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月 外 国 持 有 美 债 总 额 下 降 中 国 连 续 第 4 个 月 增 持美国财政部 15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6 月底,外国主要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 4.4992 万亿美元,低于 5 月份的 4.5160 万亿美元。当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 1.1655 万亿美元,高于 5 月份的 1.1598 万亿美元,仍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美国第二大债权国日本 6 月份小幅减持,当月持有的美国国债为 9110 亿美元,比 5 月份的 9124 亿美元低 14 亿美元。美国第三大债权国英国在 6 月份增持了 27 亿美元美国国债,从 5 份的 3468 亿美元增至 3495 亿美元。高
2、通 胀 撞 上 “美 债 门 ” 宏 观 调 控 收 放 两 难美国经济二次“探底” 难以避免 美债危机引起金融市场动荡,道指触及 11 个月以来的低点,沪指也未能幸免,最大跌幅超过 10%。这些现象仿佛又让人们看到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子,同时加大了经济二次探底之忧。“美债危机和 2008 年的金融危机都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冲击。但危机的主体有很大区别,一个是银行体系的次级债,一个国家的主权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说。2008 年华尔街大乱的最根本原因是美国银行体系高杠杆率,高度依赖短期融资,在流动性突然消失时出现了偿付危机。相对于次级债,美国的主权债信用度是比较高的,购买者
3、承受的最大危机就是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缩水,不太会发生雷2曼兄弟式的“突然死亡 ”。但宗良表示,美债危机肯定会拽全球经济增长的后腿。在欧债危机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时,市场上普遍担心的经济二次探底也是源于此。这也是为什么一出现法国信用评级被调低的传闻时,美股就会剧烈反应。 “即使出 现所谓的二次探底,也只是放慢经济增速,而不会出现 2008 年的经济负增长。 ”他说。左晓蕾认为,如今的美国经济正在二次探底,她说:“美国 2010 年经济增 长 3%,而今年第一季度增速仅为0.4%,创下了本轮经济衰退后的最低季度增幅;如果参考第二季度 1.3%的增幅数值,2011 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只有 0.8
4、%,这是 2009 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华尔街的普遍看法是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 1/3 以上。 我个人认为,最近几天的股市大跌将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所以经济二次低迷的可能性比普遍预期的更大。 ”渔阳说。除了二次探底,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没有对付衰退的招数,2009 年依靠财政刺激、降低利率、量化宽松,现在美联储又决定维持两年的低利率不变,可用的只剩量化宽松这一招了。宗良认为,采取量化宽松美国肯定会慎之又慎,因为QE1 和 QE2 看来作用并不明显,反而加剧了全球通胀。即使推 QE3 也未必有效果,弄不好还会招来其它经济体的反感,3进而又会影响美国信用评级。 “开不出猛药
5、,就只能等经济” 自然愈合“, 过程会比 较痛苦。按照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人们担心经济衰退,都不花钱了,所以经济就真的衰退了。 ”渔阳说。中国宏观政策不会有大改变 为了避免美国评级下调冲击市场,G7 和 G20 在内的国际组织纷纷举行紧急会晤,力争找到力挽狂澜的对策。温家宝总理也表示会采取措施维持经济和金融安全。那么,美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会有多大,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次美债危机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很不一样,对中国经济影响非常有限。中国没有必要采取 2008 年那样的经济刺激计划。 ”左晓蕾说 ,“2008 年金融危机把中国弄得 晕头转向,但也正是那次危机让中国及时调整
6、了发展方向,减少对外需的依赖,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虽然美债危机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甚至有机构评估中国出口增长可能减少 5 个百分点。但刚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7 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到 314.8 亿美元,比 6 月份增加了 92.1 亿美元,创下自 2009 年 2 月以来的新高。左晓蕾表示,这说明外需市场并未大幅萎缩。实际上,对于劳动力供给不足,加工贸易正在调整的中国经济而言,外需市场适度萎缩可能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出口增长压力。4应对当前的危机,左晓蕾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短期内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控制通胀的一揽子政策,以应对美国国债评级下调。因为美联储变相宽松货币政策可能
7、引起美元贬值,资本流入。从最根本上来说,要坚持按照“十二五” 计划既定方针推动国内经济转型,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有可能继续赢得 10 年、20 年的平稳增长。宗良也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通货膨胀问题,预计 8 月份的通胀压力还会大一些,但通胀到四季度应该能够缓解。从货币政策上来说,目前可以再紧一点,但考虑到目前国际经济问题比较复杂,政府肯定不会急于采取动作。 “因 为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已经保持到 2013 年了,我们没有必要急于加息。目前看政府会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不变,会通过央票的回收和发行去控制一下流动性。 ”他说, “未来无论是美债危机的发展程度,还
8、是经济数据的高低,政策都有足够的空间去灵活应对。 ”随着国内 7 月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市场又掀起新一轮紧缩政策的大讨论,集中于应将目前的紧缩政策“空窗期” 视作政策“放松 ”还是“放缓”。前者侧重于 对通胀拐点的判断,期待政策出现方向性的变化;而后者更倾向于观察期的说法,其间区别不言而喻。经济增长:稳态初现 5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面临各种困难和质疑,但从数据上看,经济增长似乎并未受到大的影响。7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环比回落 1.1 个百分点。分项来看,投资在资金紧缩的环境下并未大降,前 7 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5.4%,上半年累计同比回落 0.2 个百分
9、点,7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 0.27%,转跌回升。消费仍在低位徘徊,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408 亿元,同比增长 17.2%,环比增长 1.26%;17 月份累计同比增长 16.8%。出口端的情形明显好转,在 6 月份进出口特别是进口出现大幅下降后,7 月对外贸易的数据企稳并出现了小幅回升,7 月份出口同比增长 20.4%,进口同比增长 22.9%,当月实现贸易顺差 314.9 亿美元,环比增加 92 亿美元。17 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 23.4%;进口同比增长 26.9%,累计贸易顺差762.1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8.7%。从景气指标和先行指标中也可看出经济增长企稳的迹
10、象,如本月初公布的 PMI 数据虽有一定的回落,但仍居于荣枯分界线以上,PMI:NO-INV 的合成指 标也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而货物周转量和发电量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呈现趋稳的态势。从经济增长端来看,紧缩货币政策的确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未如想象般剧烈,经济自身的修复功能在加强,初显趋稳的态势。6通货膨胀:潮来潮去 7 月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6.5%,环比上涨0.5%;均高于上月同期水平,其中 6.5%也是今年以来 CPI 同比的最高值。而受金融环境和汇率波动的影响,7 月 PPI 同比上涨 7.5%。从这一数字上看,今年的通胀似乎比预想的要严重,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力直至今日仍未充
11、分显现。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2011 年通货膨胀的中枢线的确大大抬高,即使到 12 月份,CPI 同比 涨幅也难以回落到 3%以下的水平,预计全年涨幅将达到 5.2%左右。但如若我们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2012 年的通胀形势应该会乐观得多,这一方面由于今年通胀的高基数效应,另一方面也是价格变化自身的规律。先看食品,食品中权重最大、价格最不稳定的是猪肉,其在今年通胀中的贡献正可谓“居功至 伟” 。但从猪肉价格历史变化趋势中可看出其明显服从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与其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供给自身的规律不无干系。而今年二季度通胀进入“深水区 ”,也正是本轮 猪周期高点之时,其后的价格走势应该进入右侧区
12、间,有利于通胀形势的逐步缓和。再看非食品,即所谓的“ 输入性通胀”因素。大宗商品价格脱离全球经济增长所需的均衡价格水平是一个基本共识,关键在于其下跌的速度和深度。美联储 QE3 的政策推出与7否尚不清楚,但从其政策路径上,可以看出量化宽松政策“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下场,即期很难对大宗商品现在畸高的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持,典型如原油价格走势和 CRB现货指数走势。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也有助于“输 入性通胀” 问题的解决。综上,通胀虽然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但可以预见其未来的重要性会相对减轻,有预测认为,到 2012 年二季度,CPI 会逐步回落至 3%的水平。毫无疑 问,市场最为关
13、注的流动性指标是根据未来通胀预期变化而调整的,有 7 至 9 个月的提前期,于是,才引出了对紧缩政策的思考和争论。紧缩政策有可能调整 上半年,货币政策延续高压紧缩的态势,6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 次上调存贷款基本利率,公开市场也维持相当的压力,以至于市场资金明显吃紧,SHIBOR 周利率甚至上探 9%的高位。进入 7 月份以来,虽通胀形势仍未出现根本性改观,央行也继续坚持“从紧” 的基调,但市 场所感受到的政策从紧力度和频度的确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资金流也有了喘息之机,于是,市场便有了政策是否“放松” 的讨论。但笔者认为,目前的政策“空窗期 ”更多是由于事件性机会而出 现的,很难由此得出基调转
14、变的推论,放缓应该是对当前紧缩政策出现变化的准确表述。未来,8 月份的通胀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出现经济8增长稳态保持而通胀退潮的情形,紧缩政策放缓的趋势或会进一步加大,而根据现有数据预测,这也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形。如若出现 8 月通胀数据仍难以令人满意的情形,紧缩政策空窗期可能会结束,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也会随之而来。美 债 风 暴 无 法 逆 转 中 国 楼 市 政 策从 2010 年国十条出台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一波接着一波。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尽管这种房地产宏观调控一直难见切实有效的效果,但毕竟遏制了国内楼市“高烧”不止的势头,并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渐渐转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且相关政策对房地
15、产市场约束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当一线城市的住房销售出现快速下跌,当一些城市的住房价格开始松动并向下调整时,当国内经济增长有放缓迹象时,总是会有利益攸关的部门或人出来要求政府弱化这种“严厉” 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暗暗希望当前的房地产政策会如 2008 年下半年那样突然逆转。而这次美国债信危机,似乎就成了这种舆论最好的借口。但是,在笔者看来,尽管美国国债的长期信用降级风暴同样来势汹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冲击同样十分巨大与深远,但这次美国债信危机并不会让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突然逆转,反之,这次美国的债信危机倒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的契机。理由也很简单:同是面对外界强力冲击,但我们所处
16、的环境却已大不相同。9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会后悔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2003 年的“ 非典” 突然爆 发时,政府的第一反 应是如何通过房地产这个宏观调控工具尽可能让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补回来,这就有了房地产的 18 号文件。同样,2008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崩塌、全球金融市场激烈动荡,中国经济随之大幅滑坡。为制止经济的颓势,中国政府表现得异常果断,短期内整个经济政策出现重大逆转,房地产政策更是成了最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最终促使 2009 年的经济出现 V 字型反弹。可这次美国债信危机风暴来临之时,我们已积累
17、了不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再加上这些年治理通胀的心得,遇上美国债信危机所带来的全球金融巨幅震荡,中国政府已用静心观察沉着应对替代了政策冲动,不会马上亮出政策的底牌。事实上,针对当前的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形势,上个星期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基本上已表明了静观应对的态度。因此,想要国内房地产政策像 2008 年那样出现大逆转是根本不可能的。放眼看全球,国际经济态势与 2008 年也很不一样。尽管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及日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几年来救市政策并没有让这些发达国家经济走出困境,甚至于有人推测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二次衰退,但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的10经济形势至少好于 2008 年,多数都在缓慢地复苏
18、,只不过复苏的速度与成效与市场的希望距离还太远。若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则与 2008 年的情况更是不可比拟。在 2008 年,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本已到了一个资源与市场约束的关口,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只不过催化了中国经济的衰退。而由于2008 年以来过度的信贷发放及强力的财政支持,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经济高增长区间,而且这种高增长并不会由于美国债信危机而有多少减弱。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如何让过高的通胀率得以缓解并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而不是防止经济快速下滑。换言之,寻求经济的适度发展和稳定物价之间的平衡,而任何新的刺激政策都会打破这种平衡。特别是,如果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打
19、破这种平衡所留下的后遗症会更严重。现在的楼市状况表明,2008 年下半年房地产政策逆转所产生的后遗症是十分严重的。在 359 号文件的作用下,2008 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各地住房市场不仅销售全面下落,而且房价也开始出现下降的松动,房地产市场预期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不是美国次贷危机暴发震撼了全球经济,危及全球金融,为了应对危机,我国政府出台前所未有的救市政策,国内房价本该向理性回归。而眼下的楼市又与 2008 年有根本上的不同。首先,2009年至 2010 年前期“救市 ”型的政策将全国住房 销售量及住房11价格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处。从今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业运行的情况来看,整个房地产运行仍然处于
20、亢奋之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26250 亿元,同比增长 32.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36.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44419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由于前期销售快速增长一般会滞后半年及一年反映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上,由此可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态势在下半年仍然会处于高位;其次,住房销售价格经过两年快速飙升后,总体上并没有转折之势,只是上涨幅度放缓,且快速飙升出现区域性位移,由一线城市逐渐转到二三线城市。还有,房地产贷款余额已达 10 万亿元以上了,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 6.26 万亿,这两个数据与 2008 年相比,都高了一倍以上。如果加上与住房有关的住房抵押贷款及政府融资平
21、台,数字显然会更惊人。这自然大大增加了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另外,当前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达到 33%以上的水平,说明全国房地产投资开发依然处于热火朝天的态势。据此可以认定,尽管从 2010 年出台了不少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极度繁荣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反之这种态势早就开始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房地产泡沫还在继续吹大,国内金融体系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房价调整的预期根本就没有转变等。面对如此情景,怎么能因为美国债信危机就突然改变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方向12及力度呢?恰恰相反,如果继续强化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方向及力度,并借美国债信危机之机加紧挤出房地产泡沫,或许能收促使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软着陆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