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孟子两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解释重要词语,翻译重要句子。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总结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过程与方法1、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2、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难点:分析结构,把握主旨。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2 月 2 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奔月飞行约需 5 天,将于 12 月 6 日飞行至月球附近,于 12 月
2、中旬在月球虹湾软着陆。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期。要知早在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专家,我们国家那时还是一清二白,有人就劝说道,我们还是暂停了原子弹项目吧,陈毅元帅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的话很具有代表性:“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张爱萍向国防部长林彪汇报自己对原子弹项目调查结果的时候,林彪的态度同其他几位老帅的意见完全一致,同样很坚决。他说:“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 ”当然,正是有了原子弹方面技术的成熟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嫦娥三号。二、走进作者:孟子(约前 372-前 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3、) ,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三、预习检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来源:学优高考网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本上标出节奏,圈出生字。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来源:gkstk.Com3、检查朗读,发现
4、朗读问题。(二)疏通文意:1、明确学习要求:(1)理解课文字词,把疑难问题记下来。(2)理解课文结构思路和中心。2、小组自主学习、讨论:(1)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疏通文意。(2)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3、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补充。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通假字:曾=增 衡= 横 拂=弼词类活用:苦:使受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动:使惊动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坚韧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征:古义:征验; 今义:出征; 喻:古义:了解
5、; 今义:比喻。虚词:于:在;从;给;由于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五、 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段例举的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1)他们出身卑微,(2)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3)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2、文章举的这几个例子在文章中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起过渡作用4、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要经历那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5、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
6、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 1 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引出问题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第 2 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提出问题第 3 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对比论证)-分析问题(正面)和(反面)第 4 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来源:学优高考网教学反思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
7、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冲破樊篱,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3 “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5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存在不足的是: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