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桃花源记同步练习1、基础知识练习填空。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村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研读
2、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5、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6、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7、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8、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9、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10、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 的原因?12、渔人离桃花源, “便扶向路 ”,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 “寻向所志”,却
3、“ 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3、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14、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 15、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岳阳楼记练习及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滕子京( ) 谪守( ) 浊浪( ) 怒号( )(2)属予作文( ) 朝晖( ) 隐曜( ) 波澜( )(3)衔远山( ) 樯倾( ) 忧谗( ) 沉璧( )(4)汀兰( ) 楫摧( ) 虎啸( ) 宠辱(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前人之述备矣(5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是进亦忧,退亦忧 (8)后天下之乐而乐3、 “记”是一种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 之意。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商旅/不行,樯倾/楫摧C衔 /远山,吞/长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5、解释下面的多义词。(1)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 ) 未几,夫齁声起。 (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4)去 去
5、国怀乡,忧谗畏讥。 (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5)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 )6、翻译下列句子。(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用原文回答问题。(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2)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3)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 。(4)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 。(5)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6) “进”指: , “退”指 。8、范仲淹是
6、(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9、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10、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11、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1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
7、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环滁皆山也( )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5、饮少辄醉( ) 6、名之者谁(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 8、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翻译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回答问题。1、文段出自 作者_是 (代)著名文学家。2、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 。3、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_4、描写景物由远而近
8、的句子是从 到 5、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6、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_。7、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 ,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8、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砀沆(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3、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明末清初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4、用文中词语填空。(1)看雪的
9、时间: (2)看雪的地点: (3)看雪的人物: (4)看雪的氛围: (5)看雪的方式: (6)看到的雪景: 5、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7、“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8、“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9、“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0、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13
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1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略对感到诧异;田间小路;值得;从前的,旧的;不久;渡口。2.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3.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 ,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5.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
11、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6、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7、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8、 (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9、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0、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11、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12、
1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13、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14、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15、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岳阳楼记参考答案:1 (1)tn zh zhu ho(2)zh hu yo l n(3)xi n qin chn b(4)tn j xio chn 2 (1)古时官员降职或远调。 (2)第二年。 (3)通“嘱” 。 (4)详尽。 (5)沉入水中的宝玉。 (
13、6)因为。(7)在朝廷做官;退隐江湖。 (8)在之后。3文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规箴4D 提示: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 (1)夫:那,代词。夫:丈夫,女子的配偶,名词。 (2)观:看,动词。观:景色,名词。 (3)极:尽,直通,动词。极:穷尽,动词。 (4)去:离开,动词。去:距离,动词。 (5)开:放晴,散开,动词。开:打开,动词。提示:解释一词多义,应联系语境进行思考。6 (1)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浪平静,天光、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2)皎洁的月光
14、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耀,月亮的影子像一块玉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3)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与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4)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7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心旷神怡,宠辱偕忘(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提示: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背诵能力。8北宋(或宋代) 渔家傲9略 提示:既可摘引原文,也可自行创作。内容与第三、四段脱离或不是对偶句均不得分。意近
15、即可。示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例(2):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10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1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12略 提示: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答案。醉翁亭记参考答案一、解词1、环:环绕 2、壑:山谷 3、蔚然:茂盛的样子 4、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辄:就
16、6、名:命名 7、得:领会;寓:寄托 8、意:情趣二、翻译1、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而寄托在酒上2、老年人弯着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3、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4、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5、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三、回答问题1、 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 2、环滁皆山也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从“环滁皆山也”到“醉翁亭也”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7、醉翁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醉翁之意不
17、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n cu zhn sn hn dn ji zhn qin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完了,结束 消失 撑,划 鸟兽的细毛 独自 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指酒杯 客居 等到3.陶庵梦忆,作者 张岱 字 宗子,号陶庵 , 明末清初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4.用文中词语填空。(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二、阅读5.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6.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
18、,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7.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8.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9.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10.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1.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2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14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