;(2)高效空气净化系统与中效空气净化系统;(3)运行班次和使用时间不同的洁净室;(4)特殊药物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符合本节第六条要求。3下列情况的空气净化系统,如经处理仍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则不应利用回风。(1)固体物料的粉碎

29、、秤量、配料、混合、制粒、压片、包衣、灌装等工序;(2)固体口服制剂的颗粒、成品干燥设备所使用的净化空气;(3)用有机溶媒精制的原料药精制干燥工序。(4)凡工艺生产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挥发性气体的生产工序。4洁净室内产生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工艺设备,应设单独的局部除尘和排风装置。5局部除尘土和排风系统在下列情况下,应单独设置:(1)非同一净化空气调节系统;(2)排风介质混合后能产生加加剧腐蚀性、毒性、燃烧爆炸危险性;(3)所排出的有害物毒性相差很大。6需要消毒灭菌的洁净室,应设排风设施。7洁净室排风系统应有防倒灌措施。如在排风总管上设止回阀,中效以上空气过滤器或电动密闭阀,工9与排风风机连锁。

30、8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排风系统应有防火、防爆措施。9换鞋室、存外衣室、盥洗室以及厕所、淋浴室应采取通风措施,其室内静压值应低于有洁净要求的生产区。10. 洁净区内的送风机、回风机及与洁净室风量平衡有关的排风机的启闭应联锁,系统的开启程序为先开送风机,再开回风机和排风机,关闭时侧其联欢锁程序相反。11. 非连续运行的洁净室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置什班风机,并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度和正压、防止室内结露。12事故排风装置的控制开关应与净化系统联锁,并分别设在洁净室和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室内宜设报警装置。三、空气净化处理1空气洁净度 100 000 级及高于 100 000 级的空气净化处理,应采用初效、中

31、效、高效空气过滤器三级过滤,其中 100 000 级空气净化处理,也可采用亚高效空气过滤代替高效空气过滤器。洁净室 300 000级空气净化处理,宜采用初效,中效过滤器二级过滤,但需经计算确定。2净化空气调节系统除直流式系统和设置值班风机的系统外,应采取防止室外污染空气通过新风口渗入洁净室内的防倒灌措施。3空气过滤器的选用,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效过滤器不应选用浸油式过滤器;(2)中效空气过滤器且集中设置在净在空气调节系统的正压器;(3)高效空气过滤器或亚高效空气器宜设置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终端;(4)中效以上空气过滤器宜按额定风量选用。送风机可按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总送风量和总阻力值

32、进行选择,中效以上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宜按初阻力的两倍计算。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如需电加热时,应选用管状电加热器,位置应布置在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并应符防火安全措施。四、气流组织和送风量1气流组织的选择应以有利于微粒排除;气流方向尽可能与微粒沉降方向一致为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洁净工作区的气流速度,应满足洁净度和人体健康要求,并应使洁净工作区气流单一。(2)送风口应靠近洁净室内洁净度要求高的工序;(3)回风口宜均匀布置在洁净室下部,易产生污染的工艺设备附近应有回风口;(4)余压阀宜设在洁净室气流下风侧,不宜设在洁净工作面高度范围内。2非单向流洁净室内设置洁净工作台时,其位置应远离回风口。3

33、洁净室内有局部排风装置时,其位置应设在工作区气流的下风侧。4洁净室的送风量,应取下列规定的最大值:(1)为控制室内空气洁净度所需的送风量;(2)根据热、湿负荷计算和稀释有害气体所需的送风量;(3)按空气平衡所需要的送风量。5洁净室气流组织宜按下表选用。气流组织空气洁净度 100 级 10 000 级 100 000 级 300 000 级气流组气流类别 垂直单向流 水平单向流 非单向流 非单向流 非单向流10主要送风方式1.顶送(高效过滤器占顶棚面积60%)2.侧布高效过滤器,顶棚阻尼层送风1. 侧送(送风墙满布高效过滤器)2. 侧送(高效过滤器占送风墙面积40%)1.顶送2.上侧墙送风1.顶

34、送2.上侧墙送风1.顶送2.上侧墙送风织型式主要回风方式1.格棚地面回风2.相对两侧墙下部均布回风口1. 回风墙满布回风口2. 回风墙局部布置回风口1.双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2.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口1.双侧墙回风2.单侧墙回风1 双侧墙回风2 单侧墙回风五、风和管和附件1风管断面尺寸的确定,应考虑能对风管内壁进行清洁处理,并在适当位置密闭的清扫口。2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管、回风总管,应设置密闭调节阀。送风机的吸入口处和需要调节风量处,应设置调节阀。洁净室内的排风系统,应设置调节阀、止回回阀或密闭阀。3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和调节阀以及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保护网、孔板和扩散板等附件的制作材料和涂料,

35、应根据输送空气的洁净要求及其所处的空气环境条件确定。洁净室内排风系统的风管、调节阀和止顺阀等附件的制作材料和涂料,应根据排除气体的性质及其所 处的空气环境条件确定。4在中效和高效空气过滤器前后,应设置测压孔。在新风管和送回风总管以及需要调节风量的支管上,应设置风量测定孔。5排除腐蚀性气体的风管,可采用塑料风管,菘他风管以及风管的保温和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六、特殊药物生产洁净室1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避孕药品、激素类、抗肿瘤类化学药品、放射性药品、强毒微生物及芽胞菌制品加工或操作病原体等任何认国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的房间室内要保持正压,与相邻房间之间要保持相对负压。

36、2上述房间的送风口和排风口均应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3生产或分装上述药品应有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其排风口与其他药作净化空调系统的机关报风口之间定相隔一定距离。4来自病原体作业区的空气不得再循环,来自危险度为 2 类以上病原体作业区的空气应通过除菌过滤器排放。5放射性药品生产区排出的空气不得再循环,排气应采用过滤装置,使其符合国家关于辐射性药品应采用各自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第六节 工艺用水系统一、工艺用水分类及水质标准(一)工艺用水分类工艺用水分三大类: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纯化水又可分为去离子水和蒸馏水两种(二)饮用水应符合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 GB5749-85。去离子水电阻率应大于 0.

37、5Mcm/251 Mcm/25其他项参考中国药典蒸馏水标准。蒸馏水应符合中国药典蒸馏水标准。注射用水应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标准。二、制药工艺用水质量标准举例详细内容见下表。序号 用途 水质标准 水质类别 备注111 原料药配料用水 饮用水2 原料药精制用水 0.5Mcm/25 去离子水0.5Mcm/25 去离子水3 口服制剂用水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蒸馏水包装容量最终清洗用水水质与制备用水水质相同4 注射剂配料用水 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注射用水5 注射剂容器初洗 饮用水1M cm/25 去离子水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蒸馏水6 注射剂容器清洗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注射用

38、水包装容器最终清洗用水采用注射用水7 滴眼剂配料用水 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注射用水序号 用途 水质标准 水质类别 备注8 滴眼剂容器初洗 饮用水1M cm/25 去离子水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蒸馏水9 滴眼剂容器精洗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注射用水包装容器最终清洗用水采用注射朋水10 外用制剂配料用水 符合 2000 版中国药典 蒸馏水11 注射剂消毒后冷却用水 0.5Mcm/25 去离子水三、工艺用水制备(一)饮用水一般宜采用城市自来水管网提供的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给水。若当地无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供给,可采用水质较好的井水、河水为原水,视能保障供给的原水水质,采用沉

39、淀、过滤、消毒灭菌等处理手段,自行制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用水。需定期检测饮用水水质,不应因饮用水水质波动影响药品质量。(二)纯化水应用饮用水作纯化水制备的原水。采用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非热水处理纯化水,一般又称去离子水。采用特殊设计的蒸馏器用蒸馏法制备的纯化水一般又称蒸馏水。纯化水应严格控制离子含量 CI、SiO2、NO 、重金属离子。目前采用控制纯化水电阻率的方法控3制离子含量。纯化水的电阻率应大于 0.5Mcm/25。注射剂、滴眼剂容器冲洗用纯化水电阻率宜大于1Mcm/25。制备纯化水设备应采用优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应定期检测纯化水水质。定期清洗设备管道,

40、更换膜材或再生离子活性。(三)注射用水注射用水是纯化水作原水,以特殊设计的蒸馏器、冷凝冷却后经膜过滤制备而得。目前一般采用蒸馏顺有多效蒸馏水机和气压式蒸馏水机等。过滤膜的孔径应为0.45 m。注 射 用 水 接 触 的 材 料 必 须 是 优 质 低 碳 不 锈 钢 ( 如 316L 不 锈 钢 ) 或 其 他 以 验 证 不 对 水 质 产 生 污 染 的 材料 。注 射 用 水 水 质 应 逐 批 检 测 , 保 证 符 合 中 国 药 典 标 准 。注 射 用 水 制 备 装 置 应 定 期 清 洗 、 消 毒 灭 菌 , 验 证 合 格 方 可 投 入 使 用 。四 、 工 艺 用 水

41、 储 存 和 保 护1 纯 化 水 储 存 罐 宜 采 用 不 锈 钢 材 料 或 以 验 证 无 毒 、 耐 腐 蚀 不 渗 出 污 染 离 子 的 其 他 材 料 制 作 。 储 罐 通 气 口 应安 装 不 脱 落 纤 维 的 疏 水 性 除 菌 滤 器 。 储 罐 内 壁 应 光 滑 , 接 管 口 和 焊 缝 不 形 成 死 角 或 沙 眼 。 不 宜 采 用 可 能滞 水 污 染 的 液 位 计 和 温 度 表 。2 注 射 用 水 储 存 罐 应 采 用 优 质 低 碳 不 锈 钢 或 其 他 经 验 证 合 格 的 材 料 制 作 。 储 罐 宜 采 用 保 温 夹 套 , 保

42、 证 注 射用 水 在 80 以 上 存 放 。 无 菌 制 剂 用 注 射 用 水 宜 采 用 氮 气 保 护 。 不 用 氮 气 保 护 的 注 射 用 水 储 罐 的 通 气 口应 安 装 不 脱 落 纤 维 的 疏 水 性 除 菌 滤 器 。 储 罐 宜 采 用 球 形 或 贺 柱 形 , 内 壁 应 光 滑 , 接 管 和 焊 缝 不 应 有 死 角和 沙 眼 。 应 采 用 不 会 形 成 滞 水 污 染 的 显 示 液 面 、 温 度 、 压 力 等 参 娄 和 的 传 感 器 。3 纯 化 水 储 存 周 期 不 宜 大 于 24 小 时 , 注 射 用 水 储 存 周 期 不

43、 宜 大 于 12 小 时 。124 储 存 纯 化 水 和 注 射 用 水 的 储 罐 要 定 期 清 洗 、 消 毒 灭 菌 , 并 对 清 洗 , 灭 菌 效 果 验 证 。五 、 工 艺 用 水 输 送1 纯 化 水 宜 采 用 循 环 管 路 输 送 。 管 路 设 计 应 简 洁 , 应 避 免 盲 管 和 死 角 。 管 路 应 采 用 不 锈 钢 管 或 经 验 证 无 毒 、耐 腐 蚀 、 不 渗 出 污 染 离 子 的 其 他 管 材 。 阀 门 宜 采 用 无 死 角 的 隔 膜 阀 。2 注 射 用 水 应 采 用 循 环 管 路 输 送 。 管 路 应 保 温 , 注

44、 射 用 水 在 循 环 中 应 控 制 温 度 不 低 于 65 。 管 路 设 计 简洁 , 应 避 免 盲 管 和 死 角 , 从 供 水 主 干 线 的 中 心 线 为 起 点 , 不 宜 具 有 长 于 6 倍 直 径 的 死 终 端 。 管 路 应 采 用优 质 低 碳 不 锈 钢 管 。 阀 门 宜 采 用 无 死 角 隔 膜 阀 。3 纯 化 水 和 注 射 用 水 宜 采 用 易 拆 卸 清 洗 、 消 毒 的 不 锈 钢 泵 输 送 。 在 需 用 压 缩 空 气 或 氮 气 压 送 纯 化 水 和 注 射用 水 的 场 合 , 压 缩 空 气 或 氮 气 必 须 净 化 处 理 。4 输 送 纯 化 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