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方机车案例.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04556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方机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方机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方机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方机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方机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方机车:从“破落地主”到行业标杆青岛四方机车厂是始建于 1900 年的国有企业,一万多人,曾隶属于铁道部,2002 年 9 月从铁道部剥离出来,现直属于中国南车集团。四方具有辉煌的历史,不仅生产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内燃机车、第一列投入商业运营的“子弹头”,而且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专列也都是他们生产的;另外,该厂也是第一个吸收消化世界上最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生产出国产化的交流传动样车的。但由于该厂的质量不稳定,他们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些波折。比如,客车转向架发生裂纹,被铁道部责令停产;因质量问题被挤出干线机车市场。后来,他们与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合作,开始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经过多年实践,

2、成效显著。面临的质量困惑:四方机车八十年代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九十年代进行 ISO 9001 认证,但是直到推行零缺陷管理之前,产品质量仍然不见好转,质量问题仍层出不穷,甚至越发严重。质量问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压力,一是机客车市场萎缩,销售收入下降;二是竞争对手逐渐壮大,一时间竟然不以四方机车为对手;三是国际对手觊觎国内市场。铁道部领导称四方机车为“破落地主”,铁道部投资转向其他兄弟企业。导入零缺陷管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症结: 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行为导致错误的结果; 错误的结果又导致 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 长期解决不了的惯性问题; 周期性发生的重大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机车

3、震动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柴油机漏油成为司空见惯;对客车磕碰伤不以为然;铸件废品率居高不下;比如,管理问题:出了质量问题就是质量部门的事;质量认证变成迎审技巧的比赛;总装分厂设有专门的交车工段,没有一台机车能够通过验收顺利交付客户,都需要经过交车工段动焊重新拆卸、修补;管理层漠视操作人员反映的问题;只重视问题的补救;能救火的人成为英雄。质量改进的新思路:零缺陷管理发现问题的症结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必须用新的理念来解决它。“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质量改进思路,称之为“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也就是促成质量改进的核心概念。要想质量成功并且持续下去,这“四项基本原则 ”就必须深入人心,

4、而且要变成组织中的筋骨和血肉并循环保持。四方机车推行零缺陷管理的故事:(故事一)有一次,他们在交车的过程中,用户发现提出推杆导筒处有金属屑。他们就把所有车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四台车都有问题。柴油机分厂厂长带领职工主动把柴油机都吊下来,回去解体,并把没出厂的九台也全部解体检查,查找原因。经分析是铜套加工光洁度低造成的,最后分厂厂长带着职工,谁干的把谁叫来,把将近 200 多个铜套都砸了,就是说以后谁也不许生产不合格产品,生产后就是报废的。这件事对他们分厂全体职工震动很大。经过他的努力,柴油机的质量明显上升。(故事二)以前柴油机漏油很厉害,都是 60 到 100 处,一位厂长改进后发现柴油机不漏了

5、,他自己都没想到,觉得柴油机理所当然应该漏油。每年都要对客户例行走访,觉得去了之后肯定要捱客户批,结果客户把他们表扬了一顿,说你们以前还是不想干,否则不会干不好。这样一讲他非常高兴,感到通过努力得到了回报。(故事三)公司在推行零缺陷理念后,非常重视总结现场案例,他们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做试点的时候,一个工人把一根车轴磨废了,如果按一般的判断肯定是工人的事。质保人员说你们分析一下原因,按零缺陷管理咱们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后来查原因发现是床子比较旧了,进给轮抦松了,不知道怎么碰了一下,进给大了造成车轴磨废。分析到这里,大家还是认为是工人的问题,为什么床子坏了不报告找人修。一周后治保人员亲自到现场看了情

6、况,检查员也来看,发现轮抦松了还没有修好。他问是不是这台机器,这个机器怎么没有修?回答说是这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修。后来质保人员找厂长,说你看出了质量事故,你们也查出原因了,一周的时间还没有修,工人还在用这种状况的床子干活。请问大家:假如这个工人没有磨废车轴,这个车床不好,他向领导汇报你给我修修床子,你们能不能给他修?你出问题自己找到原因还不给修,工人还没出问题的时候,找你修你能给修吗?这个事的责任是谁?大家听了这个案例后说这其实是管理的责任,和工人没有关系。(故事四)许多工人总是不理解零缺陷理念中“质量不是用指数而是用金钱衡量”这一原则,后来一件事让他们有了深刻的认识。2000 年,公司

7、的机车二次试运次数,由 99 年每台 1.5 次下降到每台 1.28 次。只看指数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总数只降了零点几个百分点嘛。但按绝对数减少了 29 次,减少试运费用是 41 万;按平均等待天数算,一次试运到二次试运进去年是平均 2.33,29 次正好是 3 个月的时间,就是说减少等待时间三个月。三个月我们可以创造 1.5 亿的产值。工厂一算这个数,他们马上觉得不一样了。(故事五)他们用质量成本算了一下 2000 年因气孔沙眼补焊用了 25 吨焊条,焊条不贵,大约 10 万元,但补焊的工艺首先是打磨,之后是补焊,之后还要正火,之后还要加工,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况。他们光算电焊条的量、耗电量、

8、打磨的砂轮;他们的砂轮也是很贵的,他们只是算了几个大项目,一年就 140 万,相当于一吨焊条 5 万多元。他们的厂长说他们过去从来不算这个,只算废品损失,报废了多少,根本没有想到返工数额有这么大。后来看到数额这么大,今年就开始抓这个事,今年上半年减少了 7.39 吨,减少了一半还多。过去他们补焊 12 人,而且加班加点,还有一个专门的调度员安排补焊,并成立了三人小组,到处补焊。这会儿一下减掉六个人,补焊一般都是正常工作时间就能干完了。这对他们的改变很大。(故事六)质检部门年初发现柴油机振动,质量部主任坚决要求把这个柴油机拆下来,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质检人员承担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因为正好是

9、到了生产进度的关键时候,生产部门就要交这个车了。质量部主任就是不同意交这个车,虽然管生产的副总比他的官大;后来总经理知道后,说拆。副总就对那位主任说,拆吧,但找不出毛病,我再找你算帐。质量部主任领人把这个柴油机拆了,结果发现:柴油机轴端联结装置图纸上规定有平衡值和动平衡试验,但柴油机从开始制造到现在从来没有做过这个试验。发现问题后,设计人员又改小了平衡值,补做了试验,以后每台柴油机都要做动平衡,之后柴油机再装上去就没事了,完全不同了。(故事七)有一件事反映了他们零缺陷态度。就是车钩有一个间隙小了,不符合图纸要求。他们找了半个月也没找对原因,后来他们的厂长就亲自领大家从头到尾分析,一个件一个件地

10、查。发现有一个尺寸图纸规定是正负二,如果这个尺寸在上差,组装后间隙就小了。所以他们就把这个尺寸修改成正负一;改成正负一后,这个间隙马上就合格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大大提高了产品开发的能力。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铸钢分厂开发一个新产品,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下就成功了,而过去要一年多才行。2000 年生产了 6200 多吨铸钢件,99 年生产了 4200 多吨,可2000 年比 99 年净减少废品损失 40 万,还没算工序中的返工损失。去年利润当时定的指标是 30 万,就是按 99 年定的是 30 万,结果年底完成了 120 万多。就是说利润不一样。他们今年效益也是很好,他们往美国出口的铸钢件,

11、质量一直比较稳定。“9.11”事件后,别的行业定单开始下降,而美国人乘火车的人多了,他们的定单增加了。全厂 11 月份停产没有活,他们忙得很,全年每星期就休息一天。现在大家整个的观念都改变了,过去做工作的时候都怕反映问题,反映问题就扣钱;现在分厂长知道了,就怕发现不了问题,一发现问题都高兴得要命。零缺陷管理带来的速度和效益: 车钩月产由 120 套提高到 950 套; 小间隙车钩开发比对手晚 3 个月,却占领了全国 60%市场份额; 机车月产由 9 台提高到 21 台; 北京八通地铁招标中标,一炮打响,重新成为铁道部标杆企业; 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各类机车、客车连连中标,雄霸市场第一,对手俯首称臣; 广州地铁招标,以比对手标价高出 1 亿元的价格中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