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连墙施工工艺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本法特点是: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可用于密集建筑群中建造深基坑支护及进行逆作法施工,可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包括
2、砂性土层、粒径 50mm 以下的砂砾层中施工等。适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停车场、地下油库、挡土墙、高层建筑的深基础、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工业建筑的深池、坑、竖井等。 2、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水泥:用 32.5 号或 4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 2.1.2 砂:宜用粒度良好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 5%。 2.1.3 石子:宜采用卵石,如使用碎石,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及砂率,以保证坍落度及和易性的要求。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 1/6 和钢筋最小间距的 1/4,且不大于 40mm。含泥量小于 2%。 2.1.4 外加剂:可根据需要
3、掺加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1.5 钢筋: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应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1.6 泥浆材料:泥浆系由土料、水和掺合物组成。拌制泥浆使用膨润土,细度应为 200-250 目,膨润率 5-10 倍,使用前应取样进行泥浆配合比试验。如采取粘土制浆时,应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其粘粒含量应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 20,含砂量小于 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铝含量的比值宜为3-4。掺合物有分散剂、增粘剂(CMC)等,外加剂的选择和配方需经试验确定,制备泥浆用水应不含杂质,pH 值为 7-9。 2.2 主要机具设
4、备 2.2.1 成槽设备 有多头钻成槽机、抓斗式成槽机、冲击钻、砂泵或空气吸泥机(包括空压机)、轨道转盘等。 2.2.2 混凝土浇灌机具 有混凝土搅拌机、浇灌架(包括储料斗、吊车或卷扬机)、金属导管和运输设备等。 2.2.3 制浆机具 有泥浆搅拌机、泥浆泵、空压机、水泵、软轴搅拌器、旋流器、振动筛、泥浆比重秤、漏斗粘度计、秒表、量筒或量杯、失水量仪、静切力计、含砂量测定器、pH 试纸等。 2.2.4 槽段接头设备 有金属接头管、履带或轮胎式起重机、顶升架(包括支承架、大行程千斤顶和油泵等)或振动拔管机等。 2.2.5 其他机具设备 有钢筋对焊机、弯曲机、切断机、交、直流电焊机、大、小平锹、各种
5、扳手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在工程范围内钻,探查明地质、地层、土质以及水文情况,为选择挖槽机具、泥浆循环工艺、槽段长度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同时进行钻探,摸清地下连续墙部位的地下障碍物情况。 2.3.2 按设计地面标高进行场地平整,拆迁施工区域内的房屋、通讯、电力设施以及上下水管道等障碍物,挖除工程部位地面以下 2m 内的地下障碍物。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排水系统。 2.3.3 根据工程结构、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制定施工方案,选定并准备机具设备,进行施工部署、平面规划、劳动配备及划分槽段;确定泥浆配合比、配制及处理方法,编制材料、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及技术培训计划,提出保证质量、安全及节约等的技术措施。 2.3.4 按平面及工艺要求设置临时设施,修筑道路,在施工区域设置导墙;安装挖槽、泥浆制配、处理、钢筋加工机具设备;安装水、电线路;进行试通水、通电、试运转、试挖槽、混凝土试浇灌。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