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央电大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4405672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央电大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央电大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央电大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二是。2我国的和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4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7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并接受的刑罚方法。8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原则和

2、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9缓刑考验期限从之日起计算。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1刑法第 93 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 )。A.司法解释 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1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B.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法认为是犯罪C行为时的法律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轻凰行为时的法律

3、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重1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 )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久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巴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的方法14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巴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15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A从轻 13减轻C 从轻或者减轻 n 减轻或者免除16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人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致某乙的死亡

4、,某甲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1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 B危险犯巴结果犯 D举动犯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A从轻 B入轻或者减轻C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D减轻或者免除19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巴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 20 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丸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21犯罪

5、22犯罪主观方面23正当防卫24刑罚裁量情节25没收财产四、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26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7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28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五、案例分析(16 分)29案情:陈某,男,46 岁,某校教师。吴某(陈某的外甥),男 25 岁,无业,1994 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1997 年 11 月 26 日刑满释放。朱某(吴某的朋友),男 20 岁,无业。陈某因为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 3000

6、 元钱。2002 年 6 月到 9 月,陈某带着吴某数次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 1000 元作为往返路费。2002 年 9 月 22 日下午,吴某与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人许某某的办公室。许某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某便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32004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

7、科”期末考试法律、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04 年 1 月、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l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强制性最为严厉2国家工作人员 军人3可能 放任4罚金 主管人员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免除 减轻6方法行为 结果行为7参加劳动 教育改造8吸收(原则) 并科(原则)9判决确定lo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1B 12AD 13A 14D 15C16,B 17ABCD 18B 19D 20A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21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

8、处罚的行为。22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23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24刑罚裁量情节:又称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25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四、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26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 分)构

9、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 分)(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1 分)(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 分)27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 分)(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2 分)(3)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2 分)(4)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

10、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2 分)28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2 分)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归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3 分)(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3 分)五、案例分析16 分)29评分要点: 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2 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

11、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陈某为达到杀害许某某的目的,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属于教唆犯。(3 分)3陈某和吴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属于主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陈某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他不仅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而且在整个犯罪中居于指挥地位,对于犯罪的发生起着主要作用,因此,陈某属于主犯。吴某直接实施杀人行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也屈于主犯。(6 分)4朱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朱某在参与犯罪过程中未直接实行犯罪行为,只是帮助吴某望风,因此属于从犯。(3 分)5对于陈某和吴某,应当按照本案全部犯罪处罚。对于朱某,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 分)(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刑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