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 之,看看这样的课堂,屏息凝神,全神贯注,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 这既能考察我们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
2、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 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作战,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3、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
4、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
5、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不作讲解),。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
6、味无穷。”,(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 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 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烟笼寒水月笼纱” 译句:“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 “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
7、衣”代未做官之人, “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 “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九)替。,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 “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 “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 既然
8、这样,那么”;“何以?”换成 “ 凭借什么”。,(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讲后总结:,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
9、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练习一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u):责骂。胡:为什么。,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_ (2)使侄录之。使:_ (3)侄罔然而止。罔:_ (4)执所书问曰:。执:_ 2、解释下列的代词。 (1)皆讥笑之。之:_ (2)诟其侄曰。其:_
10、(3)汝胡不早问。汝:_ (4)致余忘之.余:_ 3、这则故事该责备的是谁?为什么?,喜欢,让,迷惑,拿,代张丞相,张丞相的,你,我,张丞相 原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 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 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练习二,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j。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
11、命。 1、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下雪,通“披”,穿着,一会儿,领教、受教,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3、 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 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 辛劳着。,晏
12、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 劝说君王行善。作为君主(或领导)不仅要有好的管理能力,还要体贴, 关心百姓,部下,这样才可以算得上是称职的人.作为辅佐领导的人,要做到 时刻提醒君主,明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听从上级的话.,4、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相比,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1)邹忌与晏子的共同点是: (2) 我从中明白的道理是:,都能够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问题。,做人做事要换位思考,要体谅别人的难处。,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13、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练习三,.D“写”的意思,2 翻译句子。 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欧阳修四岁就失去了父亲,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1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 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练习4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 (3)去而顾之 : (4)伯乐乃还
15、而视之: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拜见,尊称对方,您,回头看,于是,A,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B,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练习5 2013河北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
16、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l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山朗润起来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 ,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 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
17、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 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 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注释 删润:删改和润色。仕宦:指做官。朱梅崖:清代进士。辄:总是。脱稿:(著作)写完,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 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
18、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 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练习6 2014河北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15分),【乙】鲁宗道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 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9、,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 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酒肆:酒馆。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亟:急迫地。即:如果。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第:只。诘:责问。谢:道歉。,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饮 酒 人 之 常 情 欺 君臣 子 之 大 罪 也。 1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醉翁之意不在酒 B盖追先帝之殊遇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第以实言之 闻之,
20、欣然规往 D帝诘之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尝微行就饮肆中 尝: (3)使者及门 及: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 。(2)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翻译: 。,如果皇上责怪您来晚了,那什么来回答?,这实在(的确、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候(时刻、时期、关头)啊,发扬光大,曾经,到(至),13、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质?(3分) 答: 。,忠实,练习7 2015河北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归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
21、喋喋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释 归鉞:人名。喋喋:说话没完没了。数:屡次。依依:依恋的样子。窃: 偷偷地。致:送达。饥:饥荒,年成不好。奉迎:迎接。奉,敬辞。卓:高。,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并列,挨着;顺从,和顺;比较;及,等
22、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 父大怒逐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 母与其子居 似与 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 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身微贱而 其行卓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A,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 失爱 由是:(2)鉞贩盐市中 市:(3)而己有饥色 色:(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答:,因为这样或因此,市
23、场或集市,脸色,高兴的样子,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 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 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 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 。,1、关心后母送食物,2、灾荒年接后母,3、忍饿让食给后母,4、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5、从不说后母不好,练习8 2016河北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1题。(15分),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24、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邵民瞻:人名。东坡:苏轼的号。五百缗:五百贯钱。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卜:选择。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靠着。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
25、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7.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_ (2)坡亦为之怆然 怆然:_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_ (4) 竟不索其直 竟: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听到(听见),悲伤(忧伤)的样子,立即(马上),竟然,9.把下列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答:_ (2) 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答:_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
26、写的故事。(3分) 答:_,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就是苏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住宅,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妪住宅。,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想到记承天诗夜游一文中的那个情景? 答,示例1.苏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2.相与步于中庭。 示例3.夜与怀民步月。,需要重点学习和背诵的16篇文言文:,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周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还有河北省三个版本教材共有的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 满井游记口技,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诗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