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 学 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3144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 学 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 学 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 学 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 学 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 学 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寡人之于国也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 “仁民爱物”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 ;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让我们走进孟子 ,领会一下他的“仁政”主张,学习借鉴他高明的论辩艺术,品味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劝 学登高见远假舆马以致千里,君子日日学则终成大业;顺风闻彰借舟楫而绝江河,吾辈时时思则日臻妙境。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为我们论述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有的方法

2、、态度。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正如培根说过的,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感悟荀子“为学之贵”的劝导。 *过 秦 论一代叱咤风云的帝王在君临天下后顿时黯然失色,一个庞大的王朝在成就霸业后顷刻间土崩瓦解,秦王朝到底怎么了?楚汉战争后诞生的汉朝是否会像秦朝那样短暂易逝?怎样才能保持着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许多有志之士在苦苦思索着,探索着,总结着,终于, 过秦论以其卓绝的见解横空出世。 *师 说从师勤学为圣,且圣益圣;耻师懒学为愚,将愚愈愚。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但到了唐朝,社会

3、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招来路人的讥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顾流俗的韩愈出现了,他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华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 。8 寡人之于国也(第 1 课时) 诗海拾贝孟 子宋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篇一读想风标。不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赏析】 诗人在推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过程中,遭到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元老重臣的反对,被人说成“背儒崇法” ,被人视为“迂阔” ,其情形就与当年孟子相似。本首诗写出了古人和自己的理想抱负彼此相同,但遭遇相似,有共同的孤独感。最后一句“故有斯人慰寂寞” ,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

4、,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故才能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唱出了心中最深沉的音符。【思考】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写了哪些内容?【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一、文本名句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二、孟子名句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离娄下)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1字音王好战(ho) 弃甲曳兵 (y)衣帛(y) 数罟(c)(g)洿池(w) 庠序 (xing)养生丧死(sng) 鸡豚(tn)狗彘(zh

5、) 饿莩(pio)2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 ,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斑白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 ,道路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通“毋” ,不要3重要实词尽心焉耳矣 费尽心思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察邻国之政 考察请以战喻 打比方,做比喻不违农时 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申之以孝悌之义 道理4一词多义(1)数 数 口 之 家 可 以 无 饥 矣 形 容 词 , 几 、若 干 数 罟 不 入 洿 池 形 容 词 , 密 扶 苏 以 数 谏 故 , 上 使 外 将 兵 副 词 , 屡 次 愿 令 得 补 黑 衣 之 数 名 词 , 数 目 、数 量 )(2)胜 谷

6、 不 可 胜 食 也 副 词 , 完 、尽 此 所 谓 战 胜 于 朝 廷 动 词 , 打 败 对 方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动 词 , 超 过 予 观 夫 巴 陵 胜 状 形 容 词 , 优 美 的 )(3)兵 非 我 也 , 兵 也 名 词 , 兵 器 穷 兵 黩 武 名 词 , 武 力 必 以 长 安 君 为 质 , 兵 乃 出 名 词 , 军 队 草 木 皆 兵 名 词 , 士 兵 )(4)以 请 以 战 喻 介 词 , 用 可 以 无 饥 矣 介 词 , 凭 借 以 时 入 山 林 介 词 , 按 照 申 之 以 孝 悌 之 义 介 词 , 把 )作者卡片姓 名 孟 轲生卒年

7、前 372前 289字号称谓 字子舆籍 贯 邹国( 今山东邹城市)相关材料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他的主张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背景呈现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 魏世家记载 ,梁惠王三十五年,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于是贤者数人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不断地同他探讨有关治国的道理。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知识链接四书

8、五经: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在此之前,还有一本乐经 ,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本书也被称作“六经” ,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1本文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我的答案:_答案1本文的基本内容是劝梁惠王施行仁政。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表现出梁惠王什么心理?这与后文有何联系?名师指津 抓住“寡人之民不加多” ,概括出梁惠王的想法。从孟子谈话的艺术中,找出这样写的

9、意图。我的理解 表现出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于自己的心理。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2孟子为什么说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的区别?名师指津 指出梁惠王实行的措施的实质,点出他这样做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自己扩张土地,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我的理解 梁惠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扩张土地、敛取资财的需要罢了,这和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推行“仁政” ,梁惠王的所谓“尽心”于国和“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3这篇文章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名师指津 在文中,

10、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意在强调梁惠王的治国与其他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霸道,而非王道,这种方法必然适得其反,造成恶果。我的理解 五十步和百步只是数量上有所不同,本质是一样的。同理:如果说梁惠王的治国政策和其他国君相比,只是尽心的程度不同的话,本质也是相同的,目的都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都是让百姓去送死,他们采取的治国政策都不是王道,而是霸道,是虐民暴政。老百姓看穿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不会来送死,所以,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孟子认为“王道”可以分两个阶段实现,这两个阶段是什么?各自的标志是什么?名师指津 对两个阶段的概括要结合文本内容,要抓住文中的“王道之始

11、”和“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两点进行梳理。我的理解 重民时、节物用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制恒产、行教化实现温饱,尊老养老王道之成。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三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名师指津 先指出这三组排比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指出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我的理解 三组排比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6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名师指津 这篇文章通过写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王道思想,

12、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中,作答时,要认真梳理。我的理解 孟子在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时,提倡实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以仁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说的仁政,是用仁义之心来爱民。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兼并战争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林、渔业保障民生,使百姓富足注重教育,使百姓知礼仪仁政国君自省,反对暴政民为国本梁 惠 王 曰 :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尽 心 焉 耳 矣 。梁 惠 王 说 :“我 对 于 国 家 ,算 是 尽 了 心 啦 。河 内 凶 ,则 移 其 民 于 河 东 ,移 其 粟 于 河 内 ;河 内 遇 到 饥 荒 ,就 把 那 里 的 百 姓 迁 移 到 河 东 去

13、 ,河 东 的 粮 食 转 移 到 河 内 ;河 东 凶 亦 然 。河 东 遇 到 饥 荒 也 是 这 样 。句 解 :只 是 对 民 施 以 小 恩 小 惠 ,自 矜 自 满 之 情 便 溢 于 言 表 。察 邻 国 之 政 ,无 如 寡 人 之 用 心 者 。邻 国 之 民 我 考 察 邻 国 的 政 治 ,没 有 像 我 这 样 用 心 的 。可 是 邻 国 的 百 姓不 加 少 ,寡 人 之 民 不 加 多 , 何 也 ? ”没 有 更 少 ,我 的 百 姓 没 有 更 多 ,这 是 为 什 么 呢 ? ”句 解 :进 一 步 突 出 梁 惠 王 的 自 矜 ,为 下 文 “五 十 步

14、 笑 百 步 ”做 铺 垫 。注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n )。魏国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于 对于。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粟 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然这样。政 政治,政事。无如 没有像。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民 百姓。加少 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

15、多为好事。孟 子 对 曰 :“王 好 战 ,请 以 战 喻 。填 然孟 子 回 答 说 :“大 王 您 喜 欢 打 仗 ,请 让 我 用 打 仗 来 做 比 喻 。咚 咚 地鼓 之 ,兵 刃 既 接 ,弃 甲 曳 兵 而 走 21 。或 22 敲 着 战 鼓 ,两 军 战 斗 已 开 始 ,抛 弃 铠 甲 、拖 着 兵 器 逃 跑 。有 的 士 兵 跑百 步 而 后 止 ,或 五 十 步 而 后 止 。以 23 五 十 步一 百 步 然 后 停 下 来 ,有 的 跑 五 十 步 而 停 下 来 。凭 自 己 跑 了 五 十 步笑 百 步 , 则 24 何 如 25 ? ”而 耻 笑 别 人 跑

16、 了 一 百 步 ,那 么 您 觉 得 这 怎 么 样 呢 ? ”句 解 :语 言 高 度 概 括 凝 练 ,“弃 甲 曳 兵 ”“五 十 步笑 百 步 ”成 为 今 天 人 们 使 用 频 率 极 高 的 成 语 。注 好(ho) 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互相攻打和兼并。以战喻 用打仗来做比喻。以,用,拿。喻,做比喻。填然鼓之 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既接 开始交战。既,已经。接,接触、交锋。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 曳拖着。 走 21 跑,这里指逃跑。 或有的人。 以 用,凭,拿。 则 连词,那么。

17、何如怎么样。 22 23 24 25 曰 :“不 可 , 直 26不 百 步 耳 ,是 亦 走 也 。”梁 惠 王 说 :“不 行 ,那 些 人 只 是 没 有 跑 百 步 罢 了 ,这 也 是 逃 跑 呀 。”注 直 只是、不过。 26 曰 :“ 王 如 27知 此 ,则 28 无 29 望 民 之 多 于 30 孟 子 说 :“大 王 如 果 懂 得 这 个 道 理 ,那 就 不 要 希 望 您 的 百 姓邻 国 也 。比 邻 国 多 了 。注 如 如果。 则连词,就。 无通“毋” ,不要。 于比。 27 28 29 30 “不 违 31农 时 32 ,谷 33 不 可 胜 食 也 ;数

18、罟 34 不 入 洿 35 池 ,“不 耽 误 农 业 生 产 的 季 节 ,粮 食 就 吃 不 完 ;细 网 不 进 池 塘 ,鱼 鳖 不 可 胜 食 也 ;斧 斤 36 以 时 37 入 山 林 ,鱼 鳖 之 类 的 水 产 就 吃 不 完 ;按 一 定 季 节 入 山 伐 木 ,材 木 不 可 胜 用 也 。谷 与 鱼 鳖 不 可 胜 食 ,材 木 不 可 胜 用 ,是 使 民木 材 就 用 不 完 。粮 食 和 水 产 吃 不 完 ,木 材 用 不 完 ,这 样 便 使 百 姓 对养 生 38 丧 死 39 无 憾 40 也 。养 生 丧 死 无 憾 ,生 养 死 葬 没 有 什 么

19、不 满 。百 姓 对 于 生 养 死 葬 没 有 什 么 不 满 ,王 道 之 始 41 也 。这 就 是 王 道 的 开 端 了 。 句 解 :小 结 前 三 组 排 比 句 ,又 以 此 为前 提 ,推 出 新 的 结 论 :“王 道 之 始 也 ”。注 违 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农时农业生产的季节。 谷粮食的统称。 31 32 33 数(c) 罟( )密网。数,密。罟,网。 洿(w)深。 斤 锛子。 以时按一定的季节。 34 35 36 37 养生 供( n)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憾遗憾。 始开端。 38 39 40 41 “五 亩 之 宅 ,树 42之 以 桑 ,

20、五 十 者 可 以“五 亩 大 的 宅 院 ,种 上 桑 树 ,那 么 ,五 十 岁 的 人 就 可 以 穿 上衣 43 帛 矣 ;鸡 豚 44 狗 彘 45 之 畜 46 ,无 失 47 其 时 ,丝 织 品 的 衣 服 了 ;畜 养 鸡 、狗 、猪 一 类 家 畜 ,不 错 过 它 们 的 繁 殖 时 节 ,七 十 者 可 以 食 肉 矣 ;百 亩 之 田 ,勿 夺 48 其 时 ,七 十 岁 的 人 就 可 以 吃 上 肉 了 ;百 亩 多 的 地 ,不 错 过 农 业 生 产 季 节 ,Error!数 口 之 家 可 以 无 饥 矣 ;几 口 人 的 家 庭 就 可 以 不 饿 肚 子

21、 了 ;Error!谨 49 庠 序 50 之 教 51 ,申 52 之 以 孝 悌 53 之 义 54 ,认 真 地 兴 办 学 校 教 育 ,把 孝 悌 的 道 理 反 复 讲 给 百 姓 听 ,颁 白 55 者 不 负 戴 56 于 道 路 矣 。头 发 花 白 的 老 人 不 会 在 路 上 背 着 或 者 顶 着 东 西 了 。七 十 者 衣 帛 食 肉 ,黎 民 57 不 饥 不 寒 ,然 而 58 不七 十 岁 的 人 能 够 穿 绸 吃 肉 ,百 姓 不 挨 饿 不 受 冻 ,做 到 Error!王 59 者 , 未 之 有 也 60 。这 样 却 还 不 能 统 一 天 下

22、的 ,从 未 有 过 。Error!Error!注 树 种植。 衣动词,穿。 豚(tn)小猪。 彘(zh) 猪。 畜(x) 畜养。 42 43 44 45 46 失错过。 夺错过。 谨 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 殷) 47 48 49 50 代叫序,周代叫庠。 教教化。 申 反复陈述。 孝悌 (t)古代尊敬父母为“孝” ,敬爱 51 52 53 兄长为“悌” 。 义道理。 颁白 头发花白。颁,通“斑” 。 负戴负,背着东西。戴, 54 55 56 顶着东西。 黎民百姓。 然而 这样(如此),却。 王 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未之 57 58 59 60 有也 宾语前置

23、。即“未有之也 ”。“狗 彘 食 人 食 61而 不 知 检 62 ,“诸 侯 贵 族 家 猪 狗 吃 人 所 吃 的 东 西 却 不 加 制 止 ,涂 63 有 饿 莩 64 而 不 知 发 65 , 人 死 ,则 曰 :路 上 有 饿 死 的 人 却 不 知 道 开 仓 救 济 ,百 姓 饿 死 了 ,就 说 :非 我 也 , 岁 66 也 。是 何 异 于 刺 人 而 杀 之 曰不 是 我 的 罪 过 ,而 是 年 成 不 好 的 缘 故 。这 种 说 法 和 杀 死 了 人 ,却 说Error!非 我 也 , 兵 67 也 ?不 是 我 杀 的 ,是 兵 器 杀 的 又 有 什 么 不

24、 同 呢 ?Error!王 无 罪 68 岁 ,斯 69 天 下 之 民只 要 大 王 不 归 咎 于 年 成 ,那 么 ,天 下 的 百 姓 都至 70 焉 。”会 来 归 顺 了 。”句 解 :最 后 一 句 “斯 天 下 之 民 至 焉 ”回 答 了 开 篇 梁 惠王 提 出 的 “民 不 加 多 ”的 疑 问 ,照 应 了 文 章 的 开 头 。注 食 前一个“食” ,动词,吃。后一个“食” ,名词,指食物。 检制止、约束。 涂通61 62 63 “途” ,道路。 饿莩(pio)饿死的人。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年成。 兵 兵器。64 65 66 67 罪动词,归咎、归罪。 斯 则、那么。 至到,这里指归顺。 68 69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