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 人文景观旅游文化,本章概要:介绍了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 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与审美鉴赏;对中国与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密切关系,研究并指出了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与途径。学习目标:1掌握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基本知识和审美鉴赏方法;2.了解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的中西差别; 3了解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及旅游开发途径。,园
2、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变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休闲与游憩境域。 园林在我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园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园林艺术在当今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用广泛。3.1.1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概述3.1.1.1 中国园林文化的发展演变(1)萌芽期:先秦两汉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成熟期:唐宋时期(4)顶峰期:明清时期(5)延展期:鸦片战争以后,3.1 园林文化与旅游,3.1.1.2 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 (1)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景色富有诗情画意,追求生境、画境、意境,追求含蓄,追求自然,追求小中见
3、大,追求集多种艺术于一体。讲究情景交融。造园艺术思想是儒家“中和”为美、道家“自然”为美、禅宗“空灵”为美三种古典美学思想的综合体现。 (2)园林艺术创作手法巧于“因”“借” 因地制宜。自由灵活布局,追求自然美。(见下图) 空间分隔。多用假山、花墙作为隔景与屏障,以达到含蓄、曲折之目的。, 空间对比。注意大小、开合、抑扬等,以引人入胜。 空间的渗透与构图的层次体现。 对景与借景。,因地制宜的园林建筑,(3)园林造景艺术的特点“五要”与“五避” 在有限的空间里,要再现自然山水的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造山挖池,要巧夺天工,避免矫揉造作。 建筑物的设置,要与周围
4、环境有机结合,避免画蛇添足或争奇斗胜。 景物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喧宾夺主。 景物的组织,要统一,有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4)园林风格与意境 风格 意境(天人合一;诗情画意),3.1.1.3 中国园林的分类 中国园林按归属分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宗教园林三大类别:,(1)皇家园林 特点是规模较大、气势恢弘、宏伟壮观、豪华富贵、富丽堂皇。布局比较严整、分区明确、园中有园。建筑物的色彩浓重、富丽,色调以红、黄为主。造园艺术受道儒文化影响较大,追求“秩序、中和”之美。风格粗犷,多野趣,各种人工建筑厚重有余,轻灵、委婉不足的特点。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即“雄”。,北
5、京颐和园,皇家园林,(2)私家园林 特点是规模较小,布局灵活,营造精巧,建筑体量相对较小,色彩处理朴素淡雅,多假山奇水,玲珑秀雅,韵味隽永。园林风格富有文意与书卷气,清雅质朴,个性鲜明。造园艺术受禅宗文化、道家文化影响较大,追求“空灵、玄远、幽静”之美。整个园林显得十分秀丽、雅致、幽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即“秀”。,私家园林(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中园鸟瞰示意图,(3)宗教园林(寺观园林) 总的特点是幽深恬静、自然和谐。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即“幽”。寺观建筑与自然景观密切结合,宗教功能与游赏功能密切结合。历史上的公开开放、任人游览。这是由宗教的性质决定的。 此外,园林分类还可以按地理分类,
6、如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师法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吸收西方造园手法。具有浓郁的热带风光特色。建筑物洗练简洁,轻盈秀雅)、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城市园林等。,3.1.2 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石、水、花木、建筑四大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3.1.2.1 叠山山,是园林中的“骨架”。石在园林中的地位重要,有“无园不石”之说。 (1)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主要是点缀和分割空间,增添园林野趣与自然美。 (2)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 以假乱真 瘦、透、漏、皱、清、丑、顽、拙。,留 园 冠 云 峰,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用的石料主要有湖石和黄石两种,因其质地、色泽、形态不同,叠出的的假山也
7、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堆山叠石,黄石山要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要空灵中寓浑厚。,太湖石叠山,黄石叠山,3.1.2.2 理水 水是组成园林的要素之一,它以形、质、色、声给人们带来特有的美感(人有亲水的天性。“水能性淡为吾友”)。“园不在大,有水则灵”。大凡中国园林,多以水趣取胜。造园必有水,无水难成园。中国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山水结合,二者相映成趣。如果把山比作园林的“骨架”,那么水则好比是园林的“血液”。,近春园,(1)园林中的水的审美功能水可增强园林的生气,形成动态美,乃至声音美。水可形成供人观赏的许多景色;园林中的水与山可形成高低对比,这样才能显示出山势的壮观,水的秀丽;水
8、与山石建筑组合在一起时,能形成动与静、柔与刚、虚与实的对比;,水面可形成倒影,产生“俯借”效果,能扩展视觉空间,丰富园林景色; 大面积的水可消除人的沉闷感,给人以空灵开阔、气舒胸展、洁净、清爽之感觉。,谐趣园,(2)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饰;隔,或筑堤,或架曲桥,或步石;破,当水面很小时,以乱石为岸,植配细竹野藤。3.1.2.3 建筑 建筑,是园林中的“眼睛”。 中国园林建筑主要有四个特点:多曲;多变;雅朴;空透。,(1)桥 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亭桥、廊桥、折桥(曲桥)等几种类型。,17孔桥(拱桥),拱桥,亭桥,平桥,曲桥,(2)亭 园林中的亭是供游人停
9、憩的地方,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其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方亭、圆亭、角亭(三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半亭(多建筑在悬崖上)、桥亭(桥上筑亭)、伞亭、重檐亭、楼亭等。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物之一,“有园必有亭”。,桥亭,(3)廊 廊是我国园林中的一种独特的带状建筑物,一般都称为长廊,形曲而空长。其具体又可分为直廊、曲廊、抄手廊、回廊、波形廊、复廊几种,还有水廊、桥廊、爬山廊(步廊)、叠落廊、花架廊等。 廊在特点上贵在“曲”、妙在“长”。其建造应特别注意与地形地貌的结合,力戒僵直呆板,力求生动活泼。,(4)楼 楼多作观景之用,供游人登高俯景,又使自然景色更具诗情画意。园林造楼必空透。
10、 另外,园林中的建筑还有: 榭台上开敞的房屋。其借景而成,常伸向水中、花中,上悬下挑,将人带入景中。多用于点缀水景或花景,观赏风景,休息纳凉。 厅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常用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 堂是园主人起居之所,有读书、会客、团聚家人、处理事务等作用。 轩为开敞而居高的有窗的小建筑物,有“轩轩欲举”之感,多作观景之用。 斋斋即书房和学舍,是园主人静修、读书的场所。,阁建筑精巧、四周有窗的房屋,一般为两层以上的重楼。多作藏书、供佛、观景之用。 舫舫即画船、游船。园林中的舫多为旱船。供人休息、游赏、饮宴之用,使人更接近于水。舫也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地方,含有隐居之意。,舫,3.1.2.4 花草树木
11、 园中树木花卉应注重姿态(形、色、香、层次、季相),不追求品种之多,力求使之具有个性、特色,具有观赏价值。 花木好比园林的“毛发”(或服饰)。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方能显示出园林的秀媚与生机。 此外,楹联匾额也是中国园林要素之一,有人谓之园林的“精神” 或“灵魂”。,3.1.3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征之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不同特点,可作如下简要归纳总结:,续表,西方园林,奥地利米拉贝尔花园,维也纳的美泉宫,曹诗图摄,凡尔赛宫后花园局部,曹诗图摄,曹诗图摄,凡尔赛宫后花园局部,如果把西方园林比作是一部明朗欢快的交响曲,中国古典园林则是一首委婉细腻的抒情诗,二者各有千秋,但从旅游审美角度上
12、讲,中国古典园林可能略胜一筹。近现代以来,中国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艺术有日趋融合和日臻完善的趋势。,3.1.4 园林文化与旅游 3.1.4.1 园林游览与鉴赏方法 第一,做好必要的游览准备。游览前应认真查找有关资料,熟悉该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园内具体情况,使之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游园者也应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如具备一点园林、建筑、音乐、书画等知识)和有点附庸风雅。 第二,以路为导。入园后应沿着一定的游览路线进行游览。游览路线一般由廊、路、桥连接而成,其中主路用以连接景区,支路用以连接景点。 第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第四,解决好“游”与“停”的问题(或“动观”与“静观”的问题)。 第五,掌握观赏的主
13、要内容。 (1)观赏园之胜景。 (2)推敲园之意境。,第六,静观慢游,细心品评。游览的速度要慢,游览的环境要静。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在于宁静,在于含蓄。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首典雅的诗,需要轻轻地吟;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幅美丽的画,需要细细地看;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盅醇香的酒,需要慢慢地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壶清香的茶,需要悠悠地饮。游览园林不可性急,不可心绪浮躁,应细细玩味。游园的不二法门是慢,是静,来去匆匆、人山人海是没有效果的。安静的环境是游园者的福分。中国古典园林应该是静的,宁静更具魅力。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园林像个乱哄哄的集贸市场,使人心绪不宁,与园林旅游的宗旨相去甚远。 第七,多次游览,深入领悟。 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贵在深化。,3.1.4.2 古典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1)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粗放式开发; 破坏性开发利用。(2)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旅游开发方向与途径 加强旅游宣传,倡导园林文化旅游 加强古典园林旅游环境氛围的营造 完善古典园林旅游解说系统 提高导游人员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