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50873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简答题和论述题答题要点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从狭义说,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它的科学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答: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的西欧德国,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首先,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其次,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再次,工人运动的兴起。3、为什

2、么说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答: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之,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4、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答: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说明。 “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同“两个必然”的思想是统一的。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必须把两个思想

3、联系起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5、列宁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答:列宁认为:(1)社会革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3)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相联系的是帝国主义体系薄弱环节。如果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大战,那么,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则提供了冲破帝国主义战线,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机会。 (4)构成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至少要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大工业和现代无产阶级;二是统治阶级的

4、统治基础和统治能力比较薄弱,难以照旧统治下去;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具有高度的革命热忱,不想照旧生活下去;四是有一个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与指导。只要上述条件具备,社会主义就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6、列宁是怎样论证十月革命道路的必然性的?答:列宁认为:(1)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当时俄国的特殊形势,使它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2)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但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可以把历史顺序颠倒一下,即它不像西欧国家那样,先

5、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而后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而是要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利用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 (3)上述改变叫做在坚持一般规律,共同路线条件下,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的改变。列宁是这样深刻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的。7、毛泽东有过怎样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答: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了如下构想: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它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组成:(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就是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

6、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就是要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用,没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8、毛泽东时期提出的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设想是什么?答:这一现代化的设想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分二步得于实现: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在化。9、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

7、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并指出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10、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答: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构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群众路线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论和要求,它与群众路线密不可分,它是建立在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中能自己解放自己的唯物史

8、观基础上的。(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融为一体。其中实事求是是基础,更为根本,它贯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2)邓小平带领我党破除和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理解。他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9、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对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是结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怎样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关系?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展开为三个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

10、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以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个基本方向,统一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从而把这条基本路线变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便于操作的基本纲领。13、什么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答:“

11、三步走”发展战略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小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4、 “两个大局”思想的内涵是什么?答: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因而要求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

12、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这个思想对于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 世纪未,党中央根据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二、论述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论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中后期的西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形成后,又随着时代条件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得到

13、丰富和发展。(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激化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既多又尖锐。俄国成为一切矛盾的集中点,革命一触即发。列宁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诞生的。列宁主义诞生后在俄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3)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4)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总

14、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纪之交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面对新世纪形势新任务形成的重要思想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发展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2、联系当代实际,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答:(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

15、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体现。这个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继续驾驭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2)社会生产力的猛烈增长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迫使资本家阶级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这一切也在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和线索,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可适当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实际谈)3、列宁晚年探索建设社会

16、主义的基本思路及其启示。答:(1)提出和实施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使苏俄从 1918 年下半年到 1921 年春,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工业国有化,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商业国有化,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实践证明,实行这项政策,对当时夺取战争胜利和巩固政权是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但用它来建设新社会,则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社会发展的阶段。因此,以 1921 年 3 月召开的俄共(布)十大和列宁随后所写的论粮食税为标志,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2)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第一,用粮食税代替

17、余粮征集制;第二,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第三,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第四,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实施的结果,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3)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引起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并形成了基本思路:第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过程: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第三,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第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第五,在革命过后,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第六;进行农业合作化;第七,实行

18、工业化和电气化;第八,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第九,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第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开拓创新。4、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答:(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方面的成果: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它与旧社会相比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认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

19、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其解决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2)关于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方面的成果:提出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及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大概时间和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毛泽东还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方针,明确指出中国工

20、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后,毛泽东又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3)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和改革经济体制方面的成果:毛泽东认为,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取消它而实行产品调拨的主张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在中国,价值规律还起作用,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在指出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同时,毛泽东还强调不能混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不能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不能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的思想。关于改革经济体制,毛泽东指出,必

21、须有中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企业要有点“独立王国” ,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他把这种政策称为“新经济政策” 。(4)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在领导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等主要问题,提出要在人民内部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识、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在文化建设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正确对待知识分子。5、试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最集中的中国化表述。答:(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

22、出发点和根本点。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最集中的中国化表述。(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一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不是从主观的愿望、感想出发。(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4)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主观主义,最根本的是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要作好调查研究,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即要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有求知的渴望,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

23、的精神。同时,还须有正确的方法作指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指导意义。答:(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这是因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

24、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这个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至少需要经历一百年时间。(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那么长的发展进程,是由这个阶段的特点决定的: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

25、、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实指导意义:是我国社

26、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7、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搞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行对外开放,更加要求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改革起步时提出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们经历了十四年的探索。(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我们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三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四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推进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一是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是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