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年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单元纲要 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八年级地理备课组【学 年】20172018 学年【适用年级】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国土面积和邻国。2.学会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3.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国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5.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
2、生产、生活的影响。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5.学会以水土资
3、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1.了解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2.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3.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4.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5.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6.了解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7.能够从多个角度说明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课程内容 八上地理课题目录及课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5 课时1、疆域 2 课时2、人口 1 课时3、民族 1 课时回顾与思考 1 课时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8 课时1地势和地形 2 课时2气候 2 课时3河流 2 课时4自然灾害 1 课时回顾与思考 1 课时
4、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4 课时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课时; 2、土地资源 1 课时; 3、水资源 1 课时; 回顾与思考 1 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7 课时1、交通运输网 2 课时;2、农业 2 课时;3、工业 2 课时;回顾与思考 2 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读法、讲演法、探究法、发现法、示范法、模拟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 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学习效率
5、的一种教学形式探 究 学 习 :是 学 生 在 主 动 参 与 的 前 提 下 , 根 据 自 己 的 猜 想 或 假 设 , 在 科 学 理 论 指 导 下 , 运 用科 学 的 方 法 对 问 题 进 行 研 究 ,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获 得 创 新 实 践 能 力 、 获 得 思 维 发 展 , 自主 构 建 知 识 体 系 的 一 种 学 习 方 式 。【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1) 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主要是从教案或教学设计中反映出来,看是否包括了知识和技能、能力(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要求;目标的
6、提出是否明确、合理,是否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教学前期分析。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任务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三是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师要设计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围绕着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去进行,安排是否合理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2)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科学性。主要看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符合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保证科学性、思想性;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体现地理知识的结构与系统性
7、。二是情感、态度、地理价值观念的渗透。主要是看在地理教学中,能否将情感、态度、地理价值观念教育寓于教学内容之中,特别是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出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体现出协调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三是读图、填图和用图技能的训练。是否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四是地理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看学生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等能力的培养。看教学中能否使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进行知识迁移。(3)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情况。教学过程
8、中是否落实了教学设计方案中的主要内容,是否遵循设计初衷,是否灵活控制教学过程。其次是看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是否达到最优化,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是否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此外还要注重师生互动与教学信息的交流。主要是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是否进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进行思维学习,是否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4)教学策略对教学策略的评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知方法的启发性。教师能否采用符号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二是
9、对学法的指导。看是否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组织教学的针对性。强调结合具体案例教学。四是教学媒体的选择。看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地图、投影、录象和多媒体等,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教学能力对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教学语言、教态、板书、板图等几方面教学能力的评价。具体要求是: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规范、准确、清晰、生动、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体现地理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难点,字体工整美观,用字规范;板图设计同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画图准确、熟练、形象、美观。使用地理直观教具
10、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教学效果对地理教学效果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二者也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测验与考试等各种方式,衡量与判定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及科学的地理价值观念的树立程度。同时,要检验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情况。导学案 1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备课人:马娜 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8【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
11、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学习重点难点】要求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学习过程】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 带,少部分位于_带,没有 带。3我国位于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 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4.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 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5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 海、 海、 海、 海。6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
12、的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从所属地区的气温对农业影响去思考)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从海陆位置对国家对外贸易、海洋事业及国土范围的影响去思考)8阅读图 1.4 说出我国四至点“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9.在图 1.4 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10.阅读图 1.5、1.6,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总结评价】半球位置: 半球 半球 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位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 置 大部分属于 带,少部分 带。
13、优 大陆东部或亚洲东部越 海陆位置 海陆兼备洋西岸,多岛屿 疆域辽阔:陆地面积 平方千米,居世界 位。国 陆上邻国 14 个土 疆界绵长 辽 隔海相望的国家 个阔 濒临海洋:自北向南 、 、 、 海沿海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 ,海南岛、 群岛、南海诸岛。【达标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A.寒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温带 2.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A.领海面积广大 B.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南北跨度广 D.东西跨度广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南海、东
14、海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东海、南海4.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二、填空题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 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半球。 2.我国陆地面积达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三位。导学案 2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备课人:马娜 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8【学习目标】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维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学习重点难点】运用地图识记我国 34
15、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学习过程】1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省级包括 、 、 。县级包括 、 、 、 。乡级包括 、 、 。2写出你的户口所在地:_3目前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_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4读图 1.7 中国政区图,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可以归纳为:“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请在图中找出“两湖” 、 “两广” 、 “两河” 、 “两山” 、 “五江(疆) ”、 “二宁”分别指哪些省级行政区?5在图 1.7 中国政区图中指出:(
16、1)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2) 临海的省级行政区;(3)江苏周围省级行政区6拼图游戏:每组准备 5 分钟后上台拼中国政区图,并计时,根据时间长短评出一、二、三等奖7竞猜答题:每组准备 5 分钟并根据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出六道题提问其他组同学,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总结评价】自治区、直辖市34 全国行政区划 自治洲、自治县、市个 民族乡、镇省 个省级 个自治区 行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个直辖市 政 个特别行政区 区 首都: 市【达标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 )A.辽宁、河北、山东渤海 B.辽宁、山东、江苏 东海c.江苏、安徽、
17、山东黄海 D.浙江、广东、广西 南海2.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 ( ).广西粤桂林 B.福建闽厦门 C.青海青兰州 D.贵州黔贵阳 3.位于我国长江下游的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4.我国的4个直辖市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5.以下省级行政区有两个简称的是( )A.广东、广西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贵州、云南 6.我国最新成立的直辖市是(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二、读下图完成作业: 1.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_、_。(写省名) 2.四个省中,纬度最高的
18、是_。(写省名) 3.南临_海,流经境内的河流为_. 导学案 3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备课人:马娜 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8【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目前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能说出我国的人口的基本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学习重点难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政策【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学习过程】12000 年,我国总人口为 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 万左右。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4我国的平均人口密
19、度为 人/平方千米。5阅读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从公元初到 1578 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快或慢) 。到 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 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 2000 年达 12.95 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新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 (快或慢) 。6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影响?7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应怎样发展?8我国人口多、人口增长快,我国现在实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9 阅 读 我 国 人 口 密 度 图 和 我 国 各 省 级 行 政 区 的
20、人 口 与 面 积 柱 状 图 , 分 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以黑龙江省 和云南省 市为界。找出四省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人口密度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面积最大的省是 。【总结评价】人口特点:人口 大,人口增长 .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给 和_众 带来巨大压力。多 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的 人口国策: ,人 基本内容是 ,口 ;具体要求是 。人口 多 少 人口密度: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以 为界,人口东 西 【达标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
21、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江苏 3.下列负面影响是由于人口数量过多引起的是( ) A.人均收入增加 B.人口分布不均 C.人均资源、增多 D.交通拥挤,住房紧张4.现今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江苏 B 山东 C 河南 D 上海5.下例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A 秦岭-淮河 B 黑河腾冲一线C 大兴安岭 -阴山-贺兰山一线 D 阿尔泰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6.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 积极发展人口 B 逐渐增加人口 C
22、设法减少人口 D 实行计划生育二、填空题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为_ 占世界人口的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把_实行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 导学案 4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备课人:马娜 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8【学习目标】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学习重点难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我国的民族政策【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学习过程】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
23、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有 。3.各 民 族 不 论 大 小 , 。4.在 少 数 民 族 聚 居 的 地 方 实 行 , 以 利 于 保 障 少 数 民 族 自 主 地 管 理 本 民 族事 物 的 权 利 , 利 于 加 快 发 展 民 族 经 济 、 文 化 , 促 进 各 民 族 的 共 同 繁 荣 。5.在 我 国 , 各 民 族 都 有 使 用 自 己 民 族 的 和 保 持 自 己 的 自 由 ,都 有 宗 教 信 仰 的 自 由 , 国 家 保 护 正 常 的 宗 教 活 动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7
24、.读图 1.16“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 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8.读图 1.17“我国民族的分布” ,P19 表思考、回答: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地区。 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省。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总结评价】个民族 族占 92多 个少数民族占 8民 汉族 部 部最为集中族 民族分布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的 各民族分布具有 、 的特点。大 民族
25、政策:各民族是 ,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 家 民族政策 和 自由。实行民族区域 。庭 少数民族文化:傣族 节、朝鲜族 舞、蒙古族的 等。【达标测试】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2.泼水节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A.回族 B.满族 C.汉族 D.傣族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新疆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南、中南、东南C.西南、西北、东北 D.华北、华南、西藏5.读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完成活动 16.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
26、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能、东西交通的影响分析)7.读图 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 ,观察,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1) 东西走向(2) 东北西南走向 八年级 地理(人教版)上学期第二单元(章)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平陌镇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马娜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7 设计日期 201709.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章非常重视学生能力、智力的培养,尤为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去理解学习过程。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课本安排了让学生会自己看地图完成课后设计的活动题,这
27、些活动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脑、动手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程目标1.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干湿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2第二节 气候 3第三节 河流 1课程内容第四节 自然灾害 1课程实施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利用工具书、辩论会、师生互动交流,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地理学习。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挖掘可利用资源进行地理学习。在小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有效性评价1.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时
28、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2.学生自评和互评,并进行教师评价,作出综合评定。3.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合作和倾听、大胆质疑的学习的习惯。4.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小黑板等教学资源。导学案 6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坏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备课人:马娜 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5-09【学习目标】1.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1.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2.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1.对照中国地形图可知:深色集中在 ,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 是 ;浅色集中在 ,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2.我国
29、的地势总特征是 。4.参照图 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 24 页图 2.4 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填写下表: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3)喜马拉雅山走向是_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地势总特点: 高 低,呈 分布。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三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地势呈 分布 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界限: 阶梯界限 二三级界限: 【达标测试】1.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江南丘陵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2.我国正在修建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位于 ( )A.第一、第二阶梯之间 B.第一、第三阶梯之间C.第二、
30、第三阶梯之间 D.第一阶梯上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什么为主 ( )A.盆地、高原、山地 B.高原、山地、平原C.盆地、平原、丘陵 D.丘陵、山地、平原4.下列山脉中,东西走向的是( )A.武夷山脉 B.唐古拉山脉 C.秦岭 D.横断山脉5.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一组什么走向的山脉(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南西北走向导学案 7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坏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备课人:马娜 审核: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9【学习目标】1、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
31、特征。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1.对照中国地形图可知:深色集中在 ,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浅色集中在 ,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3.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 32)地形剖面图 ,思考:横断山脉海拔在米 以上,四川盆地海拔在 米,南京的海拔在 米以下。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4.参照图 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 24 页图 2.4 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填写下表: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3)喜马拉雅山走向是_四、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地势总特点: 高 低,呈 分布。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三级阶
32、梯 第二级阶梯 地势呈 分布 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界限: 阶梯界限 二三级界限: 【达标测试】1.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江南丘陵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2.我国正在修建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位于 ( )A.第一、第二阶梯之间 B.第一、第三阶梯之间C.第二、第三阶梯之间 D.第一阶梯上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什么为主 ( )A.盆地、高原、山地 B.高原、山地、平原C.盆地、平原、丘陵 D.丘陵、山地、平原4.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 。5.下列山脉中,东西走向的是( )A.武夷山脉 B.唐古拉山脉 C.秦岭 D.
33、横断山脉6.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一组什么走向的山脉(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南西北走向导学案 8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坏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备课人:马娜 审核: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9【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主要特征。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重点难点】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我国主要地形的分布及特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四大高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结合图 2.5)2.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三大平原,并完成下列连线题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4、,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黄淮海平原3.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四大盆地,并完成下列连线题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北疆,纬度最高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位于第一级阶梯的盆地 准格尔盆地唯一位于长江以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4.完成 27 页活动 3 表格5.读图 2.8、2.9 结合课文分析:(1)山区包括_;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_.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地形 山地, 、 、 、 。山区在发展 、 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面积 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易发生自然灾害广大 山地灾害:崩塌、 、 。山区开发:合理开发
35、、利用、保护。【达标测试】1.山区常见自然灾害有( )A.崩塌、滑坡、泥石流 B.泥石流、洪涝、寒潮C.干旱、洪涝、崩塌 D.台风、滑坡、崩塌2.下列关于山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B.高山草地可以放牧C.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D.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贫乏3.下列和开发、保护山区不适应的做法是( )A.陡坡耕种 B.植树造林 C.修疆挡土坝 D.退耕还林4.读图完成1. 岭 2. 平原 3. 盆地4. 山脉 5. 高原 6. 高原7. 盆地 8. 平原导学案 9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 备课人:马娜 审核: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9【学习目
36、标】1、看图 2.13 和图 2.14,说出我国气温的特点。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看图 2.17 指出我国的 5 个温度带的划分。4、了解气温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重点】1、看图 2.13 和图 2.14,说出我国气温的特点。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看图 2.17 指出我国的 5 个温度带的划分。【学习难点】1、看图 2.13 和图 2.14,说出我国气温的特点。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看图 2.17 指出我国的 5 个温度带的划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冬季,我国南北温差_。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_。1 月 0。C 等温线大致沿_-_一线分布
37、。漠河和海口的 1 月平均气温相差约_0。C。夏季,我国普遍_。平均气温在_0。C 以上。只有_气温相对较低。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我国划分为 5 个温度带:_、_、_、_、_。另外,还有一个_。【探究展示】我国气温的特点:P33 活动【总结提升】【达标测试】1.秦岭淮河一线大概是下列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 )A 热带和亚热带 B 亚热带和暖温带 C 暖温带和中温带 D 中温带和寒温带2、有关我国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差小 B 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C 一月 0C 等温线大至经过长江一线 D 不论冬季或夏季,南北温差都很大。3、下列
38、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与气温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 B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C 少数民族的居民都能歌善舞 D 东北地区的房屋都有双层窗【教后反思】导学案 10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备课人:马娜 审核: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9【学习目标】1、看图 2.18,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图 2.20,说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3、看图 2.21,说出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4、看图 2.22,指出我国干湿划分。5、了解干湿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重点】1、看图 2.18,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
39、析图 2.20,说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3、看图 2.21,说出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4、看图 2.22,指出我国干湿划分。【学习难点】1、看图 2.18,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图 2.20,说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3、看图 2.21,说出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4、看图 2.22,指出我国干湿划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东南沿海多在_毫米以上,而西北不足_毫米。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_。大多数集中在_月。雨季差别:南方雨季开始_,结束_,雨季_;北方雨季开始_,结束_,雨季_。3.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_。4.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
40、,可将我国划分为_、_、_、_四类地区。我国东南部以_、_区为主,西北部以_、_区为主。【探究展示】1.P37 活动 22.P37 活动 1【总结提升】【达标测试】1、我国降水从_沿海向_内陆逐渐_ (增加、减少) 。2、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我国共划区: _、_ 、_ 、 _。3、关于我国降水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B.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80%集中在夏季C.北方一些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是因为那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 D.湿润地区的年降水必须 800mm 以上4、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 )A 西北部地区 B 东北部地区 C 西南部地区
41、D 东南部地区【教后反思】导学案 11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坏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复习)备课人:马娜 审核: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2017-09【学习目标】1掌握地形、地势、山脉的概念。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3能够简述地势对我国的影响。【重点】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难点】能够简述地势对我国的影响。【学习过程】【复习导入】【知识梳理】1.我国地形特点: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 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3.在图 2.2 中指出我国四高.四盆.三平.一丘的位置。 4. 山区的优势:发展林.牧.旅游.采矿业 劣势: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
42、资源不足 5.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6.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7.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的好处有三个: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流,便利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阶梯流入低一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探究展示】填图训练:在图上填出我国主要地形区: 四高、四盆、三平、一丘2,看图回答问题:我国各种地形中,所占面积最大是:_。面积最小的是:_左图反映的我国陆地地形主要的特点是_A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B 盆地平原丘陵分布集中C 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D 地形复杂多样3,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北-西南)贺兰山-横断山 (南北)天山-阴山-燕山 (东西)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东西)喜马拉雅山-南岭 (喜:弧形;南岭:东西)阿尔泰山,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