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人可为“孔夫子”的时代溽热中行走曲阜,揖拜阙里,流连“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心头的惊异挥之不去。用这样磅礴的建筑群,用皇家的礼仪,恭敬地对待一位平民,一位在生前自嘲“丧家之犬”四处碰壁的一介文人、一位教书先生,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中华文明很体面的一段历史。孔夫子余威尚在,余荫犹浓,孔林里重重叠叠地安葬的孔家后人据称有三十万人之众,至今,孔氏后人如殁,仍能以区区二百元的“丧葬费”入住孔林,长依孔夫子膝前。此种福利,得之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祖,想想都不可思议。胡适之曾经在和殷海光的争论中,说并非只有官员和军人才有权势,拿笔杆子的人、主持言论的人也是有权势的人。这话不差,历朝历代,哪个皇帝的
2、“权势”能比得上孔夫子的传之恒久、远播四海呢?秦始皇可以焚书坑儒,但思想是永远杀不死的。笔杆子之所以有“权势” ,缘于他们有话语权。孔丘汲汲于争取话语权,他的办法有三条,一是争取国君听从他的治国理念;二是通过开坛课徒,通过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来传播四方;三是弟子将他的“话”辑成论语 ,哪怕仲尼已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权势不可谓不盛。上下五千年,文人扩张影响力的途径,基本没有跑出这三条的:进谏、开讲、著书。而我在孔林的浓荫里,在三十万坟间徜徉时,却莫名联想到近来的新闻,觉得有“权势”的,不独是官人、军人及文人了,还有“网人” 。因为现如今的话语权已经“碎片化” ,且经由网络全民共享了。每一个网民
3、,按胡适的意思,也就成了有权有势的人。比如,刘铁男的倒掉、上海的几位法官被迅速处理,让我们看到曾经傲慢的权力,其实并不足恃。对他们来说,恐怕从来没有想到,芥豆之微的一点小“疏漏” ,也会酿成千古恨事。刘铁男在被人实名举报后,曾经威风不倒,他出任局长的国家能源局,在举报微博发出数小时后,便有新闻发言人言之凿凿指斥为“纯属污蔑造谣” 。反应虽快,却显然未经任何组织程序核实,只是刘铁男借公权力之话筒放大自己的气急败坏而已。上海法官的被处理也相当神速,启动调查程序、迅速查明真相、出台处理意见-昔日掌握审判权的人,今日被公权“审判” ,体现了“权力”的真谛:权力公有,属于人民,本来就不该是个人的私藏,代
4、表公众执掌权力的人,一旦失范,权力便理应抽离,绝不应该再为个别贪腐者背书。反观近年来贪官们的倒下,往往缘于网络反腐。网上举报,迅速发酵,引起官方重视,调查后严肃处理。甚至可以这样说,并非仅仅是举报人的功劳,凡参与转发、评论的网民,哪怕只是动一动手指,无数的“芥豆之微”聚合起来,也能翻江倒海,也能成为反腐利器。从这个角度上说,网民的“权势”岂可小觑,其能量未必输给位高权重者。他们和昔日孔夫子做的事情,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进谏换成监督、开讲变成开博、著书变身跟帖对一些枉法贪官,信仰早已委地,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已经不足以震慑他们,倒是举头三尺的摄像头更管用一些。现在,不管是谁,只要你拥有公权力,就得慢慢习惯人人头上有监视器的网络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可成为“孔夫子” ,每一个百姓,都有资格如孔夫子一般,向你耳提面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