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人间词话十则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澹澹(dn) 憔悴(qio) 蓦然(m)阑珊(shn) 遽(j) 胸襟(jn)矫揉(ru)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却Error!(2)内Error!(3)道Error!(4)绝Error!(5)所Error!(6)则Error!(7)为Error!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昨夜西风凋碧树(使动用法,使凋敝)(2)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使动用法,使清醒)(3)白鸟悠悠下(名词作动词,飞下来)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古义:完成,做到。今义:建立。(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古
2、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古义: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今义: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4)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古义:生活气息。今义: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被动句)译文:恐怕不会被晏殊、欧阳修诸位先生允许的。(2)亦必邻于理想故也。(状语后置句)译文:也必定会与理想有联系啊。(3)采菊东篱下。(状语后置句)译文:在东篱墙下采菊。常识速览识 作 者 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1877 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文学家。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 哲学、文学,受到德国
3、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影响。1903 年起,在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 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 。1907 年起,任学部图书 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 宋元戏曲考 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知 经 典 近代词论圭臬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其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 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是一部屈指可数的
4、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成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 “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整体感知教材中节选的人间词话
5、十则,重点是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内容,也谈及了理想与写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的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文中事例典型,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特别是关于人生追求三境界的论说,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让人称绝。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至三则,回答问题。1如何理解“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的内在含意?_【答案】 写境者,即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譬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等。造境者,即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譬如 “当时明月在,曾
6、照彩云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等。然而实境、虚境大多数诗作都难以分别。因为写实境中,诗人敏锐的笔触已经将浓浓的情绪融入其中;而写虚境中,又是诗人基于对自然之境的观察揣摩后提炼出来的。2怎样理解文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_【答案】 有我之境,即意境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我在境故在,境是为我而设。无我之境,则是只有意境而无情绪, “我”已消弭在这茫茫天地之间,物我一体,有境而无我。无我之境在古诗中尤多,陶渊明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都是个中高手。二、阅读课文第四至七则,回答问题。3请赏析“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
7、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段文字。_【答案】 “ 无我之境” 是美的, “有我之境”更是美的。 “闹”与“ 弄”二字都是作者的主观情绪,其二字透出“ 有我之境 ”之美。也因其二字使之成为千古绝唱,因而,词作的“有我”意境美同样值得推崇。这是王国维在文学史上首次提出和肯定词作的“有我之境”美。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_【答案】 第一境界以“ 西风凋碧树 ”,比喻恶劣的形势。说明只有下定决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排除干扰,持之以恒,才会最终取得成功。第二境界以“ 衣带渐宽终不悔” ,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执着追求
8、,永不言悔。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炼,终于成功的欣喜。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三、阅读课文第八至十则,回答问题。5第十则中王国维是怎样论述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的?_【答案】 第十则把“ 境界说 ”与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首先指出诗人要“ 入乎其内 ”,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又需“出乎其外” ,超越现实生活,从一定的高度观察分析生活,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提炼和升华,写出深刻独到具有典型意义
9、的内容。可见王国维注意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重视诗人的修养之途。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6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依托“境界说”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哪些关系?_【答案】 (1)“自然”与“理想”的关系。诗有写实派与理想派之分。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地描写出来,理想派着重于虚构主观想象。因此大诗人所造的“境” ,必合乎自然而又邻于理想。(2)“有我”与“无我” 的关系。 “有我”是“以我观物”,给人以“宏壮” 的美感;“无我”是“以物观物 ”,给人以“优美感”。二者难分高下,多为相融互见。(3)“入”与“出” 的关系。文学也讲究在死吟苦学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观察事物。要求作
10、家“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词 以 境 界 为 最 上 。 有 境 界 则 自 成 高 格 ,词 以 有 境 界 为 最 高 。有 境 界 的 词 就 能 形 成 崇 高 的 格 调 ,自 有 名 句 。 五 代 、北 宋 之 词 所 以 独 绝自 然 能 有 名 句 出 现 。五 代 、北 宋 的 词 之 所 以 能 独 自 称 绝者 在 此 。的 原 因 就 在 这 里 。格 :格 调 。独绝 :独 自 称 绝 。有 造 境 , 有文 学 创 作 有 通 过 艺 术 虚 构 而 营 造 艺 术 境 界 的 “造 境 ”,有 通 过写 境 , 此 理 想 与 写 实 二 派艺 术 写
11、实 而 营 造 艺 术 境 界 的 “写 境 ”,这 就 是 文 学 上 理 想 派 和 写 实 派之 所 由 分 。然 二 者 颇 难 分 别 。 因 大 诗 人 所 造 之 境 ,划 分 的 依 据 。然 而 二 者 又 很 难 分 别 。因 为 伟 大 的 诗 人 虚 构 的 “造 境 ”必 合 乎 自 然 ,所 写 之 境 ,亦 必 邻 于 理 想 故 也 。必 定 会 合 乎 自 然 ,所 写 实 的 “写 境 ”,也 必 定 会 与 理 想 有 联 系 啊 。造 :虚 构 。所 由 分 :划 分 的依 据 。邻 :接 近 、联 系 。有 有 我 之 境 ,有 无 我 之 境 。 “
12、泪 眼 问 花 花 不 语 ,文 学 创 作 有 “有 我 之 境 ”,有 “无 我 之 境 ”。“泪 眼 问 花 花 不 语 ,乱 红 飞 过 秋 千 去 。”“可 堪 孤 馆 闭 春 寒 ,杜 鹃 声 里 斜 阳 暮 。”有 我 之 境 也 。乱 红 飞 过 秋 千 去 ”“可 堪 孤 馆 闭 春 寒 ,杜 鹃 声 里 斜 阳 暮 ”,是 “有 我 之 境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寒 波 澹 澹 起 ,白 鸟 悠 悠 下 。”的 例 子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寒 波 澹 澹 起 ,白 鸟 悠 悠 下 ”,无 我 之 境 也 。有 我
13、之 境 ,以 我 观 物 ,是 “无 我 之 境 ”的 例 子 。“有 我 之 境 ”,是 以 我 为 主 体 来 观 察 景 物 ,故 物 皆 著 我 之 色 彩 。无 我 之 境 , 以 物所 以 景 物 都 染 上 我 的 色 彩 。“无 我 之 境 ”没 有 我 的 存 在 ,是 以 事 物观 物 , 故 不 知 何 者 为 我 ,何 者 为 物 。古 人 为 词 ,为 主 体 来 观 察 事 物 ,所 以 不 知 道 哪 是 我 ,哪 是 物 。古 人 创 作 诗 词 ,写 有 我 之 境 者 为 多 ,然 未 始 不 能 写 无 我 之 境 , 此 在 豪写 “有 我 之 境 ”的
14、 多 ,然 而 未 曾 不 能 写 “无 我 之 境 ”,这 在 那 些 有 才杰 之 士 能 自 树 立 耳 。华 的 诗 人 那 里 是 完 全 能 够 做 到 的 。著 :染 上 。未 始 :未 曾 。树 立 :完 成 ,做 到 。无 我 之 境 ,人 惟 于 静 中 得 之 。有 我 之 境 ,于 由 动“无 我 之 境 ”,人 只 有 在 安 静 之 中 得 到 它 。“有 我 之 境 ”,在 由 动之 静 时 得 之 。故 一 优 美 ,一 宏 壮 也 。到 静 的 时 候 得 到 它 。所 以 一 个 是 优 美 ,一 个 是 壮 美 啊 。惟 :只有 。境 非 独 谓 景 物
15、也 。 喜 怒 哀 乐 ,诗 词 的 “境 ”并 非 单 独 指 的 是 景 物 的 描 写 境 界 。人 的 喜 怒 哀 乐亦 人 心 中 之 一 境 界 。 故 能 写 真 景 物 、真 感 情的 各 种 感 情 也 是 人 心 中 的 一 种 境 界 。所 以 能 描 写 真 景 物 、真 感 情者 , 谓 之 有 境 界 。否 则 谓 之 无 境 界 。的 作 品 ,都 应 该 说 它 是 有 境 界 。否 则 就 应 该 说 它 是 无 境 界 。谓 :称作 。“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著 一 “闹 ” 字 ,而 境 界 全“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选 用 了 一 个
16、 “闹 ”字 而 境 界 之 美 就 完 全出 。 “云 破 月 来 花 弄 影 ”,著 一 “弄 ”字 ,而 境 界表 现 出 来 了 。“云 破 月 来 花 弄 影 ”,选 用 了 一 个 “弄 ”字 而 境 界 之 美 全 出 矣 。就 完 全 表 现 出 来 了 。著 :选 用 。出 :表 现 出 来 。古 今 之 成 大 事 业 、大 学 问 者 ,必 经 过 三 种 之 境 界 :古 今 成 就 大 事 业 、大 学 问 的 人 ,必 定 要 经 过 三 种 境 界 :“昨 夜 西 风 凋 碧 树 。独 上 高 楼 ,望 尽 天 涯 路 。”此 第 一 境 也 。“昨 夜 西 风
17、凋 碧 树 。独 上 高 楼 ,望 尽 天 涯 路 。”这 是 第 一 境 界 。“衣 带 渐 宽 终 不 悔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此 第 二 境 也 。“众 里“衣 带 渐 宽 终 不 悔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这 是 第 二 境 界 。“众 里寻 他 千 百 度 。蓦 然 回 首 ,那 人 却 在 ,灯 火 阑 珊 处 。”此 第 三 境 也 。寻 他 千 百 度 。蓦 然 回 首 ,那 人 却 在 ,灯 火 阑 珊 处 。”这 是 第 三 境 界 。此 等 语 皆 非 大 词 人 不 能 道 。 然 遽 以 此像 这 样 的 语 言 都 是 非 大 词 人 不
18、能 说 出 来 的 。然 而 像 我 这 样意 解 释 诸 词 , 恐 为 晏 、欧 诸 公 所 不率 然 以 这 种 意 思 解 释 这 几 首 词 ,恐 怕 不 会 被 晏 殊 、欧 阳 修 诸 位 先 生许 也 。允 许 。阑 珊 :将 尽 ;衰 落 。道 :说 出 。遽 :匆 忙 ,草 率 。不 许 :不 会 允 许 。东 坡 之 词 旷 , 稼 轩 之 词 豪 。 无 二 人苏 轼 的 词 作 旷 达 ,辛 弃 疾 的 词 作 豪 放 。没 有 这 两 个 人 的之 胸 襟 而 学 其 词 , 犹 东 施 之 效 捧 心 也 。胸 怀 气 度 而 学 习 仿 效 他 们 的 作 品
19、,就 好 像 东 施 学 习 西 施 整 天 捧 着 胸 口 。旷 :旷 达 ,超 旷 。大 家 之 作 ,其 言 情 也 必 沁 人 心 脾 ,其 写 景 也 必大 诗 词 人 的 作 品 ,他 的 言 情 一 定 沁 人 心 脾 ,他 的 写 景 一 定豁 人 耳 目 。其 辞 脱 口 而 出 , 无 矫 揉 妆使 人 的 耳 目 清 醒 。他 的 语 言 脱 口 而 出 ,没 有 矫 揉 造 作 、装 扮束 之 态 。 以 其 所 见 者 真 ,所 知 者修 饰 的 姿 态 。这 是 因 为 他 所 见 的 是 真 实 的 ,所 理 解 的 是深 也 。 诗 词 皆 然 。 持 此 以
20、衡 古 今 之 作 者 ,深 刻 的 。诗 和 词 都 是 这 样 。拿 这 个 标 准 来 衡 量 古 今 的 作 者 ,可 无 大 误 矣 。是 可 以 没 有 大 错 的 。然 :代 词 ,这 样 。衡 :衡 量 。 诗 人 对 宇 宙 人 生 , 须 入 乎 其 内 , 又 须 出 乎 其 外 。诗 人 对 宇 宙 人 生 ,应 该 能 深 入 到 内 部 体 验 ,又 应 该 能 跳 出 来 思 考入 乎 其 内 , 故 能分 析 。深 入 到 生 活 中 去 ,对 生 活 进 行 深 入 细 致 的 观 察 、体 验 ,掌 握 丰 富写 之 。出 乎 其 外 ,故 能的 素 材 ,
21、才 能 进 行 创 作 。从 生 活 中 跳 出 来 ,进 行 冷 静 的 分 析 思 考 ,观 之 。 入 乎 其 内 , 故 有 生 气 。才 能 把 握 生 活 的 本 质 。入 乎 其 内 ,所 以 作 品 才 会 充 满 生 活 气 息 。出 乎 其 外 , 故 有出 乎 其 外 ,经 过 客 观 的 观 察 ,然 后 再 描 写 它 时 作 品 才 能 更 真 实高 致 。 美 成 能 入 而 不 出 。地 反 映 生 活 ,闪 烁 思 想 光 辉 。周 邦 彦 能 入 于 其 内 而 不 能 出 乎 其 外 。白 石 以 降 , 于 此 二 事 皆 未 梦 见 。姜 夔 以 后
22、的 词 人 , 对 于 这 两 种 情 景 连 做 梦 也 都 没 有 梦 见 过 。 生 气 : 生活 气 息 。 课内素材感悟王国维的生命三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的隐喻是指我们于孤独之中寻找理想和人生方向,漫无目的地四处瞭望搜寻人生坐标,于彷徨苦闷中所感受到的心灵寂寞和精神的无助,这个过程如同在无尽的长夜中等待地平线上那第一道曙光,如同困于沼泽中等待救赎的一根拐杖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比喻我们于乱麻中终于理出头绪,确立了一个长远目标并将其分割成若干可操作的区间,然后开始了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奋斗和挣扎,虽苦犹
23、乐。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个阶段是我们靠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终于到达了自己确立的目标,然而我们并没有第二阶段所设想的那种兴奋狂喜,却发现原来自己想要的本就曾经拥有并一直在身边。这时,寻常意义上的人生目标已达到,唯一的超越并非只局限于继续前行,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我们灵魂获得了释放,心灵找到了归属,心境趋于繁华后的练达。 【应用角度】 “目标” “奋斗” “生命境界”等。热点素材廖俊波芳兰生贵里 山河澄正气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廖俊波经
24、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 3 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媒评文摘】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颁奖辞【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白鸟悠悠下B昨夜西风凋碧树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D沛公军霸上【解析】 B 项中“凋”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 C、D 三项中加点的词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25、【答案】 B阅 读 提 升 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
26、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嘉靖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有删节
27、)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 /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 /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 /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福建按察
28、使”是“迁”的宾语,所以排除 B、C 两项。 “鹏尽系世宁家人”的意思是“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 ,所以排除 D 项。故答案选项 A 项。【答案】 A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 ,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 ,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 ,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
29、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除了君主和诸侯外,可获得谥号的还有大臣和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答案】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被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
30、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概括分析的能力。 “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答案】 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译文:_(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译文:_【答案】 (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2)(胡世宁) 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参考译文】胡
31、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岐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胡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胡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胡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应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
32、设想的祸变。 ”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胡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胡世宁不可。胡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胡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胡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胡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胡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
33、去世回乡守孝去了。胡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胡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嘉靖九年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语 言 运 用 层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
34、文字。(只填序号)古文为什么这样难读呢?“讹缺”是古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的书籍,从竹木到丝帛到纸张,从简篇到卷帙到册页,从口传手抄到刻板及活字印刷,数千百年,期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也不知经过多少次劫难,造成讹误、缺脱古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今天阅读它,不仅青年读者会有困难,有时连这方面的专家也会感到棘手。王国维根据古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阅读体会,总结出三方面原因:一是“讹缺” ,二是“古语与今语不同” ,三是“古人颇用成语,其成语之意义与其中单语分别之意义又不同”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很坦率地对别人说,他读尚书有十分之五不理解,读诗经也有十分之一二不理解。_【解析】 是
35、一个衔接性的句子,根据句中“这样”这一代词,可以确定的顺序;根据中“三方面原因”和中“讹缺”一词,可确定。【答案】 10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古典诗歌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 _;_。【解析】 仿写时注意转折的句式、比喻的修辞,内容上应突出“丰富的意蕴” 。【答案】 仿佛一叶扁舟,却能引你想象大海的浩瀚 仿佛一粒新芽,却能引你感受春天的温煦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 25 个字。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寓意的能力。由果溯因不难得出答案,本则故事的结果是“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原因是“太阳” “云” “风”互相“怨” 。 【答案】 (示例) 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