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文言虚词第 1 课时 虚词不虚,表情达意(复习课)辈分称谓排序尔雅释亲记载了古代辈分的称谓及排列顺序。以自身为第一代,说说上几代和下几代各称什么。上一代称_;上二代称_;上三代称_;上四代称_;下一代称_;下二代称_;下三代称_;下四代称_;下五代称_;下六代称_;下七代称_;下八代称_。答案 父亲 祖父 曾祖 高祖 儿子 孙子(亦称第三代) 曾孙(“曾”为“重”的意思。 “曾孙”亦为孙子以下的统称。) 玄孙 来孙(后泛指远孙) 晜孙(“晜”音 kn,也写作“昆孙”) 仍孙 云孙 (“云”为“远”的意思, “云孙”即远孙)(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阅读文本见本
2、单元第一节第 1 课时“15 分钟讲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 项中前一个“与” ,介词,跟;后一个“与” ,连词,和。B 项中前一个“以” ,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以” ,介词,把。C 项中的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 项中前一个“其” ,代词,他;后一个“其” ,副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 。答案 C(精彩 PPT 名师讲解)教你思维联想矫正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Error!答案 放在动词“存”前,同“存”组成
3、“所”字结构,表示“的地方”/处所,地方/“所以”表原因/“所以”表凭借/“所”字结构/“所在” ,到处【参考译文】见本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15 分钟讲练”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 ,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
4、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
5、,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下
6、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 A 项,两个“乃”字都是副词,才。B 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以致。C 项,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 ;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D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答案 A【参考译文】朱先生,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大兴人。他九岁时进入大邑,十三岁时通晓五经 ,以善写文章著名。朱先生年少时才德超群,至真的本性超过一般人,和他的弟弟朱珪,都以擅长写文章而出名,被文学大家认可赏识。等到为父亲办理丧事,三年后脱去丧服,还是不愿意出来做官,想要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正赶
7、上朱珪朝见天子,皇上询问到朱筠,于是便不敢称病辞职,朱筠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 ”朱筠认为经学的根本在于文字词句的解释,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氏的说文解字来教化士人。又上奏请求皇上搜求整理永乐大典中散失的书籍,皇上观看了奏折,认为他的观点与众不同,于是命令开启四库全书馆,亲自写诗来记下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流传抄写中有错误的地方,上奏请求皇上效仿汉熹平、唐开成年间的先例,选择博学的学者校阅改正,并在太学中立起石碑,遵奉皇帝的命令建议让这事停下来,于是就把若干卷十三经文字同异收藏在家中。在这个时候,安徽、福建的士人听到这些已发而未尽的言论,才懂得学习探求的学问,四海之内好学能文的人,都
8、仰慕跟从先生学习。戴震、王念孙这些人,对经术训诂之学研究深刻,没有得志的时候都在朱先生的幕府,最终因为编纂而闻名于世,这都是因为朱先生启发了他们。朱筠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庸俗之辈不敢到他的门前,贫穷的读书人有一点美德他就赞不绝口。他在都地,用车子载着酒要和他交往的人,车辆阻断了四通八达的大路;所到的地方,跟从游学的有百数十人。资历声望已经得到士人的敬重,就极力说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树立品行当作职责,不能趋附巴结有权势居要职的人。他在安徽督学,表彰婺源已故名士江永、汪绂等,尊崇先贤,引领学风,援助朴学之士。在福建,朱筠和弟弟朱珪相互接替,当时被传为佳话,抓着车辕相送的福建文人学士,几百里连续不断。后
9、来文正主持文教,四海之内的名流士人都能够得到暗中的提拔,大多数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世人称赞研究经术喜好古文的读书人为“朱派” 。朱筠常年考古,爱好金石书法,可以说用来佐证经史。写文章仿效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他在书法方面能够通晓六书,具有隋朝以前的风范体格。藏书有万余卷,家中坐客满堂,谈论辩驳让很多人倾倒。所到过的名山大川,他搜集奇异观赏胜境,被都地士人流传吟诵,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朱先生为人坦荡,待人接物坦率直诚。他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爱好结交朋友,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别人若有过错,他也加以隐瞒,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获得名声。他家从早到晚
10、,不曾断过宾客,他与宾客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记(的能力)不曾衰退。他时常在闲暇时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劝勉他们做学问要先识字,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真是恳切深厚,先生离开后人们敬爱思念他。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命题分析 1题型相对稳定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形式。这一命题形式,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息量,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
11、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的考查趋势。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文言虚词, 考试说明规定考查 18 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 “而” “乃”“其” “之” “为” 。思维建模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或单独列题,或在翻译题中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须依据具体语境思考。1分清虚词、实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有些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在不同语境中用法不同。2掌握基本用法由上题可以看出,同一个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作虚词也具有多种用法。高考复习时必须掌握住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熟记在心,用起来就
12、会得心应手。3分析语法特点与实词相比,虚词在文言中的语法功能更为突出,更加重要,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例如“之” ,它作为结构助词可以有如下用法: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注意标志性词语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提高准确率。如表示被动的“见” “为” “为所” “于”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 “是”(如“唯利
13、是图”)等。此外还有表示时间的“既而” “已而”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何如” “奈何” “若何”等也应熟记。在实际解题中,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把虚词的连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淆。如“虽然” ,在古汉语中有这样几种意思:虽然这样、即使这样。用今义释古义。如把“始皇既没”的“既”解作“既然” ,其实, “既”在句中是“在之后”的意思;把“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中的“无”解作“没有” ,其实它是“无论”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 洛书 ,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 通书 西铭 ,叹曰
14、:“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 A 项,前一个是代词,译为“他” ;后一个是副词,表猜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B 项,均为介词,在;C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 项,均为介词,把。答案 A【参考译文】曹端,字正夫
15、,是渑池人。永乐六年考中举人。五岁时看到河图 洛书 ,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 通书 西铭 ,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 ”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 ”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代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
16、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 ”考场问题聚焦:不通语法,不明句间关系(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截冠雄鸡志李 翱翱至零口 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 ,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
17、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也。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由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秉精气,义而介者焉。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由是观天
18、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选自李文公集卷五)【注】 零口:地名。营群:寻其群体。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现场答案采样:答案问题找一找:_ 追求满分做一做:_答案问题找一找:A 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B 项,与“也”字连用,表判断;在句中,表提顿。C 项,代词,代截冠雄鸡;动词,表示“到” 。D 项,介词,相当于“于” ;助词,放在形容词后做词尾,表示“的样子” 。追求满分做一做:A【参考译文】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
19、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又很亲近。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像是在寻其群体,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像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像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咿的声音,它的声音很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我觉得
20、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豢养的,(却)是具备五德的飞禽。其中一种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什么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而且为什么其他鸡在一起栖息却又不让它一起做伴呢?”有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因此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也不和它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
21、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过去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说:“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具备独特禀赋精诚之心,讲义并且耿介有操守的。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尚且还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之间呢?何况朋友之间呢?何况亲戚之间呢?何况乡里呢?何况朝廷中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难道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吗?”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
22、为世人的借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某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
23、,分麾下配焉。(选自陈书 ,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 D 项,两个“乃”都是连词, “于是” 。A 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被” ;第二个“于”是介词, “在” 。B 项,第一个“因”是连词, “于是” ;第二个“因”是介词, “通过” 。C 项,第一个“与”是连词, “和” ;第二个“与”是动词, “亲附、亲近” 。答案 D【参考译文】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人。(周文育)少年时父死家贫,原先住在新安寿昌县,本姓项,名叫猛奴。(周文育)十一岁时,能够在河里来来回回游几里远,能
24、跳五六尺高,和很多孩子在一起游戏,没有人能够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并认为他很出众,便召来同(他)交谈。周文育回答说:“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长大了,(我们家)为赋税劳役所困。 ”周荟(很)同情他,便随周文育到家里,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让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而周母便(把他)给了周荟。等到周荟做官的任期满了,便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城,(带他去)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给(他)起个名字,周舍于是给(他)起名叫周文育,字景德。庐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被高祖击败,而高祖释放了他们,详情被记载在杜僧明传里。某天晚上,(周文育)住在客店里,有个商人要求和周文育博戏赌钱,周文育赢了商人,得到银子两千两。第二天(周文育)去辞别王劢,王劢问他什么原因,周文育便把卜卦及赢钱的事告诉了他,于是王劢就让他走了。高祖(当时)在高要,听说周文育回来了,非常高兴,派人去接他,给了(他)很多赏赐,(并把他)分配在军队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