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doc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4338450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2010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三)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一、选择题孔子学说是中国和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魅力贯穿古今中外。据此回答 1-5 题。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是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孔子强调“礼”的实质是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孔子的“仁”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实质上是强调统治的艺术性 孔子“仁”和“礼”的主张对今天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A. B C D. 2近几年,每年的 9 月 28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向全世界直播祭孔活动,孔子的声誉一次次响彻世界

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也一次次声名远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重新组织类似活动是一种历史倒退B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C儒家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要始终继承其全部内涵D民族崛起需要强有力的民族文化底蕴支撑,需要重新认识儒学并继承其精华 3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西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以孔子诞辰日 9 月 28 日为本国教育节。下列属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教无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A B C D4面对春秋晚期的社会巨变,孔子提出了“正名分

3、”的主张,其主要意图是A. 按照周礼把当时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以避免各家各派的争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地位,使他们号令诸侯时名正言顺D统治者推行“仁政” ,以博取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A B C D5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建立封建统治的基础C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

4、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反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7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A重义轻利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8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主张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对人民宽刑薄赋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9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

5、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10儒家思想的下列主张,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具有 积极影响的是 ( )A “为政以德” “以德服人” B “有教无类” “温故知新”C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A B C D12小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

6、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的回答是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14下列有关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先秦孔孟儒学

7、没有多大的联系B完全是对先秦孔孟儒学的照搬C实际上是“外儒内法”的新儒学体系D核心是孔孟的“以民为本”思想15董仲舒的思想中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内容是 (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A B C D16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家,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家的基础是 (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7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其目的是A加强思想控制,以维护君主专制B完善选拔人才的途径C杜绝知识分子研究其他学说D取得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可1

8、8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它主张“仁政” B它主张“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19下列思想家的言论中,体现宋明理学思想的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宇宙便是吾心” “格物致知”A B C D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 )A董仲舒 B王阳明 C朱熹 D黄宗羲21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22朱元璋即位后读孟子 ,愤极掷书于地下,怒曰:

9、“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遂令“罢孟子配享” ,将孟子逐出孔庙。朱元璋此举的缘由最有可能是( )A. 朱元璋极力强化君权,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有碍于此B朱元璋出身贫寒,对贵族人士深恶痛绝C. 朱元璋认为孟子没有配享的资格D孟子的“仁政”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于封建专制统治2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4关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明清之际对

10、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5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坚决否定 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2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强调重视百姓的力量

11、27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28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29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这突出反映了( )A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B古代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C古代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D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的高度发达30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

12、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种理论是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31关于亚里士多德及其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B其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造了控制论C他的研究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后得出结论D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32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33对“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

13、hings”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它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 B它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它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D它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34柏拉图曾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反映了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器重 对亚里士多德应该进行正确引导 柏拉图充分肯定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 伯拉图认为应为亚里士多德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环境A B C D3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对“中庸之道”看法不正确 ( )A人生哲学是哲学体系的最重要

14、组成部分 B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C任何行为过度与不及都会产生失误 D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二、非选择题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组图片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材料二:苏格拉底(公元前 470-399 年)与孔子(公元前 551-479 年) ,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 。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苏格拉底的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审美的愉悦。当有人讥笑他节俭又不愿借教学收取酬金时,他回答说,不收取酬金他就可以自由选择听众。他愿意和有才德的

15、人交朋友,把自己所知道的好东西都教给他,并把能够彼此帮助看为极大的收获。自由地讲,自由地听,自由地选择有才德的朋友,在这自由中意识到自己在日益更好地成长起来,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朋友,这些就是苏格拉底意识到的快乐。与苏格拉底一样,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 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

16、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与苏格拉底比较,他们共同之处都是以审美的方式不倦地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两人主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索。一个从人的“自我意识” ,唤醒人的“反思” ;一个从人的“群体意识” ,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 。一个从人的内心的思想核心理性思维,去求得对普遍概念的认识;一个从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躬行“仁”与“礼” 。一个追攀心灵的真、善、美;一个实行“仁”与“礼”融合的尽善尽美,而在对人之为人的美的追寻中,他们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塑造。华夏文化网: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

17、样?(2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 (3 分)(2)根据所给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对比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异同?(5 分)(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借鉴意义?(2 分)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

18、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2)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答案1.D .

19、D .D .A .D .D .A .D .D 10.A 11.B 12.D 13.D 14.C 15.A 16.C 17.A 18.D 19.C 20.A 21.A 22.A 23.B 24.D 25.C 26.B 27.C 28.C 29.B 30.C 31.B 32.C 33.A 34.A 35.A36 (1)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 (2 分)孔子基本思想:政治:核心思想是“仁” (仁爱) ,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

20、础。倡导“群体意识” ,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哲学:“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 。人性:“性善论” ;教育:“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等。 (3 分)(2)相同:都追求完美,看重美德和修养的社会价值。都是以审美的方式不倦地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在讲学的方式上都喜欢与学生对话。 (3 分)不同:两人的思索方向不同,一个从人的“自我意识” ,唤醒人的“反思” 。一个从人的“群体意识” ,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 ;一个从人的内心的思想核心理性思维,去求得对普遍概念的认识。一个从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躬行“仁”与“礼” ;一个追攀心灵的真、善、美,一个实行“仁”与“礼”融合的尽善尽美。 (2 分)(

21、3)孔子思想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 ”重义轻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仍是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本处最高得 2 分)37解析 材料一、二,主要是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对儒学的阐述,材料三主要是朱熹对儒家思想的阐述,材料四反映的是“异端”思想家李贽,对孔子地位的质疑。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3)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确立其思想的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