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7章).ppt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4397475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7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7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7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7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7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L/H50,波度L/H(501000),纹理方向,伤痕,物理机械性能,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L1/H11000 形状误差 L2/H2=501000 波度 L3/H350表面粗糙度,一、表面层的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 由残留面积、塑变、积屑瘤、鳞刺、高频振动引起。 波度 低频振动引起。,纹理方向 表面刀纹的方向,它取决于表面形成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加工方法。 伤痕 伤痕是在加工表面上一些个别位置上出现的缺陷。例如砂眼、气孔、裂痕等。,二、表面层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1、层金属的冷作硬化 定义:经机加后,塑变晶格扭曲、畸变,晶粒件产

2、生剪切变形,晶粒被拉长,表面层硬度常高于基体材料硬度这一现象。一般情况下,硬化层的深度可达0.050.30mm;若采用滚压加工,硬化层的深度可达几个毫米。,2、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力、热作用下,表面层金属塑变或产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应力。 3、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 热作用下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表面完整性:,表面形貌:描述零件几何特征,表面粗糙度、 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缺陷:描述加工表面宏观裂纹、伤痕、腐蚀等。,微观组织和表面层冶金化学性能,如微观裂纹等。,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如表层硬化程度和深度、表层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等。,表层其他工程技术特征,如摩擦特性、导电性等

3、。,(1)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 (2)表面质量对耐疲劳性的影响 (3)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 (4)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质量的影响,第二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对耐磨性的影响,一、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与初期磨损量的关系,耐磨性,Ra,(不利于储存润滑油,引起干摩擦,分子粘接,磨损增大),耐磨性,Ra,(接触面积减少,压强增大,磨损大),纹理形状:,刀纹方向与运动方向:,圆弧状、凹坑状:耐磨性好 尖峰状 :耐磨性差,相同:耐磨性好 垂直:耐磨性差,表面纹理对耐磨性的影响,冷作硬化对耐磨性的影响,Hv,耐磨性,(减少摩擦表面接触部位处的弹塑变形),Hv,耐

4、磨性,(组织疏松,产生裂纹、剥落,加速磨损),Ra,抗疲劳性,Ra,(表面纹痕深纹底半径小-易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抗疲劳性,表面粗糙度对耐疲劳性的影响,二、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钢材对应力集中最为敏感 铸铁和有色金属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弱,拉伸残余应力,耐疲劳强度,压缩残余应力,耐疲劳强度,冷作硬化,耐疲劳强度,冷作硬化,耐疲劳强度,(显微裂纹),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质对耐疲劳性的影响,残余压应力,耐蚀性,Ra,耐蚀性,(腐蚀物质越容易沉积于凹坑中,并渗透),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质对耐蚀性的影响,残余拉应力,耐蚀性,表面粗糙度对耐蚀性的影响,三、表面质量对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

5、度,残余应力,(-变形-精度降低),间隙配合表面,表面粗糙度越大,起始磨损量越大,间隙越大,影响配合的稳定性、可靠性。 对于过盈配合表面,表面粗糙度越大,两表面相配合时表面凸峰易被挤掉,这会使过盈量减少。,四、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性质的影响,理想的表面质量:,粗糙度合适,表面有一定的冷硬层, 残余压应力。,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第三节 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Kr,Kr,f,H,几何因素:,刀尖圆弧半径r、主偏角r、副偏角r,及进给量 f 等,切削残留面积的高度,Ra值,积屑瘤:,物理因素:,积屑瘤、鳞刺、塑变,切削速度、材料性质,避免中低速切削,应高速切削,切削加工 粗糙度影响因素,刀具,

6、切削用量,冷却液、润滑,工件材料,振动,刀具材料,刃磨质量,韧性,晶粒组织,车端面,端面很粗糙? (外圆直径10mm,s=1200r/min),思考:,V=Dn/1000=38m/min,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经验公式:,径向进给,工件速度,轴向进给,砂轮宽度,砂轮速度,1)磨削用量,Ra,2)砂轮,粒度细 砂轮直径越大 磨粒微刃等高性越好 中软砂轮(硬度) 中等组织,Ra,3)磨料与加工材料的适应性,4)良好的磨削液,氧化物(Al2O3)砂轮磨削钢类零件; 碳化物(SiC)砂轮磨削铸铁、硬质合金 用高硬磨料(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砂轮磨削可获得极小的表面粗糙度值,但加工成本很高。,较好的流动

7、性和冷却性,机械加工-塑性变形- 晶格扭曲、畸变、滑移-表面硬度高于基体材料硬度,称作冷作硬化。,第四节 影响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工艺因素,一、表面层材料的冷作硬化,1冷作硬化及其评定参数,冷作硬化 评定指标,表层显微硬度Hv,硬化层深度h,硬化程度N,2影响冷作硬化的工艺因素,(1)刀具几何形状的影响 切削刃钝圆半径-塑变 N,h前角、后角刀具锋利,塑变-冷硬后刀面磨损-塑变-N,h,摩擦热急剧增大,弱化趋势明显增大,摩擦加剧,塑性变形增大,(2)切削用量的影响 切削用量中以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影响为最大。,f-切削力F-塑性变形-h,N 进给量-刮擦次数-N,切削速度对冷硬程度的影响是力因

8、素 和热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V -塑性变形 -塑变区域-h,V -切削热作用时间-冷硬程度N,V -温度达到相变温度,V -温度-表层软化-冷硬程度N,产生淬火相-N (充分冷却),回火层-N (无充分冷却),第七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切削厚度,力增大,塑变增大,N,h增大,导热性差-弱化增强,(3)加工材料性能的影响 塑性越大:冷硬倾向越大,冷硬程度也越严重。 塑性越小:冷硬程度越小。,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磨削温度比切削温度高, 磨削弱化与金相组织变化 常起主导作用,表层硬度 变化较为复杂。,1-磨削温度超过钢的回火温度,低于相变温度,表层出现回火组织,硬度降低,2-超过相变温

9、度,形成奥氏体,随后被基体淬硬得到马氏体硬度增强,(1)工件材料性能的影响,塑性好-磨削时的塑性变形大-强化倾向大; 导热性高-热不容易集中于表面层-弱化倾向小。,(2)磨削用量的影响,磨削深度,磨削力,塑变,表面冷硬倾向,纵向进给速度,每颗磨粒的切屑厚度,磨削力,冷硬,磨削区热量,冷硬,(综合考虑),工件转速,热作用的时间,软化倾向,表面层的冷硬,高速磨削冷硬程度低(切削厚度小,力小,塑变小;温度高,弱化大),1,2,磨削速度大,每颗磨粒切除切削厚度变小。,减少表面层冷作硬化的措施,1)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如较大前角与后角,刃磨,减小切削刃口圆角半径; 2)控制后刀面磨损 3)较高的切削速度

10、,较小的进给量 4)有效的切削液,(1)组织变化与烧伤,高温-金相组织变化-烧伤,磨削烧伤:磨削时,当磨削表面局部区域的温度超过工件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材料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表层硬度随之变化,并产生残余应力甚至细微裂纹。,二、表面层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磨削淬火钢:,未超过相变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冷却液),超过相变温度,(干磨),回火烧伤,退火烧伤,(索、屈),淬火烧伤,烧伤和磨削热的产生与传出有关,所以应减少热的产生,增加热的传出。,正确选择砂轮,选择较软砂轮,以使磨粒脱落较快(自锐),选择有弹性的结合剂。,(2)改善磨削烧伤的工艺途径,ap,合理选择磨削用量,ft,Vs、Vw,较小的磨削深度

11、ap,同时提高砂轮和工件速度w,较大的横向进给量,加大横向进给量ft对减轻烧伤有好处。,及时修正砂轮,有效冷却,大气孔或开槽砂轮在砂轮的圆周上开一些横槽,能使砂轮将冷却液带入磨削区,有效防止工件烧伤。,残余应力:没有外力作用下零件内存留的外力。,残余拉应力,残余压应力,(提高耐磨性、抗疲劳性),(易产生裂纹,降低耐磨性、抗疲劳性),三、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冷塑性变形,挤压与摩擦-,表面:压,里层:拉,1)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表面:拉伸塑变,里层:弹性变形,切削过后,弹性恢复,受外层牵制 表:压,里:拉,热塑性变形,热膨胀-,表面:拉,里层:压,表层:热压应力,切削过后,表层收缩受里层牵制 表面

12、:拉,里层:压,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相变使体积膨胀,表面:压,里层:拉,切削加工:冷塑性变形(压) 磨削加工:热塑、体积变化(拉),马氏体=7.75tm3,奥氏体=7.96tm3, 铁素体=7.88tm3,珠光体=7.78tm3),相变使体积缩小,表面:拉,里层:压,例如:淬火钢表面回火,表层金属由马氏体转变成屈氏体或索氏体,密度由7.75变为7.78g/cm3 ,表面产生什么应力?多少?,影响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比较复杂,通常凡能减少塑变和降低切削(磨削)温度的因素能使残余应力减少。,零件的破坏形式:疲劳破坏,交变载荷-微观裂纹-受拉,扩大-断裂,(最终工序:产生残压),滑动磨损,滚动磨损,

13、2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在表面层下h深处产生压应力的加工方法,(最终工序:产生残拉),冷压,冷态塑 性变形,表面粗糙度值,硬度,残余压缩应力,表面强化工艺:,主要方法有:滚压、喷丸、挤孔等。,1)喷丸强化,喷丸强化是利用大量快速运动的珠丸打击被加工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冷硬层和压缩残余应力,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工艺方法。,2)滚压加工,滚压加工可降低表面粗糙度35级,表面硬度一般可提高1040,表层金属的耐疲劳强度一般可提高3050。,工艺系统的振动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现象,原因: 1)影响零件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2)刀具极易磨损(甚至崩刃) 3)机床寿命、精度降低

14、 4)产生噪声,污染环境,第五节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振动,强迫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颤振),自由振动(逐渐衰减),约30%,约65%,强迫振动:是工艺系统内外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振动。,一、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强迫振动,机外振源:由地基传给机床。,机内振源 高速旋转件的不平衡产生激振力; 传动机构的缺陷; 切削过程的间隙性; 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1)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如冲压设备等),2)强迫振动的特征,周期性激振力引起,不因阻尼而衰减。 振动频率与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干扰力频率的整数倍,与系统固有频率无关。 幅值与激振力的幅值有关,与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 若干扰力的频率

15、=系统固有频率,则引起共振,幅值最大。,消除或尽量减弱外界干扰力; 外振源,采用隔离措施; 内振源,移出隔振,或精平衡; 避免出现共振现象; 增大系统刚度和阻尼。,3)消除或减弱强迫振动途径,1)自激振动产生条件和特性 无周期性外力作用,而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自激振动频率接近于系统某一薄弱振型的固有频率。,二、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自激振动(颤振),自激振动闭环系统,振入:切削力对振动系统作负功E振入,振出:切削力对振动系统作正功E振出,自激振动产生条件:,特性:,自激振动频率接近系统固有频率; 由偶然触发引起,振动所需交变力由振动本身引起; E振出E振入能量补充。,负摩擦原理 再生

16、原理 振型耦合原理 滞后原理,2)自激振动的激振学说,负摩擦原理(负摩擦激振学说),Fy,v,Fy主要取决于切削与 刀具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随摩擦速度增加而导致摩擦力下降的特性负摩擦特性,(韧性钢材),径向切削分力,减少振动?,V入,V出,V0,F出F入,E+E-,再生原理:,偶然扰动-自由振动-留下一段振纹-在前一切削振纹处重复切削由于切削厚度变化引起动态切削力-条件合适,引起再生型颤振。,振入,振出,再生颤振:本次振纹滞后于前一次振纹,1)消除或减弱产生强迫振动的条件 减少激振力 调整振源频率,避免共振区 采取隔振措施,四、机械加工中振动的控制,2)消除或减弱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高速、大进给量等 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Kr=90,前角增大 增加切削阻尼,四、机械加工中振动的控制,3)增加系统抗振性的措施 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采用各种消振隔振措施,思考题,车外圆时,车刀安装高一点或低一点哪种情况抗振性好?镗孔时,镗刀安装高一点或低一点哪种情况抗振性好?为什么?,车外圆时,刀尖安装偏低或镗孔时刀尖安装偏高,都会使刀具切削时的实际前角减少,实际后角增大,并使径向切削力Fy增大,因而容易引起系统的振动。所以车刀安装偏高些,或镗刀安装偏低些,其抗振性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机械/模具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