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夜喜雨读后感杜甫春夜喜雨是一首情感饱满千古流传的好诗。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春夜喜雨读后感,希望你会喜欢!春夜喜雨读后感篇一: 杜甫诗 1000 多首,大半是五言诗,其中大半又是五律,这首春夜喜雨便是五律中的名篇,历朝历代唐诗选本均录此诗。且多有名家评点,如仇兆鳌、浦起龙、张谦宜、钱谦益、沈德潜、萧涤非、傅庚生等人。而诗本浅显,本不用再费周章,写什么随感,只近日重读此诗,颇有心得,便妄自菲薄,献一小文。此诗既名“春夜喜雨” ,可知是春季,重点则是“雨”和“喜” ,这两个特点在诗中是如何展示,是读此诗一大关窍所在。诗中首联,作者就告知读者这雨是在春季发生,点明题意。颔联则是描写春雨的形态和神态
2、,颈联写雨景,尾联写雨后之春色。每一联如初春之花,渐次绽放,却又层层递进,或直白,或听觉、或目视、或想象,句句含“雨” ,联联带“雨” ,构思之精妙,运笔之神奇,是大家手笔,又能细致观物,写出特点,更见用笔不凡。那么这诗中“喜”从而来,吴小如分析作品和赏析文章,认为需通训诂、明典故、察背景、考身世,查此诗背景为杜甫在成都所作,四川为粮田重地,又恰逢春季乃耕种之季,首联中“知时节” 、 “当春”为一喜;颔联用拟人手法, “潜” 、 “细”均表示雨来时轻、静, “写得脉脉绵绵” ,说明不是暴雨,不伤物,为二喜;颈联中“云俱黑” 、 “火独明” ,是作者所看到的场景,说明雨非常密集,而“春雨贵如油”
3、 ,密而持久,对农作物有利,此三喜。尾联说雨后花次第绽放,香满“锦官城” ,带来满城春色,则是四喜。很多唐诗只能看整体,不能肢解,一旦逐句解释,这诗便不成了诗,诗意、诗趣也全无。又有很多诗只有佳句警句,全篇思想、用语并无多少可取之处。这首诗可说整体好,浑然天成;句句好,形象生动;字字好,描摹细致。既有整体美感,却又见雕琢之细,无一句不扣雨,无一联不带喜。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表现,则需细加分析,一一点出。整篇而言,杜甫诗的句法、字法、声律,是唐诗中集大成之作,他就像武林高手用剑,看似剑招平常,却招招致命。从字面看,初看平淡,如话家常,语言简朴,无难解之处,仔细琢磨,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平而有趣
4、,淡而有味,耐人回味,咀嚼再三,便唇齿含香,最能见杜甫用字之妙,用力之深,乃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人造自然” 。 清赵翼在瓯北诗话评价杜甫“寻常写景,不必有意惊人,而体贴入微,亦复人不能到。 ”这首诗便是如此。首联为诗歌承启转合中的承,这首诗开句就点名题意,说明雨在春季而落,用拟人手法,把雨比拟成一个通晓事理的人,知道选什么时节,什么时间下雨,而用句浅明易懂,没有艰深之意。再看颔联。唐初五言律诗由于艺术手法还不甚高超,颔联、颈联往往只做修饰之用,对诗意并无增加,在老杜手中却非如此。这首诗中,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作者听到的雨,从人的感官而言,总是先闻其声,再
5、见其人。作者在室内听到屋外雨声潺潺,发现这雨不大不急,于是用“潜” 、 “细”两字,用字之“体贴入微”可见一斑。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三四传出春雨之神” ,可谓评论恰当。第三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作者走门门外看到的情景,是他的视觉观察。因为听到雨声,所以出门观望,从听到见,对“喜雨”的描述更进一步,作者的喜悦也更深一层。颈联前者是“俱黑” ,后者是“独明” ,前半句是全景,后半句是独点,可全不掩点,反而形成强烈对比,让雨的形象更为鲜明。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则是作者的想。从听到看,从看到想,符合一个人的思维,使得这雨有了人的感情,正是这诗又一美妙之处。尾联中,作者想象着第二日
6、雨后花香锦官城的场景,明写花,却实写雨,一个“湿”字就体现出雨后花朵独有特征,一个“重”字也显示雨水持续时间之久,也见“喜”字。到此,承启转合,环环相扣,而诗歌一收,就此结尾,让人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作诗重句法,一句不恰,全篇皆弱;一句不炼,全篇皆涣。按唐诗各选本, “红”均做花解,那么后半句何需“花”字;“红湿”指雨水落到花上,显湿漉漉、沉甸甸之感,“花重”同样是这般意思,明谭元春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 重字尤妙,不湿不重。 ”可这前后句却有重叠之嫌,似有不妥,让人费解。同样,通读全诗,无一处有重叠,均自从一体,到尾联,却出现“红”和“花” ,便有突兀之感,许是老杜用词不精
7、,还是后人注释有误,不解。春夜喜雨读后感篇二: 在学校第三届读书节期间,我诵读了很多唐诗,李白、杜甫、王维、王之涣、王昌龄一位位伟大诗人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间,田园诗、边塞诗我用心诵读、品读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歌。其中我最喜欢大诗人杜甫,我读他的诗,读他的故事。最感动我的是他写的春夜喜雨 。在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已经学过这首诗。那时我就知道,由于当时天气干旱,所以这场雨让大诗人非常兴奋,忍不住发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的感叹,再加上春雨在夜里悄悄来临,没有一点声音,像天使降落人间,不惊扰人们的好梦,滋润着万物。这样的一场雨,真是好雨啊!语文课本里的这首诗只有前四个分句,今年读书节
8、期间,我终于读到了完整的春夜喜雨 ,后四句写道:“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说诗人在看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在说诗人在想雨: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将变成繁花盛开的世界,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是啊,这场春雨给逃难的杜甫带来了难得的好心情,然而为什么这样赞美春雨,为什么不去责怪它迟迟不来呢?这场雨真的只是久旱逢雨,表达喜悦的心情吗?我心中产生了疑问,继续深入阅读,查找资料。让我们回到唐朝,下这场春雨的那一年。这一年在诗人的人生中显得那么重要。安史之乱的马蹄声渐渐地远了,雄浑的号角声也不见了,狼狈逃难的日子结束了,杜甫成都的草堂在朋友的帮助下建成了,此时
9、的杜甫却再也不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也不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任左拾遗官的一年多时间里,杜甫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黑暗腐朽的官场,自己的理想没有一个可以实现,同时也说明诗人根本不适合做官。那么诗人意志消沉了吗?一蹶不振了吗?还是整天借酒浇愁愁更愁?没有,一代伟大诗人的心灵因为这场雨变得更加丰满。那天夜里,细小的雨淅淅沥沥,从天空飘然而至,风将这飘忽的雨吹进诗人点灯夜读的书桌前, “哦,下雨了!”他一阵欣喜,忍不住放下书本,侧耳倾听。多美的雨声啊,仿佛人间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杜甫禁不住想:多好的雨啊,该来的时候就来了。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 ”这雨不就是这种无私奉献的
10、精神最贴切的写照吗?你瞧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的无私深深地打动了杜甫,他情不自禁地要去看看这雨的大德。四周漆黑一片,田野里的小路已经看不清了,只有江上小船里的渔火,在斜风细雨中忽闪忽闪着。可是那些久旱的万物正在咕咕地,欢畅地吮吸着这甘霖呢?杜甫忽然领悟到做人不也应该如此吗?他越想越激动,不禁写下了“春夜喜雨”四个大字从此,杜甫像变了一个人,另一个杜甫出现了,几个月后,他的另一首传世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诞生了。啊,难忘的雨,无私的、默默奉献的雨打动了大诗人杜甫,也打动了我。我要诵读更多的唐诗、宋词,诗经、楚辞让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也像这春雨滋润我的心灵,陶冶我的情操,我甘愿做春雨滋润
11、下的一棵小草,在春天里茁壮成长。春夜喜雨读后感篇三: 杜甫春夜喜雨是一首情感饱满千古流传的好诗。其内容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我读了许多遍,读一回,有一回的收获,我把这些体会记下来,以指导我今后写诗。写自己亲历之事。这样的诗最贴近生活。看杜甫之诗多亲历之事,如三吏 三别 江畔独步寻花等,有写个人生活的,身边生活的,亲人生活的;也有反映国家遭遇的。随着阅历的增加,其诗歌所涉及的内容不拘一格,非常广泛。又由于多是亲历之事,有感而发,所以杜诗自然就很感人。写真情实感。不管写什么诗,都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由于是写真
12、情实感,笔下就像有神助,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重要条件,但我认为真情实感是下笔如有神的更为重要的条件。只有胸怀真情实感,想象、联想、通感、灵视才有牢固的基础动力和方向。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些无病呻吟的诗、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诗读起来真让人恶心。遇事而作。是现实主义诗歌一个重要的标志。遇事才能有感而发,写出的东西才能具体深入,情感就在心中,语言表达是否到位一目了然。同时,通过以小见大、以小通大,小事就不是小事。这可以防止写出的诗空洞无味、泛泛而谈。当然还有遇景、境、情、感而作的。其实这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现实主义诗歌重要特征。情景交融,以景表达情感,含蓄有味。古典诗写作一个非
13、常重要的写法。通过移情实现情景交融,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写出一种温馨宜人的情境。以景作结。古诗多用此法,今诗也可用。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读来余味深长,深得诗之三昧。也告诉我,诗的结尾应如何写。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就把一种静寂温馨的感觉鲜明的表达了出来。立足自我,诗的语言来自作者直觉的感受。眼耳鼻舌身心的感受是诗语言主要构成要素。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就是视觉语言。 “花重锦官城”就是心灵感觉语言。围绕主题写。 “喜雨”就是这首诗的主题。八句诗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字来写,凝练简洁到位。平时观察要善于抓住特点及细微处,表达才能简洁、传神。同时用字也非常讲究:“随风潜入夜,
14、润物细无声”中的“潜” “细”字的运用,形象鲜明简洁,又深入人心。情感涌动,不得不写时写。此诗是因“喜”而作。没有“喜” ,就写不出这诗。 “喜”一定也是真“喜” 。整首诗具有自然性、整体性,客观性,含蓄性。春夜是主景, “晓看”是相对于春夜来说的。以时间为红线,运用典型材料表达情感。没有概念性的词句、主主观性的话、心里话,整首诗使人读来感到客观,自然、整体、含蕴。敢于写真实的诗,尊重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发而为诗。这是诗人主体意识的体现,也是检验一个诗人是否自信的试金石。许多人不敢写自己的东西,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值得写。这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古人在这方面做得比今人好,大胆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就是诗的
15、价值体现。心系人民。诗人心中不能光想着自己,要胸怀宽广,方有诗境深远。如果杜甫整天想着自己的处境,恐怕早就上吊自尽了。即使在茅屋被秋风所破,他还想到大庇天下寒士。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也是杜甫之所以能成为杜甫的重要原因。语言自然含蕴平实优美。这首诗没有用典、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用现代派的高妙技法,只是用常见的手法,就写出了这首千古绝唱。值得好好思考,它的意义有待更深入探讨。陈言务去。所谓陈言,即那些习以为常的,别的写诗人常说的,毫无新意,读后毫无感觉的,有形无内在内容的形象,都是陈言。对可有可无的句子、词语、俗语必须铲除,以保证诗的清新灵动脱俗有味。想象、联想、修辞、通感、灵视等手法的贴切灵动运用是诗语言鲜活的保证。如“好雨知时节”就是运用拟人手法,使诗读来给人一种亲切感,一下子就能人心抓住。这也告诉我诗的开头当如何写。只有融入生活,诚实生活,透彻理解生活,热爱诗歌语言技巧,具有一定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思想境界,不断深入挖掘,获得独特感悟,反复修改,才可能写出更多的好诗。对实情、实境、实景、实感、实物的选择、巧妙运用、反复修改揉合,创造出这首大气磅礴,撼人心魄的诗。这充分告诉我们诗的立意不一定要奇特,但一定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诗的共鸣性,是写诗的不可回避的一个大学问,也是诗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一点今后特别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