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先队活动论文:思想品德课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初探思想品德教学和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向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两大渠道,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知”与“情”,然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单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就能达成目标的,而少先队活动强调的是“行动”,即体验活动,是将“知”与“情”升华为“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化、实践化,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补充。思想品德教学与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能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高效杠杆和有力支撑。 为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尝试将品德教学与少先队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感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迪
2、和熏陶,最终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下面我就来说说平时的一些尝试吧。 一、课前活动,拓宽教学空间 一堂成功的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课前大量的准备必不可少。围绕课堂教学内容 ,开展相应的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 ),能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积累直观的感性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迅速理解、感悟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苏教版五上“父母的难处”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父母总是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体验父母为家庭的辛劳付出,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用心良苦。这是一个情感性话题,把握情感,品德课程才能显示更强的生命力。体谅父母首先必须了解父母
3、,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星期,就组织学生开展“采访父母”的活动。 通过课前这番精心的实践活动,学生对“父母的难处”一课有了切身的体会。在课堂交流时,孩子们通过讲述父母每天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默默无闻地为家庭而忙,毫无怨言地照顾着我们,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通过了解父母的快乐和烦恼,知道了家庭经济来源及开支情况,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体验,对父母的体恤之情油然而生。有些孩子讲到自己最感动的事例时,竟然流出感动的泪水,从而自然地从心底发出“孝心献给父母”的呼声。 二、课中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一些课文中有不少留白。我们可利用文中的插图、故事
4、,开展小小辩论赛、小小设计师、社会实践等少先队小队活动,模拟生活,体验生活,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在活动体验中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但教学内容离开了学生直接的生活,学生缺少对劳动的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缺少对劳动者喜怒哀乐的体恤。因此尽可能要让学生真正走进劳动者,零距离贴身观察、访问,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撞击。 于是我分组开展了“当一天小交警” “我是城市美容师” “我是小小送报员” “当一天导游”的体验
5、活动,让队员通过活动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价值,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我们享受别人劳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时时想着这些劳动者,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三、课后活动,深化教学途径 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逐渐形成发展的。因此,仅靠上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就想达到教育目的是不可能的。根据品德课程的开放性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后开展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 苏教版三上“家庭的记忆” “现在我能做什么” “父母的疼
6、爱” “家庭树”都是“我与家庭”主题单元的内容。 “家庭的记忆”促使儿童对自己家庭的变化进行反思和整理,对家庭有一种动态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家庭的认同感。 “现在我能做什么”要求学生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对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步责任感。 “父母的疼爱”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家庭树”则进一步提高要求,认识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建立民主型的现代家庭关系,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
7、情,在家庭的“亲情树”下健康、快乐成长。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校根据品德课程教学进度将每年重阳节的一个月定为“清凉小学感恩月”,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如今年的感恩月以“九九重阳,一片孝心”为主题,各中队辅导员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讲述关于重阳节、 “孝”的典故,并出了一期以“孝”为主题的黑板报。节日当天,队员们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制作成书信或者贺卡,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尽自己所能,制订并坚持为父母长辈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将自己亲身实践后的感悟文章在班中进行交流。月底学校举行了“家庭吉祥物”设计大赛,“我爱我家”的故事会,“我的一片
8、孝心”演讲比赛。队员们通过精妙绝伦的设计,精彩生动的演讲,平实感人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感恩”这个主题。 总之,将少先队活动和“品德与生活”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使少先队的活动更落到实处,又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凸显。长期以来,少先队活动以它活动的趣味性、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在学生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品德与生活”则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朝气蓬勃,但它也需要积淀,需要借鉴,需要拓展。因此,我们可以从少先队活动这座宝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与少先队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做到资源共享,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成效。我们的教师也能在开发课程资源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不断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