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儿童情绪障碍(心理咨询与治疗).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4359810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情绪障碍(心理咨询与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儿童情绪障碍(心理咨询与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儿童情绪障碍(心理咨询与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儿童情绪障碍(心理咨询与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儿童情绪障碍(心理咨询与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儿 童 情 绪 障 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金 宇 ,儿童情绪障碍 (childhood emotional disorder),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焦虑、恐惧、强迫、羞怯、悲伤等情绪异常。 过去称之为儿童神经症(childhood neurosis)不能等同 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的关系 是正常情绪反应的突出化 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 成年后很少出现神经症性障碍,无确定的连续性。 特点: 预后较好 分化不明确,难于归类,病因:儿童情绪的发展取决于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遗传:决定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程度环境:在主要的养育者和养育环境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上

2、。发病机制: 复杂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很难用单一的理论模式来解释。精神分析学说条件反射学说发展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发病率对普通人群的研究:7-11岁儿童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为6%9% 。 -(Anderson等,1987;Bird,1996) 国内研究(2001):合肥市2 546名儿童青少年中:焦虑障碍(DSM-IV)的总患病率为14. 22 %分离性焦虑 1. 75 % 社交恐怖 0. 09 % 强迫症 7. 96 % 单纯恐怖 3. 63 % 广泛性焦虑 2. 89 % 惊恐障碍 0. 96 %。,一、儿童焦虑症,儿童焦虑症是指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而出现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

3、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1、病因生物学因素:遗传20%一级亲属、单卵 50%、素质基础生理体弱、疾病、年龄、性别心理社会因素:竞争、压力、高期望2、发病机制精神分析理论欲求不满条件反射理论-习得和社会学习神经内分泌学说-大脑额叶、边缘系统、杏仁核Ach、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3、临床表现 (1)焦虑情绪;(2)不安行为;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躯体化障碍。 4、 临床分型 (1)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分为广泛焦虑症和惊恐发作。 (2)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特点分为分离性焦虑、社交性焦虑等。 5、诊断,儿童广泛焦虑症(其他童年情绪障碍) CCMD-3 诊断标准:症状标

4、准:烦躁不安、整日紧张、无法放松为特征,至少有下列2种症状,出现在2种以上场合、活动或环境中,明知焦虑不好,但无法自制; (1)易激越,常发脾气,好哭闹; (2)注意力难于集中,自觉脑子一片空白; (3)担心学业失败,或交友受到拒绝; (4)感到易疲倦、精疲力竭; (5)肌肉紧张感; (6)睡眠紊乱(失眠、易醒、思睡却又睡不深等); (7)食欲不振,恶心或其他躯体不适。严重标准: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病程标准:起病于18岁以前,符合症状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排除标准:排除药物、躯体疾病所致焦虑、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及 发育障碍。,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的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强烈的紧张恐惧,烦躁

5、不安,或有濒死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DSM诊断标准极度害怕或不舒服,在10分钟内突然出现下列4种以上症状 (1)心悸,心慌,或心率增快。 (2)出汗。 (3)颤抖。 (4)觉得气短或气闷。 (5)窒息感。 (6)胸痛或不舒服。 (7)恶心或腹部不适。 (8)感到头昏、站不稳、头重脚轻、或晕倒。 (9)环境解体(非现实感)或人格解体(感到并非自己)。 (10)害怕失去控制或将要发疯。 (11)害怕即将死亡。 (12)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感)。 (13)寒颤或潮热。,儿童分离性焦虑症(ICD-10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CCMD-3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三项 (1)过分担心

6、依恋对象可能遇到伤害,或害怕依恋对象一去不复返; (2)过分担心自己会走失、被绑架、被杀害,或住院,以致与依恋对象分离; (3)因不愿离开依恋对象而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 (4)没有依恋对象在身边时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 (5)非常害怕一人独处,或没有依恋对象陪同绝不外出,宁愿呆在家里; (6)反复做噩梦,内容与离别有关,以致夜间多次惊醒; (7)与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分离时或分离后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退缩; (8)当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无相应的躯体疾病。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起病于6岁以前,呈现

7、症状和社会功能障碍至少一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惧症以及具有焦 虑症状的其它疾病。,6、治疗心理治疗:去除诱因、改善教育方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游戏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由精神医学专家Wolpe创立的一种行为疗法。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与不良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正常反应的不断强化就会削弱某特定刺激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即“交互抑制”,焦虑不可能与肌肉松弛同时存在,而克制焦虑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故以肌肉松弛作为阳性刺激,用于对抗焦虑情绪。,具体操作方法分三个步骤:,肌肉松弛

8、训练、划分焦虑情绪的等级和逐级脱敏训练。 首先教病儿学会由头部、颈肩、上肢、躯干至下肢的全身肌肉松弛法,每次需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般经过6-8次训练才能学会放松。 然后将病儿的焦虑程度分成若干等级. 让病儿躺在一张舒适的睡椅上放松肌肉,并想象第一个最小焦虑情境,如体验到焦虑,即刻举手作为信号,若无焦虑产生,约71O秒钟后,让其放松,并停止想象此情境。每一焦虑层次经过两个程序的想象,不产生焦虑,便可进人下一层次。如此,使病儿逐渐经历最小焦虑到最大焦虑的各个层次,基本上能对实际的恐惧情境不再产生焦虑。 在想象脱敏训练后,可以进行真实情景的逐级训练,达到彻底消除焦虑恐惧情绪的目的。,药

9、物治疗: 以抗焦虑药治疗为主苯二氮杂卓(BDZ)类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r-氨基丁酸对BDZ受体(集中在前脑边缘系统和脑皮质区)的抑制作用,消除焦虑和恐惧情绪。 此类药物的作用是相似的,如抗焦虑、抗痉挛、肌肉松弛、催眠等。药物 每日剂量 用法 起效时间 半衰期 阿普唑仑 0.2mg-3mg qnbidtid 30分钟 10-15小时 劳拉西泮 0.25mg-3mg qnbidtid 30分钟 10-20时硝基安定 1mg-10mg, qnbid-tid 30-60分钟 23-29小时 地西泮 1.25mg-20mg qnbidtid, 30分钟 30-60小时氯硝安定 0.5mg-3mg qnbi

10、dtid, 2小时 20-40小时其他:丁螺环酮(2.5mg-15mg/日,qnbid-tid) 合并有抑郁、强迫者应用抗抑郁剂治疗氯米帕明(12.5-125mg/日,分次服用)、氟西汀(5-40mg/日,qd)等,二、儿童恐惧症(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恐惧症(Phobia)指对某些明知并无危险的事物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惧,伴有焦虑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并有回避行为以期解除恐惧所致的痛苦。 患病率无确切统计数字,倾向于女多于男,女孩以恐惧雷电、黑暗、动物、疾病多见。特殊恐怖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1、病因(1)遗传因素(2)心理社会学因素 2、发病机制(1)社会学习理论(2)精神分析学说(3

11、)相互影响学说,3、临床表现 临床常见的恐惧有动物恐惧、流血恐怖、幽静恐怖、高空恐怖、黑暗恐怖、洪水恐怖、社交恐惧、广场恐惧、疾病恐惧等,共同表现是:(1)异常强烈和持久的恐怖,明知无危险,但无法自制(2)回避行为:逃离恐怖现场,躲避有恐怖对象的地方(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4、诊断CCMD-3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达到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和严重标准至少一个月;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儿童广泛焦虑症、广泛发育障碍等疾病。DSM-的诊断标

12、准:至少6个月的病期,儿童社交恐惧症(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 和回避行为。社交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增多。CCMD-3 诊断标准:症状标准:(1)儿童在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2)与陌生人交往时,儿童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3)对新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4)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严重标准:显著影响社交(包括与同龄人)功能,导致交往受限;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和严重标准至少一个月;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疾病。DSM-的诊断

13、标准:至少6个月的病期,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 儿童对学校的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恐怖症的一种特殊类型。1、发病年龄有三个高峰期是5-7岁、11-12岁、14岁,见于各种智力水平的任何年龄期的儿童,女孩多于男孩。 2、发病率 :儿童中为1%,国内调查:占情绪障碍的10% 3、病儿个性脆弱,缺乏独立性,对亲人有强烈的依恋,亲子关系异常可以导致学校恐怖症的发生。学业、交友失败是促发因素。: 4、诊断1)去学校产生严重障碍2)严重的情绪焦虑3)父母明知病儿因恐怖而不去上学4)无明显的反社会行为5)鉴别与逃学儿童,5、治疗 1)心理治疗:支持治疗、行为疗法

14、如系统脱敏、冲击疗法与暴露疗法、放松或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游戏治疗、家庭治疗、认知疗法等冲击疗法(implosive therapy)、暴露疗法(Flooding Therapy)或满罐疗法均为以恐治恐的方法,亦是系统脱敏法的一种变型,是指让病儿直接接触引起恐怖或焦虑的情境,坚持到恐怖或焦虑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方法。Stampf 1975年认为,当病人体验到最可怕的恐惧时,看到自己仍安然无恙,恐惧便会降低或消退。因此他提倡反复重现刺激,让病人重新充分体验全部不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原来引起的症状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适于治疗儿童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冲击暴露疗法的次数不等,一般进行1-4次

15、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大约30-60分钟。尽管这种方法简单,见效快,但痛苦大,实施困难,应慎重使用,一般在采用脱敏治疗疗效不明显时,方可考虑改用冲击疗法或暴露疗法。 2)药物治疗: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氯硝安定、氯米帕明、氟西汀、帕罗西汀等。,三、强迫症,儿童期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neurosis)是强迫观念和强 迫动作为主要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种心理障碍。 多于青少年期发病,也有早在童年期发病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是10岁。Berg(1986)调查高中生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3%,男女之比3.2:1 1、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几种可能的因

16、素: 生化代谢紊乱:大脑解剖学、影像学研究、内分泌检测等证据精神应激因素父母不良影响 2、临床表现:(1)强迫观念: 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联想、强迫性意向、强迫性穷思竭虑(2)强迫动作:强迫性洗手、强迫仪式动作、强迫数数、强迫检查等;(3)强迫性情绪:怕丧失自控能力,怕发疯、出丑等。,3、诊断:参考成人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持续一个月以的强迫症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有自知力,除外其他精神障碍和继发的强迫症状。4、治疗:综合疗法 (1)心理治疗:心理支持、行为治疗、认知领悟治疗等; (2)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好,可降低复发。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断阻抗抑郁药物(SSRIs)氯丙咪嗪

17、(Clomipramine )维思通(Risperdal)奥氮平(Olanzapine),四、癔症,癔症是以往的称谓,在ICD-10和DSM-中称分离性和躯体形式障碍,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导致的感觉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的改变,无器质性病变。 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3.55%,占精神科门诊的19%。儿童癔症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女童多发,农村的患病率比城市高,经济文化落后地区集体癔症发作频率较高。 1、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素质心理社会因素躯体状况发病机制:原始应激反应、有目的反应,2、临床表现,共同特征:癔症的症状多样,但都无器质性基础,无法用神经解剖学解释其症状,症状变化迅速、反复发作,自我为中心、症状

18、夸大带有表演性,具有暗示性,容易受自我或周围环境暗示而发作,亦可因暗示而加重或好转。 (1)分离型癔症:呈情感爆发。发作长短不一,与周围人的关注有关,过后有部分遗忘。幼儿期为大哭大闹、四肢乱动、屏气、面色苍白或青紫、大小便失控。较大儿童呈烦躁、哭闹、冲动、摔物、自伤、满地打滚、四肢抽动。 (2)转换型癔症:躯体功能障碍。以痉挛发作、瘫痪、失明失聪、失音等为主。如跌倒昏迷状、四肢挺直或角弓反张、四肢瘫痪不能走路和活动,突然不说话或声音嘶哑。此型在儿童期较少见。 (3)癔症集体发作,3、诊断要点:,(1)具有分离或转换型癔症的临床特征 (2)有心理或情绪诱发因素致病的依据 (3)不存在可以解释症状

19、的器质性病变依据 (4)症状不是有意伪装的 (5)影响社会功能 (6)除外癫痫大发作、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病 4、治疗: (1)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集体癔症发作的治疗 (2)药物治疗其他治疗,五、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childhood depression):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长期抑郁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如啼哭、伤心失望、自我贬低、行为退缩、自杀观念,伴有食欲及睡眠改变。 患病率为0.1-23%,国内15-19岁青少年中患病率为0.016%。年龄越小,患病率越低,而且重性抑郁症也少见。童年期抑郁症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少年期发

20、病率男女之比为2:1,与成年人相近似。 1、病因与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2)社会心理因素(3)生物化学因素儿童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 亲子分离或早期母婴联结剥夺;父母患有精神病;父母虐 待或忽视;家族中有抑郁症和自杀史;某些慢性躯体病。,2、临床表现,1)情绪低沉 表现为不愉快,悲伤,哭泣,自我评估过低,不愿上学,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想死或企图自杀;也有表现为易激惹,好发脾气,违拗,无故离家出走等。2)行为迟缓 表现为动作迟缓,活动减少,退缩萎靡,严重者可呈类木僵状态。思维迟钝,低声细语,言语减少,语流缓慢,自责自卑。年龄大的儿童可有罪恶妄想。有些病儿可能表现反向症状,如不听从管教、对抗、冲

21、动、攻击行为或其他违纪不良行为等表现。有将这种行为表现列为抑郁症等同症状。3)躯体症状 常诉述各种各样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昏、疲乏无力、胸闷气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3、诊断: 症状标准: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至少两周、有下列症状中至少五项(DSM-IV):,(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罪恶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 (6)反复出现想死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

22、欲明显减退。严重程度标准 排除标准,4、治疗 :,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SSRIs类抗抑郁药光线疗法电抽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三版 第四版 DSM- ICD-10 CCMD-3焦虑障碍 特发于童年期情绪障碍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 儿童恐惧症 强迫障碍 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 儿童社交恐惧症 广泛焦虑障碍 同胞竞争障碍 儿童广泛焦虑症未特定的童年情绪障碍 待分类的童年情绪障碍 婴儿、儿童及青少年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 期其他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离别性焦虑障碍 强迫、分离(转换)性障碍 婴幼儿反应性依恋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分离性障碍 心境障碍 心境(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