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讲-研究选题.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23185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研究选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四讲-研究选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四讲-研究选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四讲-研究选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四讲-研究选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研究方法 第4讲 研究选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请你告诉我,从这里开始我应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儿?”猫说。 “我无所谓。”爱丽丝回答。 “那走哪条路都无所谓。”猫回答。,爱丽丝与柴郡猫(Cheshire cat) 爱丽丝漫游奇境,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选题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从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自己提出问题,3,不仅是定题目和定范围,

2、选题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和精心策划选定题目即表明形成大致轮廓) 研究始于选题而非选题后选题本身是研究不可或缺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部分选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意义重大,选题工作量约占总体工作量的20 选准了论题,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论文失败常在选题时注定 关系到论文研究的方向、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决定着研究成果的水平、价值及发展前途,必然付出的时间代价和精神成本,4,学位论文的选题有导师指导,但绝不可过于依赖导师,自己不作独立思考少了辨析、识别、提炼问题的重要一环,会让后续研究困难重重 对研究生而言选题最困难。但实际上可供论文研究的问题是无穷尽的(一开始找不到,只

3、是因为对现实的管理问题缺乏敏感、了解和深入思考,对文献不够熟悉)。只要精力专注,方法正确,总可以找到,5,一、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研究问题 research question/issue,研究主题 research subject/topic,一项通过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与日常所说的“问题”相似(尤其社会科学),但通常比后者更具体/集中/明确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土地产权对农户生产投资的影响”,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比相对宽泛,更具有一般性 如,农业社区发展、农民收入、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6,二、什么是好的研究主题选题原则 1、引发和满足人

4、的好奇 研究者的基本素质好奇心强(对不可思议追根究底) 好奇一方面来自对新理论的追求;另一方面来自对实际管理问题的关心 2、创新性 好奇之事可能别人早已解答只有前人研究的空白才是我们的研究任务 判断选题优劣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 对管理研究创新的理解: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新的管理理论/学说/方法运用已有理论方法解决新问题将前沿一般性理论与情境结合,创造性地发展 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从“继承性发展”着眼,7,3、趣味性 趣味性求知的兴奋心 好奇心理性和探究原因,兴奋心感性和意外轰动性(如“人肉搜索”) 好奇心强的人才适合做研究者,仅凭趣味容易浅尝辄止 找不到不可思议,至少保证趣味性 缺乏兴趣的研究很难出有

5、成效的成果 有吸引力的题目一定是既奇妙又有趣的“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vs“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应用研究”vs“企业ERP失败原因及对策研究”,二、什么是好的研究主题,8,4、小题大做 “入口小,纵深大” 切忌贪大求全研究生易出现“大题目、小文章”偏向。如,“中国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我国企业” 小题目没什么研究的?大题目入口太宽,面面俱到只能泛泛而论,无法深入 好题目入口狭窄,纵深开阔别人不易见,有洞察力的研究者能发现新大陆。说清楚或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构成研究工作的贡献,有进展 硕士论文受研究时间限制,还须新颖避免重复“窄小精深新特奇”,“忌大、忌广、忌空、

6、忌泛” 偏爱大选题的原因企图心大;敷衍了事图省事,二、什么是好的研究主题,9,“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棉花生产的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棉花浇灌技术的经济研究” 到哪里找入口?不需急于限定,从文献一步步聚焦深入 常见方法:细化研究视角,如“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上网成本对网络购物影响研究”;细化研究环境,如“家长式领导与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关系研究”“narrow get you in,broad keep you on”“入乎其内,故能研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一、什么是好的研究主题,10,5、价值 理论

7、或现实价值(积极的作用),唯知的/世俗的,精神的/物质的 有价值的重要特征:研究寿命周期长(“够吃n年的题目”)处于前瞻性的、本质性的、纵深较大的领域 6、主流 不选几乎无人关注的边缘课题(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跟着别人顺便改变世界) 跟踪主流可使很快走到研究领域的前沿,通过怀疑和否定大家的学说和观点可使较快得到同行的关注 7、一句话能说清 好题目必定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触及本质 题目过长或解释不清其实是因为没有把握本质其他原则:擅长胜任;和自己职业相联系,一、什么是好的研究主题,11,三、研究问题的来源 1、阅读相关文献 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书籍书评 “述评文章”特别有用;

8、学位论文有类似好处,还能学习到研究方法;书籍信息较陈旧,但包含全面理论梳理;书评给出知识贡献度的评价 已作了哪些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哪些领域上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自己能做什么? 围绕文献阅读产生的研究角度:为其他研究人员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采用不同方法或不同样本重复某一项研究;思考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取样中的不同表现;运用现有知识对新情况做出解释;对以往研究中出现的意外发现和矛盾现象做出探索;对某些研究成果提出质疑,12,2、参加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上的信息往往是最新的。可把握同领域其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可和著名专家建立学术联系 专家大都乐意自己的研

9、究得到拓展 3、与专家和同行交流 4、个人工作实践或与研究成果潜在用户的交谈 5、学术期刊外的各类其他媒体 研究门户及社团网站、政经类杂志、报纸、电视节目研究生重要选题来源导师的建议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正在进行的课题相结合,二、研究主题的来源,13,四、选题过程,14,1、识别宽泛的研究主题(领域) 找题目好比找工作画圈,顾盼徘徊 找题目首先确定大致范围组织还是战略?人力还是信息系统? 勿将“主题(领域)”和“问题”混为一谈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哪一级政府?原因、后果、途径?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深入其中了解体验。在范围顾盼徘徊基础上,

10、进行现象层次的顾盼徘徊。(组织-龙虫说)现象调研基础上找到常识上解释不清或直觉上不对处可能的题目(教育方式?团队领导形成机制?) 选题两层次:选定研究主题具体的研究题目理论徘徊 现实徘徊,三、选题过程,15,2、研究问题辨析 问题提出过程对研究主题进行问题分类、问题定位和变量筛选过程 关键辨析三大要素:分析单位/研究聚焦点/时间维度确定研究视角和切入层面聚焦到研究问题 (1)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 研究对象或要素(被描述和分析的对象) 分析单位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调查对象选择与资料收集方法 分析单位划分:个人、群体、组织、项目和社会产品;个人、群体、组织、组织间和跨文化

11、;个人、二元体、团体(或部门)、组织、行业、社会 必须保持前后一致 不能随意从某个分析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分析单位,三、选题过程,16,如客车厂技术管理体系设计优化:现状/问题/设计_客车厂;实施措施-国家和行业 原因1:凑字数,单一分析单位资料不足;原因2:担心局限于某种分析单位而影响结论价值研究结果在有限范围内得到验证,便是扎扎实实地得出了别人可引用的创新成果 避免由数据导出结论过程中的分析单位错位 错位-将从某种分析单位的观测数据导出的结果,随意用于另一种分析单位得出结论如:单身职工缺勤率高(从“企业”转为“员工”) 某高层管理者在青工比重较大的甲车间获得的支持率比青工比重较小的乙车间要高青

12、工较中老年职工更支持此高层管理者,17,区群谬论 (ecological fallacy) 层次谬论、生态谬论 区群比个体大的群体、集合或体系 区群谬误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作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作结论。即假定以区群为单位得到的结果,也可以在区群的个体中得到证实 如“影响中国当前员工离职率的主要因素”IT行业员工离职率较家电制造业高IT业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较家电制造业员工高2年受教育程度高的员工有更强的离职倾向区群(调查分析单位)行业区群中的个体(结论分析单位)员工反例:家电业内部教育年限长的员工同短的员工相比,未必表现出更强的离职倾向,三、选题过程,18,简化论 还原论用低层次分

13、析单位特征来解释高层次分析单位的现象,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和特征 即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对复杂事实的解释简单化,忽略真正原因 如,员工受教育年限与离职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平均受教育年限长的企业,其离职率就高错误-员工离职率影响因素不仅限于教育年限 根本原因个人资料易得而宏观单位运行抽象模糊 用统计实证方法易趋向简化论-凸显案例研究的意义避免区位谬误和简化论的关键:保证作结论和数据分析的分析单位一致,三、选题过程,19,数据来源单位可能不同于分析单位 如:组织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单位-企业调查对象-企业中的个体(收集文化相关特征数据)基于个体数据汇总形成企业层面的特征指标

14、 小贴士如何界定分析层面?以结果变量为评判依据 (2)研究聚焦点(point of focus) 研究设计初期要不断“聚焦”,缩小研究范围 聚焦即辨析明确研究问题的过程,限定了研究者关注的具体问题领域和考察范围 从哪些方面聚焦?门类、特征和行为 门类选择门类作为研究对象 一般可直观按某种特征或状态对分析单位分门别类,选择一类进行研究,三、选题过程,20,如:个人性别/年龄/高度/婚姻状况/出生地等群体和组织规模、组织结构、地点和成员组成有形社会产品重量、形状、颜色和使用性能交互作用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 特征研究分析单位的某种特征 个人态度/价值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倾向/思维方式

15、 群体和组织目标政策/文化/管理方式等 行为研究分析单位的某种行为 行为研究往往是管理研究的重点。如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等;群体和组织行为(定价、兼并、破产、采购、销售、招聘等);分析单位间的互动行为(寻租行为、谈判过程、委托代理行为等) 三项内容本身及其之间的组合和互动机理等构成研究的主要内容,三、选题过程,21,(3)时间维度 事物随时间演化-问题界定一定需有明确的时间定位 全景快照 or 系列照(如收入水平和食品消费关系) 横剖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 某一时点的横断面研究,如企业普查,资产负债表 最常用,简单经济。缺点:无法捕捉过程和变迁;解释性研究会面临

16、时间逻辑问题 仍可用于研究发展过程(如研究工人技能提高-观测不同年龄组),但有逻辑缺陷 纵贯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 研究事件的变化和动态过程 复杂、成本高。但较有力,尤其涉及与变迁相关主题时,三、选题过程,22,纵贯研究分三种: 趋势研究(trend studies) 研究某类对象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某类企业销售额按年、月的变动情况。在不同时刻(点)观测不同样本(同一总体) 同期群研究(cohort studies) 又叫世代研究。研究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如企业中按年龄段或按专业分类的主体属性或特征变化过程。注重某一类型而非某个体的特征。

17、在不同时刻(点)可调查不同的人,只要属于同一类型 追踪研究(panel studies) 研究同一批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与同期群研究比较不同时刻都跟踪同一组样本,三、选题过程,23,三、选题过程,24,三、选题过程,横剖还是纵贯取决于研究问题性质和可操作性 纵贯研究特别是追踪研究可提供精确的动态数据,但缺点:个人答案和行为可能受到前测影响;样本会减员;周期长、费用大、困难多 上述辨析实际上是对管理问题在空间时间方面作出限定漏斗式筛选,3、研究问题初选 Problem formulation“问题提出”+假设 初选-寻求创新点和提出假设的过程,25,4、可行性判断 数据和信息的可用性 研

18、究计划的可操作性 完成研究的时间限制 拥有研究所需要的技能 足够的资金支持 5、价值判断 必要性和重要性 谁排第一?严谨的研究者不会对自己的题目和成果使用评价性词语必要性是客观的,重要性易带主观色彩。选题的价值判断主要在必要性上,三、选题过程,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价值大小,26,三、选题过程,6、研究问题的陈述 对所研究问题做清楚、完整并简洁的描述研究开始的标志 (1)问题表述要完整清晰 至少要用一个或多个合乎语法的完整句子来表述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社会福利与孩子的工作态度研究经济专业的学生:消费者购买转基因食品研究管理专业的学生:外部条件与生产效率研究 有必要把上述不完整的表述用一个或多个

19、完整的句子加以扩展,来构成对研究问题的描述父母的社会福利对子女工作态度的影响转基因标签对消费者食品需求的影响工作的环境条件及心理影响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27,三、选题过程,(2)思想表达要准确 不能含糊不清、词不达意,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别人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否则影响研究工作的基本可信度。如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本研究拟在我国西部地区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以研究其独立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创新能力的具体建议。” 给出很多明确的限定什么是所要研究的?什么是可能做到的? 建议多看学术期刊上文章的摘要或内容提要“本文的目的是”“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以”,2

20、8,三、选题过程,(3)文字表达要精准 要舍得在文字润色上下功夫,去掉冗辞废话,更加简洁清晰,进一步提炼升华思想追求完美,借用词典等工具书用更准确的词汇代替原来的词汇; 运用专业术语和学术语言准确描述,避免通俗化表述; 尽量使用精炼的短句,将长句子拆分成短句; 谨慎使用修饰词,如“著名”、“显然”、“可能”、“完美”、“明智”等; 请别人阅读,用人之眼察己不足,29,三、选题过程,7、假设树 研究问题一般还需细化为一系列假设 研究问题研究的核心假设或最高层次的假设 从不同视角和层次的研究,形成一个层层叠加分枝散页的树状体系“假设树” (1)假设树研究问题的结构化表述 犹如一把智力钥匙,开启一条

21、有效路径去准确地捕捉题材、收集数据提高搜集信息的质量和效率 有了假设树,论文或研究工作就有了明确的进度。研究工作可按假设树结构,层层深入。后续论证从底层着手自下而上进行,同时从最高层着眼,始终把握所论证的底层假设在核心假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只要假设树站得住脚,后期修改只是局部而非体系变化,30,三、选题过程,(2)假设树构造思路,三层假设,“跨国公司新设立国外分公司后,其股票增值幅度视该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比重而定,比重愈大,增值愈大”。,31,三、选题过程,(3)构造假设树应注意的问题 假设树(研究主题的结构化表述)工作(思考)提纲要有创新设想,有初步但明确的答案提不出自己的答案,就无法构造假设

22、树如研究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关系。第一层:“社会资本形成与类型”“社会资本对经济人的行为影响”“我国社会资本对风险投资发展的影响”第二层:“社会资本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分类”、“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等问题:只说明打算研究哪些问题,没有说清贡献或创新点,32,三、选题过程, 任何一层假设的表述都应是假设的形式,即变量间关系的陈述语句。各层假设都能找到成对的变量。且还表述变量间的关系,正或负相关。 下层次假设一定要支持上层次的假设。如:上例:一层假设主题的两部分二层假设正反两面论证无形资产导致收益增加反例:主题“企业的核心能力需要和组织模式匹配” (不逐层深入) 一层假设“能力存在于各部分之中”,“

23、不同的组织模式有不同的能力”二层假设“组织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能力”、“不同模式的组织,其核心能力结构不同”等。,33,三、选题过程,反例2 上下层脱节或转换话题上层假设“大量定制生产的效率较高”下层假设“大量定制生产提供质量较高、成本较低的产品”或“大量定制生产更重视顾客需求,更能赢得市场” 研究生论文,假设树中的操作假设可以作为研究工作的创新点,而各层次的假设构成了研究工作整体的论证框架,同时显示创新点在此框架中的地位 无需对每个操作假设都进行实证研究,一篇研究生论文一般能对2-3个操作假设加以实证验证就很不错了,34,五、研究选题及相关写作的要诀 1、两向量法 依据原则:科学理论的本质是说

24、明变量间的关系,并利用其中的一些变量解释和预测其他变量 两向量法: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用两者间关系的一个陈述句构成研究选题,确定因变量,坚持“问题导向”发现特别现象,如“人员流失现象”文献回顾,聚焦问题,探讨研究必要性确定可能的因变量,如“人员流失率或离职意愿” 通过理论分析影响管理现象的因素,提炼自变量如工作压力、个人价值观、劳动力市场因素可能成为自变量选择主要因素(同时发现可能的中介和调节变量,如产业因素),35,四、研究选题及相关写作要诀,确定题目两种典型表述:一是表明两变量,如“工作压力对企业技术人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二是只出现因变量,如“IT企业技术人员离职影响因素研究”,2、坚定

25、立场 避免举棋不定对问题不深入,出概念而不是出命题,“熊瞎子掰苞米式” 掰开了揉碎了,而不是只端详只联想不切开 立场研究目标所在 并非完全固化,而是在一定期间内不转移目标 基本原则亮了东方再亮西方,36,四、研究选题及相关写作要诀,3、逆向写作和重点突出 传授知识的思维和创造新知识的思维的差异:, 顺序写作 VS 逆向写作 教材先界定知识领域,给出内涵、外延、分类和特征等,然后展开依次叙述。可先编提纲,边写边加深认识 论文问题未辨析清,没有基本假设和创新点,只选定研究领域(题材)就动手 论文的正确写作顺序脑海中先有“初步结果”(创新观点/主观答案-主题)框架、内容和取材以此为主线筛选 研究计划

26、也要按此思路写作不能只说明准备研究什么,不表明自己的新观点,无从判断价值,37,四、研究选题及相关写作要诀,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预测模型”研究计划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及应用多目标评价模型及应用DEA评价模型及应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创新方面?模型能解决的新问题?实证论证哪些问题?,38,四、研究选题及相关写作要诀, 系统完整 VS 重点突出 教材重系统完整 论文首要目的不是让读者看懂接受,而是说明创新点何在,且让人体会创新点是有足够份量的,值得去研究 写作过程始终抱着应对“答辩”的观念重点突出“逆向写作、重点突出”原则贴合工科思维实验或运算做出结果后才动笔,取材和内容组织都围绕实验结果亦即创新点。管理学科也理应如此,通过观察思考结果找到问题和假设,开始写作论文是后续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