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讲人:高瑛 博士 江南大学商学院 13951507680 ,第一章 导论,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基本概念,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15世纪末-16世纪初) 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 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 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
2、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重商主义与晚期的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古典经济学的贸易理论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 古典
3、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 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
4、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 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
5、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也研究流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对各国生产、消费、商品价格和社会各集团利益的影响。,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与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有关的各种商业、产业和消费政策也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对象。 商业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贸易的数量和
6、价格,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则通过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干预间接地影响贸易。 国际贸易研究还包括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即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的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从研究的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也像其它经济学一样,可以分成实证的(Positive)理论和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贸易行为和政策的前因后果而不去评论其好坏对错。实证研究是一种技术分析,就像各种化验、测量一样。 规范理论:主要是对实证分析的结果作出诊断和评论。这种诊断和评论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观。例如在分析进口关税的结果时,实
7、证贸易理论将揭示这一政策所造成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整个国家的得失。至于怎样来看待这些利益和损失,这些得失的重要性如何,则是规范理论的问题。,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在任何一项具体研究中,这两者都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实证分析为规范理论提供基础,离开实证分析的理论往往是缺乏说服力的。仅仅是实证分析而没有规范研究则会失去经济学的社会意义。因此,整个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是实证和规范的统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分为“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两个大的部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贸易的基础、贸易的影响、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1)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研究国际贸易
8、的基础,也就是讨论贸易发生的原因。各国之间为什么发生贸易?各国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生国际贸易?为什么一些国家出口纺织品而另一些国家出口电视机?是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出口模式?这些就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问题。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低价进口,高价出口。所以,只有当产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时才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基本理论,那么,各国之间的物价水平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简单地说,那是因为各国的市场上有着不同的供给与需求。我们知道,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是由各国国内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不同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不同的生产成本,不同的生产成本又反映了不同的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不同的需求曲线则反映了
9、各国收入的不同、对产品偏好的不同、以及各国市场结构的差异。那么,各国之间的产品价格差异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释就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 大部分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是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包括古典的斯密和李嘉图模型、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当代的“规模经济”模型等。,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从供给(生产成本)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模型和李嘉图模型 国际贸易古典模型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著名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投入。因此,他们认为产品的成本由劳动生产率决定,
10、而劳动生产率又由生产技术决定。斯密和李嘉图建立了以技术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古典贸易模型。斯密的绝对优势模型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为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各国的资源储备情况决定了他们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即一国的资源储备相对丰裕程度决定了该国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 他们认为,生产产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其它生产要素也都在生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各国生产要素储备比例的不同造成各国产品成本的差异。 因此,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可以由技术
11、差异决定,但更主要是由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和一国的要素稀缺程度决定的。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的模型被称为要素配置模型或资源禀赋模型。,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怎么解释在资源禀赋和技术相近国家之间的成本差异呢?经济学家发现,在当代经济中,一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小是决定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 当代经济中,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已日益成为主要产业,而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固定投资巨大,所以存在着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当产品的市场越大,生产规模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反之就高。 所以,由于生产规模不同,即使要素和技术相似,各国之间也会存在生产成本的差异。这一理论的主要贡献者
12、有保罗克鲁格曼等。,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动的产品周期理论 各国的成本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在产品中的成本领先是在不断变化的。许多发达国家最早生产了纺织品、钢铁、家用电器、汽车等,后来却逐渐丧失了在这些行业的领先地位,从原来的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 产品周期理论从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出发,强调不同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来解释这种贸易基础的变化。这一理论主要是由弗农提出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 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需求模型 除了考虑不同的生产成本造成不同的供给曲线对价格的影响以外,一些经济学家还从需求的角度来讨论贸易模式。 给定相同的技术、相同的要素配置
13、和相同的生产规模,两个国家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产能力和成本函数,但是,这两个国家仍然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品价格从而进行贸易。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各国消费者的偏好不同。美国和日本都生产大米,假定两国生产大米的成本一样,但日本人对大米的偏好大于美国人,日本的大米就有可能比美国贵,日本就有可能从美国进口大米。,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如果各国的偏好也相似,贸易仍有可能吗?经济学家林德则从各国收入的不同来解释贸易模式。 收入不同会造成不同的需求曲线。收入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较高。一般来说,如果偏好和成本相同的话,同样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的绝对价格会比在发展中国家高。 这不仅部分
14、解释了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产品主要向其它发达国家出口,也解释了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更愿意进入欧美市场而不是其它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关于贸易产生的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解释贸易为什么会发生,还分析自由贸易产生的各种影响。 虽然从总体上说,自由贸易会给各国都带来利益,但这种利益有多大?利益的分配如何?有没有一些利益集团受到损失?贸易对本国的生产和消费会带来多大影响?短期影响是什么,长期又有什么影响? 经济学家从不同的情况出发对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分析。,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需要考察的本国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国内市场价格或相对价格,本国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的生产量
15、,本国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的消费量。 对本国社会福利的影响。本国的社会福利包括生产者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整个社会的净利益。在生产者中,还要进一步分析不同的要素拥有者的利益,如劳动者的利益,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土地拥有者的利益等等。 对国际市场和外国贸易伙伴利益的影响。具体来说,国际贸易理论还分析贸易对别国经济(价格、生产量、消费量等)和对别国各阶层利益(生产者、消费者、各种要素的拥有者等)的影响,以及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分析既有对局部市场的,也有对整体经济的;既有一国总体的,也有全球整体的;既有对短期影响的分析,也包括对长期影响的分析。,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16、3)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动 国际贸易研究的第三个方面是贸易模式和贸易量的动态变化。 在前面的模型中,一般都假设技术不变和资源储备不变。 但在现实中,技术在不断进步,资本和劳动力资源在不断增加,技术变动和资源增长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要素的国际流动(移民、国际投资等)会怎样影响一国的经济与贸易?反过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会怎样影响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近年来,贸易理论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成果。,表1: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2.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国际贸易的政策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贸易政策的影响和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贸易政策的影响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
17、补贴等)以及影响贸易的其它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分析,贸易政策的基本性质都是对自由贸易的干预。这种干预有限制贸易的,也有鼓励贸易的;既有进口方面的政策,也有出口方面的政策。 但任何贸易政策都会给国内经济带来影响,包括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对贸易量的影响、对国内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影响、以及对各种生产要素收益、各种集团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影响。 对于贸易大国,还要分析其贸易政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贸易政策的研究还包括区域性经济合作的研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不完全竞争被引入了对贸易政策的分析,从而大大丰富了这方面
18、的研究。,国际贸易政策分析,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强调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贸易政策的实证分析中人们不难看到,任何对自由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都会给整个经济带来效益或福利的净损失。然而,既然如此,为什么各国政府还要运用政策干预贸易?决定各国不同时期不同产业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构成了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人们亦称之为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与国际贸易理论有密切联系的是国际金融理论。在更大一点范围来说,是国际宏观经济理论。国际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问题,包括财政政策、货币
19、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和国外经济变动对本国宏观稳定的影响。 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直接有关的是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化和货币、资本市场上的利率变动。而汇率、利率的变动又受到国内外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的影响。 因此,许多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影响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反过来,外资外贸的变动也影响外汇的供求,从而影响汇率和利率。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分析中,有时也必须要联系到国际金融的有关理论。,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析工具主要是市场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主要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供求。 具体来说,微观经济学分
20、析厂商怎样在技术、政策、预算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分析消费者怎样在有限的收入下追求最大满足(效用最大化)。 对市场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供求的变动和市场均衡的实现。在没有贸易时,国内市场被称为“封闭的”市场,均衡价格由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在有贸易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变成了“开放的”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除了国内供求外,还受国外供给和需求,即进口和出口的影响。 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的市场,国际贸易理论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假设,对市场均衡的定义等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都是一样的。,1、总体均衡分析,从分析的范围来说,我们分成总体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 总体均衡分析既包括商品市场上
21、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由于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紧密相连的,总体均衡分析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局部均衡分析则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总体均衡分析中,我们所用的主要工具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所用的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1)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供给与需求,在国际贸易研究中也不例外。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国际市场上的供给(出口)与需求(进口)问题。 为了研究一国能够出口什么,需要
22、进口什么,我们必须先研究一国的生产能力。在经济学中,为了表现整个国家的能生产什么,我们常常使用一种称之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s, 简称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图: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向外凸或向里凹的曲线,其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指得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大米)而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小麦)的数量。 大米的机会成本是小麦产量变动与大米产量变动的比率,从几何概念上讲,这也正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23、,小麦 小麦 小麦,大米机会成本不变 大米机会成本递增 大米机会成本递减,机会成本可以是不变的、递增的或递减的。相应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就出现了直线的、外凸的或里凹的不同形状 。 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是建立在只有一种要素投入而要素的生产率又是固定的基础上的。如果说生产小麦和生产大米只需要使用土地,而每亩土地的大米产量和小麦产量是固定的(比如说,1亩地可以生产1吨大米或0.5吨小麦),那么每增加1吨大米的生产就要减少1亩地的小麦生产,所要减少的小麦产量也是固定不变的(0.5吨)。,在大多数情况下,每种产品的生产都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劳动和土地,或者劳动和资本。在其它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不变的
24、情况下,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劳动)的投入,每个新增要素投入(劳动)所增加的产量(称为“边际产量”)会越来越少,经济学中称之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换一个角度说:当该种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时,每单位产品生产所使用的要素量(劳动)投入会越来越多。由于生产要素是固定的,如果用来生产每吨大米所需的劳动越来越多,不得不因此而放弃的小麦产量也会越来越多,大米生产的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就是“机会成本递增”。,古典学派的斯密、李嘉图是假设机会成本不变的,在他们的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劳动生产率也是固定的。 新古典学派的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机会成本递增的假设上的,他们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
25、产量是递减的。当代贸易理论在解释工业国家的同类产品的双向贸易时,则假设机会成本是递减的。,1.2 社会无差异曲线,怎样表现需求呢?在没有收入限制时,需求取决于人们的偏好。经济学家借助于一种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图形来反映对商品的不同偏好。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的商品组合,但在这一曲线上的任何组合都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 例如,消费者对于他一顿午餐吃1碗米饭和3片面包,还是吃3碗米饭和1片面包,或者其它组合,可能都是没有差别的,他都吃饱了,都有同样的满足程度。,1.2 社会无差异曲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即同样的消费效用上,可以有不同需求组合。在没有预算
26、限制下,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任何一种组合。 如果消费者比较喜欢面包,在前面的例子中他可能选择1碗米饭和3片面包;要是消费者更喜欢米饭,他就会选择3碗米饭和1片面包。 但是,当消费者选择一种组合时,他必须放弃其它组合。他一方面通过获得更多面包来增加效用,另一方面不得不放弃一些米饭从而使效用减少。这种替代关系用两种产品的边际效用的比率来反映,被称为“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1.2 社会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概念也被广泛地用来分析整个经济对不同产品的需求。虽然在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享受标准和消费偏好,很难找到一组能反映每一个消费者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
27、,但我们仍然能用一幅反映平均消费效用的或反映大多数人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图来分析,我们称之为“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用CIC表示)。,1.2 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的平均消费偏好,如果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偏向小麦,表示该国多数消费者偏好于小麦,如果偏向于大米,则表示该国消费者在总体上比较喜欢大米。不同的偏好也是产生贸易的原因之一 。,0 大米数量,1.2 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各种不同的消费组合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程度是相同的,但较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则代表较高水平的社会利益和福利程度,就像地图上的等高
28、线一样,社会无差异曲线平行地排列在图上,越靠右上方,表示社会福利水平越高 图中,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偏向表示美国比较偏爱小麦,而中国喜好大米。在各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中,CIC2都比CIC1有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1.3 总体均衡,在总体均衡分析中,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需求。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的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在有限的生产能力上选择能够带来最高福利水平的商品组合。,0 R 大米数量,总体均衡,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人们至少有A、B、C、D、E五种商品组合,每一个组合都是可行的,但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水平是不同的。 最高的是E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CIC
29、3表示),其次是C点或D点(由CIC2表示),最低的是选择A点或B点(由CIC1表示)。 在E点上的商品生产组合是该经济的总体均衡点,即社会的最优生产点。在这一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通过总体均衡点的直线代表封闭经济中横轴上产品(大米)对纵轴上产品(小麦)的相对价格,用Pr(大米价格)/Pw(小麦价格)表示。在封闭经济中,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生产该产品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也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在开放经济中,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由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所以,大米的相对价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封闭经济中的相对价格。 假定开放条
30、件下大米的相对价格(P*r/P*w)高于封闭时大米的相对价格 (Pr/Pw),市场的均衡点就不再会在E点了,生产和消费也不再在同一点上了。 在新的国际大米相对价格(P*r/P*w)下,该国的生产点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生产该产品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而消费点则在F(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一国生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就是进出口,即国际贸易。,2. 局部均衡分析,2.1 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上的参与方主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向市场供给商品,由供给曲线表示。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反映
31、在需求曲线上。 供给曲线实际上是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曲线,也是生产者出售不同数量商品时所要索取的不同的最低价格。在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者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数量越多,边际成本就越高,所要的价格也就越高。 供给曲线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即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根据供给规律,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供给量)就越多。在边际成本递增的假设下,供给曲线的斜率是正 的。,需求曲线表示在给定收入或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在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在商品边际效用递减的假定下,人们买得越多,边际效用越低,愿意支付的价格也越低。从另一方面来解释,需求曲线反映了不同价
32、格下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给定收入的偏好等不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需求曲线的斜率一般为负 。,2.1 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从生产者角度说,商品价格越高越好,从消费者角度看,价格越低越好,如果消费者想最终买到商品生产者想最终销售商品的话,市场价格不得不由供求双方来共同决定。 下图显示的是中国大米市场的情况,我们把农民(供给者)和消费者(需求者)都引到了这个市场,让他们来讨价还价进行交易。,0 100 Q*= 150 200 大米数量 (Q),2.1 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作为农民来说,既要卖高价,又不想有卖不掉的剩余;作
33、为消费者,想压低价格,但不愿买不到大米。双方都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寻找一个大家满意的均衡点。 在这个均衡点上,农民在他们愿意的价格下卖掉了他们想卖的大米;消费者在愿意支付的价格下买到了他们想要买的数量。在这个均衡点上的价格就是市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上,供给正好等于需求,市场既无剩余也无短缺。,2.1 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如果中国没有参与国家贸易,那么中国就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在封闭经济中的市场的均衡完全由本国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供给与需求(即买卖双方)一开始也不一定知道市场均衡价格在哪里,但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会将价格和供求量引向均衡。在图中,如果农民要价每公斤3元,愿意出
34、售200公斤,消费者嫌贵,只愿意买100公斤,市场出现剩余或积压。结果是:价格下跌,销售量上升,剩余减少。,2.1 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杀价太狠,每公斤只愿付1元,农民想想不合算就不愿意多种多卖(只卖100公斤)。而1元1公斤的话,消费者又想买很多(200公斤),结果造成市场大米短缺。“物以稀为贵”,一旦出现大米稀缺,人们就愿意出高价,市场价格上升,短缺逐渐消失。 所以太高不行,太低了也不行,市场价格经过波动最终会达到均衡水平。在图中,市场的均衡点是e,大米的均衡价格等于2元,在这一价格下,供求相等,成交量是150公斤。,2.1 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35、要说明的这一点是,这里的市场是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价格才会经过波动最终达到均衡水平。 如果由政府来规定价格,这一价格可能不会随着市场上出现的过剩或短缺进行调整,那么市场就不会达到均衡。 不管政府对各种商品价格的实际控制情况如何,关于市场均衡的分析至少让我们知道市场的均衡价格应该在哪里。,2.2 开放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假如中国进口或出口大米,那么中国就不再是封闭经济,而是一个“开放经济”。开放经济中市场的均衡不再只由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如果我们进口大米,那么,在供给方面,除了中国的农民以外,现在必须加上外国农民,在市场均衡价格上,中国消费者对大米的总需求等于中国农民的大米供给加上进口大米。
36、如果我们出口大米,在中国大米的需求方面增加了外国消费者,在市场的均衡点上中国的大米供给等于国内需求量加上出口量。,开放经济中的中国市场,2.2 开放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在图(a)中,如果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公斤3元的话,中国农民就不愿意再在国内市场上卖2元而愿意出口。 中国大米不仅供应国内市场,也供应国外市场,对中国大米的新的需求量等于这一价格下中国国内的需求量(由国内需求曲线表示)加上这一价格下外国的需求量。 在新的均衡点e上,中国农民的总供给量是200公斤,其中国内消费者购买100公斤,其余100公斤则出口国外。,2.2 开放经济中的市场均衡,我们用图(b)表示有进口的大米市场。如果外国
37、农民能在每公斤1元的价格下向中国提供足够大米的话,中国大米市场的需求量就增加到e点。在新的均衡点e,国内总需求量变成了200公斤,其中100公斤是国内生产者在这一价格下愿意生产和提供的大米,其余100公斤则通过进口获得。,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统计分类体系 (三)对外贸易额(值)与对外贸易量 (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五)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和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六)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七)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八)显示比较优势 (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广义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
38、之间跨越国境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以及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 一般提及的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最狭义的国际贸易仅指货物贸易。,在贸易管理和贸易统计中,根据需要和工作便利,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分别进行管理,分别制定货物贸易管理政策、服务贸易管理政策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管理政策。 在贸易统计中,公布的贸易数据可能仅涉及货物贸易的数据,或者仅涉及服务贸易的数据,或者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和的数据。FDI的数据单独统计和公布。FDI的数据不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数据加总。 国际贸易是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广义的对外贸易是指一国与其他国家(
39、地区)跨越国境的货物、服务交换活动及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 对外贸易包括: 商品出口和进口; 向国外提供服务和接受国外的服务; 要素流出和要素流入。 一般提及的对外贸易包括对外货物贸易和对外服务贸易。,(二)国际贸易统计分类体系,1、总贸易体系 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贸易 2、专门贸易体系 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贸易 3、国境与关境的关系 国境是一国的领土范围。关境是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也称为关税领域。,关境和国境的关系 (1)关境小于国境: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时,这些经济特区在国境内关境外,因此,关境小于国境。 (2)关境大于国境: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由于成员
40、方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因此成员方形成统一的关境,关境大于国境。 (3)关境等于国境:如果没有以上政策,关境等于国境。,(三)对外贸易额(值)与对外贸易量,根据以上我们对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界定和说明,以下国际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额一般表示为货物贸易额或服务贸易额或两者之和。 1、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 (1)对外贸易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其他国家(地区)进出口的货物贸易额、服务贸易额或货物和服务贸易之和。 对外货物贸易额 对外服务贸易额 对外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2)国际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总额之和(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相加),或者进口总额之和。 在实际统计中,世界出口总额的
41、计算和世界进口总额的计算由于贸易术语的差异而存在差异。一般世界出口总额(以FOB计算)小于世界进口总额(以CIF计算。) 注意: 国际贸易额的计算方法国际贸易额等于世界各国的进口额之和或者等于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之和。一般采取各国出口额之和。,2、对外贸易量,为了排除价格波动的因素,真实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规模,采用对外贸易量的概念。 进口总额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得到进口贸易量;出口总额除以出口价格指数得到出口贸易量(以一定年份为基期)。 对外贸易量等于进口贸易量和出口贸易量之和。 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量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由此可知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规模。,3、对外
42、贸易差额及其含义,对外贸易差额等于出口额与进口额之 差。 (1)贸易顺差 (2)贸易逆差 (3)贸易平衡,(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总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比重表示。 分为对外货物结构和对外服务结构。,从货物贸易来说,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机电产品,服装和其它纺织品,鞋类,玩具、旅游用品及箱包,高新技术产品等。 中国主要的进口产品:原油,大豆等初级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工业制成品。 中国主要服务出口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
43、域,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中国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讨论: 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需要怎样调整?,(五)对外贸易地理分布 和国际贸易地理分布,1、对外贸易地区分布的概念 对外贸易地区分布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对外贸易方向或对外贸易国别结构。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出口额或者进口额在该国出口总额或者进口总额中所占有的比重,反映了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在本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计算公式: 1)该国对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出口额/该国出口总额 2)该国对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进口额/该国进口总额 3)该国对其他国家
44、或者国家集团的进出口额/该国进出口总额,中国进出口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目前与东盟,韩国和俄罗斯等的贸易量增大。,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指明一国出口货物的去向和进口货物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讨论:中国开拓多元化进出口市场的意义和策略是什么?,2、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概念,国际贸易地区分布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 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计算公式是:对世界出口/整个世界贸易额。对世界进口/整个世界贸易额。对世界进出口/整个世界贸易额。可以分为国际货物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六)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1974年联合国秘书
45、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 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无形商品包括运输、保险和旅游等。 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分类。,(
46、七)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交换货物的行为。 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角度来看,从事的是转口贸易。 区分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转口贸易中的运输问题。,(八)显示比较优势,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ij=(Xij/Xit )/ (Xwj/Xwt )式中RCAij代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 代表i国家第j种产品的出口值Xit代表i国家全部产品的出口值Xwj代表
47、世界上第j种产品的出口总值Xwt代表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如果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则表示该国在该产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比较优势越明显; 如果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则表示该国在该产品不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小, 比较劣势越明显。,贸易竞争指数 TCI( XiMi )/( XiMi ) TCI为某国家第i种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 Xi为某国家第i种产品的出口值 Mi为某国家第i种产品的进口值,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该国是这种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这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 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该国是这种产品的净进口国,表明该国这
48、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贸易竞争劣势,绝对值 越大,劣势越明显。,(九)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系数),1、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的三个公式 (1)对外贸易系数 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2)出口系数 出口系数是指一国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出口对其国民经济有多大影响。 (3)进口系数 进口系数是指一国进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2、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的不同看法,观点1:认为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 这种观点认为,为适应中国人口多、国内市场大的特点,实现以内需为主的长期
49、方针,减缓国际经济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必要慎重考虑适当调整中国需求结构中的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降低外贸依存度。,从中长期看,为稳住或者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宏观政策的着眼点应通过更积极地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的消费与投资来实现。 在必须坚持鼓励外贸发展政策的时,不可一味追求过高的外贸依存度。 观点2:认为中国还不是一个外向的国家,更谈不上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 国际金融报(2002年09月19日第四版) 吴念鲁(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撰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有多大?”,“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500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1000亿美元的45%。 我们切不可以被上述数据产生迷惑和误导。因为中国决不是一个外向的国家,更谈不上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如果按该比例来判断分析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由此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和对外经济对策的话,那么必然会引向失误并有可能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观点3:正确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正确处理加工贸易、汇率和产业结构等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隆国强的论文, “正确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2000-08-22) 该文见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经济日报(2000年9月12日)报道了该文要点。也见于中国经济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