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面部美容点穴及人体经脉说明.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4343807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部美容点穴及人体经脉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面部美容点穴及人体经脉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面部美容点穴及人体经脉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面部美容点穴及人体经脉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面部美容点穴及人体经脉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面部穴位:【产品说明】砭圣旗舰店砭石 T 型按摩锥符合人体的骨骼结构,可用于点按人体各部位的穴位,也可以适用于砭术十六法中的压法、刺法、划法、扣法、刮法、拍法、揉法、振法及拔法等。砭石 T 形锥是足部保健专用工具,作用于脚底反射区效果极佳。具有携带方便、操作容易、行之有效的特点。使用方法分为点压和点刺两种,用锥尖作用于人体的腧穴、耳穴、手点、足底等部位疗效明显。操作:使用锥尖垂直于皮肤表面施力,受压穴部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得气。疼痛的感觉说明该穴位为疾病的反应点。【百会】: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 预防过量饮食、便秘。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承浆】:任脉穴,在面部,

2、下唇之下,当颏唇沟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消除胸颈浮肿。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迎香】: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地仓】: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抑制食欲。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颊车】: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部,在下颌角之前上方,1 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消除脸颊的浮肿。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承泣】: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部,在眼眶下方,瞳孔直

3、下,亦即下眼睑与颧部的移行处。 眼袋松弛。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攒竹】:足太阳膀胱经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太阳】: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上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 消除眼睛疲劳、浮肿。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球后】: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 提高小肠的机能。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天突】:位于喉斜下方肌肤的内侧。 促进水分的排除。它能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天庭】:指两眉之上至前发际之间部分。(指

4、印堂穴至神庭穴之间的部位)【印堂】:督脉穴,在面部,在两眉之间中点处,正对鼻尖。【上星】:督脉穴,在头前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上 1 寸,神庭穴后半寸处。【神庭】:督脉穴,在头前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半寸。【人中】:督脉穴,在面部,在人中沟的上 1/3 交点处。(又名水沟)【颧髎】:手太阳小肠经穴,在面部,目外眦直下,当颧骨下缘凹陷处。【禾髎】:手阳明大肠经穴,在上唇部,当鼻孔外缘直下与横平水沟延线之交点处。(又叫口禾髎)【耳门】: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耳前方,当耳屏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凹陷处。【瞖风】: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耳廓后下方,当耳垂根后方的凹陷处。【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在面

5、部,当眉稍凹陷处。【四白】:足阳明胃经穴,在下眼睑下方,直视时当瞳孔的直下方,适对上颌骨的眶下孔凹陷处。【头维】:足阳明胃经穴,在头侧部,前发际额曲的上外方,入发际半寸,去督脉神庭穴的 4 寸半。【大迎】:足阳明胃经穴,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其深部有面动脉通过,可摸到动脉搏动。【下关】: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围成的凹陷处。【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通天】:在头顶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旁开 1 寸半。【本神】:足少阳胆经穴,在前头部,当前发际上半寸,督脉神庭穴的外侧 3 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 2/3 与外

6、 1/3 的交界处。【阳白】:足少阳胆经穴,在额部,当瞳孔的直上方,眉上 1 寸处。【上关】:足少阳胆经穴,在面部,在耳前方,下关直上,当颧弓上缘微上方之凹陷处;一法约目外眦与耳屏之间的中点。【瞳子髎】:足少阳胆经穴,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缘处。【鱼腰】:经外奇穴,在额部,瞳孔直上(正坐直视),眉之中点处。人体面部穴位图:正面侧面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十二经络走向包括: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头颈部1、

7、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 0.1 寸处。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

8、迹所形成的凹陷处。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25、天柱:在哑门

9、穴旁开三寸处。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躯干部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39、步廊

10、: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41、曰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52、不容

11、: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62、会阴:在肛门前阴部后两阴之间。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68、膏肓俞:在

12、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四肢部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80、臂口: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82、曲泽:在肘

13、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93、风市: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95、阴

14、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明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