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申请报告沧州市教育局申报类别: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申报单位: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2关于对青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的申请报告河北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冀教师200934 号及冀教师函20125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促进发展”的目的,我们严格对照省级示范性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初评,经初评认定青县教师进修学校符合申报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标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近年来,青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进修学校建设,
2、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倾斜扶持,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加强。青县教师进修学校坚持“ 开拓 进取,改革 创新,研训一体,服 务基层” 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教师管理培训模式,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创新培训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青县教师进修学校基本情况青县总人口 38 万,中小学专任教师共 3799 人。其中,有特级教师 6 名,省级骨干教师 25 名,市级骨干教师 119 名,县级骨干教师274 名,县、市级学科带头人 139 名。青县教师进修学校是 1979 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备案的国办成人3教育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学校占地 11 亩,建筑面积 6300 平方米,图书 23
3、000 余册。现有教职工 30 人,外聘兼职教师 33人。学校有专任教师 25 人,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含研究生 1 人,在读研究生 2 人),高级讲师 8 人,讲师 12 人;有特级教师 3 人。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比例为 1.32:1,兼职教师中有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小学一线的省、市级骨干教师,来源广泛,结构合理。二、初评工作开展情况近一年来,青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认真对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结合学校实际,逐条对照,认真自查,发现不足及时整改,逐条落实。经过自评和不断整改,青县自评分数达到了98分。2012年4月,青县向沧州市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我市教育局严格对照省级示范性评估标准进
4、行了初评,认为其符合申报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验收条件,特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示范性” 评估验收。三、主要成绩近年来,青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是落实教师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重要举措。为此,县委县政府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关键位置,将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纳入青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逐年加大投入,使其真正成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全县教育教学、教改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料等指导服务中心。(一)组织领导得力青县
5、制定了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使进修学校的4发展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青县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教师教育专题会议,在财力、物力以及领导精力上,首先向教育倾斜,注重对教师教育的宏观指导,能及时地研究解决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到校检查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教师进修学校创造性地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育工作布置的任务,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班子成员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学校领导班子管理水平高,业务素质强,工作作风好,都懂教育教学规律,热爱并熟悉
6、教师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学校的绝大多数班子成员同时又是学校的业务骨干,承担着学校主要教学任务和学员管理任务。(二)功能定位准确近年来,教师进修学校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了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办学体制和工作机制。先后与中央电大联办了“三沟通” 学历培训和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大专班,并与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法商学院等高校联办了脱产大专班、学历提高班、五年制大专班等学历培训,现在又与沧州师范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请专家教授到青县进行培训讲学。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的双重目标。青县分别建立了以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
7、中学、一中四个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各乡镇学区分别以中学和一所小学为基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为掌握一线动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深入各基地,5通过组织和参与课题研究、教师论坛、听课评课及校本教研等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条件。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各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师训人员定期下乡指导和参与活动,指导基层的教学改革工作,基层学校反映很好。实践证明,这种上挂下联的办学体制,非常科学有效。在机构定位方面,一是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本县义务教育阶段(含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工作;二是积极参加和推进中小学开展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本地区中小学
8、、幼儿园开展校本教研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配合教育局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工作;四是掌握和熟悉本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及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政策咨询服务。(三)规划管理科学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位,执行良好。师资管理方面:学校具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则和管理体制,全体教师均制定有个人成长规划,执行良好。培训规划方面:学校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有关法规要求,制定了青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及教科研工作规划,规划分为中长期和年度短期规划,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教学质量、检查、
9、评估制度,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培训管理方面:学校建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与考核档案及各类培训档案,档案管理规范、科学。这也是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个闪光点。(四)基础设施健全6近年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倾斜政策、多渠道筹措经费用于基本设施建设,使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显著改善。目前,学校占地11亩,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超过评估标准。学校有400座的学术报告厅1个,108座的大教室1个,50座的小教室8个,可同时承担700人以上的较大规模培训。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专用语音室、学术报告厅、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各1个。学校有各类报刊80余
10、种,藏书23000余册,音像资料达1500小时以上。各类资料管理有序,使用率高。学校建有带宽为100M 的局域网,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教学信息,能满足本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等工作需要。学校配备有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内存及硬盘均达到或超过验收标准。学校利用专用网站进行网上教学,能向学员及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及相关信息,具有符合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保证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校园整体布局和谐、美观、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五)经费投入到位青县政府财政能够保障办学经费,包括建设经费、人员经费、业务经费的投入。建立起了以财政拨
11、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人员经费列入预算,按时足额发放,无拖欠现象。并设有满足本地区教师教育工作需要的专项经费。(六)队伍建设精良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前面已经做了介绍,这里主要汇报一下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主要做法。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倡导学习,并组织大批教师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经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其中“个性化 导学构式” 已经在青县取得了7初步效果,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在33名兼职教师队伍中,不仅有青县省、市级骨干教师,还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赵景瑞、韩玲和唐爱华、吕炳君等特级教师。学校对兼职教师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管理,签有聘用合
12、同,发有聘书,明确了教研任务,在继续教育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本研训及公开教学或示范课等活动中,并充分发挥了兼职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带动作用。随着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培训质量稳步提高。(七)功能发挥充分学校各类培训覆盖面广、管理严格、资料齐全、效果明显。新教师培训覆盖面积达 100%。教师岗位培训覆盖面达 100%,合格率 99.8%,骨干教师 100%按计划接受各层次培训,骨干教师在各自岗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综合教育技术分 89 期进行培训考核,共考核 4090 人次,合格率为 97.5%,培训效果在沧州市名列前茅,同时累计完成 1209人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中
13、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有效地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补偿和学历提高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学校为确保新课程所有学科的有效实施,每年都适时开展短缺及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学校针对实际情况,连续多年外聘沧州市教科所苏仁平、杨森勇,新华小学张辉、实验小学刘颖等优秀教师对音乐、美术、体育和小学科学、小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开展培训。学校承担了河北省“十一五” 教育科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现已结题,研究成果获一等奖。近年来,学校组织和指导优秀教师开展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定期交流,成果显著。在做好常规培训的同时,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实
14、现8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培训,帮助全县中小学教师利用学校网站和在线交流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去年,青县先后组织进行了为期 24 天,共 36 门科次的远程培训。期间,进校派专任教师和技术员先后 36 次深入各乡镇及各校培训点进行现场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培训活动的圆满完成。(八)社会影响广泛学校在把教师培训做强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其他培训。在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创新能力培训、青县机箱行业 CAD 制图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教师培训的开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提高了教师进修学校的知名度。学校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较高评价,进修学校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15、有关培训、管理、服务的做法曾多次在沧州市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作典型经验介绍,并在省教师教育会议上做重点发言。赢得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也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因此,青县教师进修学校连续 11 年被评为“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九)特色创新突出学校积极探索符合青县实际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一是倡导学习,并组织大批教师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经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其中“ 个性化导学构式” 已经在青县取得了初步效果,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建立了集中辅导和网络培训结合;自学和校本研修结合;网络培训和校本研修结合的培训模式;同时,结合外聘名
16、师讲座、送教下乡、课题引领、问题探究等培训模式,实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培训效果显著。三是大规模组织名师引领活动。为了克服以往集中培训中存在的辅导教9师讲,学员没有兴趣听,听完放到脑后的问题,真正做到专家引领,学以致用。学校先后聘请了多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及特级教师,分别以讲座、观摩课等形式为青县广大教师进行培训,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驻校指导。学校构建了“集中辅导 、骨干辐射、引领帮扶、跟踪考核” 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模式。近三年来,学校骨干教师跟踪考核小组下乡调研66次,听评课402节,考核骨干教师400余人次,听课指导骨干教师帮扶对象357人次。通过“骨干教 师学科带头人帮扶对象” 的发展模式,使青县师资队伍中的骨干教师后备力量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有效推动了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四、初评结论沧州市教育局按照省定示范性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初评,认为青县教师进修学校符合申报条件,请上级对其进行评估验收。沧州市教育局2012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