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6-10章.ppt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437600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6-10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6-10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6-10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6-10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6-10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商品流通渠道与网络,第一节 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环节序列和线路。 商品流通渠道特征: 1是由参与商品流通过程的各方流通当事人,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构成的流通整体;2由某种特定商品或相关联商品的交易流动组成的、所经过的环节,是产销之间完整的流通过程;3商品流通渠道是相对稳定的,类型: 1以商品为中心划分的渠道类型:消费品流通渠道类型、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类型。 2以环节功能为中心划分的渠道类型:批发渠道、零售渠道(作用:有效地沟通了生产、批发和消费的关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即从

2、商品变成货币)。,商品流通渠道的结构,传统式渠道结构:由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根据现实需要,自发组成的松散型网络。彼此之间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交易结束后便可以各行其是,无需为未来的买卖活动做出承诺。以追求自身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缺乏长久性和持久性。 垂直式渠道结构。拥有足够的约束力。具有专业化管理、集中制订计划、有组织开展经营的特征。1公司式垂直渠道结构。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连续性环节都归同一家企业所拥有。2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所有权各自独立,以契约为基础协调彼此的经济活动。可分为:批发商倡导的自愿连锁组织;零售合作社;特许经营组织。3管理垂直渠道结构。水平式渠道结构。,对流通渠道设计方案的

3、评估:经济性原则;可控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第三节 商品流通网络 商品流通网络是指各种流通组织和当事人根据商品的自然流向原则,把各种商业渠道和商业网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多层次、开放型、相互交织、形如蛛网的流通有机体。商品流通网络的特征:客观性;聚合性;辐射性;区域性;整体性。,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1城市发达的工业体系为商品流通网络的建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3城市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邮电通讯手段;4城市具有优越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流通网络的构成:批发商品流通网络;零售商品流通网络;农副产品收购网络。,加入WTO将整合我国商品流通

4、网络,加大了城市竞争的激烈程度,势必重新整合我国批发、零售商品流通网络和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必将导致城市商业向农村的转移,迫使部分本土商业机构及时退居并占领二、三级市场,如地、县级及广大农村市场,建立流通网络体系,改善城市与农村商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在状况。,第七章 商品流通的价格与效益,价格构成与价格体系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的影响;竞争状况的影响;货币价值的影响经济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 价格构成:构成价格的各个要素及其在价格中的组成状况,也就是价格的内部结构。 商品差价:购销差价;地区差价;批零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价格动作 企业价格决策的程序: 1选

5、择目标市场; 2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 3选择定价目标; 4选择定价策略和方法; 5选定价格方案; 6检查效果。,企业定价的导向,1利润导向定价。追求最大利润目标是各企业长期的共同追求,也是与企业经营总目标相一致的。当企业认为经营风险较大,不能追求最大预期利润,为了保全企业,只求获得适当利润,并以此作为定价目标。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预期收益率各不相同,实力雄厚的垄断型企业,竞争对手少,往往把预期收益率定得比较高,其价格水平一般也比较高;而广大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必须考虑市场竞争的情况,预期收益率较低,其价格水平自然也比较低。,2销售导向定价。达到预定销售额目标,企业销售额的大小是企业市场营销的

6、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企业生产规模和调整产品结构的重要参数。如果企业能够达到预定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一般可以显示企业发展前景良好,也可以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成本下降,利润扩大。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目标。市场份额指标可以较为方便地通过市场调查取得,而是否达到最大利润却较难判断;市场份额指标能直接反映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3竞争导向定价。稳定价格目标。一些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以稳定价格作为定价目标,以避免价格的剧烈竞争造成的损失,也可以通过本企业的商品定价来影响其他企业商品价格,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获得稳定的收益。应付或避免竞争目标。在生产标准产品的行业中较为多见,企业可以根据竞争

7、价格变化来决定本企业的价格。战胜竞争者目标。为了开拓市场,取得应有的市场竞争地位,有时也选择战胜竞争者目标。,流通企业价格决策方法,一、成本价格决策法: 完成全本法 进价加毛利法 盈亏平衡法 (1)、盈亏平衡销量=固定成本/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单位商品变动成本; (2)保本价格=预计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预计销售价格; (3)获利价格=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销量 变动成本法,二、需求价格决策法 1、理解价值法 2、需求差异法 3、销价倒推法 三、竞争价格决策法 1、通行价格法 2、相关比价法 3、市场拍卖定价法 包括公开提价拍卖的加法、降价拍卖定价法、约定标志定价法、密

8、封拍卖定价法,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具体是指流通企业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所付出的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之间的对比关系,即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 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征: 1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由流通企业的基本职能决定的。2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提高劳动效率上。3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流动资金利用效果上;4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还表现在服务质量上;5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流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内容 1、反映流通企业劳动耗费的指标 商品流通费用率、劳动效率 2、反映流通企业劳动占用的指标 总资产占用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

9、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3、反映流通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商品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毛利率 4、反映流通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5、反映流通企业满足社会需求的评议指标 服务满意度、在岗员工素质状况、基础管理比较水平、服务硬环境,影响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因素: 1商品流通量及其构成状况;2企业的劳动组织、职工素质和劳动态度;3流通商品周转时间;4物质技术设备利用率和现代化程度。 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途径: 1扩大商品流通并保持合理的商品结构;2重视市场调研,正确进行企业决策;3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

10、管理水平;4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划小核算单位,提高核算质量;5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第八章 商品流通调控,第一节 商品流通环境 生产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与生产的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社会分工的深度与广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分配方面的因素与条件。包括产品的分配方式、分配政策等。 消费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包括社会购买力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 市场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包括统一市场的形成状况、市场的发达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状况、市场规则的健全状况等 货币方面的因素与条件:包括货币发行量和货币流通速度。金融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包括金融业、银行业和信用制度等 商品流通物质技术设施方

11、面的因素和条件。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仓储设施、经营设备与设施。,非经济环境,1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状况。 2人口环境。人口规模及人口年龄构成对商品流通运行的影响;人口的地区构成对商品流通的影响;人口流动趋势对商品流通运行的影响。 3政治环境。包括国体、政体、国内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生活、国家政策及国际政治态势与政治事件等。 4法律环境。包括法制的健全程度及商品流通运行有关的具体法律条款。 5文化环境。价值观念、伦理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传统等。 6科技环境。包括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流通领域的科技进步。,第二节 商品流通调控,进行调控的

12、必要性: 1、 家对商品流通进行宏观调控是实现商品流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要求; 2、国家对商品流通调控是实现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协调运行的保证; 3、国家对商品流通调控是商品流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利益机制自我膨胀的自发性和无限性,导致经济行为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国家政府部门对商品流通调控的具体任务,1国家通过方针政策管理商品流通; 2国家通过计划与非计划手段控制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3国家通过制定商品流通发展规划对商品流通进行战略指导; 4国家通过制订商品流通法则,规范商品流通行为; 5国家通过对社会商品流通的管理,协调各商品流通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各种经济形式; 6国家通过

13、发展商品流通教育,培养商品流通人才,增强市场观念,提高全社会商品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第三节 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原则: 1控制重点,协调一般的原则; 2控制全局,调整和引导局部的原则; 3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的原则; 4坚持“三兼顾”的原则,即; 国家、集体和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调控的主要方式,1行政手段调控方式:制定长远的内外贸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根据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针和任务,制定贸易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关系国计民生重大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实行计划管理;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对某些类别的商品进行专卖或专营;对内外贸商品流通机构及其经

14、营流动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 2经济手段调控方式:运用市场机制,根据经济参数的变动,引导企业行为,实现国家的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3法律手段调控方式:规范经济关系的经济行为,达到维护正常秩序,保护合法权利的目的。 4信息手段调控方式:利用经济信息的传递进行商品流通调控和的方式,是国家对商品流通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形式。,第四节 商品流通调控的主要方法,一、通过编制商品流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调控。总体发展规划,是国家通过对商品流通发展目标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明确整个商品流通产业的发展规模、主体结构、运行体制,把它纳入国家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即指明了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的目标,也达到对商品流

15、通运行的管理和控制。 二、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优势:1将企业的决策风险与决策利益联系起来,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使决策能更快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保持市场供需平衡。2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压力,提高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3优化资源配置,调节供求关系,使稀缺资源得到较为及时有效地利用。4市场机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有利于完善产业结构。,三、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公开、公正、严格执法,创造良好的商品流通秩序环境。国家通过制定商品流通法规,健全约束机制,明确合法经商和非法经商的界限,维护合法经商,保护正当权益,禁止非法活动,达到保护国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利

16、益的目的。 四、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商品实行建立国家储备等方法进行调控。 五、运用市场调节基金进行商品流通调控。 六、建立对密切关系人民生活的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控制度,建立合理的相对垄断性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公布粮油肉禽蛋和主要蔬菜品种的批发、零售指导价,对垄断性的行业价格制定采取听证会等方法。,第九章 商品流通现代化,第一节 商品流通创新 意义:1创新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2创新是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需要;3创新是发展流通生产力的需要。 创新的内容:1流通创新是流通体制的创新;2流通创新是流通方法与流通手段的创新;3流通创新需要正确地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创新的途径:1流通创新的模式

17、;2流通创新是在继承和引进基础上进行的,必须走中国特色之路;3流通创新必须重视人的发展。,第二节 新科技运用,当代流通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1流通领域的科技活动属于应用研究范畴;2流通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具有广泛性;3流通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必须遵循效益原则。 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1必须深化对电子商务的认识;2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需要完善的法制环境;4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大环境;5政府部门要对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切实抓好组织协商工作,协助业主发展电子商务工程;6需要切实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7需要积极稳妥;8应当重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电子商务的类型:1根据电子商务

18、电子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完全的电子商务和不完全的电子商务。2根据电子商务电子平台使用的不同,分为直接电子商务和间接电子商务。3根据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不同,分为B2B和B2C。 电子商务的特点:AAAA式服务,即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客户,任何方式。 电子商务实现过程:1建立网络交易平台;2品牌推广;3确定经营战略;4达成交易;5售后服务。,第三节 流通管理现代化,内容:1流通宏观管理现代化(对流通领域的宏观管理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是总量控制;法律手段是调控的规范;行政管理是调控的常态;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是调控的战略指导);2流通行业管理现代化(行业规划职能;指导服务职能;协调合

19、作职能;培训人才职能);3流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素质)。,途径:1管理思想的转变(应当明确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经济效益观念、顾客至上观念、质量观念、人才观念、国际化观念、开发创新观念等); 2管理内容与方法的转变(从执行型管理向现代决策型、开拓型管理转变;从事务性、战术性管理向战略性管理转变;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从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从任务导向型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3管理组织的转变(从流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出发,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根据系统理论的原则,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针对国家宏观管理

20、、行业管理、企业微观管理的不同特点,建立起高效、灵活、职责分工明确的管理组织); 4管理手段的转变(现代化管理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第四节 流通经营全球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交易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我国流通企业全球化的途径:向跨国公司学习;与跨国公司合作;与跨国公司即合作又竞争。,第十章 商品流通文化建设,第一节 商业文化 概念的提出:商业文化是商业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展的产物;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商业提出新的要求;经济与文化融合、渗透的主要领域是市场与商业,是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动力。 商业文化的四个概念:1商业文化是指商品流通领域

21、中产生的特有的文化现象;2商业文化是商品流通领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3商业文化是商业价值观,是商业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取向;4归纳表述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标,以商品与服务为载体,通过商业交易活动反映、传导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综合体。,商业文化的本质特征:继承性和兼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功能:传导功能、展示功能、约束功能、创新功能、增值功能。 基本内容:商业环境文化、商品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组织制度文化和商业伦理文化。 商业文化和主要特性:组合的统一性;相对的独立性;相互的关联性。 制导因素:主要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以及制度体制等基本因素。,第

22、二节 商业道德,作用:1商业道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2商业道德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商业首先是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4商业道德是良性竞争的基础;5是市场经济运行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商业道德滑坡的原因:轻视传统;认识错位;舆论无力;法制滞后。,第三节 商誉信用,信誉的作用:1信誉是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2信誉保证经济交易行为的有效实现;3信誉有利于良好投资环境形成;4信誉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形象。 市场经济的社会是信用经济的社会。 信用缺失、信用危机会对企业、对消费者、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市场经济下的信用,即要靠道德、靠觉悟,更要靠法律、靠制度。 信用不仅是对市场主体的内在的主观的约束,也是对市场主体的外在的客观的要求,是对市场主体在运行中践约能力的客观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其市场竞争力的强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