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导学案 学科 语文 编号 编写人 邓楚国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掌握虚词“焉”“之”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掌握“焉” “之”字的基本用法。难点 :掌握“焉”作兼词的用法;掌握“之”作助词的用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焉】(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二)代词。1相当于“之”。 2哪里,怎么。(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
2、啊,呢。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四)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2指示代词,这,此。(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三)动词,到去。二、基础自测1、指出下列句中“焉”的用法和意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
3、焉。(齐桓晋文之事)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答案: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了,啊,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答案: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答案: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2、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答案:助词,放在倒置的动(介)
4、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答案: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答案: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3、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答案:动
5、词,到去。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指出下列句中“焉”的用法和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答案: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非再至,焉知其若此?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答案: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答案:代词。相当于“之”。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答案:哪里,怎么。2、指
6、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答案: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3、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指示代词,这,此。(前一个“之”,这样
7、。后一个“之”,它。)4、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答案: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答案: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1、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8、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答案:AF(A 词尾,的样子 B 之,他 C 哪里 D 兼词,于之 E 语气助词 F 词尾,的样子)2、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BF(A 这 B 助词,提前宾语 C 往,到去 D 助词,不译 E 取独 F 助词,提前宾语) 二、课后巩固
9、促提升1、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 1 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 2 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 3 焉置土石” ,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 4 焉,骄而轻敌,5 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 6 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 7 焉,则必无颜世上矣。答案:1、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2、兼词, “于”+“是”或“之” ,可译为“在这里”3、兼词, “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4、句末语气助词,不译5、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6、句末语助,可译为呢7、代词,可译为他们2、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一僧欲 1 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 2 之应。久 3 之,此僧以箪食瓢饮 4 之助至南海,夸 5 之于唐僧:“此何难 6 之有?”唐僧曰:“汝 7 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 8 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 9 之乎?”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