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传播学必会 50 题1、 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研究方法:比较法,个案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意识形态属性:上层建筑。2、 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 、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对新近事实的报道(陆) ;新近变动的信息要素: 5W+H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起源:生产劳动实践,信息传播;本能需要本原:变动的事实,事实第一性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与宣传:与信息:提供信息;消除
2、不确定性;深度全面报道;评述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上层建筑舆论监督等为某阶级服务的工具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新闻价值(News Value):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价值观(新闻素材取舍思维中的利益衡量)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 。如何看待新
3、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新闻媒介: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网络新闻的特征:交互及时;海量共享;个性社群发展趋势:终端移动性影响:赋予草根话语权,建立现代公民观念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报纸)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电视台)CBS;BBC ;ABC;CNN(通讯社)+俄通社-塔斯社 共同社 埃菲社 德新社 中东通讯社(刊物)经济学人;时代周刊(电台)VOA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
4、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私有,完全商业(美)公有(中)公私(西欧)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不受政府干涉;监督政府;意见自由市场&自我修正理论;信仰事实真理。社会责任论:真实全面+理智;承担教育宣传的职责;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发展:1644 1790s18591896二战后阶级性12、新闻媒介的
5、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简述 90 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公共新闻” (或称“市民新闻” )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Public/ Civic journalism主张以信息平等交流,提高大众认知能力,引导公共意见,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的新闻理念。评价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
6、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 2005 年 3 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 ,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17、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结合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党性原则,分析当前形
7、势下党报的改革问题。(马列):自由报刊;人民性;实践性;独立性;目的性;阶级性;监督权;形式和内容创新(毛)政治理论与新闻规律的有机统一;(邓)要采取民主的说理的态度;党和国家要为舆论监督创造条件,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江)舆论监督的态度应该是同志式的、善意的、有益于改进工作的,舆论导向说。18、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流程。新闻报道的体裁及其特征。新闻写作的主要体例及其特征。新闻评论的含义、分类、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采访+构思+写作新闻报道的体裁(消息+ 通讯+ 特写+公报+专访)新闻写作体例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
8、体。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包含论点论据论证。政策性;针对性;独特性;新颖性;群众性。19、新闻线索与新闻敏感。如何提高对新闻线索的敏感度?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方向。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心怀天下,与时俱进,格物致知,躬身实践20、最近,湖南师范大学紧急叫停“新闻炒作学”这一课程。结合这一实例,运用新闻学相关原理谈谈你对“新闻策划”这一观点和做法的看法。 褒贬
9、21、 “邸报 ”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作为封建官报, “邸报”在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邸报: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西汉-唐-宋-191222、宋代小报出现的背景及其传播特征。 背景:邸报和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特征:时效性强;犯禁(非官方) ;面广(手写+印刷)23、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及其创办者和创办背景。 1827广州记录报 (英文,1st)1833东西洋每月统计传 (中文,1st)24、中国近代国人创办报刊的“三次浪潮”及其历史意义。 维新变法时期民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25、王韬及其循环日报 。王韬的办报思想和政论思想。 办报思想:
10、通西情;开民智;导舆论;报人素质政论思想:变法自强;君民共主论;实业强国;商不重征的赋税观26、康梁的办报实践及其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与“时务文体” (特征和作用) 。 1895中外纪闻1896强学报 时务报思想:选题应时;革文体;报国履责;监政府;导国民“实务文体”: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墨人情;口语+外来语27、 新民丛报与民报的论战。如何评价这一论战? 内容:民族革命;民权革命;地权;与帝国主义关系评价:28、 苏报案 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1903 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苏报连续发文责难清政府,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
11、界当局, 以“劝动天下造反” 、 “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29、黄远生的办报实践。他对新闻记者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1912少年中国周刊报国;客观;超然党外30、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徐宝璜新闻学 、邵飘萍 实际应用新闻学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概况。 31、 新青年 的创办与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1912-1926,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革命杂志3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实践(向导 、 热血日报 ,红中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22, 向导33、中国新闻史上的三次新闻改革: (1)1942 年解放日报改革的原因、过程、特点和意义。 (
12、2)1956 年以人民日报 为首的新闻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过程和特征。 (3)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 34、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 ,1948:纠正左倾错误;群众性;实践性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1948:群众性35、 “拒检运动”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1945.8, 重庆国讯书店在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起草了重庆杂志界拒检声明,8.17 正式声明东方杂志等 16 家杂志社不再送检。意义3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三次
13、跨越。媒介集团化的成因、机制及其影响 1979-1982 回归新闻规律(挣脱阶级斗争思维;增加经济报道;满足社会需要,报道四人帮;假大空-短快新)1983-引进信息概念(不再只宣传)1992-新闻事业性质(顺应市场经济潮流,事业性质+企业运作)37、简述我国都市报现象的历史与现实。 “批评 ”、 “故事”、 “娱乐”老三件主流化步履维艰,生存危机等。区域体制亟待突破。38、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及各个阶段的符号特征。 广电符号:画外(播音;解说;旁白)画内(现场语言;屏幕文字)39、世界范围内近代报纸产生的标志及其时代背景。 1615,
14、莫尔,德国法兰克福新闻 ,世界新闻史第一家报纸1656,里兹赫,德国新到新闻 ,世界第一份日报40、 星法院 的存废以及封建王权对新闻事业的钳制。 存 1570 废 1641,伊丽莎白一世管制印刷出版的特殊法庭机制41、密尔顿(论出版自由 ) 、约翰穆勒(论自由 )等为代表的早期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观点,杰弗逊为代表的实践过程(在报纸国家间进行选择的著名言论)和各国法律形式的确认(人权宣言 、 权利法案 ) 。 J. Milton, 1644论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与生俱来;言论自由是真理发展的前提;观点自由市场&自我修正思想J. Mill, 1859论自由:只要不危害他人利益,不应受干涉T. J
15、efferson, 杰斐逊是新闻自由的热情提倡者。 “如果由我来决定选择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离开了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就无其他自由的保障可言,当公众舆论允许自由表达时,其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没有监察官就没有政府,可是哪里有新闻出版自由。哪里就不需要监察官。 ”杰斐逊认定,舆论虽然未必在一切条件下都正确,但是如果人民受过最低限度的教育,出版自由又使他们能经常了解情况,在这样的国家里,舆论最后总是正确的。 “政府的立法权力只能干涉行动,而不能干涉意见。 ”和言论自由相比,杰斐逊认为出版自由甚至更为重要。他指出,出版自由的益处很多,特别是它可以防止
16、野心家篡夺国家大权。他虽然从经验中认识到:出版自由时常会起伤害或有害作用,但是他还是相信政府的检查制度所造成的害处,比出版自由的害处大一万倍。他指出:一个政府,只要本身正直廉洁,是不怕受报纸攻击的,更不会由于受到恶攻击而倒台的。杰斐逊新闻思想与实践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绝对自由或相对自由,反映舆论或操纵舆论,宽容诽谤或惩治诽谤。42、 “曾格案件”的过程、意义和启示。 1733-1735(追求新闻自由的早期实例,主张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监督政府的权利。 )43、 资本主义报业的“黑暗时期”政党报刊时期报刊的特点。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Alexander Hamilton& Thoma
17、s Jefferson44、近代新闻通讯社(哈瓦斯、沃尔夫、路透)的产生、发展。 “三社四边协定”的兴亡。当今世界的四大通讯社及其发展历程(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 。 1835 哈瓦斯1849 沃尔夫1851 路透“三社四边协定” ,Ring Combination,1870 签订-1914 美脱-1934 废除,报纸间的合作组织,以提供消息。分割新闻市场。1848 美联社1907 合众社45、便士报(纽约太阳报 、 纽约先驱报等)在美国兴起及其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背景。 19 世纪 30 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因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而得名。背景:(政
18、治)美国建国之后资产阶级内部分裂为相对保守的联邦党和比较开明的民主共和党,两党分歧严重斗争激烈。(经济)19 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19 世纪 30 年代,工业革命正飞速进行,出现了大量的工人阶级。工业化的进行也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大幅增加。此外,印刷出版技术得到大大改良,滚筒式印刷机出现。(文化)19 世纪 30 年代,美国教育日益普及,公民识字率上升。46、 “黄色新闻”的含义和产生过程。普利策(世界报 )和赫斯特(新闻报 )的黄色新闻之争对美国新闻业的影响。 含义: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产生过程:1895 年,
19、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 ,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界报以严肃的报道言论结合煽情主义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赫斯特为在竞争中迅速取得优势,将便士报时代的煽情主义传统发挥到极致。影响:(积极)1.发展了现代新闻报道的“故事模式”,拓宽了新闻写作的方式。2.改变了政党报纸的垄断,活跃了报纸版面,传媒的娱乐性功能,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消极)1.煽情主义宣传,在追求利润、追求发行目标时,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2.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意志。47、
20、“扒粪运动”的含义、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Muckraking movement. Lincoln Steffens 社会背景:19 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意义:48、 “新新闻主义” (普利策) 、 “新式新闻” (20 世纪 60 年代,非虚构但是加入了文学的创作手法) 、 “精确新闻”的含义。 New Journalism, 重视对话心理和场景描写,文学性亲近性创造性。Tom WolfePrecision Journalism. 调查实验分析。追求客观公正。49、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结合历史与现实,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作一简要评价。 崇尚新闻媒介作为社会子要素独立地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功能&责任的新闻理念。主张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的新闻职业伦理。合理性:客观性+ 独立性局限性:难以量化,难以实践,缺少认证,缺少自惩50、何看待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当代“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之争的本质和意义。P.S.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网络手机数字电视)媒介融合:多功能一体化(技术趋同,信息技术为中介)全媒体:(业务融合,三网融合,三屏合一;全面性,融合性,具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