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沙丘”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沙丘地貌分布图最不可能在(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C.鄂尔多斯高原(黄河以南,黄土高原以北) D.柴达木盆地2、A 点的绝对海拔高度可能是( )A.1340m、1330m B.1320m、1350m C.1320m、1330m D.1350m、1340m3、该地区的主导风向(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答案:1、D 2、A 3、B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的盛行的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2、我国哪一类地区最可能有此种地形分布的是( )A 云贵高原 B 黄淮平原 C 珠
2、江三角洲 D 塔里木盆地3、我国此种地形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答案:1、B 2、D 3、C(2002 年北京春招卷)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 13 题: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2、Q 点对 P 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答案:1、B 2、C 3、C(2013 年,福建文综
3、,910 题)图 4 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 题。图 49.该沙丘位于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答案】D1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B. C. D. 【答案】C(2014 年,安徽文综,3132 题)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 (图 10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 2 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 10,完成 3132 题。31.受大气
4、环流和地形分布(图 10a)的影响,图 10b 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答案31.A 32.C皮拉大沙丘(图 3)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 5 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据此回答 56 题。5皮拉大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A受盛行西风影响 B沿
5、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6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5.A 6.C二、综合题(2013 全国新课标,36 题)36.(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 5 所示区城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 M 处附
6、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 分)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 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分)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案】 (1) (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 分)风沙在此沉积。 (1 分)(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2 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 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 (形成风口,
7、导致狭管效应) (3 分)(3)观点 A: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 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 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 分)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 分)观点 B: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2 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2 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 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 分)(2014 年全国新课标卷 1,第 36 题
8、)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 6 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 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 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
9、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 (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 ,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灯,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 分)材料一:鄱阳湖区域分布图材料二:“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
10、,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 ,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中 M 地附近有 20 多万亩沙丘。2011 年 11 月,位于 M 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1)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 、 “强劲的风力” ,分析 M 地沙丘的成因。 (3 分)(2)简述 M 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4 分)答案:(1)沙丘的形成:湖区附近多低山丘陵(或地势起伏较大) (1 分) ;雨季,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湖区大量泥沙堆积(1 分) ;(枯水季节,湖内沙滩露出)强风作用促进了湖边 M 地沙丘的发育形成(1 分) 。 (共 3 分)(2)风力资源
11、丰富;沙地面积广,地价较低;风力发电较清洁;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等。 (共 4 分,任答四点即可)36(26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 ,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 49 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 3 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8 分)(3)试描述速雅鲁藏布江该河段的水文特征。(6 分)(4
12、)判断图中公路由于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6 分)【答案】 (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2 分) 。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2 分) 。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2 分) 。(2)每年冬春季节(10 月-次年 3 月) ,气候干旱,多大风(2 分) ,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2 分) ,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2 分) ,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 分) 。(3)流量较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 (任答三点给 6 分)
13、(4)滑坡或泥石流(2 分)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坡地植被(2 分) ;调整区域生活能源使用结构(2 分) ;限牧、禁止乱砍滥伐(2 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鄱阳湖水系东、南、西三面环山,纳赣江、抚河、信江、鄱江和修水 5 河来水,调蓄后经北部狭窄水道汇入长江。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 22 中甲处的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风力作用,由松散沙粒组成。一、分析甲处冬季风沙活动显著的原因。 (10 分)二、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甲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6 分
14、)观点 A:甲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甲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一、冬季盛行偏北风, (2 分)风向与鄱阳湖北口的地形走向基本一致,产生狭管效应, (2 分)湖区平坦宽阔,偏北风经过时无阻挡,风力强劲。 (2 分)冬季为鄱阳湖的枯水季节,湖泊水位下降, (2 分)河床裸露,泥沙出露,风沙活动的沙源丰富。 (2 分)二、观点 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流域支流众多,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2 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 分) ;甲地西部为山地,风遇山地速度降低,风沙易在此沉积。 (2 分)观点 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甲地位于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 (2 分)河流
15、源地及流经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不断减少;(2分)受西部山地阻挡,沙山难以向周围扩展。 (2 分) (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作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水、风、沙三者在地理大题里出现,会有什么化学反应呢?建议读图时候点击放大避免错漏细节,或者在电脑端打开阅读。【2013 课标 II】36.(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 5 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
16、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图 5(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 分)(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 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分)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时空与主题认知】在哪?看经纬度:40N,114-116N-华北地区什么时候?冬春季为主扣住这一时间主题:风沙华北地区三大问题之一(风沙、盐碱、旱涝)(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 分) 解决“沙”的问题 “河流发源于黄
17、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流的搬运沉积作用 “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 ”华北地区,冬春季盛行西北风风源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途径沙土广布的干旱区风力搬运沉积【 隐形信息 】 调动华北地区水文特征的知识冬春季为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联系河流的搬运沉积作用河床泥沙出露【答案】(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 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 分)风沙在此沉积。(1 分)(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 分)解决“风”的问题 风怎么吹? 【 调动知识 】 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 自然环境对风的影响?【 读图 】 H
18、县城附近的 500m 等高线 +河流 H 县城位于河谷 河谷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 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 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 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分)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沙丘群规模的变化,归根到底是该区以及相关区域地理环境的变与不变影响的,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观点 A(相对比较好写)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
19、原地区,联系 (1)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40N, 114-116E太行山区、华北平原西北角 西:黄土高原;北:内蒙古高原 土地荒漠化较严重 易受影响【 推理 】 沙丘群为何只在 M 处发育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水库H 县城和水库风速较快、搬运能力强 M 处风速降低,沉积【 调动知识 】 华北地区工农业较发达、春旱 用水量大 【答案】观点 A: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 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 分)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2 分)观点 B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
20、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 “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 ”; 【 调动知识 】 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读图 】 河流、等高线、水库; “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沙丘规模小,集中在河床与河边,扩散空间小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 调动知识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上游保持水土 河流泥沙减少【答案】观点 B: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 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 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 分)位于山
21、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 分)一年后,在另外一份全国卷,出现了同样类型的点.【2014 课标 I】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 6 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图 6(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 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4)针对该
22、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 时空与主题认知 】 在哪?青藏高原的错那湖 什么时候?冬春季 扣住这一时间 主题?风沙灾害(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 读图 】 错那湖东北部有三条河流汇入:那金曲、桑曲、巴索曲,河流由山地发源流水侵蚀 形成河沙 流水搬运 流水沉积 /堆积【 隐性信息 】 冬春季青藏高原河流为枯水期水位下降 河滩外露 沙源河流径流量减少 入湖径流减少 湖泊水位下降 湖滩外露 沙源【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 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 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
23、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注:湖泊水位低/湖滩泥沙这一点容易遗漏,注意用尽图例信息)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均得 2 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河滩裸露/ 河边泥沙裸露(均得 2 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地表多沙质风化物(均得 2 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 分)【 思路推导 】1.为什么会起沙?有风;为什么风能起沙?分析风本身及其影响因素:风向、风速与风力、地形对风的影响、下垫面性质与阻力3.为什么是在冬春季?为何强调冬春季?冬春季气候干燥 植被稀疏 更容易起沙
24、 “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 ”;【 读图 】 错那湖位于起沙区域西侧,起沙区域东部河谷大风日数多,西风经过湖面阻力小,且沙源东部为河谷,狭管效应,风力较强 “冬春季、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 ”冬春季气候干燥,植被稀疏,对风沙抑制作用小 【答案】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2 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 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可以想象一下铁路的场景:铁轨是架在路基上的,相对铁路两边的地面要高出一些。在一些部位,还会有信号灯等设备。“主要
25、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 ”对于铁路而言, 20-30cm 高度之内的东西有路基、铁轨和信号设备(信号灯)。风沙流吹过铁路,其风力侵蚀作用会对路基、铁轨和信号设备产生影响。就地起沙且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说明风沙多是仅能扬起随即沉积到铁路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搬运。久而久之,风沙便堆积在铁路上,掩埋铁路。对于列车而言,铺在铁路上的沙子会加剧车轮与铁轨之间的磨擦,从而加剧车轮磨损,同时风沙流与车厢产生磨蚀。风沙流出现时,列车行经处气流不稳定,不利于列车安全运行。【答案】(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 分);侵蚀路基(和路
26、肩)(2 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 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 分)。风沙堆积铁路/填埋/掩埋/遮掩/遮盖/覆盖/埋盖/埋没/ 落满/( 堵塞/ 淹没/铺满/ 埋藏/掩蔽/布满铁轨不给分) 路基/轨道/车轨/铁轨/铁路/铁路干线(2 分);侵蚀/破坏 路基/路肩/铁路基础设施/道路基础设施/地基( 铁路/线路/道路/ 根基/摧毁路基不给分);(2 分);损害/磨损/损毁/破坏/损坏/伤害/毁坏/破损/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讯设备/钢轨/车轮等,加大钢轨/车轮/火车/车身/机车/ 车体/列车/ 铁路零部件等设备的磨损/(2 分)( 铁路
27、干线/铁路/铁道/破坏内部零部件 /大风吹倒列车不给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影响列车通行/列车出行带来危害/危害运行行驶安全/ 铁路交通正常行驶/不利于列车通行/通行困难/阻碍列车正常运行/ 危害列车安全(1 分)(交通隐患/ 交通不便/阻挡列车通行/对列车行进造成障碍/交通事故/ 影响运行速度不给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答案】(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 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 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 分)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修建护路工程(2 分)。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铺设透水砖,
28、(2 分)设置石(或草)方格沙障。(2 分)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2 分)植树造林不给分总结当水、风、沙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过程多是如此:无非考察以下知识点:1.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2. 区域河流特征主要有水位高低和含沙量3. 影响风的因素:地形(狭管效应)、距风源地远近、温差/气压差、阻力(下垫面性质水域、植被)变式应用:2016 广东省第六届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初赛题(其实这题不难,长沙有同材料改编统考题)13.(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满州乡(22.01N,120.40E)位于台湾岛的南端恒春半岛东岸东部丘陵,属于中央山脉的余脉。这里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盛行东北风。图
29、6 所示区域是满州乡北部,受地形与风向的影响,G 处形成了沙丘、又不断变化成沙丘断层、沙壁、沙浪、沙河、沙纹等特殊的沙漠景观,面积达 200 多公顷,为台湾唯一的沙漠,称九棚大沙漠,又名港仔大沙漠。图 6 (1)分析九棚大沙漠形成沙漠景观的原因。(10 分)(2)冬季沿着中央山脉南下的气团,经过恒春半岛时风力突然增强,威力相当于轻度台风,当地居民称之为“落山风”。分析图示地区“落山风”风力强劲的原因。(6 分)(3)有人建议在滨海地区修筑马路并在马路后方种植大片的木麻黄防风林。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6 分)【答案】(1)港仔溪从上游搬运下来的泥沙(2 分),在出海口受到海水顶托作用(2 分),泥沙堆积在河口两侧 (2 分);冬季退潮时,强劲的东北季风,将沙滩上沙粒吹往内陆地带(2 分);沙粒受到地形与植被阻挡,在山前堆积 (2 分)。(共 10 分)(2)冬季南下的气团空气密度大,与海洋气压差大(2 分);经过中央山脉的余脉的谷地,由于峡管效应,风力增强(2 分);风由陆地到广阔的洋面,风力进一步增强(2 分)(共 6 分)(3)赞成。能够减少风沙灾害(3 分);方便游客开车进入观赏 (3 分)。(共 6 分,只表态,没有阐述原因不给分)不赞成。旅游特色消失(3 分);道路修建与防风林种植,会阻隔沙子被风和水来回的搬运(3 分)。(共 6 分,只表态,没有阐述原因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