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之重点文言文翻译课文.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4338168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之重点文言文翻译课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之重点文言文翻译课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之重点文言文翻译课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之重点文言文翻译课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之重点文言文翻译课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考之 重点文言文课文复习要求:完成划横线的重点句及加点的重点词的翻译;回答问题。1、小 石 潭 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问 题:1、本文表

2、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按游踪为顺序来写的,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3、写作特点:请举例说说哪里运用了动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请举例说说哪里运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哪里得以体现? 4、“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是否矛盾?为什么?2、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乖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3、,良多趣味。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问 题:1、作者描写三峡的景色主要抓住哪些景物的哪些特点? 2、本文哪里运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试举例说明。 3、在横线上填空。4、划波浪线的句子与李白写得哪首诗中的哪两句诗描写的意思相同?3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问题:1、富春江的山水“奇”“异”在哪里? 2、写水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你举例说说。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竞”“争”“指”等动词有何表达作用?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几句,重点从哪个角度来写景?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请用一个比喻句概括这些描写的内容。 5、写浏览者内心感受的句子是?你怎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4、马 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5、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以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问题:1、本文的主题思想。 2、请说出三个带“马“字的成语。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用原文回答)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5、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说明食马者的无知? 6、本文的主旨句是?7、本文以伯乐相马的典故立意,以千里马 与执策者恨叹 进行对照评说,讽刺当权者埋没

6、人才。(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回答)5、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7、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问题: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3、本文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4、给本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5、“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

8、,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的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问 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一段列举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列举他们有何作用?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第二段的理解? 4、第三段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运了什么论证方法?7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9、,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10、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费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1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问题: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3、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诸葛亮出师(或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或理由)是什么? 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6、本文的主题思想? 7、请说出一句有关诸葛亮的名言或对联? 8、从 6、7 两段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8、捕蛇者说(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事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

13、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问题:61、本文的主题思想? 2、表现蛇毒利害的语句是? 3、当听到“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用一句话概括蒋氏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5、孔子说:“苛政猛于虎。”柳宗元由蒋氏的悲惨遭遇又得

14、出了什么结论? 6、蒋氏认为捕蛇之“利”表现在哪些地方? 7、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8、本文的主旨句是?9、细 柳 营(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弛。”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

15、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问 题: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2、本文通过汉文帝劳军,展现了周亚夫严明的治军作风。行文中为什么还要写文帝劳军霸上、棘门军时的情况呢?(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10、陋 室 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问 题: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73、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4、开头两句写山、水与陋室有何关系? 5、写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有何关系? 6、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何作用? 7、本文的主旨句是? 8、写室中人交往之雅和情趣之雅的语句是?(见课后练习一)8、本文的写作手法?11、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7、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问 题:1、本文的写作手法?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并表现了莲花的哪些品格? 4、课文除了写莲还写了哪些花?分别比作什么? 5、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何还要写其它花呢? 6、课文最后一句发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慨?7、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的名句是?12、论语十六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8、?”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莫春者,8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20、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

21、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问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2、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说明。 3、你从本文第一段所写的作者求学得书之难,受到什么启发?4、古人“嗜学”的事例很多,试举例说出两个。914、木 兰 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

22、亦无所忆。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

23、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问 题:1、描写木兰代父从军缘由的语句是? 2、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有序的语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 3、写木兰行军神速和军情紧急的语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 4、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语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 5、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语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 6、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语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 7、描写木兰战功卓越的语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 8、描写木兰与亲人团聚的语句是?运用了什么修辞? 9、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10、你如何评价木兰?15 愚 公 移 山 列子太行、王

24、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10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25、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问题:1、移山的目的和原因各是什么? 2、表现移山之艰的语句是? 3、智叟反对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愚公认为能搬走两座大山的理由是? 4、故事以靠神的力量搬走大山来结尾,有何作用? 5、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6、本文的主题思想。 7、今天我们是否仍要发扬愚公的精神?16、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26、,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yo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

27、人道也。”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问题:1、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语句是?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3、文中描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5、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7、从第 2、3 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什么?8

2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17、曹刿论战(左传)十 年 春 , 齐 师 伐 我 , 公 将 战 。 曹 刿 请 见 。 其 乡 人 曰 : “肉 食 者 谋 之 , 又 何 间焉 ? ”刿 曰 : “肉 食 者 鄙 , 未 能 远 谋 。 ”乃 入 见 。 问 : “何 以 战 ? ”公 曰 : “衣食 所 安 , 弗 敢 专 也 , 必 以 分 人 。 ”对 曰 : “小 惠 未 徧 , 民 弗 从 也 。 ”公 曰 : “牺牲 玉 帛 , 弗 敢 加 也 , 必 以 信 。 ”对 曰 : “

29、小 信 未 孚 , 神 弗 福 也 。 ”公 曰 : “小 大之 狱 , 虽 不 能 察 , 必 以 情 。 ”对 曰 : “忠 之 属 也 。 可 以 一 战 。 战 则 请 从 。 ” 公 与 之 乘 , 战 于 长 勺 。 公 将 鼓 之 。 刿 曰 : “未 可 。 ”齐 人 三 鼓 。 刿 曰 : “可矣 。 ”齐 师 败 绩 。 公 将 驰 之 。 刿 曰 : “未 可 。 ”下 视 其 辙 , 登 轼 而 望 之 , 曰 :“可 矣 。 ”遂 逐 齐 师 。 既 克 , 公 问 其 故 。 对 曰 : “夫 战 , 勇 气 也 。 一 鼓 作 气 , 再 而 衰 , 三 而 竭

30、。 彼竭 我 盈 , 故 克 之 。 夫 大 国 难 测 也 , 惧 有 伏 焉 。 吾 视 其 辙 乱 , 望 其 旗 靡 , 故 逐 之 。”问题: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23、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4、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5、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6、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

31、些? 18、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9、口 技 (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

32、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3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

33、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0、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

34、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1. 秋 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

35、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2、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1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36、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问 题:1、请说说本文的主题思想? 2、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3、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如果把“衔”、“吞”改为“连”、“接”好不好?为什么? 5、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景象的语句是? 6、三、四自然段各渲染的是什么气氛?为何会这样? 7、作者用哪

37、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作者又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9、“进”和“退”各指什么?“微斯人”的斯人是指什么人? 10、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并能从文中指出来。11、结合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的事迹,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23、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38、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3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问题:1、本文的主题思想。 2、本文的写作线索和主旨句分别是? 3、“醉翁”之名的来历? 4、醉翁亭周围早晚、四时之景分别是怎样的?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滁州人随太守游玩的四个场景。 6、文中写“游人之乐”是为了说明什么?写“太守之乐”是为了表明什么?2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40、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问 题:161、邹忌的妻、妾、客分别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从中可以看出邹忌的讽刺艺术有什么特点?3、学习了本文,谈谈你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4、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课文和你所知道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