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10中考时间安排详细表.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4400925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10中考时间安排详细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10中考时间安排详细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10中考时间安排详细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10中考时间安排详细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10中考时间安排详细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 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2009 年北京中考结束了,从今年的物理试题来看,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与此前的一二模试题相比其难度有较明显的下降。试卷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察,以及结合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 一、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题型 分值 分值合计单选题 24 分第卷多选题 12 分36 分填空题 14 分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34 分第卷计算题 16 分64 分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二、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难易程度 分值 分值合计较易试题 约 60 分中等试题 约 20 分较难试题 约 20 分满分 100 分三、试卷各题所属专题及对应难度分布情况

2、专题 题号及知识内容 难度 分值力学4.费力杠杆的判断7.增大压强实例判断9.常见物体质量和长度的估测10.是否做功实例判断12.浮力综合15.压力17.力的三要素23.力学综合问题计算24.长度测量27.弹簧测力计读数28.盐水密度的常规测量33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36.力能产生形变的实验探究37.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关实验探究40.力学综合计算易易易易难中易难易易易易中中难约 40分光学 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判断19.凹透镜的作用25.反射光线作图30.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易易易易约 10分热学5.凝固现象的判断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4.比热容20.热量简单计算31.晶体与非晶

3、体熔化规律的实验探究38.比热容简单计算易易中易易易约 15分电学1.电学基本单位3.常见导体的判断8.能量转化实例判断11.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应用13.电磁现象16.欧姆定律的应用18.电磁波21.电功率简单计算22.欧姆定律的应用26.电能表读数29.电压表读数32.电阻串联问题的实验探究34.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关系的实验探究35.“伏阻法”测量未知电阻易易易中易难易易中易易易易中约 35分39.电学综合计算难声学 无 无 0四、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和题型的分布情况知识内容分布单选多选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分值分布力学、声学 4,7,9,10,12 15 17,23 2

4、4,27,28,33,36,37 4040分电学 1,3,8,11 13,1618,21,22 26,29,32,34,35 3935分热学 5,6 14 20 31 38分15分光学 2 无 无 19,25,30 0分10分分值分布24 分 12分14 分 34 分 16 分100分五中考物理五大专题重难点综述通过上述各表分析,不难发现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分值的分布上还是在难点的设置上,无疑都占据着最大的权重;而热学和光学两大专题一共也仅仅占有 25的比重,声学甚至继 2008 年中考一分未考之后再次没有出现。分值的分布仅仅是代表的内容的多少,但是能否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

5、为重要的是在难点的把握上,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其间的难点分布:中考的难题大致占全卷的二十分左右,通过表三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这二十分的难题全部来自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并且各占十分左右。其中力学的难题出现在单选、填空和计算题的最后一道。分别考察了有关浮力、滑轮和杠杆等力学综合问题。电学的难题则是出现在多选最后一道及计算的倒数第二道。考察了电学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比例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试题进一步展开分析:(一)力学难点分析第 12 题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 1 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 2 的液体。将密度为 的小球 A 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 A 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

6、2g。将小球 B 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 B 漂浮,有 体积61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 40g。已知小球 A 与小球 B 完全相同, 大于 1。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小球 A 的质量为 32g B小球 B 的质量为8gC 1 与 2 之比为 23 D 1 与 2 之比为2425【解析】可视 A、B 为同一小球。本题图景如图 3 甲、乙所示。球浸没在甲液中,排开(溢出)甲液质量 32g。且 V 球V 排甲 。球漂浮在乙液中,排开(溢出)乙液质量 40g。m 球m 排乙 。且 V 排乙 V 球 。65由此排除了选项 A 和选项 B。由 V 球 V 排甲 可知, , 1 排m1排 排m

7、,g40325由 m 球 =m 排乙 ,且 V 排乙 V 球 可知, 2V 排乙 2V 球6565 V 球 , 2 56所以 。正确选项为 C,同时完成对选项 D2156432球甲m 甲 32gV 球 V 排甲图 3 甲球乙m 乙 40gm 球 m 排乙V 排乙 V 球65图 3 乙的甄别。点评该题重点考察了浮力的相关问题,相比于机械与浮力的综合问题,此题并不算很难。只要能够较好地理解浮力与排出液体重力的关系及对漂浮问题的分析,解决好此类单纯考察浮力的问题就游刃有余了。第 23 题图 8 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 A 的示意图。当物体 A 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 A 所受浮力为

8、 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F1,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 N1。当物体 A 有 1/2 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 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 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 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 A 所受重力为 N。【解析】依题述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图 9 所示。根据受力图依次写出受力分析式GAF AF 浮 AGAFA F浮 80NFAG 轮 120NF1 F1AGAFAF浮 0.5F 浮FAG 轮 120NF2 F2F1G 人 600NN1F2 N2G 人 600N图 9GA

9、F A F 浮 212F1 G 轮 F A2F2 G 轮 F A G 人 N 1 F1 G 人 N 2 F2 寻找切入点(消减待求物理量)第一步由、两式FA F 浮 F A F 浮21FAF A F 浮 (已知大小)第二步由、两式:2F1 FA2F 2F A2F2 2F1 FAF A F 浮21F2 F1 F 浮4第三步由已知 ,N 1 N22133由、两式N1F 1N 2F 2N1N 2F 2F 1 F 浮4N2N 2 F 浮3N2F 浮31N23F 浮可算出 N2380N 240N回求代入式得F2 G 人 N 2G 人 3F 浮可算出 F2600N240N360N代入式得FA2F 2G 轮

10、 2G 人 6F 浮 G 轮可算出 FA2360N120N600N代入式得GAF A F 浮21600N 80N640N或 GA2G 人 6F 浮 G 轮 F 浮212600N680N120N 80N640N点评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往往是全卷最具压轴性的试题,很多同学在考试中往往是直接选择放弃。然而当考生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图形之后,相信心中会增添几分自信。这是一道极为经典的通过对人的受力分析,并进而考察滑轮与浮力的力学综合问题,在一、二模的试卷中以计算题的形式曾广泛地出现。所以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训练,养成做好受力分析的良好习惯,解决此类问题应该不在话下。第 40 题图 23 是小刚设计的一个通

11、过简单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配重 C、D 以及杠杆 AB 组成,配重 C 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配重 C、D 分别通过支架固连在杠杆 AB 两端,支架与杠杆垂直。杠杆的 B 端放在水平台面上,杠杆可以绕支点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开关被拉开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动滑轮 P 的质量 mP 为 0.2kg,OA:OB3:1,配重 D 的质量mD 为 1.5kg,作用在 D 上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F 为 75N,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 T 为 6。杠杆、支架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取 10N/kg。求:配重 C 的质量 mC

12、等于多少千克,开关刚好能被拉开?【解析】受力分析:开关刚好能被拉开时,杠杆的 B 端受水平台面的支持力为零。分别以杠杆及配重 D、动滑轮、配重 C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23 所示。依次写出受力分析式F1OA( mDgF)OB 2T T1m Pg mCgT 1F 1 至此,已经可以得到 4 分。计算由求得F1 (mDgF)OABF1 (1.5kg10N/kg75N)30N3由求得T1 2Tm PgT1 26N0.2kg10N/kg10N将 F1 和 T1 代入求得mC g甲F1F75NOA BmDg15N乙mPg2N2T2T 26NT1mCgF1F 1T1 T1丙图 23mC 4kgkg/

13、N103点评之所以说今年中考试题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最后一道试题或多或少能说明一些问题。纵观 2007、2008两年中考真题及 2009 各区一、二模试题,大多数试卷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上设置较复杂的受力分析及数学计算。本题虽然依旧考察杠杆与滑轮问题的综合,但无论是在对杠杆两端的受力分析还是在数学计算上都有较大的简化。只要能够分析清 A、B 两点的受力情况,要正确解出本题其实并不难。(二)电学难点分析第 16 题图 6 中,电阻 R1 与 R3 相等,电阻 R2 与 R4 相等。现有一个两端电压为 10V 的电源,当把该电源接在A、B 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7.5V,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为

14、 U1。当把该电源接在 C、D 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5V,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为 U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U1:U2=1:2 B.R1:R5=1:3C.R2:R5=1:2 D.R1:R2=1:3【解析】本题特点在于通过改变电源接入位置,形成不同的电路状态。依照题意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 7 甲、乙所示。甲图中 U1 (UU 5) (10V7.5V)1.25V221乙图中 U2 (UU 5) (10V5V) 2.5V从两图中的电压关系可以确定选项 A 正确。U1U 21.25V2.5V12从甲图中的电压关系,可以确定选项 B 错误。R1 R5U 1U 51.25V7.5V 16从乙图

15、中的电压关系,可以确定选项 C 正确。R2 R5U 2U 52.5V5 V 12从 R1R 516 和 R2R 5123 6,可以确定选项 D 正确。点评本题是典型的欧姆定律比例问题,只要能够正确画出两个状态的等效电路,用好电学比例问题的常规计算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同样不难。确切地说本题难以称R2 R2R5U5=5VU=10VR1 R1R5U5=7.5VU=10VU1 U2图 7 甲 图 7 乙之为难题,而之所以把它单独放在难点中分析,只能说明本次中考难度实在不高。第 39 题图 22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 U 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 S1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U1,电流表的示数 I1 为

16、 1A,电阻 R1 消耗的电功率 P1 为 4W,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为 P2。当开关 S1、S2 都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的示数为 I2,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为 P2。已知 P2:P2 =1:4,U1:U2=2:1。求:(1)电流表的示数 I2 为多少安?(2)电源两端的电压 U 为多少伏?(3)当开关 S1、S2 都闭合时,通电 5min,电阻 R2 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焦?点评又是一道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涉及电功率之比、电压之比的电学计算题!相信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做出大部分电学计算题的考生,应该能在较短地时间内顺利地解出此题。对于此类比值计算,只要能够画出相应地等效电

17、路图、在利用电功率和电压之比两个已知条件时敢于将公式展开,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并应用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这些条件,那么所谓的电学压轴题也必将被轻松攻克!六、2010 年北京中考物理趋势及备考建议通过以上各表格对全卷的分析及对五道难题的分析,相信大家对 2009 年中考会有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近年来北京中考试题稳中有变,每年都会一些较为新颖的题目出现,在 2009 年实验题的第 36 题就出现了一道有关力能产生形变的较为新颖实验探究题,试题将会更加注重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但是无论试题风格如何改变,相信 2010 年中考仍然会延续 2007、2008、2009 的整体命题风格,在题型、各大专题比重及难度

18、设置上保持稳定。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最终的分值分布上还是难度上依然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有志于在来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考生无疑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相关难点的突破上。相对而言,声学、光学和热学所涉知识相对简单,除了比热容和热值有少量计算出现外,其余知识基本以记忆为主,因此在这些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把握好难度,不必在偏题和怪题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当然,由于中考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分别占据了 60分和 20 分的较大权重,因此对于所有同学来说,在突破难点之前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切勿盲目攻克难题,却在简单题上无谓失分。针对以上特点特为备战 2010 年中考的考生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第一轮复习时

19、夯实基础,对物理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只是简单地看懂,而是通过认真地思考,达到清晰明了。其次,尝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网络框架时必须理清来龙去脉,突出各章节的重难点,要弄清知识重点的物理事实依据是经过什么样的分析和思考得来的,然后将每章的重点汇成主干的知识体系。再次,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必须归纳总结出自己容易判断错的问题,自己容易做错的题型、题目,归纳出方法技巧。充分发挥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采用的分析法和综合法的使用。解答时运用物理学科的语言,抓住问题的本质,清楚扼要地表述是考试夺得高分的手段。此外,在以专题复习的基础上,选择最具针对性的试题加强训练。那么什么样的试题最具代表性

20、呢?通过历年的中考分析,我们发现只要能充分利用好最近几年的北京中考真题及最近两年的北京各区一、二模试题,对其深入剖析,充分体会出题者的思路,则必将在中考中占据最大的先机!2010 北 京 中 考 时 间 安 排 表2010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主要日程安排如下:1、报名工作:1 月 1822 日、2 月 22-3 月 5 日2、外省回京考生报名工作截止时间:3 月 31 日3、各区县进行体检时间:3 月 15 日-4 月 30 日4、下发 2010 年招生简章、报考指南和部分学校情况介绍三本书:4 月中旬5、批准加试的学校进行加试:5 月 8-9 日(具体日期由学校确定)6、加试学

21、校网上报送加试合格考生信息:5 月 8-9 日7、体育特长生全市统一测试:5 月份(具体日期另行通知)8、文艺及科技特长生测试:5 月份9、咨询活动:5 月 8 日 13:30-17:0010、中考网上评卷考生统练:4 月 15 日(物理)11、加分考生资格认定截止时间:5 月 14 日12、报考资格审核截止时间:5 月 14 日13、回户籍考生向所在学校提出回户籍申请:5 月 14 日前14、中考英语听力考试模拟练习:5 月 14 日 8:30-8:5015、照顾加分考生公示起始:5 月 18 日16、考生到户籍区县办理确认手续:5 月 19 日 8:30-12:0017、考生网上报考:5

22、月 2226 日(22 日上午 8:3026 日下午 17:00)18、体育考试:5 月 5-30 日19、招生统一考试:6 月 24 日(星期四)上午 8:30-11:00 语文下午 2:30-4:30 物理6 月 25 日(星期五)上午 8:30-10:30 数学下午 2:30-4:10 化学6 月 26 日(星期六)上午 8:30-10:30 外语(其中英语听力考试时间为:6 月 26 日上午 8:30-8:50)20、发布中考成绩:7 月 5 日21、考生查分:7 月 6 日 8:30-12:0022、提前招生学校组织专业加试或职业技能测试:7 月 7-9 日23、发布提前招生学校录取结果、下发录取考生通知书:7 月 14 日24、发布统一招生学校录取结果、下发录取考生通知书:7 月 31 日25、办理补充录取审批:8 月上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统计图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