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车不懂皇上的心乾隆帝退位前两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了个庞大使团漂洋过海访问中国。船到通州,使团成员改从陆路进京。清朝官员只供应了四抬轿子,分别给正使、副使、副使的儿子以及翻译乘坐,其他人只能乘坐两轮车。这下英国贵族们尝到中国两轮车的苦头了-此车既没有弹簧也没有座椅,更别说柔软的垫子或其他防震设施。没奈何,他们只能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盘腿坐在车板上,一路苦不堪言。当然,英国人终究是英国人,自从 1588 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独霸海上之后,就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顺便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这不,就在坐车颠簸前进、浑身骨头都快被颠得散架时,英国人的商业头脑飞速运转了起来-他们立即想到自己国家四轮华丽
2、马车的优越性,并计算着向中国出口这些四轮马车能赚多少钱,开始在日记中拨拉起算盘珠子:哇,商机来了!我们的马车又柔软又舒适,比中国马车先进不止一点点,要是回去大量生产马车卖给中国人,嘿嘿,这个庞大的中华帝国,惊人的人口,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成为我们的主顾,不就“无边钞票萧萧下,不尽白银滚滚来”了吗?机不可失,使团团长马戛尔尼立即把随船带来的一辆华丽舒适的四轮马车献给乾隆,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个免费做广告的机会-在被誉为“万园之园 ”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展示所有“贡品” ,包括这辆马车。大清闭关锁国已久,忽然有了这么一个大开眼界的机会,自然引来无数好奇的目光。可是,参观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马车车夫的座位上
3、。一群官吏围着车夫的座位转来转去,掀掀柔软的坐垫,摸摸座位的布料,瞧,座椅外套饰有这么多月牙形花边,这么多琢磨成玫瑰花的小钻石,特别是座椅的位置居高临下,毫无疑问,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坐。那么马车里的座位又是留给谁的呢?仔细研究了车门、车窗和遮帘之后,得出结论:这只能是皇后或皇妃的座位。可,赶车的人坐哪儿呢?他们百思不解。副使约翰巴罗忍不住告诉一名老太监:“不好意思,你们弄错啦!最前面那个高高的座位是车夫的,车夫后面车厢里的位置才是皇上坐的。 ”老太监微微一笑:“您以为皇上能容忍一个人的座位比他的座位高,并把背朝着他吗?”果然,东道主只派大臣试着坐了坐,立即将它弃若敝屣。他们鄙夷地记载:这些不知礼
4、乐之道的蛮夷,竟然把马车夫的座位造得比乘车的老爷的座位还高,这不是忤逆犯上吗?就这样,英国人向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出口四轮华丽马车的梦想一下子破碎了,设想中的第一笔中英官方贸易夭折在襁褓之中。一年多以后,当荷兰访华使团在皇宫的一个角落里看到这辆被弃置的马车时,大为欣慰:哈哈,原来不仅我们的大使被乾隆轻蔑地视为来朝贡的蛮夷,那个不可一世的大不列颠,在人家眼里也不过是墙角的一堆尘埃罢了!那么以“十全老人”自诩、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乾隆帝呢?他是否能够顺利地向西洋人“出口”天朝上国的威严?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英国使团来了,他赐给人家一盒馅饼;荷兰使团来了,他赐给人家一些葡萄干。他实在难以理解:朕皇恩浩荡,这些野蛮夷狄何以竟然不像本国臣民一样感激涕零,甚至连接受御赐食品时必须施行的跪拜大礼也不情不愿?他更想不到的是,文化鸿沟竟是和平交流的最大障碍,双方不但做不成贸易,若干年后甚至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