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阅卷归来话高考.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4338495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卷归来话高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阅卷归来话高考(之一) 抛砖砸了自己脚6 月 8 号下午我混在一堆“质检专家”里去省城阅卷(补充说明:鄙人不想做专家,纯粹是被“专家”的),重点检查的是年年争议最大的作文卷子。临行前写了一篇博文2012 年新课标高考作文题目评析,算是先抛块砖,企盼有玉的尽管砸过来,倒是临行之前挨了几下“砸”,砸玉的比砸砖头的多,更多的或许是手里没摸着砸的东西,或有东西也懒得扔出来砸。蓬蒿之人,没敢“仰天大笑出门去”,而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回”。8 号晚上拿到试题才叫苦不迭,原来网上最初传出来的那则材料有点“坑爹”,还真有几个“小洞”:原文是修船工而非“漆工”,这一身份的差别,恰是立意之关键。如果是

2、“修船工”,则无分内分外之别,刷漆是其当下要干的活儿,但补洞恰是其业内的事儿。原文是“船底有个小洞”而非“船上的漏洞”,船底之洞则非补不可,关涉到人之性命安危。原文是“船主来到他家道谢”而非“船主给漆工送来一大笔钱”,“道谢”二字是意点,呼应着后文“船主感激地说”鲜明体现了“知恩图报”的思想。原文还有“感到奇怪”等一些表现修船工神情口吻的语词,也丰富着修船工的精神世界。网络第一时间转述中的“小洞”造成我审题上的缺漏;感觉自个儿从底层刚刚混成“专家”,就混得特别像“砖家”,扔出去的果然是一块“半砖头”。2012 新课标试卷上的材料如下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

3、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重新审题,将立意分为四个角度:一是修船工的角度,一是船长的角度,三是修船工和船主的角度,四是船和小洞的角度。一、修船工角度:可从“细心、责任心”及“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的角度立意。修船工“发现船底有个小洞”,体现其细心及责任心,而且“顺手给补了”,表现出其良好

4、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当然,如果进一步引申,这一“顺手”体现修船工善良的本性,心灵的净洁、品格的高尚等。二、船主的角度:可从“知恩图报”或安全意识的角度立意。船主明白修船工救了自己的孩子,亲自登门道谢,送上红包,体现知恩图报的思想;而“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这一疏忽正表现出船主安全意识颇差。三、修船工和船主的角度:可从最美的合作关系、人与人真诚相待的角度立意。修船工顺手补洞,而船主知恩图报,正体现主雇之间的和谐关系。四、船和小洞的角度:在评阅过程中,有考生从船和小洞的角度立意,如将传统文化喻之为船,将忽视传统文化之行为喻之为洞,亦能自圆其说。作文其实不在乎给个什么材料,写个什么题目,关键取

5、决于考生的思维质量。这思维质量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今年新课标作文留给考生思考的空间很大,按理说不太容易跑题,但偏有不少不按常“理”出牌的考生,偏要写诚信、写谨慎、写幸福、写成功、写冒险因为是“新材料作文”,要求在非中心立意也不算跑题,故而题目欠缺是情感和智性的深度诱导,考生仅仅在感性层次上徘徊,流于肤浅,所以,很笼统地谈爱心、善心、感恩心的作文颇多,甚至大谈无意、顺手、举手之劳的也颇多。正是:抛砖想引和田玉,最先砸了自己脚。阅卷归来话高考(之二) 听取“娃”声一片50 多个阅卷老师盛放在一个教室里,多为女教师,满眼姹紫嫣红,春光烂漫之景,其间也夹杂着几株老气横秋的苇草,作为点缀衬托。 我被

6、突出在一个音乐指挥的位置,前左有作文一组黄组长坐在首席评卷员的位置,俨然首席键盘手,不停地点击、检索、回车网络阅卷一大好处是,组长不挪窝,便知谁干活。各种数据、曲线尽收眼底。对阅卷老师而言,一进阅卷程序,感觉自己像进了高家庄的鬼子兵,用地道战里面的一句经典语录形容,就是“鬼子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东奔西跑,防不胜防,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所以经常有女教师紧密团结在黄组长周围,查看自己的各种数据和曲线,故而我也就时时耳闻三五个女高音唧哩哇啦说着当地土话,满耳朵听起来都是“这哇”、那哇”,听得我一头雾水,蓦地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诗,“听取蛙声一片”。最初我以为“这哇”、那哇”即“这吧”

7、、“那吧”,即“这”、“那”的意思,听了几天“这哇”、那哇”,终于放下“专家”的架子,虚心向黄组长请教,哇塞!弄明白了!原来这个组多为是运城的老师,说话“运”味十足,“这哇”、那哇”说的是“这娃”、“那娃”,即这孩子、那孩子。这“娃”成了一个无定代词,可指代“孩子”、“考生”、“作文”全凭听者在语境中去心领神会。别地儿的女老师言必普通话,唯恐洗不尽方言的土味儿;唯运城女老师以“娃”为荣,三句不离“娃”字,鲜活的方言土语中生动地传达出运城人的性格、习俗乃至生活趣味。窃以为自个儿本井底一男蛙,居然弄不清同胞兄妹“哇”和“娃”的区别,遗笑于大方之家;明白“娃”意,再次谛听,果然有“听取娃声一片”的明

8、净感。同组运中的李老师普通话说得颇为地道,猛一听还真不以为是运城人氏。我赞曰,李老师说话“运”味不足哦。惊得李老师花容失色柳眉惊诧。我紧着补充:是运城土话的味道不足,简称“运”味不足。刹那花明柳媚春光融融了。还常听运城地区女老师们议论“浙大”、“武大”,最初以为老师们讨论这个考生要考“浙大”,那个考生要考“武大”,但“武大”听起来又像“雾大”,“雾大”是什么学校?重庆大学,那儿雾大,曾被称为“雾都”嚒!鄙人对语言颇有悟性,几天过来,对运城土话听得有点耳熟了,无师自通,原来这“浙大”、“武大”也并非研究考生投奔的学校,乃是运城土话“这里”、“那里”的意思。尤其“雾大”,发音位置还不容易找准。中国

9、字有个有趣的现象,即很多跟女性方面有血缘关系的合成字都包含一“女”字,这“娃”右边的“圭”字,说文解字曰“圭,瑞玉也”,是不是说女娃像玉一样珍贵,所以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娃”,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被后人用方块字表示出来变成了“女娲”。无独有偶,西方也有个了不起的“女娃”,叫夏娃,这姓很像华夏民族的姓,没准儿是从晋南夏县迁居到西方的“女娃子”,名字里保留了晋南别具特点的“娃”字。评阅几天卷子,我马上给出结论:一间房子里,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是运城人,你就会感受到一种“娃”哈哈的气氛。按理说,文化女性应当有点多愁善感的味儿,才显得有气质,但“运”味儿十足的女老师们离家十天了似乎一直“娃”哩“娃

10、”啦、乐乐哈哈的样子,阅卷真的是太忙了,找不到时间去伤感。教语文的老师常把自己看作小知,可一装点知识就喜欢把自己弄俗,张口闭口就是普通话,殊不知只有普通人才说普通话,领导越大越说土话,水平越高越飚方言,你看扮演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特型演员就明白了。运城女“娃”们不普通哇!在“听取娃声一片”的感悟中,想想自己从“哇”到“娃”的认知经历,颇觉好笑。正是:写完博文偷着笑,笑完之后去睡觉。阅卷归来话高考(之三) 谁说抄袭是大傻高考作文有个“三不”的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但总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9 号晚上我在网络上浏览作文,挑选培训卷和标准

11、卷,千篇一律的作文令我昏昏然,蓦然眼前一亮,顿觉柳暗花明,发现一篇题为伟大的微小者的作文,连读三遍,立即拍案惊奇,立即给了 55 分,立即推荐给旁边的题长王永明老师;王老师读完也赞不绝口。这篇佳作被列为一类作文,并敲定其为标准卷。 第二天上午评卷老师们试阅,结果这篇作文和我这个“专家”给出的分数距离颇大,老师们基本都给了 40 多分,将其打入二类卷子中。一看“专家”的分数,大家议论纷纷,专家专家,专蒙大家。下午培训时大屏幕上展示出这篇作文,我“被迫”给评卷老师们阐述我给 55 分的理由。我说,我不知道这篇作文是否在一文之下,但肯定在万文之上。我本来是要给满分的,因不知是否还有比此文写得更精彩的

12、,所以暂给了 55 分。单看题目就见此考生不凡,用“伟大”修饰“微小者”,这种矛盾修辞的手法多在现代新诗中使用,此考生能如此用,说明其对之理解透彻;我们习惯把“伟大”与“渺小”来对举,而“渺小”含有对“伟大”的崇拜和恐惧感,因为一个词语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后,必然带着民族文化给予其的文化暗示,而“微小”则没有“渺小”那种文化暗示。接着我分析了这篇作文的四大亮点,结论是开篇与结尾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绝对的满分作文。报告做完后还正沉浸在自己一双识才的慧眼时,有一老师悄悄告我,好像见过这篇作文。“抄袭!”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一篇抄袭之文被列为标准卷,成了满分作文,慧眼有变成白内障的危险,传扬出

13、去是个笑话;笑话年年有,今年到我家?赶紧告诉王永明老师回家上网查查。王老师第二天一早就拿来复印的伟大的微小者,2010 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果然是一篇“套作”。首尾瑕疵之处恰恰是套作者自己改头换尾的,呜呼哀哉!55 分剩了零头。此考生的悲剧不在于他一个人输了,而在于他差一点赢了。事实是赢了的更多啊!后来在阅卷过程中,老师们又陆续发现两篇抄袭伟大的微小者之作文,其中一篇变为伟大的渺小者,一字之差,化神奇为腐朽。由不得跌足叫苦,考生啊!虽然你熟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但也不能如此“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唐代有个叫皎然的和尚,在他的诗式有“三偷”之说。一曰偷语,二曰偷意,三曰偷势。皎然认为,“偷语最

14、为钝贼”,因为“偷语”即原封不动偷取别人的语句;追究起来,无可逃遁。考场上逐字逐句照搬照套历年满分作文,属于公然劫掠的笨贼,是“偷吃”而不消化,吃红高粱米拉红膏粱屎,一旦追究起来,难逃罪名。荀子劝学篇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偷他人之文的,乃是借的巧妙,假的乱真,其基本方法就是把“偷”来的东西重新打乱、组合,又出来新的东西;现在连偷车贼都知道重新组合,再喷点漆,上点光,改头换面,重新做车。偷文笨贼,七窍连一窍也不开。有名家曰:抄一篇文章是剽窃,抄一百篇文章就是创造。看来,令某些考生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抄袭。高考作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抄在纸上的抄袭,可能被发现,结果是三年不准参加

15、高考;另一种是抄在脑袋里的抄袭,很难被发现,结果成了高分作文。看来关键不在于是否抄袭,而在于考生在什么地方携带。只是由于有欣赏者将抄来的高分作文挂在网络上,载于报刊内,才被群众“雪亮的眼睛”识别出其抄袭本质,但也如足球之误判一样,结果不能改动。像山西省高考阅卷将满分作文视为国家机密文件,严禁传抄散布,即使笨贼也轻易得手,故而抄袭作文愈演愈烈,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让阅卷老师防不胜防,头疼不已。最后一天阅卷,我所在教室负责监管并服务的工作人员说:老师们说郗老师真狠。我解释说,不是我心狠,如果这种“抄袭”作文现象得不到有效遏止,必将会产生大量错判、误判的高考作文,而让那些“抄袭”者得利,这显然不利于高考本身的公平与公正。考生们啊,不要以为你写过多少篇作文在高考考场作文就会得高分,偷文者没准正偷着乐呢!正是:假作真来真亦假,谁说抄袭是大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