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 I=S;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 3国民收入的决定; 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 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 d以上均是。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 GDP 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3如果消费增加即
2、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5消费函数 C=C0+cYd (C00,0KGKTKTR。16当一国经济面临紧缩时,下列政府调控措施中有效的是( )。a增税; b增加转移支付;c减税; d增加政府购买。17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 0.8,税收为定量税,那么收入水平增加 100 亿元可能的原因是( )。a自发投资增加 20
3、 亿元; b政府购买增加 20 亿元;c转移支付增加 20 亿元; d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 20 亿元。18乘数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a经济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b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 c货币供给是否适应支出的需要; d经济中部分资源“瓶颈约束”程度的大小。19非计划存货投资( )。a包括在实际总需求之中; b包括在计划总需求之中;c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大于零; d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等于零。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出口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b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量支出时,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相同;c税收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d税率变动将影响乘数效应
4、。三、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 3边际消费倾向; 4平均消费倾向; 5边际储蓄倾向; 6平均储蓄倾向; 7边际税收倾向; 8投资乘数; 9政府支出乘数; 10税收乘数; 1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2平衡预算乘数; 13出口乘数; 14进口乘数; 15加速数。四、判断题1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涉及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 )2凯恩斯定律说明在经济社会中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 )3当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定律不能成立。 (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意愿存货投资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 )5在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
5、I=S 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I=S 的经济含义是一致的。6凯恩斯理论认为储蓄趋于与投资相等是通过利率的变化实现的。 ( )7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一个暂时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的明显增加。( )8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 )9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经济均衡时必然实现了充分就业。 ( )10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 )11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的均衡在储蓄与实际投资相等时得以实现。 ( )12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都是递减的。 ( )13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都是递减的。 ( )14社会消费函数是居民消费函数的总和,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无关。 ( )15相
6、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短期消费函数是有正截距的曲线,但长期消费函数是出自零点的直线。 ( )16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 )17政府为了预算平衡,在增加一定量的政府转移支付时等量减少购买支出,此政策不会改变国民收入水平。 ( )18当政府调整税制,由定量税变为比例税,此政策对平衡预算乘数的大小没影响。 ( )19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过剩生产能力大小的制约。 ( )20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边际进口倾向越低,出口的乘数效应越大。 ( )五、辨析题1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2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都可以增加。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
7、蓄倾向之和等于一。4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APC 与 MPC 取值都是大于 0 小于 1。5引致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6存在资源闲置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人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7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负相关。8边际储蓄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9在任何情况下,乘数原理都是适用的。10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我们知道一定有 APCMPC。11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必然有计划产出=计划支出。12作为国民收入均衡条件的 I=S 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IS 是一致的。 13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既可表示为总需求=总供给,也可以表示为实际投资=储蓄。14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
8、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不会改变价格。15当经济处于均衡时,有平均消费倾向等于平均储蓄倾向。16凯恩斯消费函数斜率为正,而储蓄函数斜率为负。 17在三部门经济中,比例所得税税率与投资乘数同方向变化。1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 1。19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大于 1。20社会消费函数可由居民户消费函数简单加总求得。21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高低无关。22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自发投资乘数。23考虑一个开放经济情况,边际进口倾向越大,自发投资乘数越大。24私人部门自发投资与政府税收等量增加不会增加国民收入。25政府实行累进个
9、人所得税制将会引起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变大。2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暂时性的减税会对当前消费产生很大影响。27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 1。28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入不变。29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经济的景气变化关系不大。30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六、简答题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存货投资是否都必然为零?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3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4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5什么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充分
10、就业的国民收人?6什么是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7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表明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有什么关系?8储蓄倾向与消费倾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9如何解释凯恩斯的“节约悖论”?10乘数效应发挥作用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11相对收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2依据哪种消费理论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暂时性的减税政策对当前消费有较大影响?为什么?13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对居民消费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14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社会消费倾向将会如何变化?15影响消费的非收入因素有哪些?16如果股市大跌,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当前消费,为什么?17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七、论述题1在
11、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2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那些限制?3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不同?4试述永久收入消费理论。5试述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八、计算题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100+0.75Y,投资为 50。(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 为 10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Yd(Yd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 I=200,政府购买支出 G=100
12、,政府转移支付 TR=62.5,税收 T=0.25Y(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 1325,试问用: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c 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 (以便预算平衡 )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3假设某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 C=1000+0.75Y,投资从 300 增至 500 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Ct=C0+cYt1 ,试求投资从 300 增至500 过程中 1、2、3、4 期收入各为多少?4假设某国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 c=0.75,加
13、速数 V=2,每期自发投资 I0=900,1990年国民收入水平为 6000,比上一年增加 400。求 1991 年、1992 年和 1993 年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5假定经济在均衡状态 Y0=1000 下经营,如果政府把税率 t 提高 005,政府购买增加 50,预算盈余是增加还是减少?6设消费函数为 C=100+0.8Yd,投资 I=50,政府购买 G=100,税收T=50+0.25Y,出口 X=40,进口 M=20+0.1Y。 (1)求均衡收入;(2)求净出口。7设消费函数为 C=150+0.8Yd,投资 I=50,政府购买 G=80,税收T=20+0.25Y。(1)求均衡收入;(2)求
14、政府预算盈余。8假设消费函数为 C=200+0.9Yp,这里 Yp 是永久收入,并且进一步假定Yp=0.7Yd+0.3Yd1 。(1)假定第一年和第 2 年的收入是 6000 元。第 2 年的消费是多少?(2)如果第 3 的收入增加到 7000 元并且假定以后每年的每年保持在 7000 元,那么第 3 第 4 年以及以后每年的消费是多少?九、案例分析1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12 月 19 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继续是明年财政工作的突出重点。 记者了解到,明年财政支农的 6 条措施分别为:一是 2006 年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二是积极推进农村
15、综合改革试点;三是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四是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央财政将加大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五是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支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六是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科技发展、环境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金人庆表示,2005 年,财政支农工作在支农理念、支农力度、支农方式、支农措施和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2005 年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就将超过 3000 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受惠之实、满意程度
16、之高,是多年来少有的。 同时,2005 年,全国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已全部免征;28 个省份已免征农业税,其余 3 个省也有 210 个县(市)免征农业税;中央财政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安排的转移支付资金达到 664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271%;基本实现了“减轻、规范、稳定”的改革预期目标,8 亿农民得到了实惠。 (摘自:人民网 2005 年 12 月 20 日)根据资料,运用消费理论分析政府的支农措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2二 00 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个人所得税法,在两处进行了修改。其中第六条第一款
17、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税。 ”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的附注作相应修改。这意味着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现行的八百元,正式提高至一千六百元。个税改革对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减税与增加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吗?第二单元 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单项选择1d; 2d; 3d; 4c; 5a; 6b; 7d; 8d; 9b; 10d; 11c; 12a; 13d; 14c; 15b; 16d; 17b; 18c ; 19c; 20d; 21d; 22d; 23b; 24d; 25d; 26b; 27b; 28d; 29
18、b; 30b; 31b; 32b; 33b; 34a; 35d; 36d; 37b; 38d; 39a; 40c 二、多项选择1bd; 2cd ; 3abc; 4acd ; 5ac; 6abc; 7bcd; 8ad; 9acd; 10ac ; 11bcd; 12abc; 13bcd; 14abc; 15ab; 16bcd; 17ab; 18abcd; 19ad; 20cd 。三、名词解释1在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是指与总意愿支出相等时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加政府购买支出。2在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如果
19、用 C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则消费函数的形式为:C=C 0+cY。其中 C0 为自发消费,c为边际消费倾向,且 C00,0MPC。11对。均衡国民收入(产出)是与意愿总支出(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12错。核算时有实际投资=实际储蓄,均衡时是计划投资=计划储蓄。13错。可以表示为计划投资=储蓄。14错。凯恩斯定律被认为是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价格具有黏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15错。APC+APS=1,但二者不一定相等。16错。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有 , (其中 cdcYC0dsYS0
20、为边际消费倾向 00故预算盈余上升。6解:(1)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 Y=C+I+G+(X-M)=100+0.8(Y-50-0.25Y)+50+100+(40-20-0.1Y) ,即 Y=460;(2)净出口(X-M)=40-20-46=-26。7解:(1)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 Y=C+I+G=150+0.8(Y-20-0.25Y )+50+80,即 Y=660;(2)政府预算盈余 BS=T-G=20+0.25660-80=105。8解:(1)第 2 年的永久可支配收入为 6000,则第 2 年的消费为:C=200+0.96000=5600;(2)第 3 年的永久收入为:Y p=0.770
21、00+0.35000=6400;第 3 年的消费为:C=200+0.96400=5960;第 4 年的永久收入为:Y p=0.77000+0.37000=7000;第 3 年的消费为:C=200+0.97000=6500;从第 5 年开始永久收入一直为 7000,故消费也保持在 6500。九、案例分析1答:减免农业税、特产税,增加政府向农村的转移支付,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农民消费水平一个显著的提高;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其它支农措施,能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预期,依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
22、说,农民预期收入的增加,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消费支出作为经济社会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社会总产出带来倍数的扩张。自发消费的提高,会在乘数作用下使总产出数倍增长;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会使乘数增大,放大自发支出对社会总产出的影响。2答: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 Y=C+I+G+NX,税收的变化虽不直接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但它通过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间接的对国民收入决定起作用。税收变化对国民收入作用的大小可以用税收乘数来表示,每减少单位税收,国民收入会倍数的增加。不过,税收变化与政府购买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不同,政府购买直接影响总支出,会引起总支出倍数变化,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而且政府购买乘数要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转移支付类似于税收,间接影响国民收入,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等,即等量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量是一致的,但转移支付与税收不同,它与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