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类型王洪伟:黄河文明研究丛书总序.doc

  • 上传人:myk79025
  • 文档编号:4321763
  • 上传时间:2018-12-23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3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王洪伟:黄河文明研究丛书总序.doc
    资源描述:

    1、 黄 河 文 明 研 究 丛 书 总 序这无疑是一场颇具打捞历史、挽救传统意味的学术行动。世界古代文明因水而兴。公元前 2000 年前后,浩瀚阔大、纵贯东亚大陆东西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渐渐兴起一种惊殊人类历史的文明类型,兼容吸纳周边先进文明元素发育成熟之后,反身向周边地区辐射扩张、反哺渗透,凝炼融化为华夏文明之中心内核、根脉。所谓“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长期以来即为中华文明生成起源之概说黄河流域中原地带被比拟为东方文明的摇篮(何炳棣语)。无论这种“中原中心论”在后来遭遇怎样的非议,黄河流域在华夏文明生成时期的主导地位在在不可抹杀。由于独特的“吸纳-辐射”文

    2、明生长机制所蕴含的强大凝聚力和成长活力,以中原文明为核心的华夏文明成为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中唯一连续延续的伟大文明。特别地,自夏商周到秦汉唐宋之间,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作为“天下之中”,创造生成出城市(特别是都城)、国家、文字、生产工具和技术、艺术等繁盛丰厚的物质、制度及精神文明资源,奠定了华夏文明至今连绵不绝的文化谱系。黄河文明之于华夏文明的创始性、根源性、主导性及重要性无论如何表述都不为过。但自宋代以降,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迁北移,黄河流域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主导地位渐趋滑落,风光不再。元明清自不待言,新中国成立继其后,繁盛一时的黄河流域渐次沦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落后、

    3、边缘或“被帮扶”地带,一蹶不振,终于形成一条横亘华夏东西的宽阔的“塌陷带”。非独有偶,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自上而下启动的改革开放政策风行三十余年,诸多国家发展战略环绕这条阔大的“塌陷带”,自东部沿海“特区”,而“振兴东北”,而“西部大开发”,而“中部崛起”,位居华夏文明根脉地带的黄河流域中原“塌陷带”,似乎成为被国家战略淡忘的“弃儿”,在求索发展的暗河里挣扎折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长株郴、川渝、武汉等经济圈获国家首肯重视,沿黄中国腹地的河南、陕西、山西、安徽、河北、宁夏等传统黄河文明带(圈)的失落愈加不堪。长期作为中国文明的“守墓人”角色的黄河流域中游地带,面临着深度边缘化乃至“继续塌陷

    4、”的尴尬境地。历史重要性与渐趋边缘化的“塌陷”地位相悖而行,反衬出传统上零散的、分割的、纯文献的、纯人文视野的黄河文明研究转型的历史和现实紧迫性。黄河文明研究丛书,站在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前沿,观照黄河文明研究的传统领域:古陶瓷、玉器、青铜器、石砖画像、墓葬、刺绣、木版年画、古文化遗址、城池(特别是古代都城)、戏曲、名人名迹等古文化遗存的历史及当代景遇,展开深入而宏大的黄河文明再研究,不仅追求学理至真,也指向经世致用,弥合对策性、操作层面的建言立策与学理性、思辨性的理论阐释之间长期沿袭的鸿沟。黄河文明研究丛书怀抱这样的一种实践追求:不仅仅贯穿性地记述黄河流域阔大腹地的历史文化遗产,

    5、更浓墨重彩地深度分析、解释黄河流域文明历史和当下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建构迈进阐释时代的黄河文明研究。丛书诸篇以“黄河文明”作为方法,拆除掉日益精细化的现代学科之间的屏障,以面对当下和未来的“问题意识”为出发点,“赤手空拳地进入中国的历史”(沟口雄三语),从最少污染、最具中国文明积淀厚度的底层手工业、民间艺术研究为突破点,穿梭于历史和当下,带着敬畏整理、发掘和梳理我们的传统资源,带着反思和批判关注我们赖以寄托的当下田野,感受和把握整体性的“黄河中国”。黄河文明研究丛书更秉持这样的一种理论雄心:以延续传承而来的“黄河文明”实体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资源”和“中国经验”内在运作机制和变迁规则的挖掘性梳

    6、理,达致“认识中国”、“凝炼理论”的研究宗旨;以充分的“理论自觉”,着意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线索里提炼本土性的社会科学概念,开创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的历史文化学派。由是,本丛书开创一种最具开放性、包容性的研究出版体系,不预先设置“书目”,不预先选定作家,不预先确定题目,著作名录以点循面渐次展开、深化;作家群既有“文明传承”的记录者,也有因理论而理论的研究者,且不乏源自一线的“历史当事人”的声音。历史重写原本当下研究的副产品,但最终形成“黄河文明研究”的鲜明主体构成。黄河文明研究丛书可预见的第一批书目主要涵盖以钧窑系为研究范围的系列主题,着意由钧瓷载体出发探索传统文化资源内在运作逻辑及现代

    7、性转型的一般性机制,融合文化研究和结构研究、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罅隙,约以五年光阴倾入,约以十部专著面世;第二批书目扩展及整个黄河流域古陶瓷文化体系(如汝窑、官窑、唐三彩、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以空间研究追溯文化传统,从当下田野反观历史变迁轨迹,史述新著与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并重,彻底颠覆既往古陶瓷研究框架,约成十本专著;不可预见的第三批书目延伸至黄河流域原创文明的木版年画、刺绣、玉器、古文化遗址、墓葬、青铜器、戏曲、都城、杂技等时下时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深化完善丛书主旨,著作繁盛难以预估。本丛书长期规划在于从“历史侧重”向“当代研究”的转型,预计当是 2020 年之后的谋划,开启黄河流域社会主义新传统的系列典型研究及市场转型以降黄河流域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社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接续“黄河文明”的现当代景观及内在机理研究,整合系统的“黄河文明研究”框架体系,一端以典型历史或现实事件的学术挖掘梳理,解构进而建构向为文化精英们着意凭仗的前沿学术理论,以创造性、前沿性的理论建树,参与世界性的学术对话;一端为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提供真实可靠的学理支持。文明史学重构和理论建构雄心并驾齐驱。丛书主编 王洪伟2010 年 10 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王洪伟:黄河文明研究丛书总序.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32176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