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设计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掌握交际活动的能力,语言知识只有通过技能训练和言语交际活动才能被理解、吸收、贮存,并不断丰富和自由地运用于交际活动。既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又要学会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这仅仅靠课堂上的三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活动的延伸,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布置课外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英语课外作业形式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安排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
2、序安排缺乏科学性;三是渗透不广,将英语这门工具性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为了考试学习英语,作业中应试能力的培养占主流,忽视了发展学生个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与各学科之间的交*渗透;四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 吃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英语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五是形式不活,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作业,难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内知识的延伸和迁移,束缚和窒息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缺乏生长的沃土,自主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针对学科特点,
3、依据新课程提出的要发挥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精神,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我设计了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作业,作业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让学生带着兴趣,在选择和自主中有效作业,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自我发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时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一、选择型作业,提供自主的机会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先天有差异,这些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依据,更是教育的资源。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
4、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是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关键。 1、作业量的分层要求进入五年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形成的差异,也日渐明显了。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让他们能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基础的作业。这样,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不同的收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了每一课的 Look and learn 之后,我一般如此布置作业: 听录音跟读,再录下你自认为读的最好的一遍; 如能马上背诵,则抄写一遍,反之,则抄写一行; 找找同类词,越多越好。象这样布置,学生
5、比较有兴趣,会很主动的去读,而且声音响亮,然后把录音拿来,让老师评价。而且为了“少做一点”,学生一般在校就抓紧时间互相抽背,教学的目的很轻易地达到了。同类词可以查字典和上网,成绩好的学生对此能较出色的完成,因为在课堂上他可以做小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眼神。对此项作业,我屡试不爽,学生也乐此不疲。 2、作业难度分层设计 针对学生英语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为此,我把英语常规作业设计
6、为以下几项:A 项作业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 项作业拓展阅读,进一步积累语言;C 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表达能力。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在学习了 5A Module 3 Unit 1 第一课时之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一类作业学生熟练读背课文;二类作业学生在此基础上看图完整描述课文;三类作业学生能依据课文描述我们自己的学校。作业难度逐步加大,让学生自由挑选难易不同的作业。一般的学生选择完成二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第三类作业。这样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作业模式,增加了作业弹性,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另一方面给学生以挑战自我的机会和勇气,极大地激发
7、了学习兴趣。3、提倡自主选择作业 自主型作业是我特别提倡的作业类型之一。我认为,小学英语作业应跳出单一的形式,摆脱枯燥的训练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设计、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要真正实现自主型作业,需要把三样东西“给”学生。A、把“学习 ”这个工具交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学习这个工具交到孩子手里,使他们具有读、写、观察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思考和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没有这个工具就不可能进一步掌握知识。”可见,“学习”这个工具对学生而言有多大的重要性,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应教会他们“会学习” ,有了方法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问题
8、或现象。在牛津英语 5A 教材中,有好几篇都是介绍地方的课文:如介绍学校、中国的名胜古迹、海洋公园等等。虽然文章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属“地方”。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图片,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找到每张图代表的地方特色。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和喜好来完成作业了。而且,相信他们今后碰到此类题目都能利用观察很好的解决。B、把作业布置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觉得听磁带、读书这样的作业,由自己控制遍数更好,因为他们可以见缝插针,利用在校的零星时间。这点说明学生本身就有自主布置作业的愿望。教师可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加入让学生自主控制的题型,如让学生决定听几遍磁带,抄多少单词,读几遍
9、课文等等,提高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开始实施时,切忌将控制权完全交予学生,应做到“一点点放手”,让学生先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如设计抄写最低的遍数,最少要抄多少个单词等),等能达到有效的训练目的后再完全放手让学生做主。C、把课后作业的“设计权”还给学生我给学生设计的特色作业中,有一个叫“英语小任务”(English Task),作业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与英语有关的事, 如学习几个课外的单词等;也可选择看英语节目、电影;如果都做不到甚至可以抄课文、背课文或听磁带。这个作业的设计权完全在于学生,做什么事,难度怎样,都由学生控制。做得好时给予表扬,做得差时也不批评,只是树立同学的
10、榜样来加强督促,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自觉性、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围个框框,让学生去想去做;有时课本上确实没有有效且明确的任务时,完全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给自己安排作业或活动。二、动手型作业,展现才华的舞台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与诠释也极富有独特性与创造性。动手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文中人物进行,对文中情境进行想象,或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等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创编,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1、动动手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
11、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当学到 Module 2 Unit 3 日期表达法时,我给学生布置制作英文日历的作业,并根据个人的喜好,配上精美的图画,再进行对话练习。第二天进行班内评比,挑选精美的日历展示在班级的墙报上。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张贴,往往有一种巨大的成功感。随着社会的日益国际化,英语也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因此,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对学好英语有很大的帮助。我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等,并趁机教育学生懂得英语运用的普遍性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份作业,反馈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如 CCTV,Made in Chin
12、a,E-mail, No litter,No smoking 等。在单词收集阶段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去收集英语谚语,可以翻阅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或向父母求助,保证每周有两条新的谚语出现在英语角中。还根据英语掌握和运用程度,让部分学生编辑班级英语小报, 在班级中进行展示等。在学生们收集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对原来陌生的英语一下子有了亲近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2、演一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讲到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有孩子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的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多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
13、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英语教材上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如学了 Are you happy 这首歌后,我要求同学写出新的动词词组来替换歌词,并且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子女的排练,再配上动作进行表演。在兴趣课上,学生们想出了很多词组进行替换演唱表演,如 clean your teeth , wash your face, say ha-ha , touch your shoulder/knees, open your mouth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这种方式正契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因此
14、他们乐于参与、积极响应,学得愉快。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三、实践型作业,提供实践的机会1、采访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际,为了运用。精心设计的作业能把课文中的知识变成生活中的语言。牛津教材有很强的实用性,“采访” 就是一项经常运用的将书本与生活相结合的的作业,它既有较强的活动性与趣味性,又能使英语作业生活化。如在完成 5 A Module 2 的有关教学任务后,我设计了一份采访作业,要求学生用英语去采访一些“明星”,了解他们的生日、喜好等等,并在记录表上记录被采访“明星”的姓名及有关内容,最后要求在小组内作采访交流。学生因为把被访者假想成了自己的偶像,
15、所以问题特别多,就怕有什么遗漏;有的学生怕自己轮不到,就抢着接受采访。这类访问作业,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既巩固了新授,又复习了旧知;而且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下,显得形象逼真,不仅调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学习了人际交往,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2、 做调查做调查是英语课堂中常用的有效的方法,较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在学完 5A Module 2 Unit 1 一课后,我让学生去调查一下自己好朋友一家的作息时间,并给学生提供了一张表格作记录,要求每人至少调查四项,并用英语填写好动词词组和时间。这样,使学生对一般现在时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活动中,学
16、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汇报交流调查结果等形式,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意识的锻炼。而且这种作业形式也有助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总之,作业的改革和创新,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积极的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素质,为最终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扫清障碍。另外,合理、适度、有针对性、有创意的作业对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就是我近年来英语课外作业的一些设计体会和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作抛砖引玉之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设计李妍小井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