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因此,语言学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学习语言学使我们能对语言的本质和结构有个理性的认识,对我们从事语言文学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具体任务是:a. 描写语言在某一发展阶段的面貌;b. 推溯语言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 c. 对不同语言进行各种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或对应关系。这种比较包括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两种。2.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怎样?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不仅同哲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和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和自然科学发生愈来愈密切的关系。围绕着语言学,正在兴起许多有广阔前
2、途的边缘科学。例如:a. 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结构运用的各个方面跟社会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它涉及到语言和方言、语言和民族、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政治等一系列问题;b. 心理语言学,着重研究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如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等等;c. 数理语言学,主要是运用数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描写语言的结构,目前比较多的是用在人工语言中;d. 计算语言学,它主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语言研究;e.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泛指语言学的各种运用,甚至包括计算语言学和数理语言学在内,狭义的专指把语言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语教学) ;f. 病理语言学,通过言语现象来判断和治疗言语
3、障碍等疾病;g. 神经语言学,通过神经控制系统来研究雁产生的过程和言语的生理系统。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语言学家和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人工语言(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3. 语言学的主要功用是什么?语言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为贯彻党的语文政策服务,促进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B. 为现代科学技术服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为语文教学和语文工作服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D. 为贯彻执行我国的民族政策服务,发展少数民族科学文化事业;E.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促进现代化建设。4. 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
4、?语言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人们一般称为语文学。但是语文学还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的语言学。一方面,古代研究语言,多以经典著作,也即古代的书面语雁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古代的学者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阐释经典,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典著作的内容。比如,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是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的,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所以中国的“小学”被人们称之为经学的附庸。因此语言学的历史虽悠久,但由于其研究的局限性,在古代语言学并没有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 19 世纪的事情。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5、,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5. 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A. 编码:说话人为表达某信息,首先在语言中寻找有关的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编排起来,进行编码。B. 发送: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口语的发送器是肺、声带、口腔、鼻腔、舌头等发音器官)输出。C. 传递:信息一经输出,说话人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通过空气等通道传递,到达听话人的一方。D. 接收: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开始运转,接收信息。E. 解码: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的编码。其中编码和解码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根本的环节。6.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6、,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A. 语言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传统称为语文学,但是语文学并不等同于今天意义上的语言学。古代研究语言是为了帮助人们解读经典著作而作的,所以被称为经学的附庸。语言学真正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是以 19 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创立为标志的。因此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B. 语言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故语言研究必然和其他学科发生密切关系。在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就和各种古文献的研究密不可分,它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
7、学等学科所必需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研究不仅与社会科学,而且还和很多自然科学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如今语言学正在日益开拓它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协作领域。因此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为其他学科所关心、所运用,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 简述语言学的分类。A. 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是所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1) 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8、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专语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与运用。2) 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专语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提供丰富目的材料,要吸收应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接受普通语言学的指导,与普通语言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专语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a.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史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
9、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b. 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又可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两类。其中描写语言学是我们最熟悉的,它对语言进行的是断代似的研究,对语言在某一个时代状况作客观的深入细致的描写分析,以期反映出这种语言的基本面貌。对比语言学是在描写几种语言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二者的异同。B. 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所创立的新的语言学科,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来研究语言,从而建立新的学科。狭义的应用语言
10、学主要指语言教学,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比如研究语言习得心理,对比不同语言的差别等。我们这里的应用语言学是广义的,主要指语言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所创立的一些边缘性学科。1) 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也吸收运用了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2)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形成的学科。3) 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问题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4)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等。8. 为什么说历时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比较
11、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一般称之为语文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只是别的学科的附庸。语文学时期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多是主观的规定和臆测,缺少客观的描述和检验,研究对象往往仅限于书面语,目的是校勘古书,解释传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不准违背古人的说法,忽视语言本身的结构与发展,更不理解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社会功能。2) 历史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既注意语言古今的对比,又注意现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当代活的语言的研究,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考察语言的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作出了谱系分类。3)
12、所以,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4) 主要代表人物:拉斯克、施莱赫尔等。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1. 什么是语言?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主要侧重于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认识考察语言。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人类语言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功能都是相同的,即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按照我们的教材给语言下一个定义就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2. 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
13、,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即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
14、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即语言和思维的关系)3. 怎样认识理解语言和说话的关系?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说话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行为,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所产生的结果。1) 借助哲学上的观点来认识,语言和说话其实就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语言就是一般的事物,说话就是特殊的、个别的事物。属于语言的一切都是概括的,一般的,反映共性的东西,属于说话的一切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因为说话总是和具体的环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话语中的任何词语反映的任何概念,都是具体有所指的。2) 语言是一套
15、规则系统,说话时对规则的具体运用,所说的话是根据规则系统的要求使用组织材料的结果。3) 语言是社会的,说话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说话则是个人行为。4) 说话推动语言的发展。说话不断为语言提供新鲜的材料,充实语言,促进语言的发展。说话可以说是语言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说话,没有社会全体成员对语言的运用,语言也不可能自行发展起来。所以,语言是材料库,而说话则是材料库的最重要的补给手段。4. 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活)“,这是为什么?这是由语言作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决定的。每种语言,其语言单位的组合顺序是有一定规则的,同
16、时,不同的语言虽然有不同的音义组合关系,但各种语言音义组合关系相对而言是固定的,大家都必须共同遵守。5. 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因为: 词语的组合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了一个规则,可以推出无限多的句子。 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可以重复使用,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6.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1) 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事物,要么是自然现象,要么是社会现象,而语言就是属于社会现象。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
17、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与此密切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把社会中的个人结成群体的纽带,是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桥梁,进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人类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2)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的,具有社会性。一个社会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语言就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没有社会,也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在劳动过程中因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与人类社会、人的抽象思维同时产生的。语言的一切自始至终都与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语言带来影响,
18、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性可以说是语言的本质特性。3) 语言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4) 语言是社会现象,这是由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语言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存在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因素。5)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还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社会以外没有语言。社会以外不但没有语言,即使是人,只要离开了社会,也会失去语言能力。人类大脑特有的语言能力与生俱来,具有一定的先天条件。但如没有后天的社会环境,不在适当的时期同实际的语言相接触,就不能激发出大脑语言能力的内在机制。因此,语言的习得同样具有社会性,离不开社会。7. 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认识?
19、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的标志,不同语言的不同的音义关系只能从社会性角度才能得以圆满解释。2) 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现象,是因为不同的社会集团选择确立了不同的音义关系。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4) 离开了人类社会无所谓语言,所以语言并不是人的本能的反映。人的语言能力是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反复学习才掌握的。说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是为了适应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如果离开社会,没有了这种需要,人们就会逐渐地丧失说话
20、的语言能力。8. 为什么说语言不是个人现象?1) 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2) 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3) 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
21、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4) 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9. 语言是不是自然现象?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不可否认,语言有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一方面,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声音的一种,也是因为物体振动周围空气而发出声音来的,语音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这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正因为语言有这些自然属性,所以也有人把语言看成是自然现象,而且历史上受到认识水平的局限,把语言当作自然现象的观点还十分风行。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如果语言是自然的
22、,其产生发展就应该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会给语言造成任何的影响,而实际上恰恰相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同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就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规律,不受人类的约束。自然的东西只能利用,不可能创造,而语言却是人类创造的,同人类一道发展的。比如古代汉语没有电视、电脑、广播等词,而现代汉语有这些词,这是因为社会发展了,客观世界有了这些事物,语言中才相应地有了这些词。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其词汇系统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差别。可见,语言是完全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服从社会的需要的。语言与社会的联系是如此密切,对人类社会有如
23、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有这样多的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达 5 千多种,还有许多没有发现,这都只能从社会性方面才能加以解释,从自然现象角度就无法解释清楚,无论有多大学问的专家也无法解释。10.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基本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
24、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具有阶级性的,而语言则不属于那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语言没有阶级性这个特点就是语言是全民性的,不是为某一阶级服务的。因为社会里的人不论属于哪个阶级和阶层,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交际,都要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的集体就是依赖统一的语言把全体成员密切地联系在一
25、起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11.语言没有阶级性,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表述认识?语言没有阶级性1) 从语言的服务对象看,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语言面前人人平等,有自由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利,这是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只是一种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看法的工具,但它本身没有阶级色彩。2) 从语言自身结构看,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如语音中的音素、音位、元音、辅音之类,词汇中的词语
26、、语法中的结构单位、结构规则等等,都谈不上有阶级性。3) 从语言的产生的社会大环境看。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语言是人类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并在生产劳动中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逐渐地加以完善的。语言具有全民性。1) 具有阶级色彩的词语在整个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只占很少的分量,基本词汇仍然是全民的;2) 构词材料依然是现成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是具有全民性特点的;3) 没有独立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形式,仍然是大众语言的形式和结构;4) 具有阶级色彩的词语使用范围很小,如“朕” 、 “崩” ,对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小,根本改变不了语言没有阶级性的特质。
27、12.为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很多,像旗语、手势、红绿灯、色彩、音响等,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传递信息,起到沟通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像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交通工具,甚至还可以不改变语言的有声特质,传递信息既快又广,但这些工具,远不及文字那样方便,不及文字使用范围那样广,文字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语言的功能,这是其他语言辅助工具所不能比的,所以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 语言存在于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中,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会说话人就失去了它的本质,与动物无异。人们用
28、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2) 人类的交际工具不止语言一种,其它如文字、手势表情等也都能实现交际的任务,也是交际工具,但它们与语言相比重要性就要差多了。根本上说人类各种辅助性交际工具,都是在语言基础上制定的,没有语言基础,这些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他交际工具,可以说是语言的补充,是用来辅助语言交际的。14.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思维是复杂的,多
29、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1) 直观动作思维:这种思维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直观思维。2) 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指在思维时用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人。艺术家和文学家思维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就充分地进行着这种形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的活动。比如构思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个情节、一个戏剧场景等,都要进行形象思维。3)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指人们对客观
30、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能力,主要地是指这种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类型。这种思维只有人类有,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没有语言。这三种类型的思维活动,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前两种思维很少语言的活动,一般称为非语言思维,第三种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所以是语言思维。15.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怎样?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1)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
31、开谁。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2)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要的,当然也能适应思维的要求。因此人类语言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优劣,都是一定
32、社会的产物,为一定的社会服务。16.语言和思维是同一个东西吗?它们有没有区别?我们说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但是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东西,并不对等,因此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统一性不等于二者的同一性。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是不同的社会现象。1) 语言是物质的,因为语言的所有单位都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思维作为大脑的特质是观念的,没有物质性,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2)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不可能是思维本身。3) 构成方式不同,思维的组成成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并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大小前提)推出新判断
33、(结论)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运用词语和一定的结构规则构成句子。4) 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种思维形式同语言中的词与句子并非完全对应,这也说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区别。5) 语言具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17.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
34、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各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且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18.人类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后天获得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语言
35、,具备语言能力,离开了社会,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不会说话。如果一个人先天就具备有语言能力,那么就应该是所有人都说相同的语言才是,而实际上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社会,就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中国孩子从小生活在中国,就会说汉语,而不会说英语,如果从小在英国长大,则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社会环境是最好的语言老师。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1. 什么是符号?它由哪些因素构成?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符号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形式和一定意义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
36、可。形式是符号的外壳,是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因而形式具有物质性。意义是符号形式所代表的内容,也就是现实现象事物。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中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符号一般有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三种。任何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符号相对地存在着。2. 符号和征候的区别何在?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符号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 ,它们
37、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便是征候和符号的本质区别。3. 什么是语言符号?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以语音作为物质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语言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构成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符号是由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 “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的,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没有语音形式,语言无所依附,无法让人感知,根本不可能存在,更别说交际运用了:没有意义内容,语音形式存在就失去意义,也没必
38、要存在了。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所以从本质看,语言是一种符号,只是它比任何符号系统都要复杂得多。4. 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样的区别?1)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
39、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2) 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构成很简单。3) 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且这种内容简单而固定。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细腻
40、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4) 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5. 语言符号中的声音和意义与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 ,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约定俗成”便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以一定的价值,才能起交际工具的
41、作用。符号的这些条件实际上说的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跟符号所代表的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现实现象 ”,不仅指周围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事件、性质、动作等,而且也指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思想,道德的评价以及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现象,包括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东西。将事物概括成类是心理的认识活动,它的成果就是意义,因此意义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意义是联系现实现象和音之间的桥梁。没有意义,即没有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声音归声音,现实现象归现实现象,相互之间无从建立联系。6.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同
42、一般符号音义之间的联系一样,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也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特点与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认识,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一些。7.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具体体现1) 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
43、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如前所述,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 5500 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2)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比如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3) 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4) 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
44、音。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完全一致。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8. 怎样正确认识理解任意性特点的含义?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即音、义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的,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这个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不是说人们可以对语义内容作随意解释。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个人绝不能随意更改,也无权更改。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约定俗成前可
45、以说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9. 什么是语言的线条性特点?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号的形式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个一个的声音,这一连串的声音,是一个挨一个顺次发出来的,我们不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来,宛如一条联绵不断的线条,这就是语言的线条性。我们说话时,是将词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串好发出来的,词语是通过语法串在一起形成我们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的。语言的线条性说明,语言中的各个单位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单位都要受前后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哪个单位先出现,哪个单位后出现,哪些位置哪些单位不能出现,都
46、是有一定规则的,改变了它们的顺序,表达的意思不但变了,而且还可能说出有语病的句子来。因此,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正因为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才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10.怎样认识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符号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
47、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 ,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 “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分不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也是如此,分不出意义的界限。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
48、法显示和表达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个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的组合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1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什么?语言的层级体系,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系统论有一观点叫做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语言符号的特点也符合系统论的观点。语言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开放的倒三角形,越往上层,数量越
49、多,到句子则完全是开放的,无穷的。语言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层级性和开放性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语言符号所独有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确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几十个音位组成数万个、数十万个词,词再组成无穷的句子,从而满足社会成员之间交际的各种实际需要。12.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1) 音位与音位的组合,还只是单纯的声音组合,只是构成了符号的形式部分,而形式是要依托一定的意义内容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音位组合一经同相关的语素结合,代表一定的意义,既具有形式部分,又具有意义部分,这样才真正构成了完整的符号;2) 一种语言里的音位,往往只有几十个,而音位与音位的组合构成表示意义的语素,多达数千,在数量上也是一个飞跃。13.什么是组合关系?怎样认识?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语言具有线条性特点,也就是符号与符号是依次挨个出现的,不可能同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