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1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安全生产“十三五” 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行动计划。一、面临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安全生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安全 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
2、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些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明确要求。电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为新时代下经济的平稳快速2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一)总体情况近年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3、,推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各级安监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更加巩固;安全工作规程和事故调查规程等规章制度有效实施,安全生产和建设有章可循并取得一定实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得到贯彻落实,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得到有效实施;应急体系取得巩固和发展;安全风险管控得到有效推广;安全性评价和企业本质安全建设进一步发展;事故总量逐年降低,安全生产整体态势良好。(二)存在问题虽然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但人身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个别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依然较大,特别是 2016年江西丰城发电厂“11 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 别重大事故和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
4、责任公司“8 11”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教训十分惨痛。随着电力规模的持续扩大、控制难度的日趋复杂、电力项目3的不断增加,电力安全风险依旧并将长期存在。部分单位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保障仍显薄弱;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局面尚未形成;双重预防机制没有实现全覆盖;电力行业技术监督有所削弱;承(分)包安全管理问题突出,部分电力建设项目轻质量、抢工期,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事故应急救援与保障能力依旧薄弱;安全诚信体系亟待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安全文化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三)新挑战与新机遇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20182020年,
5、随着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供给侧和电力体制改革,安全生产将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主要表现在:新挑战:一是交直流特高压组网过程中,开展大范围、大容量电力电量调配,大面积停电的安全风险加大;二是风光等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的快速发展,使安全风险管控难度进一步增加;三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直接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四是电力工程建设快速发展,人才、设备、管理适应难度大,安全监管能力和手段面临极大挑战。新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单位全面贯彻落实,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日益提
6、高,4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进一步增强,电力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科技创新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为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电力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推进本质安全建设,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保持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电力安全环境。(二)基本原则安全发展。以安全促发展,以责任
7、落实提升安全水平,始终把安全置于工作首位,突出安全的基础性作用,以人为本,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源头防范。严格电力安全市场准入,把安全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生产、经营等各环节,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严防风险失控和隐患治理不及时导致的安全事故。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统一,把握新形势,5破解新问题,全面推进电力安全生产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提升电力安全发展的能力与效率,构筑电力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强力保障。协同共治。统筹全社会各方资源,发挥政府、行业、
8、社会在电力安全治理中领导、监管、支持作用,构建行业管理部门主导、社会协同、民众参与的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电力安全治理能力。依法监管。健全电力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营造电力安全法治环境,不断强化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和问责力度,增强电力安全监管执法效能,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三)目标到 2020 年,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力安全责任体系更加科学严密;电力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电力安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取得明显进步;电力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杜绝电厂
9、垮坝漫坝事故,防止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防止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故,实现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下降,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三、主要任务(一)防范人身安全事故61.牢固树立自觉安全行为意识加强安全文化引导、安全奖惩激励、从业约束等管理,提高从业者对安全的敬畏意识,实现“要我安全” 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使“ 安全是自身需要 ”成为主旋律,“我要安全”成为从业者自身一致的追求。2.提升安全防护技能制订并发布电力行业安全基础培训导则,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安全培训基础建设,保证培训资源投入,依法培训、按需施教;定期开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培训,加大
10、安全技能实操训练力度;创新安全培训方式方法,积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安全体感实训; 创建基建、生产(检修、运行等)诸方面的数字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平台。3.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环境积极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广泛开展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完善安全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设备设施、技术装备、施工环境安全水平;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考评机制,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安全失信惩戒和安全守信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制度,不断强化作业环境的安全。4.强化管理严禁不安全行为健全现场安全检查制度,规范现场作业管理,落实现
11、场安全7措施;及时制止管理性违章、指挥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和作业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建设工程坚持合理工期,严禁压缩工期;施工从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达标;实施安全风险分析未落实不开工制度,严禁盲目和随意性作业。5.强化基建人身安全管控建立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编制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明确基建工程开工前必须具备的安全条件;开展基建工程过程风险评估,对可能造成群伤群亡的高风险作业,实施风险预警管控;对特殊或重大风险项目的施工方案,要进行严格安全论证;强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安全责任;对关键施工节点,提前发布预警通知,对安全风险较大工程节点实施安全监护,施工、监理、项目单位管理人员要
12、到现场旁站督导;强化外包工程管理,将承包单位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严禁以包代管、只包不管;充分运用在线监控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工程全覆盖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二)防范电网安全事故1.加强电力系统规划统筹电源、电网、用电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时序,统一标准、强简有序、远近结合、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电网结构,提高消纳新能源发电能力,完善电网安全综合防御体系。2.加快电网建设统筹推进主网架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电网有机衔接、协调8发展;加快特高压骨干网架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完善 500 千伏及以上骨干网架,补强 220 千伏薄弱网架;加大配电网建设,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及微电网建设。3.加强电网运行管
13、理深入研究交直流交互、多直流馈入、电磁环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安全的影响;持续完善“三道防线” ;提高调度计划的多时段多层级协调配合和安全校核,提升电网安全预防控制水平;开展电网反事故演习,提高大面积停电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电网防灾抗灾等安全设备研制,为各级电网运行提供有力支撑。4.推进网源协调贯彻落实电网运行准则等国家标准,实施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完成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等涉网行业标准的制订;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推动火电机组调峰能力改造,提高区域电网应急反应能力,提高电力系统跨区域电网协调管控能力;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电源-电网-负荷(以下简称“ 源-网- 荷”
14、)联动机制,支撑源-网 -荷的全面互动和协调平衡,建立健全新能源-常规能源-电网的协调管控机制。5.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完善制度建设,落实法律责任,政企协同,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环境;加强风险监督管控;加大技防设施建设,提升电力设施防范能力;落实警企联动机制;加强电力设施反恐防范9重点目标管理,制定防范和应对处置恐怖活动的预案和措施;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电力设施保护良好舆论环境。(三)防范设备安全事故1.加强设备质量源头管理全面强化设备设计、制造、选型、招标、监造(监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各环节质量控制和监督;探索建立电力设备“家族性” 缺陷排 查整治机制;建立 产品安全 质量备案(黑
15、名单)制度,从源头严控产品质量。2.加强设备招标管理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物资材料和设备采购等环节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的安全和质量约定机制,严格审查招投标过程中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质性响应,利用大数据分析设备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判低价中标的诟病,以合理价格采购,保障安全和质量。3.加强设备运行与维护加强和完善发电、电网、新能源等诸领域设备安全监控与保护装置,严禁破坏或随意解除设备的保护措施;加强设备状态监测、精密诊断和设备设施缺陷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推广设备运行规范化和设备检修精益化管理模式。4.加强可靠性管理构建设备设施可靠性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可靠性统计数据分析与监管,充分发挥可靠性
16、技术与数据在电力规划设计、项目10建设、运营维护、优质服务中的辅助决策作用。5.加强电力技术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技术监督体系,优化落实技术监督预警、告警和整改制度;建立全国电力技术监督协作机制,加强技术监督专业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6.加快设备技术改造推广科技创新技术,加大老旧设备升级改造,强化设备技术改进与质量提升,降低设备故障率;推广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设备智能诊断技术,开展集中检修和专项整治;开展设备综合改造。(四)防范大坝安全事故1.严格落实大坝安全“三同时”要求实现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泄洪消能和防护设施、应急电源等安全设施与大坝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推行验收前安全鉴定工
17、作,实现大坝蓄水验收和枢纽工程专项验收前分别通过蓄水安全鉴定和竣工安全鉴定。2.加强大坝安全状况检查与评估推行大坝特种检查机制,在大坝遭受超标准洪水或者破坏性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事件后,重新评定大坝安全等级。推行病坝、险坝的限时处理。持续完善重大工程缺陷和隐患处理流程,开展专项设计、专项审查、专项施工和专项验收。做好大坝防洪度汛工作。加强大坝安全监测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大坝安全状态11监控水平;开展高坝大库的安全性研究,强化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和运行安全分析。3.完善大坝应急管理建立大坝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大坝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与地方政府、相关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电网和水利调
18、度部门的协调机制,确保汛期水电站运行安全。(五)防范网络和信息安全事故1.贯彻法律法规,强化防护体系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强化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架构、系统本体安全以及可信安全免疫、应急响应措施和全面安全管理。2.实现全面覆盖,加大整改力度加大主网安全防护设施的升级改造力度,加快在配电网等边缘地带贯彻落实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等有关安全防护要求,消除安全防护死角。加大对在运电力工控系统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升级改造力度。3.强化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安全评测评估强化对全体人员、全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网络安全管理,将网络安全融入电力生产
19、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完善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标准和规范,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和测评力量建设。124.研究网络安全新技术,保障新型业务安全建立健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业务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安全审查测评,保证新业务安全防范水平。5.建立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监督健全和完善电力行业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和审查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监督,规范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风险评估;完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全网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六)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1.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为主、分工负责的原则,完善国家
20、指导协调、地方政府属地指挥、企业具体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电力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资金与装备保障。2.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建立应急会商制度,以科技手段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开展跨省跨区电力应急合作,形成应急信息、资源的区域共享;完善灾后评估机制,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充分发挥预案在应急处置中的主导作13用;注重预案情景构建,突出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能力评估,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创新演练模式,逐步实现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专项演练与综合演练、常
21、态化演练与示范性演练相结合。4.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大应急保障能力的建设,健全应急救援设施、应急保障队伍、应急通信和应急经费保障等建设,提升极端情况下应急处置能力。(七)完善更加严密的责任体系1.构建清晰责任体系落实“党政同 责、一 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的要求,谁主管,谁负责。电力行业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制定电力安全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优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边界清晰的监管责任工作机制。电力企业履行电力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并实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制度。 2.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 完善各层级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
22、实施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电力安全责任监督考核;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应急救援体系;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14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建立企业增加安全投入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3.落实电力安全监管责任完善电力安全监管体系,明确行业、区域和地方监管职责及范围,落实监管责任。国家能源局依法依规履行电力行业安全监管职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职责和法律法规授权
23、,履行电力安全监管职责;地方各级政府电力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地方电力安全管理责任,并配合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做好相关工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强化监管执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严格安全考核奖惩进一步健全电力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电力安全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落实电力安全“一票否决”制;健全以安全绩效为引导的动态薪酬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年度及离任专项安全履职评价考核制度,落实一岗双责考核机制;依法依规追责瞒报、谎报、漏报、迟报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制度,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八
24、)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1.完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15建立以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为一体的电力安全标准体系,制定电力安全法规和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建立健全电力安全法律法规“ 立改废释 ”并举的工作协调 机制,支持企业制定严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安全生产标准。开展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修订,滚动修编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修编各项专业技术监督的范围和考核指标。2.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加强电力安全执法检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完善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和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完善通报、约谈制度,对事故多发频发、企业履职不到位及其它涉
25、及安全的重大事项,通报或约谈企业负责人;加大社会参与监督电力安全违法违规问题的力度,建立电力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人员职业禁入制度;加强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监督检查工作。四、重点工程(一)安全文化引领工程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推进严、细、实作风持久传承;建立个人安全行为规范,固化“安全第一” 意 识于内心,秉承“生命至上” 理念,养成防范安全风险习惯,达成企 业与从业人员在安全理念和行为上的共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方针16不动摇,牢固树立安全是文化、安全是技术、安全是管理、安全是责任的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导向和约束功能,推动强制安全行为逐步向自觉安全
26、行为转变和提升。不断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举办热点追踪、安全大家谈等活动,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利用科技信息手段,让安全知识寓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构建多具特色、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格局。专栏 1 安全文化引领工程1.建立个人安全行为规范。2.建立电力安全宣传日。3.制定电力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二)安全诚信建设工程构建设备设施可靠性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产品安全质量不良记录制度和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建立企业和个人安全信用档案,制定企业和个人禁入电力行业负面清单;研究建立电力安全诚信评价机制和标准,把安全诚信等级列为市场准入条件。专栏 2
27、安全诚信建设工程1. 建立电力安全诚信评价机制和标准。172. 建立企业和个人安全信用档案。(三)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工程建立电力行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一体的闭环和分层次管理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年、季、月度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建立定期发布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培训制度,使从业人员立足岗位,清楚风险源分布,掌握风险防控措施,做到不同管理层次控制不同程度和类型安全风险,确保安全风险可控。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层管控机制,发挥电力企业安全保障、安全监督体系的协同作用。专栏 3 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工程1.建立基于闭环和分层次管理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2.建立涵盖电力行
28、业各级单位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3.建立各级电力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培训制度。4.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发布、防控措施落实、安全 风险解除闭环管理制度。(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工程牢固树立安全隐患风险意识,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巩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优良传统;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协调机制。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联网信18息平台,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各级双报告制度;利用大数据、可靠性分析、设备智能诊断等技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健全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专栏 4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提升工程1.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导则2.建立安全隐
29、患排查治理联网信息平台3.建立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五)安全科技支撑工程建立政府指导、科研院校、企业参与的科研机构或实验基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开展电力安全理论及技术研究。推进电力安全信息大数据应用研究,发挥设备可靠性数据的作用,开展将设备可靠性数据用于指导设备全过程管理,实现各类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控。研发特高压核心技术,环保型高速断路器,新型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高可靠就地式继电保护,安全稳定防护系统。研发并推广智能化运检管控平台;推进无人机巡检和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技术的深化应用。推进新技术在新能源机组的应用。研究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开展电力网络信息安全
30、监控预警技术深化研究与应用,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等下一代电力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防御19关键技术。专栏 5 安全科技支撑工程1.建立政府指导、科研院校、企业参与的科研机构或实验基地。2.研究高可靠就地式继电保护、安全稳定防护系统、新型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3.研发特高压核心技术、环保型高速断路器、 环保型管道输电技术。4.研究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5.推进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技术的深化应用。6.开展电力网络信息安全监控预警技术深化研究与应用。(六)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性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首都公共安全保障机制,推进环渤海、泛珠三角等跨
31、省跨区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和处置程序。建立完善地市级以上电网调度控制异地分布式灾备系统,加快防范大面积停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优化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推进应急管理基础标准制定,提升应急管理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全国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与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等信息互通。20专栏 6 应急能力提升工程1.建立地级以上电网调度控制异地分布式灾备系统2.开展防范大面积停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开展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研究4.建立全国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七)员工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具备宣传教育
32、、实操实训和应急救援功能的体验式、参与式综合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安全生产远程宣传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培训方式方法。健全安全培训专业师资库,完善安全培训教材,推行安全生产网络教育培训。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估机制和标准,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建设。专栏 7 员工安全素质提升工程1.建设综合安全教育培训基地2.建设电力安全远程宣传教育培训平台3.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估机制和标准(八)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提升工程建立工程建设、施工安装承包商全业务流程精益管控提升机制,对外包工程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精益管控。完善电力行业招标制度和标准,规范招、投标行为。开展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程。建立
33、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评价、21考核和退出机制。建立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数据库和监管网络,推行安全质量“黑名单” 制度。专栏 8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提升工程1.建立工程建设、施工安装承包商全业务流程精益管控提升机制。2.建立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评价、考核和退出机制。3.建立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数据库和监管网络。4.建立各级电力建设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管控网络平台。五、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电力行政监管部门和各电力企业,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强化行动计划实施协调管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强化目标落实,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制定行动计划实施
34、方案,分解落实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指标,明确责任主体,确定工作时序和重点,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行动计划目标实现。(二)加强人员保障加强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建设,保证安全监督人员足额配备,鼓励设置安全总监,强化安全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建立健全全覆盖、多层次、经常性的电力安全培训制度,编制完善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加强22电力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建立安全智力劳动价值薪酬分配机制,推行岗位安全技术等级认证,实行绩效与安全技能挂钩。(三)完善投入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安全投入环境,促进电力安全优势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
35、作、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安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加强电力安全预防及应急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电力建设工程安全费用足额提取,专款专用。各级电力企业要确保安全费用投入到位。研究制定企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四)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安全技术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安全技术研发体系,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形成产学研用战略联盟。组建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加强共性和基础关键技术研究,做好安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应用、规模化推广。强化电力安全关键成果储备,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五)持续总结提高各级电力行政监管部门和各电力企业,要建立行动计划实施的评估制度,每年度总结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发现问题滚动修改完善,定期发布。要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措施,促进行动计划实施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电力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