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07545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针灸处方,1.近部选穴:,围绕受病肢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局部取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目疾、耳病取风池; 牙痛取太阳或上关; 鼻病取上星或通天; 痔疮取次髎或秩边等。,(一)选穴原则:,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头痛选百会或太阳 鼻塞选素髎或迎香 面瘫选颊车或地仓 脱肛选会阴或长强,胃痛可取三脘 咳喘可取天突、膻中 心痛可取巨阙、膻中,对于针感不明显的患者,从加强局部的刺激作用来看,更加适宜。,配穴时重视局部同时要着眼于整体,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视物昏花:风池、翳明; 舌强不语:风府或哑门; 胃脘疼痛:至阳或胃俞; 前阴有疾:次髎或肾俞; 肩

2、背疼痛:中府; 脊柱强痛:人中; 肛门脱出:气海; 腰骶损伤:膻中等。,胃肠疾患:三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2、远部取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远道刺,适用于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残缺,面口合谷收。,“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头面、躯干远部取穴法,3、辨证选穴:,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眠、健忘、嗜睡、多梦、贫血、月经不调,牙痛 上牙痛:炙足三里七壮,针下关、颧髎。 下牙痛:合谷、颊车、大迎、中渚。 胃火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 风热牙痛:承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风池、曲池。 肾虚牙痛:承

3、浆、颧髎、颊车、合谷、内庭、太溪。大迎向上刺,颧髎直刺,合谷同侧刺,内庭对侧刺,太溪同侧刺。,4、对症选穴:,对于个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随症选穴。,发热选大椎或曲池; 痰多选丰隆或中脘; 贫血选膈俞或足三里; 恶心呕吐选中脘或内关;,经验选穴,经验选穴,纠偏方:治疗偏瘫患侧的配方 百会、风府、风池(上部);肩髃、曲池、合谷(中部);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等(下部)。 病在上部选用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穴。 病在中部选用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穴。 病在下部选用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穴。,经验选穴,腰痛八针: 腰阳关、命门、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 委中、腰阳关、大肠俞,偏于活血

4、通经疏表,治标。 命门、肾俞益精固肾,治本,全方共奏袪邪疏表、通经止痛、固本强腰之效。 适用于肾虚受风及腰膝酸痛等。,经验选穴,老十针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内关 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肠胃。 一切胃肠病,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虚劳损伤,外伤性截瘫,月经不调,癫痫诸证。,经验选穴,牵正方:水沟、承浆、地仓、颊车,颧髎、阳白、四白、大迎、合谷 祛风牵正,通经活络。 口眼斜。,经验选穴,头痛八针:百会、风府、风池、太阳、合谷 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疏风止痛。 各种头痛。,1、按部配穴,头面、胸腹和腰背部腧穴多产生局部治疗作用; 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基本上都有远端治疗作用

5、。 具体可分局部配穴、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二)配穴方法:,是结合躯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形式,以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局部配穴法: 对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品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配穴法,以疏调局部的经络之气。 头痛配印堂、太阳、百会、头维; 面瘫配四白、地仓、颊车、下关; 胃痛配中脘、梁门、不容、承满; 膝关节病配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上下配穴法: 在针灸临床上应用最广。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 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前后配穴法: 又

6、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躯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黄帝内经称“偶刺”。,左右配穴法: 由于十二经脉的循行是左右对称的,有的还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为,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提出了“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与灵枢官针中的“巨刺”、 “缪刺”相类似,故又称“交经缪刺法”。,左右配穴法: 经络在人体呈左右对称分布,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如果一侧虚而不足,另一侧就显得实而有余。反之,如果一侧实而有余,另一侧就显得虚而不足。这就可以用左右配穴来补虚泻实。 针经指南标幽赋:“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 左右配穴法既可以左右交叉取(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也可以左右对称取(左右同取

7、)。,左右配穴法对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扭伤以及面瘫、半身不遂等病症常有独到之处。 疼痛发作针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以调节左右气血,促使经络平衡。 左右交叉配穴多用于治疗头面疾患。 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 右侧偏头痛取同侧太阳、头维,配左侧外关、足临泣。 左右对称配穴多用于治疗内脏疾患。 胃痛取双侧梁门、足三里; 咳喘取双侧肺俞、膏盲等。,三部配穴法: 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古称“天、人、地三才”配穴法),应用极为广泛。,2、按经配穴:,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配穴,本经配穴 表里经配穴 同名经配穴 子母经配穴 交会经配穴,本经配穴: 当

8、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经脉时,即遵循“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选取本经脉的腧穴配伍成方。 肺病咳嗽:中府、列缺、太渊、尺泽; 少阳头痛:率谷、风池、足临泣、足窍阴;,表里经配穴: 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 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制定的。 具体方法:某一脏腑、经脉有病,除选取本经脉的腧穴以外,同时配以表里经有关腧穴。 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取之涌泉、昆仑”,也是病邪在肾以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腧穴配伍应用的实例。,同名经配穴法: 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腧穴相配。黄帝内经太素:“手太阴、阳明之上有病,宜疗足

9、太阴、阳明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宜疗手太阴、阳明。”,子母经配穴法: 参照脏腑及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定的配穴方法。,交会经配穴法: 交会经配穴法即按经脉的交叉、交会情况来配穴。某一病变部位有数条经脉交会或某一病症与数条交会经脉有关,都可按此法配穴。泌尿、生殖系疾患和妇科病多与任脉、足三阴经病理变化相关,故常取任脉的关元、中极配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治之。,二、刺灸灸的选择:,穴有主次,术有先后 针灸处方中,腧穴有主次之分,施术也有先后之别。主穴应每次必取,而且重点施术,配穴酌情选用。 灵枢终始:“病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

10、治其阴。”,(一)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调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灵枢五色:“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阴,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灵枢周痹:“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选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刺与艾灸虽然同属于外治法,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有所区别。例如实热证一般只针不灸,虚寒证就应少针多灸。因此,针灸临床上必须根据具体病症酌情施术。选择用针、用灸,或针灸并用,决定用多针

11、少灸或才少针多灸,方能取得应有的疗效。,针刺深浅不同,治疗作用有别 针刺深浅与处方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深浅不同,产生的疗效就会有显著差别。 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灵枢官针:”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疾深针浅,病气不泻。“ 针灸临床按方施术,要因人、因病、因时、因针刺部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针刺的深浅。,灵枢终始”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者,深内而久留之。“”脉实者,深刺之脉虚者,浅刺之。“ 灵枢本输:”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 灵枢阴阳清浊:”刺阴者,深而留

12、之;刺阳者,浅而疾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 针经指南标幽赋:”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针灸聚英:”肌肉厚实处则可深,浅薄处则宜浅。“ 针灸大成:”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有异 补泻是针灸施治的基本法则,在同一个腧穴中,如果补泻手法不同,其治疗作用完全相反。补合谷、泻三阴交有行气活血、通络化瘀之效,用以治疗气滞血瘀之经闭、痛经,并有堕胎作用; 泻合谷,补三阴交则有调理气血、固经养胎之效,用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且有保胎作用。 汗证,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可以发汗; 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则可以

13、止汗。,知常达变,随症增减腧穴 一个处方中的腧穴增加或减少,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改变处方的主治。一般来说,处方中的主穴是基本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加减腧穴。 实证哮喘以膻中、列缺、肺俞、尺泽为基本方, 若是风寒太盛,便减去尺泽,增加风门; 若属痰热,则减去列缺,增加丰隆; 若是哮喘急性发作,则减去肺俞,增加孔最。,(二)把握治疗时间,把握治疗时间,也是针灸处方的重要因素。主要有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掌握好留针施灸时间、制定疗程时间和间歇时间、预测总体治疗时间等几个方面。 治疗时间 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对有些病症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提高疗效。 失眠症,上午治疗就不如下午或晚间治疗效果好

14、,尤其是睡前12小时为最佳。 有些周期性发作的病症,例如疟疾、癫痫、月经不调、痛经等,一定要在发作前施术,疗效才好。 针灸治疗疟疾的最佳时间是在规律性发作前2小时左右; 癫痫应在发作前57天开始针刺; 月经不调和痛经则应该在月经来潮之前35天开始治疗,直到月经干净为止。女子不孕最好能在排卵期前后连续针灸。女性患者,若非月经方面的病症,经期理当停针。,留针时间 留针时间也是针灸处方中的重要内容。一般病症以留针2030分钟为宜。 在留针时间内,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谓之“动留针”。 对于不容易配合针刺损伤的婴幼儿以及肢体痉挛性疾病的患者,不适合留针,可略施行针手法后旋即出针,防止发生弯针、断针事

15、故。 对于一些急性痛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肾绞痛等,则需要长久留针,少则12小时,多则10小时以上。,疗程时间 多数疾病如面瘫、风湿痹痛等,以针灸10次左右为1个疗程。 部分急性或简单的病症,如急性扭伤、牙痛、目赤肿痛等,以35次为1个疗程。 少数慢性病、疑难病和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肥胖症、男性不育、女子不孕、中风偏瘫、截瘫等,至少1个月为1个疗程。,间歇时间 灵枢经脉:“凡刺寒者,皆多血络,必间日一取之。” 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灵枢寿夭刚柔:“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 一般慢性病症可

16、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对于一些需要尽早控制的疾病,例如急性传染病、剧烈疼痛等,则需要每日2次或每隔56小时针灸1次,不可间隔太长时间,否则不利于积累疗效。 每个疗程之间应休息35天,然后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如此可以避免因连续刺激机体产生的耐针性,使兴奋性降低而影响疗效。 针灸间隔时间有时还需要根据不同针灸方法而定。如埋针疗法、埋线疗法、针挑疗法和刺络出血较多者,可1周左右治疗1次,施行瘢痕灸法者,其间隔时间也应适当延长。,总体治疗时间 凡急性、简单的病症,例如昏厥、急性扭伤、落枕、牙痛等,治疗时间较短,少则1次,多则35次,即获痊愈。 而慢性病、疑难病和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肥胖症、男性不育、

17、女子不孕、中风偏瘫、截瘫等,治疗时间较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 有些疾病,在已经治愈后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也还需要续治35次。 对于左右经络失衡引起的病症,例如面瘫、中风偏瘫、足内翻或足外翻等,经过治疗一旦达到了相对平衡,就应该收效即止,“已静勿动”。切不可贪效而多加治疗,以免“矫枉过正”,导致新的左右经络失衡。 对于极少数疑难奇症的治疗,如果一时难以作出判断,不妨先试治510次,以观后效,再作出预测。,(三)操作方法的选择:,在针灸处方中,有主穴、辅穴。对每一个腧穴都应标明: 是一侧还是双侧; 是左侧还是右侧; 是用针法还是灸法; 是用补法还是泻法; 针法又有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等的不同。,灸法也有艾条灸、艾柱灸、温和灸、隔物灸、瘢痕灸的区别。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留针或施灸时间、刺血疗法的出血量、艾柱灸的方法和壮数、电针的波型选择及穴位注射的药物剂量等等,均应在处方中明确表示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针灸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