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行性分析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讲述我从开公司到关闭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我从本科三年级开始编写图形程序,一见钟情后便如痴如醉,不管一切地抛弃了本科与硕士的微电子专业。1997 年春季,我到了向往已久的浙江大学CAD&CG 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学位。我幸福地幻想着大干一番自己喜爱的专业。开学的第一天,我兴冲冲地奔向实验室。进门不到 5 分钟,就因不懂规矩被看门的年青女子训了几次。为了不再冒犯规矩,我就老老实实地抓起一份计算机报纸并且站着阅读。突然一个气得脸色铁青的男人(机房管理员之一)对我断喝:“你在干什么!你怎么可以不经允许就翻看别人的报纸!”我就象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飘飘然地去拥抱梦中情人,不料
2、迎来两个耳光,此下场比猫和老鼠中的猫还惨。不出几日,我就发现实验室里人们大多轻言寡语、小心翼翼、井水不犯河水。初到此实验室的北方同学极为迷惑地问我:“你们浙江人是不是都这个德性?我看你不太象嘛。”如果不允许一个男人在工作时仰天大笑,这样的地方不去也罢。我颇费周折地考入 CAD&CG 实验室,却尚未热身就全力而退,决心自立门户(至今我都没有用实验室的计算机编过一行程序)。那时我穷困潦倒,只有一床,一盆,一壶,一碗。我那些穷朋友们象挤牙膏一样挤一些钱资肋我。我买了一台计算机,就在宿舍里开发软件。1997 年 8月,我去北京参加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软件展示。路费也是借的,同学为我壮胆时说:“如果不
3、能获奖,就回到实验室干活吧。”我说一定会拿第一名,这是必须实现的近期目标。 于是我拿了第一名,号称大学生“软件明星”。回到浙大后没啥反应,我就向杭州的几个报社发一份简讯。不久有一个记者来采访我,谈了一天,我发现记者还是不太明白,干脆自己写新闻报道,并且含蓄地做了一个广告:万事俱备,只待投资。10 月份我被评上浙江省青年英才(大学生代表),又获得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特等奖。我到东软集团(沈阳)参加“民族软件产业青年论坛”,大不咧咧地作了一次演讲。由于我能说会道,频频上电视,引来近 10 个投资者。我选择了一位年龄比我大一倍、非常精明的商人作合伙人,成立了“杭州临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彼时,我
4、可谓光芒四射,卓而不群,名片上印着“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为已任,做真实、正直、优秀的科技人员。”浙江大学想开除我,被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抚住。我当时想开发一套名为 Soft3D 的图形系统,此系统下至开发工具,上至应用软件,无所不包。公司名字起为“临境”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身临其境,这是我对图形技术的追求;二是表示快到了与 SGI 公司称兄道弟的境界,这是我对事业的追求。我从实验室挖来一位聪明绝顶的师弟做技术伙伴(他的头明显比我的大,估计其脑容量至少是我 1.5 倍)。我曾经以师兄的身份为他洗过一双袜子,他因此觉得我是个好人。我俩一拍即合,常常为 Soft3D 的设计方案自我倾倒。一想到
5、Microsoft 公司的二维 Windows 系统即将被 Soft3D 打击得狼狈不堪时,我们就乐不可支,冲劲十足。到了 1998 年 7 月份,我们做了一套既不是科研又不全象商品的软件,我宣传了几个月都没有人要。1998 年 10 月份,我用光了 30万元资金,只好关闭公司。不久我被一位朋友捉到北大方正去“劳改”,两个月后我才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失败了。在失败一周年来临之际,我客观地从可行性分析角度说明了我和投资方所犯的错误,写此文以祭我那幼年夭折的软件公司。一、我的主要错误(1)年青气盛,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想一下子做成石破天惊的事。我的设计方案技术难度很大(有一些是热门的研究课题),只
6、有 30 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根本没有财力与技术力量去做这种事。分析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即可否定我的设计方案。(2)我以技术为中心而没有以市场为中心去做产品,以为自己喜欢的软件别人也一定喜欢。我涉足的是在国内尚不成候的市场,我无法估计这市场有多大,人们到底要什么。伙伴们跟着我瞎忙乎一整年,结果做出一个洋洋洒洒没人要的软件。分析市场可行性也可否定我的设计方案。(3)我做到了“真实、正直”,但并没有达到优秀的程度。我曾得到很多炫目的荣誉,但学生时代的荣誉只是一种鼓励,并不是对我才能和事业的确认。正因为我不够优秀,学识浅薄,加上没有更高水平的人指点我,才会把事情搞砸了。二、投资方的错误(1)投资方是个精明
7、的商人,他把我的设计方案交给美国的一个软件公司分析,结论是否定的。但他觉得我这个人很有利用价值,希望可以做成功其它事情,即使 Soft3D 软件做不成功,只要挣到钱就行。这种赌博心态使得正确的可行性分析变得毫无价值。(2)由于我不懂商业,又象所有单纯的学生那样容易相信别人。他让我写下了不公正的合同,我竟然向他借钱买下本来就属于我的 30%技术股份。他名为投资方,实质上双方各出了一半的资金(他出 51%,我出 49%)。他在明知Soft3D 软件不能成功的情况下,却为了占我的便宜而丧失了应有的精明,最终导致双方都损失。关闭公司时,他搬走了所有的固定财产。我明明投入了技术,又亏了 15 万元,却一无所得。几个月后当我意识到不公平而找他协商时,他说:“只能怨你自己愚蠢,读到博士,连张合同都看不懂。”我觉得自己在此事上虽愚但不蠢,诚实正直的品质加上不懈的努力会让我变得有智慧。自己的奋斗没什么可以后悔的,学到的远比失去的多,下一次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