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王荣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65333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荣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王荣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王荣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王荣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王荣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 荣(2010 年 12 月 21 日)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大规模、专题性的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会全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的有关精神,研究部署新时期我市社会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会上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和社区服务发展规划,请大家认真审阅、提出意见。刚才,许勤同志总结了过去 30 年我市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

2、步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望大家认真落实在工作中。下面,我谈三点意见。一、提升发展理念,坚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认真落实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及早规划建设了覆盖全市的民生基础设施框架,建成了跨入全省2乃至全国先进行列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居民收入跃居全国前列,率先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3、;建立了完整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了一批城市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高度重视环境营造,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了一片片青山绿水、公园绿地,使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成为重要的城市竞争力。可以说,深圳 30 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狠抓经济建设、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下功夫抓社会建设、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的过程。深圳从昔日一个边陲农业县发展为民生殷实、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初步探索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今年是深圳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

4、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取得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三个“面向”、三个“新”和五个“继续”的要求,赋予我们“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崇高使命,为新形势下深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 5 月份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过去 30 年的改革发展经验,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深圳未来发展的总体蓝图。立足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深圳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3图,必须在过去 30 年打下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想干、敢干、快干”,努力为市民

5、群众营造一个更加舒心、安心、顺心的生活环境,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加强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和谐幸福新特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新形势新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政治自觉,增强搞好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树立“五种理念”:一是“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重要内容”的理念。以胡总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发展理念的深化和升华。它把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推动深圳的发展,就是要以社会建

6、设的力度来体现科学发展的力度,以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来体现科学发展的水平,以抓好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能力来体现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理念。过去 30年,深圳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党中央赋予我们的新使命相比,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现实要求相比,今天深圳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相对而言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与经济4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深圳的社会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更有力度、更见成效。三是“社会发展是城市发展重要支撑”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摸着石

7、头过河”,基本上走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这在宏观上实现了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但在微观上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协调。特别是在社会领域、在人均发展指标上,区域之间反差尤为突出,而且开始成为吸引人才、引进项目的制约因素。今天的深圳,已经到了一个必须以城市发展来带动现代产业、带动现代生活的新阶段。一定要扭转那种片面、孤立看待产业发展的观念,更加注重综合配套、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以社会建设的加强来支撑城市品质的提升,以城市品质的提升来集聚优质发展资源。四是“社会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重要范畴”的理念。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深圳最为闪亮的一个城市

8、品牌,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与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形成了深圳的独特优势。在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圳的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把社会领域的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来抓。要通过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等多方面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把深圳打造成为国家社会创新的先锋城市。五是“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理念。社会是由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不同群体的人们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共同体”5。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更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9、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深圳社会建设实现大提升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举措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四个加快、两个阶段、六大举措”的总体思路。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推动社会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迈大步、见成效。具体来说,要突出以下“六个重点”:(一)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就是把握好群众的所思

10、所想、所需所求,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为此,要进一步明确“民生为重”的公共财政导向,继续加入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并进一步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法规制度,科学界定财政民生投入的范围、标准,逐步实现民生投入的制度化、法定化;同时,要抓住国家批准特区范围扩大的机遇,把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作为推进特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来抓,着力加强原特区外的城市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建设,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特区一体化带来的新变化、新便利、新实惠。6特别是,要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一是要切实抓好教育发展。教育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

11、最大民生,也是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要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战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壮大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民办教育更健康发展、特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现实要求、满足深圳科学发展的长远需要。二是要切实抓好医疗卫生工作。医疗目前还是深圳作为一座新兴城市相对而言更需要提升的领域。要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力争未来 5 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本市常住居民、全部实现门诊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市

12、居民,让人民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要切实抓好住房保障。住房不仅是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投资环境,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把住房保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力度。在“十二五”期间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 24 万套,力争使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准建筑面积不低于 18 平方米,让符合条件的困难人群、夹心层群体和各类人才都能在深圳享受基本住房保障。四是要切实抓好公共交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要按照“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慢行交通为延伸”的思路,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力争到 2015 年基本形成覆

13、盖中心城区和主要通7勤走廊的轨道网络,大幅提高公交分担率,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高效、低碳。五是要切实抓好养老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人口老龄化是必然趋势,养老将成为日益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要把加大对老年群体的服务保障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形成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让深圳的老人晚年更有保障。六是要切实抓好环境保护。要把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来抓,让老百姓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饮水、享受到绿色宜居的生态。加大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建设

14、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指标考核机制和环保执法标准,力争未来几年我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宜居,基本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七是要切实抓好社会治安。治安仍然是目前企业和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保障“安全”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以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暴力性犯罪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平安深圳”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率,实现“发案少、秩序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对于上述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中,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目标和重大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扎扎实实推动落实,力争让人民生活在新的一年

15、以及“十二五”期间得到进一步的显著改善。8(二)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作用,夯实社会和谐的基层基础。社区是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各种社会群众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必须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切入口来抓。要以党的建设带动社区建设,把社区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当前尤其是要继续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健全社区党组织,深入开展“党代表进社区”活动,让市、区两级党代表与社区建立固定联系、到社区开展工作,带动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起作用”,做群众的知心人和服务者,成为加强社会建

16、设和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整合社区管理服务资源,大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民心网、服务网”。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及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民心联系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群众自助服务网”,医疗、教育、文化、助残、法律、商业等领域的“便民服务网”,把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需要的支持、帮助和服务在社区触手可及、顺心满意。要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之间的关系,在社

17、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支持居委会依法组织开展自治活动、规范业9主委员会的发展,实现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对接、良性互动。(三)深化体制改革、大胆探索实践,激发社会建设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是过去 30 年深圳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不竭动力。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破解社会建设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更要强调改革创新。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坚持向市场要投入、向开放要发展,更多吸纳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在加强政府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同时,加快推进高端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深化

18、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立足于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当前重点是进一步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统筹推进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在社会管理上理顺“条条”、“块块”的职能,力争取得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管理有序、群众满意的成效。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创造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推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护理、养老康复等社会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社会服务产业体系;要积极扶持发展社会组织,拓宽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渠道,采取奖励、补贴、项目委托等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19、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10反映利益诉求、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强化社会管理、促进平安和谐,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秩序。深圳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要立足实际,加大力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要着力加强人口服务与管理。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摸清我市人口的总量、结构以及变化动态,为党委政府人口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把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人口结构的有效办法和举措,探索建立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城市空间

20、结构联动调整机制。要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和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努力解决社会治安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大力推广运用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快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完善覆盖全市的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平台;尤其要着力加强基层信访工作,落实矛盾排查化解措施,把工作做在细、做在实、做在前,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五)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互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生动局面。社会建设不是党委政府“一家之事”,11要想方设法扩大公众参与,促进党委政府与市民的

21、互动,提高社会建设的广泛性、渗透性和互动性,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要建立健全社会建设信息互动平台,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在继续办好现有“直通车”、“民心桥”、“12345 政府公开电话”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善用现代传播技术,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便捷的沟通平台,鼓励引导市民群众为社会建设积极出谋献策,并及时向社会公示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度情况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要着力打造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的活动载体,壮大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力争让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在社会建

22、设中都能有位置、有作为、有贡献。继续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服务优质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队伍;继续大力支持义工工作发展,推动更多的市民参与义工活动,擦亮“深圳义工”的品牌。要更好地发挥专家学者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就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等虚心向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请教,经常性地组织就我市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理论研讨,提高各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12(六)培育家园意识、提升城市文化,为加快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明环境。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要把加强社会建设与筹备举办大运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工

23、作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迎大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文明提升活动中去,组织好大运志愿者队伍,充分展示深圳市民热情、友善、开放、文明的良好城市形象,努力通过这两项重大活动使城市文明水平与精神面貌有一个大的提升。要在全社会培育家园意识、家园文化。要特别注重激发市民关心深圳、热爱深圳、维护深圳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尊重市民的主体地位,用得到广泛认同的城市人文精神来凝聚人、感染人、激励人,构筑全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加强人文关怀和社会安抚。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建设,必须更加重视社会成员“心灵”的和谐。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平等、关爱、谦和、礼让的精神,更多地关爱弱者、更多地帮助受到挫折的人

24、,让我们的社会多一分温暖、少一分冷漠;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逐步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新格局13加强社会建设事关新时期深圳改革发展的全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成体系、五年大跨越。一是要健全领导机构。为了加强对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决定,将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调整更名为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涉及我市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各区(新区)

25、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承担起社会建设的领导责任。二是完善责任体系。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建设,必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层层分解、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切实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要求,抓紧制定社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由市领导分别牵头抓几项重点工作,明确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义务、工作标准,建立多部门共同完成重点任务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条块分割、力量分散、责任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三是加强战略规划。社会建设既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任

26、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推动我市社会建设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取得突破。特别是,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要进一步加重社会建设的分量,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尤其是对人口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社区服务,以及教育、医疗14卫生、住房、交通、环境保护等涉及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突出和强化,拿出过硬的举措,确保未来五年见到显著成效。四是强化督查落实。要高度重视各项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与“后评估”,防止流于形式、虎头蛇尾。对市委市政府决定中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逐

27、一明确具体的“路线图”、“时间表”,按步骤扎实予以推进,并及时进行过程中的小结评估,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现场办公、专项督办、网络问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建设的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同志们,做好社会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我市社会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刘淇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力争在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健全领导体制上

28、实现新突破。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建设领导格局,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进一步增强市社会建设的领导力量,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得到具体落实。15二是在健全党委与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上实现新突破。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作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在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舒心。四是在人口管理和服务上实现新突破。要完善人口管理法规,细化管

29、理政策,使各类人群都有人管理、有人服务。要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坚决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五是在居民自治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村庄社区化管理,在农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发挥好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六是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上实现新突破。要依法打击违法建设和非法经营,把执法管理力量深入到基层,解决好基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管理,使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七是在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吉林,市委

30、常委、秘书长、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士祥,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梁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昭玲,副市长、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丁向阳出席会议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大主题和一个重点,也是贯穿整个报告的一条主线和一大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等方面作了系统部署。这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6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扎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治本之策,也是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对于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至关重要。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

32、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认真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部署,对于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当前,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不

33、少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不抓紧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统筹兼顾,让全体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第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前提。实现经济既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这需要通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来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尤其是需要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筑社会

34、稳定和谐的“安全网“;建立17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特别关心和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继续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人民生活水平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切实解决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问题,等等。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才能体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今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35、取得新的突破。这将继续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会引起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譬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继续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实施关闭破产和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局部、眼前利益,需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依法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也要以把国内事情办好为前提,要求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36、第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和谐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多年来,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方面,政府及其部门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一些该由政府管的事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特别是社会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比18较薄弱。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这对于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推动政府全面履行职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管理不到位、公共服务比较薄弱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研室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致辞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