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 引言 3一、引言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一)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有关研究综述 3(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4(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三个问题 5三、方法概述 .7(一)描述性统计方法 7(二)方差分析 7(三)非参数回归估计 8(四)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9(五)二分类 Logit 模型 .10四、本文创新与特色 .11第二章 项目介绍及变量选取 11第三章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 13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13二、心理健康状况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15三、地区和性别差异 .16(一)浙江和甘肃老年人各种心理状况的
2、比较 16(二)男性和女性各种心理状况的比较 17第四章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17一、心理健康得分的简单比较 .18(一)人口统计因素 18(二)居住状况因素 20(三)经济状况因素 21(四)身体健康因素 21(五)精神生活因素 22(六)家庭关系因素 22(七)结论 23二、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的影响 回归分析 .23(一)模型 1 .24(二)模型 2 .25(三)模型 3 .25(四)模型 4 .26(五)模型 5 .26(六)模型 6 .27(七)结论 27三、对特定心理状态的 logit 回归分析 27四、总结 .29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29一、浙江和甘肃老年人心理健
3、康总体状况 .29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因素 .30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政策建议 .30参考文献 32附表 331、教育程度的转换 .332、指标及其说明 .343、六类指标对心理健康程度的简单分析表 .384、部分原始问卷:家庭基本信息部分(余略) .44致 谢 5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CHARLS 数据摘要:随着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死亡率的降低,我国已经逐渐出现了相对较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1)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如何?(2)主要有哪些因素影
4、响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如何影响的?(3)一些主要的老年人心理问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利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辅助使用 R 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回归估计、一般线性回归、二分 类 Logistic 模型等等,利用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CHARL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08 年数据,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选取 CHARLS 2008 年数据中超过 60 岁的老年人作为分析对象,构造了“ 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心理健康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
5、女性,浙江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明显地高于甘肃省等。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找出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在不同因素上的分布特征,通过非参数回归拟合出部分因素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更加复杂的关系,从而初步判断各因素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 经典回归模型考察在控制不同自变量前提下,一些主要因素的影响机制。对于第三个问题,针对老年人出现较多的心烦、睡不安宁等问题,采用 logit 模型计算主要因素对这些具体心理问题的影响特征。这里还考察了哪种情况下老年人充满希望的概率最高。研究发现,兄弟姐妹是否去世、配偶以外是否有人照顾等因素显著地影响“是否很愉快 ”,体现了社会支持在老年人
6、积极心理中的重要性。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没有子女、配偶外没有人照顾、不参加社交活 动 的老年人容易睡不安宁。没有子女的老年人还容易出现心烦的症状。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希望政府政策能对甘肃省等西部地区的老年人更多关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养老保障体系。考虑到无论本身教育水平高低或子女教育水平高低都能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本文也希望教育事业能够更加完善。在政策逐步完善的同时, 针对日益严重的老 龄化问题,本文也倡 议建立一支专业的老年人服务队伍。本文的分析包含三个创新和特色:(1)权威的一手数据;(2)综合使用了各种统计方法,逐步深入、逐层解剖, 逻辑清楚。 (3)本文针对老年人存在的主要
7、问题,从积极情绪、睡眠问题、 负面情绪方面进 一步建模,全面且有的放矢。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数据量和指标限值,本文肯定不能 够全面考察到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方面面。对于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根源还需要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关键词:老年人,非参数密度估计,二分类 Logistic 模型,影响因素,一般线性回归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ing decline in the birth rate and the reduction of mortality, China has gradually emerged relatively serious
8、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issues of concern include: (1)How is elderly peoples mental health? (2) What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How to influence? (3) Some major pro
9、blems of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will be subject to what factors? For solving the questions above, this paper analyzed 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supporting the use of R software,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alysis of variance, 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generalized linear regre
10、ssion, Binary Logistic model, and so forth; based on the CHALS-“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2008 data from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factors were analyzed.For the first question, the paper selected elderly people over 60 year
11、s old from CHARLS 2008 data as an analysis object , and constructed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score“ indicato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se data,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ntal health high and low groups, older mens score was higher than womens, ZheJiang Provinces average score was sig
12、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anSu Province and so on.For the second question, this paper fou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tribution on different factors though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n, used 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to fit some mor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e the fac
13、tors and mental health scores, and find the preliminary judgment of the factors which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tryed to find the major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mechanism by classical regression model and investigated in control of different variables.For the third question, f
14、or the elderlys upset, restless sleep and other issues, this article calculated the impact of these specific featur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using the logit model. H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the elderly hopeful highest probability. Study found that “whether the deceased
15、brothers and sisters“, “whether someone other than a spouse to take care“ significantly affect “feeling pleasant,“ social support in the elderly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case of other factors being equal, no children, no one to take care of spouses, not to participate i
16、n social activities, the older people would be restless sleep. Older people without children also prone to upset symptom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we hope our government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policies such as the western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more elderly care,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
17、ty system, especially the pension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evel of education regardless of their own or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score, the paper also hope that education could be more perfect. Gradual improvement in the policy at the sa
18、me time, agains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aging problem, we have also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eam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This analysis includes three innovations and features: (1) the authority of the first-hand data; (2) the integrated use of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meth
19、ods, and gradually in-depth, layer by layer anatomy, logic clear. (3) This papers main objects are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the positive mood, sleep problems, negative emotions further modeling, its comprehensive and targeted.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As the amount of data an
20、d indicators limits, this article is certainly not able to fully investigate all aspects of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sychological root of the problem for the elderly also need to be more detailed, more in-depth research.Keywords: Old people , Non-parametric density estimation , Binary Lo
21、gistic model , Influencing factors , General Linear Regression本科毕业论文(设计)3第一章 引言一、引言随着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死亡率的降低,我国已经逐渐出现了相对较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根据国际社会通例,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总人口 7%以上或 60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10%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 1。那么在研究中如何界定“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 60 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 65岁是分界点。我国界定 60 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
22、60 周岁以上的公民。 ”我国历来称 60 岁为“花甲”,并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具体就年龄阶段而言:45 到 59 岁为老年前期,称之为中老年人;60 到 89 岁为老年期,称老年人;90 以上 为长寿期,称 长寿老人;而 100 以上称百岁老人 2。本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 60 及 60 岁以上的称为老年人。因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高生育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以及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国家。根据 2010 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报告,目前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 12.5%,预计2050 年将达到 3
23、1%3。按照 这个趋势,我国的老 龄化 问题将趋于越来越严重。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幸福感问题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幸福是一种感到满意的愉快体验,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按照 Diener(1984)等学者的定义,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 ,简称 SWB)是指人们从主观精神层面感受到的幸福,是一个人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通常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 4。老年人心理健康是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1 危珊珊.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J. 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7(3).2 王
24、嫦娟. 上海社区独居老人心理需求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 20113 摘自“张风,李宗华:关于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的综述J. 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 4 期”. 原文来自“国际在线(北京):2050 年中国老年人将占三成N. http:/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试图挖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并试图找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有关研究综述根据对现有文献的综述,有大量学者重点研究了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实际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同时还研究了老年人心
25、理健康的城乡差异、年龄差异、性 别差异、学历差异、地区差异等等,从提高老年人满意度的途径入手,希望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等;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群体,有大量学者也研究了社会支持中的老年人社会交往的情况,社会交往是指平时与儿女、父母、 亲戚朋友等之间的联系。根据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整体上我国老年人生活的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情感体验中, 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吴振云、李娟和许淑莲(2003)在对 441 例年龄 55106 岁集中养老者和 1010 例年龄 5596 岁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者中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善的趋势,年龄差异不显著,且居家养老
26、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集中养老者 5。宁波大学的汪莹、李安彬和陈传锋(2007)研究发现,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北京市普通老年人一般水平,宁波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相关 6。北京理工大学的岳春艳、王丹和李林英(2006)等人的研究中发现,总分为 50 分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总分为30.829.19,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且男性老年人好于女性,有文化老年人好于没有文化者。4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jingJ.Psychology Bulletin, 1984, 95(3):542-575.5吴振云,李娟,许淑莲.不
27、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1:713-715.6汪莹,李安彬,陈传锋.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06:35-40.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其中主观支持的相关性最高,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键 7。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李德明和陈天勇(2006)认为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生活满意度较高,其心态随年龄的增高而更趋于平静满足,但独居和绝对空巢老人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8。(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概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
28、题主要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是由老年人内在的人格和多年形成的应对方式决定的,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影响。其中关于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的研究受到大多数学者的热衷。自上世纪 70 年代,精神病学中引入了社会支持这一概念,后来它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由于理论范式、研究内容等的差异,对于社会支持的界定,各学科之间甚至同一学科内部并未达成共识。Caplan (1974)认为社会支持是持续的社会集合,该 集合为个体提供有助于认识其自我的机会,并使个体对他人的期望得以维持,构成这个集合的具有支持性的他人会在个体需要的时候,向他提供信息或认知指导
29、,以及实际的帮助和情感支持 9。Cobb(1976)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 10。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大体上可以整理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会中所获取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也包括个体向他人主动寻求的各种帮助。关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不同学者做了一些探索。李建新(2007)基于 2002 年的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在考虑人口社会特征和身体健康变量的情况下,应用 Stereotype Ordinal Logit 模型,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考察了社会支持对中国7岳春艳,王丹,李林英.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
30、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8:53-55.8李德明,陈天勇.认知年老化和老年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06,04:560-564.9李国栋,韦柳琴,高校生命教育社会支持系统问题研究J. 华章, 2011(35)10 Cobb S.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76, 38: 300-31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6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1。陈
31、立新和姚远(2005)为了探究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再适应量表(SRRS),对武汉市随机抽取的 442 位 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主效应和缓冲作用,在有轻度及以下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较多邻居、同事、家人、经济和活动支持能显著改善男性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多朋友、同事和活 动支持能显著改善女性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有中度及以上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较多家人支持和较多安慰支持能分别显著改善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2。此外,南开大学的吴捷(2010)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得出,仍继
32、续参加工作的老人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退休后在家休息的老人,仍 继续参加工作的老人的社交孤独得分显著低于退体的,且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社交孤独与情绪孤独体验越少,主观幸福感越高第四章城市老年人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探索性研究观幸福感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13。黎春虹(2005)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苏州市彩香新村,对所有大于 55 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 t 检验、F 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在对苏州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下发现, 苏 州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没有男女性别差异,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差,随文化
33、程度提高而先上升后降低的,随经济收入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男性老年人更趋向于成熟的应对方式 14。李金平(2005)通过调查参加晨练和不参加晨练的两组老人,应用 t 检验 、F 检验、HotellingTZ 检验、典则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得出:参加体育锻炼 的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锻炼老年人的整体心11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03:50-60.12陈立新,姚远.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5,04:73-78.13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14黎春虹.社
34、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5本科毕业论文(设计)7理健康;且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整体幸福度水平优于非锻炼老年人 15。(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三个问题从以上综述来看,目前研究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文章较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各方面也研究的比较透彻,但是从老年人情感出发,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文章并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文章只是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与某一种因素的关系,比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与居住模式的关系等,但是各种因素之间存在互相的影响,很少有文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 发,借助北京大学社会 调查 中心 charls 项目组 2008 年对浙江省和甘肃省老年
35、人的调查数据,试图验证以上的部分结论,并重点解决如下三个问题:(1)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如何?(2)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如何影响的?(3)一些主要的老年人心理问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对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以期待以此为基准,为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提供方向和途径。15李金平.参加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幸福度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本科毕业论文(设计)8图 1.1-a 论文研究框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9图 1.1-b 论文研究框架三、方法概述本文涉及的统计方法包括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方
36、差分析、非参数回归估计、一般线性回归和二分类 logit 回归模型等。(一)描述性统计方法主要采用均值、方差、频数、直方 图、 频数图等常用统计工具,直观对统计结果进行基本分析。(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主要考察某分类变量对连续型变量的影响显著性 16。假定某指标有 个水r平,将水平为 下的实验结 果 , , 假定 为来自第 i 个正态总体iA1ix2iinx的样本观测值 ,其中 、 均未知,且每个总体 相互独立,考虑线性统2(,)iiXNiiX计模型(1.1)2,1,.;,2.(0)ijijijxirjn且 相 互 独 立其中 是第 i 个总体的均值, 是相应的实验误差。 检验 如下假设:iij
37、01212:=.:,.rrHH不 全 相 等根据推导可得到如下单因素方差分析表:表 1.1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比 P 值因素 A 1r21()rAiSnx1ASMrAESp误差 n21()irEjiij En16 薛毅. 统计建模与 R 软件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0综合 1n21()inrTjijSx其中: , , 服从 分布。根据 P 值可以判断1irjixx1inijiAEMSF(1,)rn因素 A 不同水平下的均值是否有明显差异。本文界定如果 P 值小于 0.05,则认为因素A 对连续型变量有影响。本文中主要使
38、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判断某个因素是不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显著因素。(三)非参数回归估计非参数回归估计 17方法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因素进行拟合估计,以探究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详细影响情况。参数估计 18是假定数据总体服从于某一已知类型分布,如假定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为正态分布等等。一旦参数确定,则密度完全确定。但实际上有些时候的分布无法根据事先假定确定。这时就不能事先假定一个特定分布 类型,需要非参数方法来进行处理。非参数方法可用于密度估计和回归估计,其对样本的处理方式比较相似。不同在于密度估计是估计单个变量在不同取值下的分布概率,而回归估计是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目前常用的非参数密度估
39、计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直方图、核密度估计、最近 邻估计等。相比较而言,回归估计也主要包括核估 计和最近邻回归估计,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核函数的不同处理方式。直方图估计法被广泛应用,具体操作是按照固定组距确定分组方式,将一组数据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分组,并计 算在每一组中数据频数或者频率,进而判断数据的大概分布情况。直方图密度估计可以根据下式估 计得到:17 屈文建,熊国经. 非参数密度估计法比较分析及应用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08, 39(4):468-472.18 Luke Keele: Semiparametric Regression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40、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8.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1(1.2)1 11()()()2 2Ni Ni ihist iNiiIxhIxhfxI 其中,N 是总 的样本个数,h 是窗宽, 表示样本数据中满足()ixh的样本个数。ix该方法简单直观,但在处理多维数据时计算十分复杂,而且数据的大小范围需要事先给定。由于每个分组是相互隔开的,密度估 计结果曲 线不光滑。 针对这些问题,Rosenblatt(1956)对直方图估计方法做了改进,Parzen (1962)随后研究了固定带宽的核估计方法。核估计方法与直方 图估计法不同在于,它事先不按照固定组距将数据分割,而是让区
41、间随着估计的点变动,使得估 计的点始终处于区间中心。则被估计点的估计值由该点附近的样本根据核函数计算得到,表达式如下所示:(1.3)1()NiixfxKh其中,h 是核估计的带宽,N 是总样本个数, 是核函数。核函数体现了被估计点()与周围点的关系。如果核函数的目的是计算在每个片段内的加权样本个数 19,则得到的结果是密度估计。如果核函数的目的是考察每个片段(该点窗宽内的片段)内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则是非参数回 归估计。如 对年龄而言,主要试图了解某一年龄点上心理健康得分的估计值。为方便 计算,本文采用均 值函数作 为核密度函数。例如 试图估计 60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 则取年龄范围为
42、(60-h,60+h)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的平均数作为估计值。其中 h 为窗 宽。本文的非参数回 归结 果根据 R 语言编程计算得到。19 “加权样本个数”的解释:对于直方图而言,是计算在每个组距内样本个数;对于平均分布的核函数而言,无论离片段中心多远,其样本点都计数为 1;而当核函数不是平均分布时,片段内的每个样本点会被加权,其权重是根据核函数分布确定的,例如如果在一个片段内有三个点,其根据核函数得到的概率分别为 0.5,0.3,1,则其加权个数为 1.8。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2(四)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基于高斯马尔科夫假设,假定被解释变量不仅受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的影响,而且受无法预
43、知的随机干扰项影响。并假定随机干扰项服从零均值、同方差的正态分布,解释变量为确定性数值。由于残差是连续型分布,解释变量被认为是确定性数值,故被解释变量理应也服从一个连续型正态分布。所以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仅适用于被解释变量为连续型数据的模型。 这里主要用于探究各因素对心理健康总得分的直接影响机理。(五)二分类 Logit 模型采用二分类 logit 模型 20探究主要因素对一些重要心理问题的影响情况,比如在何种情况下,抑郁的概率比较 大等等。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均为连续型数据,可以基于高斯假设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或极大似然方法估计参数,也可以根据残差来判断模型估计的好坏。但当
44、被解释变量为分类变量时,高斯假设不再成立。而 logistic 回归模型适合这种问题的处理。例如对于一个有两个 结果的随机试验,假定成功的概率为 ,失败的概率(1)PY为 1- 。则可以建立如下形式的回归模型:(1)PY(1.4)(1)lnTPYX此时的被解释变量为实数集内的连续型数据,可以采用类似于简单回归函数的方法进行分析。但不同的是,上式的被解释变量是不可观测的,而是假定 为 Bernoulli 分布的一个参数,因此不能用简单 回归的方法来求解。因 为 上式左侧函数被称为 Logit 函数,故被称为 logistic 回归模型(或 logit 模型),是广 义回 归模型的一个特例。估计得
45、到参数估计值后,即可得到 Y=1(成功)的概率20 吴喜之. 复杂数据统计方法基于 R 的应用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3(1.5)(1)TePYX即根据这个模型可以了解特定解释变量的变化对被解释变量发生某个事件的概率的影响。由于 logit 模型的形式不同于 简单回归模型,不能通过 T 检验判断每个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故一般情况下,Logit 模型采用 Wald 统计量检查某个变量是否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本文中,当 Wald 统计量拒绝原假设的概率小于 0.05 时就认为有明显的影响。从 logistic 模型可以得到(1.6)(1)(1)(1)l
46、n/i i iPYPYYPxx即自变量 的系数 可以解释为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事件 发生的概率与不ixi发生的概率之比(简称“ 发 生比” 21)会增加 。%i本文的数据处理处理、模型计算分析主要采用 SPSS19.0 软件完成,部分描述性分析、绘图过 程和非参数拟合 过程采用 R 软件完成。四、本文创新与特色本文从老年人问题入手,第一部分首先综述了我国老年人现状,以及主要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三个问题 ,对所使用的方法也进 行了详细介绍;第二部分对本文的数据来源进行说明,详细介 绍了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以及构建了本文所考察的主要对
47、象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指标,整理了所需要的六个因素;第三部分,对甘肃省和浙江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让读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认识;第四部分,从描述性分析入手,找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的主要因素,再通过回归分析找出这些因素的主要影响方式,在此基础上,还通过 Logit 模型对老年人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21 参考:美Scott Menard 著,李俊秀 译. 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第二版) M.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 7 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4总结全文,回答第一部分提出的三个问题。本文在整理和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
48、影响因素方面做了一些创新性尝试,具有一定特色,具体包括:(1)权威一手数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组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对中国老年人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搜集。相对而言,可信性更高,根据此数据得到的 结论更可靠。 (2)通过均值比较、非参数回 归、经典线性回 归模型等综合分析一个问题,逐步深入,逐步解剖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因素,线索明晰, 对结论的结果更加有说服力。 (3)在 Logit 模型的基础 上对老年人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 行重点研究,探索什么因素让老年人有积极情绪,什么因素会让老年人睡不安宁,什么因素会让老年人有负面情绪,全面且有的放矢。第二章 项目介绍及变量选取本文利用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 2008 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2。CHARLS 在北京大学、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美国老年问题研究院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资助下,旨在收集一套代表中国 45 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高质量微观数据,用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推 动老龄化问题的跨学科研究。CHARLS 于 2008 年对甘肃省和浙江省进行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