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7 短 文 两 篇原 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译 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作者简介:陶弘景(456 年53
2、6 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 南 朝 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 贞 宝 ,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 隐 居 集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 想 家 、医药家、炼丹家、文 学 家 ,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 教 茅 山 派 代表人物之一。注 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陶 弘 景 (456-536 )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 中 宰 相 。有陶 隐 居 集 2.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歇:停
3、止,消散 5.颓:落,落下,坠落 6.沉鳞:潜游在水里的鱼 7.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指人间。8.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9.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10.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 古 今 异 义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4: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 词 多 义夕日欲 颓(将要) 实是欲 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 类 活 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
4、,辉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色照进了门里,于是我欣然而起,走出门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 怀 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院子里散步。 庭院下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明月,哪一处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5、的闲人罢了。作者简介: 苏 轼 (10371101) ,北 宋 文 学 家 、书 画 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 居 士 ”选自东 坡 乐 府 。汉 族 ,眉州眉 山 (今属四川)人。与父苏 洵 ,弟苏 辙 (zh)合称“三 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 阳 修 并称“欧 苏 ”,为“唐 宋 八 大 家 ”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 庭 坚 并称“苏 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 弃 疾 并称“苏 辛 ”;书法擅长行 书 、楷 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 真 烂 漫 之趣,与黄庭坚、米 芾 、蔡
6、 襄 并称“宋 四 家 ”;画学文 同 ,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 坡 七 集 等。注 释承 天 寺 :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 1083 年。元丰,宋神宗赵 顼 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这里译为脱。 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进。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慢走,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一起游览做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 。 。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 怀 民 :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
7、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好像沐浴在清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光中)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hng):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表推测。 (语文版课文课下注释为表推测,但无详细解释,或有人将其解释为大概) (原因推测或结果推测,原来是
8、,原因是) 。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为:动词。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 闲:清闲。 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一 词 多 义与 :相与 步于中庭。 (跟,向。介词) 念无与 为乐者。 (和,连词。 ) 遂 : 遂 至承天寺。 (于是) 遂 迷,不复得路(终于) 桃 花 源 记 至 :遂至 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 (极点)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9、寡 助 寻 : 寻 张 怀 民 。 (寻找) 未果, 寻 病终。 (不久) 桃花源记 空 :庭下如积水空 明。 (空旷澄澈) 空 谷传响。 (空荡荡的) 三 峡 古 今 异 义但 :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 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 :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 庭 : 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词
10、 类 活 用相与步 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特 殊 句 式倒 装 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定语后置) 省 略 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省略主语) 判 断 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主 旨 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前三句):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
11、: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同步练习(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物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词语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 (6)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7)奇:指奇山异水。 2、重点问题: 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12、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13、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二)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基础题1先学习,后做题。 (9 分)“解”是个多音字,通常有三种读音。作“分割”“剖开”“解除”“解释”“了解”“演算”等讲时读 ji;作“古代下级向上级行文报告”“押送”“古代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典当、抵押”讲时读 ji,如:解送(ji sng ) 、解元(ji yun)等;作姓氏、古地名(解池)用时读 xi,或作“懂得”“明白”“杂技表演的各种技巧(特指马术) ”“武术的架势”讲时读xi。(1)解衣欲睡( ) (2)解铃系铃( ) (3)识文解字(
14、 ) (4)解不开这个道理( )(5)苏三起解( ) (6)跑马卖解( ) (7)使出浑身解数( )(8)两头蛇解珍(水浒中的人名) ( ) (9)把犯人解到县里( )2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怀民亦未寝( )_ _ (2)水中藻荇交横( )_ _3解释加粗的词。(1)念无与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3)相与步于中庭( ) (4)盖竹柏影也( )(5)寻张怀民(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默写课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翻译之。 默写: 翻译: 5本文作者是_,字_,号_,他是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本文选自_ 。6 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15、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7、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9.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10.“月色入户
16、“意思是_,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11.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它与“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12.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_ _ 地点:_ _人物:_ _ 事件:_ _1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托物言志 、即景生情 、类比象征 、以物喻人1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答
17、案:基础题1 (1)ji(2)ji(3)xi(4)xi (5 )ji(6)xi ( 7)xi(8)xi(9)ji 2 (1)qn 睡(2)zo xng 泛指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 3 (1)想(2)徒步徐行,散步(3)共同(4)原来是(5)寻找(6)只是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 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5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东坡志林 6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 “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人含义是: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 美景。 7.A 8、A 9.乐观、豁达 10.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 11 欣然起行;解衣欲睡 1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 13.B 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