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络- 我们的随身御医,第一部分 经络的基本理论,1、经络源自黄帝内经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即,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从主干线经脉上发出的分支就是络脉。,一、神奇的经络人体健康的调控中心,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直行的主干,分布在比较深层的叫做经脉; 由主干分出的,横斜行的,分布比较浅表的支脉叫做络脉。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在于:经脉是主干,络脉是主干的分支。,2、经络是什么?(1)在人身体上穴位与穴位之间以及穴位与脏腑之间,脏腑与感官之间以及脏腑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沟通的途径叫做经络。(2)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左右,网络全身的作
2、用,将外在的筋、脉、肌、皮、五官、九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灵枢,海论篇讲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3)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经络畅通,气血畅通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 (4)经络是人体的山川大河,无端水溪。经络就像山川大河, 无端水溪一样,川流不息,奔腾无阻 ,运营气血,无端如环!,(5)经络是人体健康的调控中心!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皆在经络也!经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理
3、各种疾病,调理机体虚实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说,经络是人体健康的调控中心!,(6)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御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经络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 经络养生不仅治已病,还可以治未病! 穴位是我们随身的药囊! 学会经络养生,每个人都是药师佛!,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复杂的人体经络系统,2、正 经 (1)正经12条一年12个月,人体有12正经。 (2)正经命名的原则 根据经脉循行四肢;内侧为阴经;外侧为阳经。 根据经脉所属的脏腑;腑为阳;脏为阴。 根据经脉起止点在手或在足而分为手、足。因此十二经脉的全称,是由手或足、阴和阳、脏或腑组成。例如:由胸至手,循行与上肢内侧,属于肺的经
4、脉,称为手太阴肺经。,(3)正经的阴阳关系 阴阳可用以说明经脉之相互表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肺与大肠是互为表里的脏腑,而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是一对互为表里的经脉。肺经行于上肢的内侧,是阴经。大肠经行于上肢的外侧,是阳经。 肺经归属肺脏并于经脉分支与其互为表里的大肠(腑)相联络,简称为“属肺络大肠”。反之,大肠经则归属于大肠,并借助于经脉分支与肺相联络,简称为“属大肠络肺”。,十二经脉皆有这种属脏络腑,或属腑络脏的关系。 脏腑的表里关系(或属络关系)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肝与胆;心包与三焦;脾与胃;肾与膀胱;,(4)正经的三阴与三阳的表里匹配关系阴气初生叫少阴;阳气初生叫少阳。 阴气
5、旺盛叫太阴;阳气旺盛叫太阳。介于少阴、太阴之间的叫厥阴;阳气最旺盛的叫阳明。 三阴与三阳的表里匹配关系是: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三阴经分布于肢体的内侧,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居中。三阳经分布于肢体的外侧,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居中。 灵枢、逆顺肥瘦篇说:“ 手之三阴,从腑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腑” 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阴经,足三阴经在体内皆有属脏络腑的关系.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在体内皆属腑络脏。同时,十二经脉在四肢的肘膝以下和头面部又都有分支相连或借助于络脉相通,而形成一个密布于周
6、身的网络体系。,3、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沟通和连接十二经脉的较大的支脉,共有八条,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在奇经八脉中,任脉走行于人体前正中线,统管全身各阴脉。 督脉走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统管全身的阳脉。,如果说十二正经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经八脉就像水库一样。当十二正经的气和血奔流不息时,奇经八脉就会很平静地正常运行!当十二正经气血不足流动无力时,奇经八脉这个水库储存的“水”就会补充到江河中。相反,当十二正经气血太多,太汹涌了,“水库”就会增大储备,使气血流动过来,从而确保人体功能的平衡。,奇经八脉起着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调节,相
7、互配合,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14条经脉(十二正经加任脉、督脉)对全身起着重要的调控和主导作用。 4、其他,如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等,略。,三、经络的作用,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经络就是用来“决死生,处百病”的。,1、经络在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 (1)联系全身。经络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使人体浑然一体,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运行气血。人体需要气血。气血需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3)人体屏障。对来自机体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8、通过经络体系应答反应,以维持和协调机体内各脏腑器官之间的功能,以保持整个机体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平衡。每当外敌入侵时,经络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肌体的屏障作用!,2、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一句话,反映内在!当经络形态上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时,当经络运营气血的功能失调时,当经络保卫机体的屏障防御功能障碍时,都会发生病理反应和症状,如疼痛、麻痹、皮肤电阻降低等改变!中医学说中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病理学说就是根据经络及其运行气血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时出现的病理反应的规律性的总结!经络穴位可以反映人体内在的毛病,叫“以表知里”。,3、经络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1)以表知里:
9、由于经脉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又和脏腑有络属关系。因此,可根据症候及其出现的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在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出现压痛或其他异常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经络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2)调气血! 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三分之一在工作,心脏只有七分之一在工作 当人体健康出现问题时,重要的是激发调动身体的潜能,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整气血虚实。 穴位是我们随身的药囊! 经络是我们随身的御医! 学会经络养生,每个人都是药师佛!,第二部分 养生先从经络开始,一、让我们的全身通起来! 经络是人体健康的调控中心! 经络是我们随身的御医! 健康的关键是经络畅通! 要保持健康,防
10、治疾病,就要从疏通经络开始! 每天敲十四经,每天按揉几个重要穴位,就能健康长寿!,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1、点揉穴位 穴位,又称腧(shu)穴、气穴,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积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通过对一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人体机能,起到保健或治疗疾病的作用。 点揉穴位,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 不论何时何地,随手可做! 寻找自己的啊是穴!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揉按啊是穴,立竿见影!,2、推捋经络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阴明胃经的循行路线,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
11、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 3、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比推捋经络,刺激量要大一些!,三、怎样才能正确找到穴位?,1、找反应。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就会有痛涨; 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就会刺痒;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在找穴位时,要先压压、捏捏、看看!,经络养生,找准穴位才能起到作用!,2、记分寸同身寸; 大拇指的指尖关节的宽度是“一寸”。 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是“两寸”。 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说明:刺激穴位要
12、在呼气时!吐气时,肌肉放松,疼痛少,传导佳,效果好!,第三部分 十二经络与养生,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1、胃经: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基础和保证!胃经属于胃,络于脾,与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与脾有关。每个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和胃运化水谷和受纳腐熟食品,这样人体才能将摄入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使全身的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2、胃经的循行路线:胃经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和腹部以及腿的外侧靠前的部分。,3、足阳明胃经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症状? 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
13、咽喉肿痛、牙齿痛、或口角歪斜、流浊鼻涕或流鼻血; 精神方面容易受惊、狂躁; 吃得多而容易饿,胃胀、腹胀; 膝盖肿痛、胸乳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趾活动受限。,4、与胃经联系的组织和器官:鼻、眼、上齿、口、 喉咙、膈、胃、脾、肠、心、下肢外侧前沿。因此本经穴位按摩主治病症为:与本经有联系的肌体组织,五脏六腑中的器官,本经循行的四肢、五官出现的各种病症。,5、胃经的四个重要穴位! 足三里-人身第一长寿穴.足三里位置:,功效: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刺激足三里,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脏功效,调节心率,增加红细胞
14、、白细胞、血红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并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民间有“肚腹三里留”的说法。 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胃痛;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糖尿病;高血压等。,位置:如图 梁丘是胃经的“郄(xi)穴”,“ 郄”是孔隙的意思。梁丘在治疗急性胃痛胃痉挛方面效果非常好,更是治疗一般胃肠病的常用穴位!,梁丘-急性胃痛求梁丘,天枢-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位置:天枢在肚脐旁边两寸,即前正中线和乳头连接的中点线上与肚脐平的那一点。在肚脐眼两边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募穴就是五脏六腑之气集中在胸腹部的穴位。 功效:点揉天枢可以增加肠道的良性蠕动,对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位置:眼眶下面的凹陷处。功效:每天坚持用手指按压四白穴,不仅能很好地预防治疗眼病,比如眼花、眼睛发酸发胀、青光眼、近视等,还可以祛除眼部的皱纹,还可以起到美白的效果。, 四白穴-养颜美容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