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面目 录一、开篇词 1二、管理学院讲座的开篇 3三、资产负债表 4四、利润表 5五、现金流量表 6六、利润分配表 8七、所有者权益变动 9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析与案例 .11九、应收票据的分析及案例 .14十、应收账款的分析及案例 .20十一、其他应收款 .30十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风风雨雨 .37十三、长期股权投资 .41十四、同样是送股,效果大不同 .48十五、资本公积 .52十六、资本公积与创业板 .54十七、并非杨绛先生的洗澡 .57十八、财务费用的背后 .60十九、长期待摊费用 .65二十、非经常性损益 .68二十一、管理费用对利润的影响 .70二十二、开发支出的会计分析与案例
2、 .74二十三、收入的问题 .77二十四、投资性房地产 .86二十五、销售费用 .90二十六、营业外收入的玄妙 .94二十七、固定资产的分析与案例 101二十八、预计负债的案例分析 106二十九、现金流量表中的重要指标 1101一、开篇词财务报表造假,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假在何处,何处有假,卖个关子,“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您参加完本次培训,我敢说,您会多多少少明白其中的道道。说不定也会感叹:盗亦有道,假亦有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财报之假,还没有到“非常道”的境界,还是可道之道。只要您愿意抽出点宝贵时间,听我细说 24 小时左右的财报阅读与分析,相信您一定自己能道出其中的奥妙。随便挑几
3、件说说。培训后的感觉就是不同。1、盈利不是本事,赚钱才是硬道理。这盈利与赚钱不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吗?还真不是一回事,夸张的说,真有点天上人间的差别。平时所说财报造假,造的是盈利的假,钱造不得假,那可是要抓起来的。培训后您会感叹:盈利与赚钱,如果二者不可得兼,毫不犹豫,要赚钱。2、收入造假是财报造假动作中最频繁的动作之一。这种例子俯首皆拾。随便举 2 个例子,让您看看。说个国产的,如长虹,在 1998 年一年之内,在收入上造假近 30 亿。再说个进口的,前几天暴露出纽约时报自买自卖自家的报刊以达到夸大业绩,吸引广告客户的目的。这些造假的案例,用的手段并不高明。要说收入造假手段高明,还得数安然造假高
4、明。讲座中提及它!3、常常有学员问,为什么大家在财报上可以肆意动手动脚,以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答:这一定是财务处理上有漏洞。这个漏洞专业术语叫权责发生制。它说的这样一件事:不论企业是不是收到了现钱,只要收入实际发生了(如签订了合同、产品已经发出) ,就要记为收入;不论企业是不是付出了钱,只要费用实际发生了(如使用了员工的劳动、承诺了支付工资的义务) ,就要记为费用。您再看看,财务上的收入是可以与现金背离的。出于不良目的的考虑,完全可以通过虚构合同等小动作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讲座中有多个这方面的例子。4、常有同志问,某笔账实在走不了,上不了台面。请放心!财报上坛坛罐罐2多的是,有垃圾袋,有甜
5、饼罐,某些小打小敲的动作,可以很方便的做做。在哪里做?讲座告诉您!5、造假,也要功夫。造得不好就露馅。为什么?因为,财报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说的玄一点,也是个系统工程。报表之间,也有“相扣”的要求,如果你不瞻前顾后,就容易落到顾此失彼的境地。我敢肯定,听完此讲座,您对财报的认识在“系统”二字上有较您之前更高一层的认识。其他的问题,我们在讲座中慢慢体会、解决。但愿没有浪费您的时间、财富。3二、管理学院讲座的开篇1、2008 年 4 月 21 日, 经济观察报在其第 25 版写下了这样一个标题“做实业,不做投资,佛山照明首亏“反思” “报告” 。我将这篇文章的前三段话原封不动的抄录如下,您好好揣摩一
6、下,原文是:连续 14 年保持高增长和高配送的佛山照明(000541SZ)在经历过今年第一季度的首亏之后,开始对自己的发展路径进行反思。这家公司刚刚在 4 月 17 日开完董事会,64 岁的董事长钟信才在董事会表态:做实业,老老实实把实业做好。1993 年上市的佛山照明,从未有过亏损记录,并且因为其每年大规模持续分红,被投资者称为“现金奶牛” 。第一季度的亏损,将是这家公司的第一次亏损,尽管其主营业务仍在增长,但这个季度短期投资亏损约为 1 亿元(知道它在哪张报表哪个项目上反映吗?)2、万科在 2010 年跨入年销售额千亿的俱乐部。如万科在媒体上公布其2010 年的销售额为 1110 亿元。问
7、:这 1110 元是否算为万科 2010 年的销售收入。为什么?3、2011 年的 3.15,整了两件大事出来:一个馒头,带色。一根火腿肠,太瘦,成精了。后者,就是双汇。我们说说它。为了业绩上的压力,它与经销商约定,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双汇,还是正常的进货,但卖不了的肉制品经销商可以无条件的退货,且退货损失由双汇承担。问:在如此条件下,当双汇发出 100 亿元的肉制品时,可否在账上记录 100 亿元的销售收入?4三、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会企 01表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行次 资产期末余额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年初余额1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2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3 交
8、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4 应收票据 应付票据5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6 预付款项 预收款项7 应收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8 应收股利 应交税费9 其他应收款 应付利息10 存货 应付股利11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其他应付款12 其他流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3 流动资产合计 其他流动负债14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合计1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非流动负债:16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借款17 长期应收款 应付债券18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应付款19 投资性房地产 专项应付款20 固定资产 预计负债21 在建工程 递延所得税负债22 工程物资 其他非流动负债23 固定资产清理 非流动负债合
9、计24 生产性生物资产 负债合计25 油气资产 所有者权益:26 无形资产 实收资本27 开发支出 资本公积28 商誉 减:库存股29 长期待摊费用 盈余公积30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未分配利润31 其他非流动资产 所有者权益合计32 非流动资产合计33 资产总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5四、利润表利润表会企 02表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行次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1 一、营业收入2 减:营业成本3 营业税金及附加4 销售费用5 管理费用6 财务费用7 资产减值损失8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9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1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11
10、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12 加:营业外收入13 减:营业外支出14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15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6 减:所得税费用17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6五、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会企 03表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行次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1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 收到的税费返还4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5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7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8 支付的各项税费9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0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1 经营活动产生
11、的现金流量净额12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3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14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15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16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17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8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9 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20 投资支付的现金21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22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23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6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27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28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29 筹资活动现金
12、流入小计30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31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32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733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36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7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8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行次 补充资料本期金额上期金额1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 净利润3 加:资产减值准备4 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5 无形资产摊销6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8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
13、列)9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10 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11 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12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13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14 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15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16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17 其他1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20 债务转为资本21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2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3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24 现金的期末余额25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26 加:现金等价
14、物的期末余额27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28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8六、利润分配表利润分配表会企 02 表附表 1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项 目 行次 本年实际 上年实际一、净利润 1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2其他转入 4二、可供分配的利润 8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9提取法定公益金 10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11提取储备基金 12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13利润归还投资 14三、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16减:应付优先股股利 17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18应付普通股股利 19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20四、未分配利润 259七、所有者权益变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企 04表编制单位 20xx 年
15、 单位:元本 年 金 额 上 年 金 额 项 目 行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减;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合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减: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合计一、上年年末余额 1 加:会计政策变更 2 前期差错更正 3 二、本年年初余额 4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号填列)5 (一)净利润 6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7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8 2. 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9 3. 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的所得税影响10 4.其他 11 上述(一)和(二)小计 12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13 1.所有者投入资
16、本 14 2.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15 103.其他 16 (四)利润分配 17 1.提取盈余公积 18 2.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19 3.其他 20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21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22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23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24 4.其他 25 四、本年年末余额 26 11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析与案例交易性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准备于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内容包括债券、股票、基金以及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企业持有这份资产的意图往往是在有暂时闲置资金的情况下,购买流动性、变
17、现性很强的金融资产,寄希望于在极短的时间内赚取市价的变动利得,投机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以公允价值为基本计量属性,无论是其在取得时的初始计量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后续计量,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上以“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反映,这种方式是“可怕”的,它让利润承受了公允价值的变动上升或下降,在情况好的时候,如牛市背景,它可能使报表象朵盛开的艳花,反之,则可能也毫不留情,雪上添霜。这么看来,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的影响也具有杠杆现象。先从会计记录上让你看看这种变动现象的反映。举例申宏公司 2007 年 12 月 5 日以每股 11 元的价格购入某公司的股票1000
18、0 股,另支付相关税费 1100 元。申宏公司持有这份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从股票的短期价格波动中套利,随后的时间里,有下面的资料: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 16 元/股2008 年 1 月 20 日,该股票被申宏公司出售,每股 16.5 元/股会计上的处理记录为:2007 年 12 月 5 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XX 股票 110000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1100贷:银行存款 1111002007 年 12 月 31 日,按规定,此份金融资产得以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均计当期损益,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0(
19、10000(16-11) )1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00此时此地此景,是“顺差” ,为 2007 年的报表添了 50000 元的利润,是“浮盈”进报表,这与传统上的稳健性处理有出入,岂止是出入,简直就是矛盾,有人就利用它来制造繁花似锦的人造春天,情形若是相反,地狱也在脚下了。2008 年 1 月 20 日,出售该份股票,处理有两笔。借:银行存款 165000(1000016.5)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10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0投资收益 5000从该份股票的取得到其处置,抛开购置时的“相关税费”不说,前后的价差为55000 元(1000(16.5-11) ) ,
20、这份差价分为两部分在处理,一部分(50000 元)在 2007 年的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形象反映在利润表中,那时提“浮利” 。另一部分(50000 元)反映在 2008 年的报表中,这是踏实的利。股票出售了,可以数钱了,在会计上,还有一个动作要做。为了反映这份投资的最终的、踏实的投资收益,得将以前记录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小多少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中记录着,转为踏实的投资收益,如下: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00贷:投资收益 50000这笔处理不要想复杂了,无非是损益类账户的一个大的内部结转, “浮” “转”“实”而已,方便于对业绩的考核。案例 1 2008
21、年 4 月 8 日, 21 世纪经济报道以“新会计准则送礼,上市公司半年平添百亿利润”为题,提供了下面的一串数据:据 2007 年半年报的统计,在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中,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平均近 3000 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 59.44%。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平均,但这把双刃剑也使 76 家上市公司出现了公允价值变动将损失,而中国人寿仅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项,对 2007 年的利润贡献额就高达 244 亿元。案例 2 2008 年 4 月 21 日, 经济观察报在其第 25 版写下了这样一个标13题“做实业,不做投资佛山照明首亏“反思” “报告” 。
22、我将这篇文章的前三段话原封不动的抄录如下,您好好揣摩一下,原文是:“连续 14 年保持高增长和高配送的佛山照明(000541SZ)在经历过今年第一季度的首亏之后,开始对自己的发展路径进行反思。这家公司刚刚在 4 月 17 日开完董事会,64 岁的董事长钟信才在董事会表态:做实业,老老实实把实业做好。1993 年上市的佛山照明,从未有过亏损记录,并且因为其每年大规模持续分红,被投资者称为“现金奶牛” 。第一季度的亏损,将是这家公司的第一次亏损,尽管其主营业务仍在增长,但这个季度短期投资(注:报表上称之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亏损约为 1 亿元(知道它在哪张报表哪个项目上反映吗?) ”案例 3 常有单位
23、或个人借百分数“唬人” ,如语言结构“同比增加多少多少,或环比变动多少多少” 。其实,你仔细一分析,发现没什么了不起,其实背后不一定像其鼓足的那么乐观。下面截取中国人寿半年报的数据并使用“同期相比”的角度让你看看。表 8.1 中国人寿半年报部分数据(单位:百万)2007 年 1 月6 月 2006 年 1 月6 月 增长率(%)投资收益 34421 13550 154.0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459 4199 53.82净利润 16996 7406 129.49我们听到的百分数表达是“中国人寿 2007 年半年将利润为 169.96 亿元,同比增长 129.49%”,但一分析,会发现,其增长的
24、绝大部分(仔细一分析,可以说是全部,它的其他业务是亏损的)来源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光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贡献了 64.59 亿的账面浮盈,占净利润的 38%。它赶上了好时代,现在呢?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行情要反脸,谁也挡不住,更何况中国的股市具有中国的特色,不能总是“风景这边独好”吧,金融机构的资金不受限制的进股市,那将导致灾难。点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独特会计处理,希望阅读报表时给予高度警惕。该类资产价格的激烈波动,会使报表利润也一同沉浮,这里,我提供一份阅读14经验;在利润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数且相对来说比较大时,去掉它。在利润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数时,则“会尽
25、人情暗点头” ,承认它,一句话,持谨慎态度。15九、应收票据的分析及案例(一)应计制下的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就形成来源来看,与应收账款出于同源赊销,但这两种债权对持有方而言,其流动性与风险性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先说说应收票据的定义。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赊销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经承兑人承兑的商业汇票。白开水式的说法是,卖了货,拿到一张有人答应到期付款的欠条。按答应付款人(标准说法是承兑人)的不同,票据分为银行承兑汇票与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顾名思义,票据到期由银行付款,商业承兑,则是由付款人本人付款。显然,商业承兑还是有风险的。因此,在应收票据上动手脚,一般是利用商业承兑汇票,与所谓的付款对
26、象串通。银行承兑汇票是要银行配合的,有困难。既然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出于同源,因此在操作上,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一样,同样受到不良人士的青睐,一定程度上比应收账款更为得宠,因为应收账款更容易被他人识破。应收票据以他的看上去比应收账款更美而更容易障眼,更容易调节收入,调节现金流,从而操纵利润。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如下:应收票据形成时: (A)借:应收票据贷:主营业务收入应缴税费评:与应收账款一样,这同样是一笔“好账” ,在于其能调高利润表上的收入,进而虚增业绩。但如果税务部门较真,也别忘了,吹牛皮是要上税的。应收票据遭到拒付时:(B)借:应收账款贷:应收票据评:有人往往先虚构应收票据,留给人收入质量比
27、较高的印象,过一段时16间,因为虚构的存在,撑不下去,只好把它转入应收账款中,以应收账款的名义加入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大军之中。应收票据贴现时:(C)借:银行存款财务费用(或贷记)贷:应收票据(银行不附追索权)短期借款(银行附追索权)评:这笔账务正是应收票据流动性的体现。这笔账又是一笔“好账” ,它是一部非常好的现金流调解机器,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票据贴现抑或转让而调整现金流的大小。这类现金流本应记入筹资收入类,但企业为了粉饰收入往往将其计入经常收入类。当然,这些票据的真假就很难说了,也许就是无中生有的玩意,这就是做账的艺术。应收票据舞弊的形式可谓层出不穷,比如票据的无中生有,坏账的乱提、“背书”
28、等等,对于应收票据更应多长几个心眼,不妨“借我一只慧眼” ,甚至于 “戴着有色眼镜”来判断。(二)应收票据案例之一前面的话:在现实情况中,有一部分企业习惯于将收到的应收票据直接背书转让且不入账,如可能直接背书转让给第三方用于交易,而第三方也可能不入账,再继续背书转让,如此击鼓传花,以后收到此票据的企业均可以在该票据约定的期限内无限制地背书转让,而收到票据的各方均可能不入账也不在“应收票据备查簿”进行登记,由此可见,企业的应收票据很容易为一些企业的账外经营提供方便,理论上讲,这种转让具有乘数效应,其逃税的效果也就自然具有乘数效应,宏观的看,国家的税收流失是可怕的。应收票据的账外流动据财会信报20
29、10 年 3 月 22 日的报道A 出场人物:人物之一:恒智公司17恒智公司是一家销售建筑材料的商品流通企业,恒智公司的经营规模较大,是辽宁鞍山当地的一个纳税大户。人物之二:鞍山市税务人员检查组他们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能够持续追查事实的真相。这次检查恒智公司的税务情况由检查员小李和检查组组长执行。人物之三:钢材经销商所在地税务部门他们登记有恒智公司的钢材销售情况,他们是重要的检查辅助部门。B 事发缘由:2009 年 10 月,鞍山市税务人员组成检查组,对销售建筑材料的商品流通企业恒智公司进行检查。恒智公司的经营规模较大,财务人员整天忙碌,但是其账面业务收入少并且会计核算量非常小。检查员小李
30、觉得事有蹊跷,于是自然联想到可能有账外经营的问题,但由于账面核算比较简单,而且可供分析比较的资料也不全,小李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运用了多种分析方法,仍无法找出疑点或线索。小李又对恒智公司的现金、银行存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了仔细检查,均未见异常,检查陷入了僵局。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小李发现账面上有两笔应收票据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共 136 万元)分别在被检查年度的 1、2 月份登账后至当年末一直未发生变化(系销售商品取得收入时作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形成,也即会计处理(A)所示内容) ,早已超过了六个月的付款期限。追查这笔应收票据的处理,就拉开了详查的序幕。C 财
31、务处长的吞吞吐吐财务处长先是表示可能没有及时记账,后又承认已背书出去进货(即用应收票据抵付应付账款) ,而对于背书对象却说忘了。一段时候后,出于无奈,财务处长终于“回忆”起背书票据的最终去向,恒智将这些票据背书出去向一钢材供应商采购钢材。D 检查组组长的明断咋一看,财务处长的解释似乎合情合情,不过深思之后却是漏洞百出,疑惑云云。检查组组长觉得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认为很有必要查明该企业与钢材供应商的结算情况,于是决定请钢材经销商所在地税务部门予以协查。18在钢材经销商所在地税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不仅查明了钢材供应商对用这两张背书转让票据购买的钢材早已开票结算但恒智公司未入账的情况,而且检查人员还了
32、解到,从被检查年度的年初开始,除前述挂账的两笔应收票据在“应收票据备查簿”登记了出票情况外,恒智公司将收到的十多张大额商业汇票直接背书转让给该钢材供应商采购钢材,但对收取票据和背书转让的情况均未在“应收票据备查簿”进行登记(而是另外用一练习簿登记,且仅单独向财务处长汇报) ,并将用背书转让票据采购的钢材专门用于销售给用现金购货且不需要开具发票的客户,这样从采购到销售都无需在账面反映。检查组同时还查明,恒智公司采用同样手法的还有向一水泥供应商采购的水泥。最终查明,恒智公司全年采取此法销售的钢材和水泥累计达 960 万元,共隐瞒营业利润近 200 万元,偷逃了大额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评:其实,恒
33、智公司的技巧是很简单的,他利用了应收票据的准现金的特点,流动性好,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这一结算工具。让应收票据在账外流动,收入、现金流、利润、税负都可以隐身。(三)应收票据案例分析之二:四川长虹子虚乌有的应收票据四川长虹公司 1999 年业绩大幅滑坡,竟跌至连配股资格都保不住的境地,衰变之大不能不叫人扼腕。龙头雄风已成昨日黄花,不少专业人士从营销策略、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阐述了四川长虹公司盛极而衰的缘由。其实,从报表对应关系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长虹公司过去常采用的主要销售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开列巨额承兑汇票实现“规模销售” ,相应降低了销售成本,但同时也使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居高不下。比如
34、,公司 1998 年年报披露应收票据期末余额高达 60.66 亿元,占总资产的 32%,其中,有对重庆百货公司的应收票据是 6.66 亿元。我们知道,商业票据的收款人一方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商业票据记为“应收票据” ,付款人一方则将其列示为负债项下的“应付票据” ,二者是同一会计事项的两个方面,此收彼付,在金额上应该相等。再看重庆百货公司 1998 年年报,其资产负债表中“应付票据”的总和也不过区区 9494 万元,与长虹公司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6.66 亿元相去甚远。两家上市公司年报相对应的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项目出现19如此巨大的差异,的确不可思议。差异存在两种可能的解释:其一,长虹公司在年底实现
35、对重庆百货公司的销售,长虹公司已入账,而重庆百货公司未入账;其次,长虹公司所记录的应收票据有疑点。我们从两家的年报来找寻解释:(1)从年报中所反映的情况看第一种解释可能站不住脚了。重庆百货公司l998 年年报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披露:“至 1999 年 3 月 25 日,本公司无需披露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而重庆公司在 1998 年 12 月 31 日的总资产是9.53 亿元,如果在 1999 年 3 月 25 日前该公司发生如此巨额的商品采购,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不会不披露。当然也不排除重庆公司在 3 月 25 日后入账,但这种可能性在会计确认上微乎其微。(2)根据长虹公司 1999
36、 年年报,其应收票据已由 l998 年末的 60.66 亿元下降到 1999 年的 6.37 亿元,在大额应收票据的出票单位中已没有了重庆百货公司。此外,我们从长虹公司 1999 年年报中也没有看到有关 1998 年销售收入确认的调整事项,看来重庆百货公司已兑付了该票据。但是我们再来关注一下重庆公司的 1999 年年报。重庆百货公司 1999 年度现金流量表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 10.67 亿元,而 1998 年度该项目发生额是 8.86 亿元。可见,重庆百货公司的现金流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而且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项目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表 9.1 长虹重庆数据对比长虹应收票
37、据 重庆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999-12-31 63,671.1 183,140.41998-12-31 606,576.0 131,453.1差额 542,904.9 51,687.3评:数据的如此不仅不实,居然出现数据不平衡这种低级错误,造假也不做得好一些,造假都懒得和对方打声招呼,实在是该衰退可叹的是,这种错误,居然被不少后来公司继承了。由此我们可以基本推测长虹公司对重庆百货公司的销售存在某种可疑之处,应收票据的情况恐不可靠。通过对以上长虹公司和重庆百货公司财务报告中对20应项目分析,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早一点关注这一问题,那么对长虹公司的业绩滑坡就应该有所预感,或
38、许可以及早规避当时的年报风险。(四)总结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应收款项范畴,所以和应收账款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称之为兄弟也不为过。应收票据以其灵活型而又带来比之应收账款更为复杂的变数,热衷于冒险的“资本家”或许更加青睐它。投资者高度注意应收票据的处理方式,从拨开云雾见青天、洞悉事实真相的角度看,是十分有必要的。21十、应收账款的分析及案例(一)应计制下的应收账款常有同学在会计学课程中提到,问:会计上的利润,怎么那么容易受人操纵?是啊,会计上的利润,的确有一种给人是艺术品的印象。谁都可以去涂涂抹抹,生成各种不同的式样。有人调侃地说,同样的业务,100 个会计师可以做出 101个不同的结果,这多
39、出的一个是 CPA做出来的。也是企业对外发布的一个结果。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各有说法。但都离不了一条,即会计记账基础应计制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应计制下,必然导致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形成。应收应付项目的形成,将使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某些项目与其变现能力(或偿付义务)脱钩,进而也会导致利润表上的收入、费用可能与现金流脱钩。这样的利润,可能含金量不高,是照不进现实的梦想利润,是纸糊的利润。会计上的利润操纵,很少有不盯应收账款项目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应计制的存在,会计上就允许交了货而未收款的信用销售,作为收入予以报告。至于说货交给谁(说不定是托) ,什么时候收回来(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不回来)。为了报表上的任
40、务,不管也罢!再说了,江山也可易主,谁知道明天身在何处,且尽今日酒,把当下的任务在报表上完成。那倒是实在在的业绩报酬。为了使后面的讲解有点账务处理的基础。特将与应收账款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列示如下,并含沙射影的点评一下。(A)借:应收账款贷:营业收入应缴税费评:这是一笔操纵收入的“好”账, “好”在何处呢?好在其能调高利润表上的收入,但却不要现金流入。因此你完全可以造托(甚至可以自生) ,去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当然,吹牛也要上税。怎么办?没关系,增值税的设置原理是抵扣制,只要你设计好托群,利用上下“链”的环环相扣,是可以避税的。22(B)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C)借: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
41、损失评:各位请注意,这是两笔可见公司管理层品性高低的账。 (B)是计提应收账款项的减值损失,其金额大小,理论上是来自对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估计,对估计的估计,很能反映管理层的行事风格。谨慎地管理层往往“不落人后” ,对风险给予高于平均水平的估计。 (C)是回冲风险准备。往好里说,是有证据表明从前的准备“过虑”了。往不好处说,是利用回冲准备金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后者。至少市场上是如此作为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坏账计提标准一般来说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突然放松了计提标准,则需十分警惕,因为这往往是出于包装利润的需要。财务上有很多事项来源于估计。上述的(B)账项就是一笔经
42、典的账项。对估计是保守还是激进,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下面寻抄一段一位备受尊敬的打假者的建议:努力寻找那些使用非常保守会计准则的公司。按照我的经验,如果一个公司不在它的会计账本上寻找捷径的话,非常可能它也不会在它业务上拼拼凑凑。投资于这些公司,你知道你的资金是由一些质量上乘的管理人员掌握着。给长线投资者、寻找价值投资者的建议:投资于那些稳健,多年不出“绯闻”的公司,不出绯闻的名人不是名人,那是指演艺界。事业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出不得绯闻。(二)应收账款案例之一应收账款引起的一场十年之战据南方周末2010 年 6月 3日的报导改写A.出场人物人物之一:范德均长虹前员工。1990 年入职长虹。199
43、8-1999 年主持长虹湖南片区的销售工23作。并在此岗位上翻船。被长虹以挪用公款罪起诉,2000 年被判刑 7年。此位老兄是条汉子,尚在狱中即充分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利,踏上了举报长虹的造假之路,并将其作为后半生的惟一大事。举报内容也是本案例要报告的内容。人物之二:四川长虹四川长虹位于四川绵阳市,是一家军转民企业。它有过如日中天的很多辉煌。挑几件看看:曾是 90年代中期的沪市龙头股;1995 年 6月至 1996年 6月,股价涨了十倍;但从此以后就踏上了无尽头的熊途,股价从最高时的 66元跌到而今的 3块多一点。当你看到这份案例时,早已跌破 3元了。但该企业的块头不小,它有近 4万员工,占绵阳市
44、区人口的 1/15。也是当地甚至可以说是四川省的纳税大户。人物之三:各监管机构等主要有证监局,当地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不客气地说,这些权力部分的名声并不咋地,公道自在人心。人物之四:各色小人物等他们没有什么地位权力。但他们往往能用常识洞悉真相。如同皇帝新衣中的那个小孩。B.范德均的举报内容范德均举报:长虹为达到 1999年在资本市场上配股圈钱的目的,1998 年度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增加收入 22.5亿元,占长虹当年收入的 19.4%。长虹的虚票,在资产负债上以应收票据(商业承兑)列示。应收票据,是应收账款的升级版,本质上一样。C.监管者出面,尽管答案早在公众意料之中原为长虹提供审计服务的
45、会计事务所提供的证词是:长虹公司 1998年对上海英达、重庆百货等 5家企业 22.5亿元的销售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据以确认销售收入的依据是符合当时会计制度规定的。评:你要问马纳多啦是否用手帮忙了,球才进去,能得到什么出人意料的答复吗?四川证监局的答复是:24除上海英达已被吊销工商执照,其余 4家公司均出具书面证明,承认 1998年与长虹公司存在大量购销业务,对 1998年开具商业汇票未予否认。评:往来的 5家公司中,一家已亡,应收票据的质量不言而喻。其他四家承认有,但还了没有,还不还,根本不说。其实,心里都明白,他们无非为长虹做个托,做个顺水人情。让长虹在报表上可以无风险地做手脚。绵阳市国税局
46、的答复是:由于未能查找到上述所涉及 22.5亿元金额的销售及销货退回相关的系列原始凭证,无法还原当时该业务的具体情况,仅能从当时的会计记录和税收处理上做出“初步判断” ,长虹公司没有违规行为。评:绵阳市国税局怎么会去得罪它的纳税大户呢?更何况,长虹造假圈钱,会带来更大的税收期权啊。D长虹自证长虹自证清白的答词是:因时间久远,未查到五家公司签署销售合同的经销协议;未查到 22.5亿元销售涉及的提货单、出库单、发运凭证等与客户提货相关的原始单据和销毁记录。也未能找到上述五家客户退货申请报告,公司内部审核批准的文件资料,相关货物退回的入库单据、销售退回的审批文件、入库单等。评:道家有本事无中生有,你
47、长虹的道行不够,那笔销售本来就是虚构的,你怎么找得到真材实料去圆那个“虚空”呢?在会计造假的举报中,应本着“疑罪从有”的精神,让信息占优者拿出真凭据,证明自己的清白。E旁观者说财务专家夏草说:根据 1998年 8月由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企业的原始凭证保管期限为 15年。长虹在自证中多处提及的未找到的相关凭证,应尚在保管期限内,按规定,应找得到的啊。所以,夏草说,长虹使用的手段是:虚!即在没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下通过伪造合同等手法实施“持货开票”来虚增收入。家电行业中的科龙亦曾使用过此法。F.面子是假的,但漏洞是真的25会计讲求平衡!这是常识,一方的应收必定是另一方的等额应付
48、。就在长虹造假应收票据时,与其应收票据对应的重庆百货(600729)的应付票据,却出现了严重的不符,都是四川兄弟,造假也不打个招呼,搞得自己一丝不挂,长虹不觉得难为情吗?G.出来混,账总是要还的为了某个目的,你可以造一时的假,但假总有被揭穿的一天。可以说,造假是前面提及的分录(A) ,暴露造假是前面的分录(B) 。如果是范围内的小打小闹,时间一长也会抹平。如果是出手狠的造假,且后面也无机会翻盘弥补,则必然会带来某时报表的大幅度波动。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如果报表上的关键数字大起大落,则造假事件的存在,不会是一个小概率。下表是四川长虹19972008年的几个关键财务数据。表 10.1 四川长虹 19972008年财务数据销售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每股收益(元)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