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 高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3、学会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其跳跃的隐性的含义;4、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教学重点:把握意象,品味诗作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探究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盛唐诗人中有两人的成就达到了诗歌创作的顶峰;一个是登上浪漫主义之巅的“诗仙”李白;一个是登上现实主义之巅的“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学杜甫的登高 。二、检查预习1. 学生完成作者、背景内容的简单介绍。2. 词语解释:猿啸猿长鸣声。落木落叶。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3填空这首
2、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 年)秋天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之景,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诗中名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给每句诗后写出其意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世事艰难,终身遗恨,秋霜染白了我的双鬓,穷病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三、诵读1指
3、名诵读2同学相互点评。3教师范读或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四、探究赏析(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找出这两句的“诗眼” ,说说有怎样的内涵?古人评价此诗说颈联十四个字,却包含了多种情味,你能加以赏析吗?(“诗眼”是“悲”和“独” 。一为国家不幸人民灾难而悲,二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悲,三为自己老病孤苦而悲。独,外在的世态炎凉;内在的孤独寂寞。 ) (“万里”喻地之远;“悲秋”点出秋意;“作客”点出自己沦落他乡的遭际;“常”说明一生颠沛流离。 “百年”指自己已是垂暮之年;“多病”是孱弱之躯;“登台”为怀远;“独”点出自己孤寂之状。同时这一联的“万里” “
4、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 “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情和孤独之感就象落叶和江水那样推排不尽。此联诗人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加深沉了。)2全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为后两联营造氛围,烘托情感。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在江水诸州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颔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滚滚而来的江水,流露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后两联抒情。颈联写诗人目睹苍凉宏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秋情绪。尾联对接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3. 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五、当堂训练。六、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该诗。 2、完成赢在课堂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