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杨宇晴【教学内容】 七律长征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 25 课)【教学目标】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
2、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25 课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及文体。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生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大屏幕出示资料。 ) 师解说长征的背景、过程。二、自由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语的情况。 (大屏幕出示)逶迤、磅礴、泥丸、岷山检查朗读情况。三、初读感知:1、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在哪儿?板书: 远征难 只等闲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眼的意思?谁能说说红军经历了哪“千山” ,哪“万水”?四、细读感悟:(一)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课件出示诗句)1、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2、 (多
3、媒体出示“五岭”的图片)如果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会想到哪一个词?诗人用的是哪一个词?“逶迤”就是连绵不断的样子。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呢?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吗?3、 (多媒体出示乌蒙山的图片)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磅礴”就是气势雄伟,高大的意思。知道磅礴的乌蒙山到底有多高呢?海拔近四千米,是泰山的三倍。4、朗读,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5、在红军的眼里,这还不算难。想象一下,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6、就是这样的难以翻越
4、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诗,想想看?指名读朗读诗句(多媒体出示诗句)7、是呀!逶迤的五岭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变成了滚动的泥丸。 (课件出示:“逶迤” “磅礴”变小, “腾细浪” “滚泥丸”加横线)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8、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课件出示:中心句)(二)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 (课件出示诗句) 。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一暖一寒。 (课件出示:暖和寒变色)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和大渡河铁索的图片)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暖一寒的?3、大家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用
5、这一暖一寒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师介绍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4、从故事中体会暖与寒。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课件出示:中心句)生齐读(三)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齐读引读: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呀!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坚实的脚步鲜血及生命告诉我们:生齐读(课件出示:中心句)五、诵读升华:1、首先听朗诵。 (课件播放)2、听得真认真啊,请同学朗诵七律长征 。六、总结:今天,当我们再来学习这首让我们豪情满怀、热血沸腾的七律长征时,长征的历史正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70 年) ,但老师相信,长征的精神一定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长征壮举世人叹,长征精神永流传!请同学们欣赏长征歌曲。 (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远征难 只等闲无畏 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