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节 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素材积累写作锦囊“教育”话题名言诵读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巴尔扎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万人楷模。毛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素材积累傅雷给儿子的信( 节选)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 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neat(干净) ,等于弹琴要讲究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
2、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 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样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乐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清楚楚吧!米丘林教育偷水果的孩子一些孩子经常爬进园艺家米丘林的果园中,偷吃他精心培育的水果。一天,米丘林抓住了他们中的一个“小首领” 。出乎孩子意料,米丘林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和
3、蔼地对他说:“这些果树是做实验用的,摘去一个果子,也许会毁坏一项重要的实验。 ”说罢,他把孩子领回家,给他好吃的东西,并告诉他:“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培育这样的果树。那时,你会懂得我今天讲的道理的。 ”从此,这群顽童再也没有在他的果园里捣乱。而“小首领”也在多年以后当上了生物学博士,成为米丘林事业的继承人。李斯特的学生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4、。 ”观点阐述1教育的意义,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但是,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重视大的方面,如“行为”啊, “学习”啊,等等,而忽视了一些小的方面。实际上,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2人是教育的对象,人只有在受过教育之后才是真正的人。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人的原始状态进行新的解释,说在“我们的最初和原始的状态”下, “人是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康德也认为, “人只有经过教育,才成为人” 。人是不同于动物的另一种生物,也可以说人是一种可以接受教育的动物,人具有超于自然生命的能力,人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
5、。 ”可见,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对表达思想、提升文章品位的重要性。语言有文采,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博得阅卷者的青睐,从而获得比较可观的分数。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那么,怎样使语言有文采呢?1字斟句酌,锤炼词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首先必须储存、掌控丰赡的词汇,运用起来才不至于笔头干涸。其次必须强化语言运用的训练,要能分清优劣,准确取舍。尤其要注意锤炼以下三种词语:具有建筑美的词语。具有音乐美的词语。具有绘画美的词语。2选用句式,添亮增色。选用句式,是说句式运用要灵活,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长句与短句结合,或整句与散句兼行等。句式的灵活运用,常常能使文章摇曳生辉、亮
6、添色增。3巧用修辞,增添文采。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如借助排比,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运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添情趣,令人遐想万千,思接古今。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就能“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4融合历史,丰富文化底蕴。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融合历史,结识名人,走进作品,能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肥,展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现迷人而灵动的艺术魅力。在文中适时地引用(化用)古诗词,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方法。5引入时代活水,凸现生活情趣。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
7、会生活的艺术,因此必须体现时代的特征与风貌。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把时代活水引入文章,会使文章说理更有力度,更具针对性。当然,语言的鲜活与灵动,是作者文化底蕴的外现,它仰仗于作者长期的语言锤炼,决非朝夕可就。真题展示佳作赏析真题在线(2011上海高考)作文。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不要写成诗歌;(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名师点拨上海高考作文题很有新意,既富有浓郁的哲学元素,
8、又有着一定的寓意与内涵,同时还具有淡淡的诗意。题目倾向于理性思维,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围绕“一切都会过去”或者“不会过去”展开议论,需要有理性分析,思维角度可以充分开放,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考力,平时读书爱思考的学生可能发挥得好。文章要做到侧重点张弛有度,主次分明,千万不要流于平庸,失去重心。佳作展台【例一】风中的余香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
9、,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历史上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
10、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们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千疮百孔,却更能承担历
11、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亮点点评应该说,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高考考场作文。如果单单从语言角度来说,文章综合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并且语言亦整亦散,精练生动,极具文学色彩和诗意哲理,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例二】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
12、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 ,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
13、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我感动于这样一种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会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华夏大地?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
14、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陶醉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亮点点评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深刻,这就是!一个中学生放眼世界,回眸历史,关注现实,不偏不倚,着重分析“理性的声音不会沉默” ,何等可贵!文章虽重点谈“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面,但隐含着对某些人以为“一切都会过去”的侥幸心理的批评。这是一个有大关怀的学生。高考试题库w。w-w*高考试题库高考试题库w。w-w*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