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岁,风华正茂 香港回归十五周年遐想张国义在蔚蓝色的南中国海,美丽的香港依偎着祖国母亲。纳百川而壮阔的大海,见证了香江之滨的沧桑巨变。当年出生的回归宝宝,如今已是15 岁的青春少年。1898 年 6 月 9 日,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垂老的李鸿章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香港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新界”地区)及附近 200 多个离岛租借给英国,为期 99 年,租约期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3 年后,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魂飞魄散。得知消息,慈禧流泪感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1984 年 9 月 26 日,中英两国议定,香港归还
2、中国。摘果实的时候,是幸福的。酿造幸福的过程却是漫长而艰难的。中英联合声明草签的那个傍晚,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要收回香港的消息时,香港对国人来说从来没有那么近。有人认为,那是一个花花世界;也有人认为,那是一个财富的天堂;更多的中国人意识深处,还有两个挥之不去的逻辑链条:落后挨打丢失香港;追求民族复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国力强大民族复兴香港回归。浓郁的悲情意识淤积在人们心头,香港回归自然被演绎成民族情感的狂欢。15 年前的 6 月 30 日晚上,中国整夜未眠。香港浸泡在洗刷百年耻辱的滂沱大雨中,北京淹没在万众无限狂欢的海洋里,还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那些星罗的古城、新镇、村
3、落、哨卡,都在流淌着无以名状的泪水。憋了一个多世纪的眼泪,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睛里酣畅地洒出!泪水啊,冲刷着中国人 100 多年的灰色记忆!香港注定成为中国的一个国际性符号,香港事务不可避免地引得国际社会的关注。15 年前,香港和平收回。在世界的舞台上,永远存在着表演者与看客,中国和自己的香港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次表演,中国要修正历史的天平。1997 年 6 月的香港,以回归的姿态,当之无愧成为世界目光的焦点。那年夏天,香港很湿热,比天气还热的是云集在这里的全球媒体。香港政府数字显示,有 8000 多名记者穿行在大街小巷。香港被世界聚焦!看客的心理却又不同。“冷战”思维的气息,在新闻界弥
4、散着。当年港英政府的新闻处长、如今依然精神矍铄的丘李赐恩女士,有着英国血统,在她的回忆录中,清晰地表述道,没有多少记者是来与中国“分享”游子归来的喜悦,而是来期待“自由香港”回归中国引发的“骚乱”。当然,这些别样的看客失望了。香港的交接,终究在体面的安排下顺利进行。中英两国派出高大威猛的军人,但不是为了弹上膛、剑出鞘的决斗而来,而是为了历史盛典担当礼兵而来。改朝换代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完成了。7 月 1 日早晨醒来的香港,楼宇前、桅杆上悬挂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中国红,很快成为香港这块土地上最温暖的颜色。15 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始终“监察”着香港。从回归的第一天开始,西方人一直在注视着悬挂五
5、星红旗的香港,常常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审视着这里。中国人无惧于任何外来的干扰,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事实证明着香港在亲母的怀抱中,笑容更加灿烂,睡梦更加安详!2000 年 10 月 17 日,末代港督彭定康再回香港。他是否会想起 3 年前他的三个女儿告别这里时哭成泪人,不得而知。但他也承认,香港依然保持着自己非凡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美国,英国,欧盟,一次又一次发表关于香港的各种报告,尽管杂音不断,他们还是认为:“一国两制”原则在香港运作良好,中英联合声明及香港基本法所承诺的权利及自由也得到尊重。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说过一句后来流传很广的话:“国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国家更好。”话语朴素,道理深刻。
6、经济的交融共生,使香港与内地继续谱写东方崛起的奇迹!香港是一泓深潭,潭中蛟龙劲舞。香港以弹丸之地,创造世界财富神话,养育了包玉刚、霍英东、李嘉诚这些令华人世界骄傲的商界巨子。漫步在首都北京,徜徉在祖国星罗棋布的城市街头,无数恢弘的楼宇,数不清的地标性建筑,都跟香港两个字密切相连。香港以反哺母亲的方式,滋润着内地辽阔的土地。2006 年 11 月 8 日,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一个精干卓著的香港女人,一个淡雅端庄的中国女人,折射出丰富人文气息。她说,1997 年香港回归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使她有机会在香港从事这个公共卫生的事业,为现在也为未来工作。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华人任此要职。陈冯富珍
7、的成功,正是香港与国家因素的叠加。15 年,可以使一代人老去,可以使一代人长成。国家,在香港人的心目中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知热知冷。多年前,香港的教科书曾经这样表述,中国是香港最大的邻国。对于阿杜这样土生土长的港人来说,国家就是从广东乡下来的亲戚,是遥远神秘的西藏,是北方漫长寒冷的长城回归后,一本蓝色的特区护照,已经成为香港同胞走遍世界享有便利和尊严的明证。很多香港人感受到,身在异乡,行囊中的身份重若千斤,那是祖国给予的沉甸甸的呵护。2006 年的春节与往年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大年初三,在遥远的金字塔王国埃及,一个香港旅行团遭遇了严重车祸,14 名港人遇难,多人受伤。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的
8、,是中国大使馆的官员,是祖国的亲人。北京,也向特区政府发去慰问电。祖国伸出温厚的手来。不幸中的关爱,如严冬中的篝火。为了诠释对祖国的理解,香港同胞用青春,甚至用生命,书写他们心中的大爱。在湘西,有这样一批香港年轻人,他们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截取一段无悔地留在这块多情的土地。2008 年起,香港每年都会选派志愿者来这里支教。他们从喧嚣的都市,带来了爱心,带来了平等教育的观念,山里的孩子从他们身上第一次知道了很多。他们已经面色黝黑,他们的笑声与四野的鸟啼共鸣。在玉树,在地震危难的时刻,有位港人,名叫阿福,为了多抢救受困的学校孩子,他把那顽强的生命留在了青藏高原。阿福是一种香港人看来富有生命力的名字,如同狮子山脚下旺盛的青草。阿福真的有福,他的生命得以升华,在玉树人民心里永驻。这些年来,在香港,那些能够触摸祖国的特殊时刻,当奥运冠军满载金牌和荣誉而来,当航天英雄带着成就与骄傲,当北京奥运会火炬历经五大洲传递带着风尘和荣耀而来,我们无不感受到香港同胞与祖国同在!15 岁的新香港,跟祖国一起,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