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 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 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冰雪融化 C钢铁生锈 D蜡烛燃烧2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B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C能使带火星木条熄灭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体D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PM2.5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应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2、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5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清洗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2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层薄沙A B C D6符合如图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A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B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C生石灰+水熟石灰D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7蜡烛(足量)
3、在如下图 1 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8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 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 50mL 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提示: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在 40就能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现象是先下降后上升;若集气瓶中无水,则导致实验最后
4、产生的实际值偏小;最终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了 70mL;该实验还可得出剩余气体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26 分)9下列物质中:海水;洁净的空气;过氧化氢溶液; 液氧;加碘食盐;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人呼出的气体;密闭容器内红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10将暗紫色的固体 A 单独加热得到固体 B 和 C,同时得到无色气体 D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 D 的集气瓶内,木条能复燃将黑色固体 C 加入到另一种白色固体 E 中,混合加热也能得到 D把黑色固体 C 加入到一种无色液体 F 中,能在常温下迅速产生大量
5、的气体D,同时生成常温下为液体的 G固体 H 在气体 D 中燃烧会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I(1)请写出上述有关反应中涉及到的下列物质的名称:E F (2)请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表达式(文字、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皆可)AD H 在 D 中燃烧 11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该选用 ,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 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装置 (2)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
6、水制取并收集氨气,请你从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的装置组合是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如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1)测量实验需要的具支试管的 (2)在干燥的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皮塞用小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有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皮塞中,根据酒精灯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4)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步骤( 1)中测量实验需要的具支试管的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的作用是 ,不断推拉注
7、射器的目的是 2016-2017 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 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冰雪融化 C钢铁生锈 D蜡烛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B 正确;C、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
8、学变化,故 C 错;D、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故选 B【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C、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正
9、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药品,故 A 错误;B、用试管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B 错误;C、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 左物右码”,需要垫相同大小的纸,故 C 错误;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D 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B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C能使带火星木条熄灭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体D
10、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PM2.5【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用于加热的仪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集气瓶不能加热进行解答;C、根据人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而冰水属于纯净物进行解答;D、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解答】解:A、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A 错误;B、试管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而量筒不能加热,故 B 错误;C、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
11、都不支持燃烧,故 C 正确;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常见气体的性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掌握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应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用
12、途及常见物质在氧气燃烧的现象、生成物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应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错误;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解有氧气,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结论不是现象,错误;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常见物质在氧气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5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清洗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2
13、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层薄沙A B C D【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液体药品的取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工业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根据催化剂的知识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知识分析;根据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用后不用清洗,故说法错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此说法正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而不是质量,故此说法错误;工
14、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故此说法错误;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薄层沙,以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故此说法正确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空气的组成以及铁丝燃烧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6符合如图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A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B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C生石灰+水熟石灰D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如图阴影部分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
15、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C、生石灰+水熟石灰,该反应符合“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D、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
16、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蜡烛(足量)在如下图 1 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 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解: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
17、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 A 错误;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 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 B 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所以不是化合反应,故 C 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蜡烛的燃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蜡烛燃烧的实质结合图示进行8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 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 50mL 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提示: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在 40就能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现象是先下降后上升;若集气瓶中无水,则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偏小;最终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了 70mL;该实验还可得出剩余气体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A B C 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根据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分析;白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则集气瓶内液面下降,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则液面上升;白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若集气瓶中无水,会使瓶内的气体溢出;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19、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解答】解: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而不是雾,故错误;在白磷开始燃烧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空气膨胀,压强增大,集气瓶中的水一部分被排出,液面下降;最后熄灭冷却至室温时,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液面上升,因此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故正确;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 a 体积的水,会使瓶内的气体溢出,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会大于理论值,故错误;集气瓶的容积为 150mL,在加入 50mL 水后剩余的容积为 100mL,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反应完全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 20mL,故错误;根据空气的主要
20、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可知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该实验的现象(水并没有充满整个集气瓶;过量的红磷不能在其中继续燃烧),可推断得出氮气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26 分)9下列物质中:海水;洁净的空气;过氧化氢溶液; 液氧;加碘食盐;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人呼出的气体;密闭容器内红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
21、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密闭容器内红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22、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10将暗紫色的固体 A 单独加热得到固体 B 和 C,同时得到无色气体 D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 D 的集气瓶内,木条能复燃将黑色固体 C 加入到另一种白色固体 E 中,混合加热也能得到 D把黑色固体 C 加入到一种无色液体 F 中,能在常温下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D,同时生成常温下为液体的 G固体 H 在气体 D 中燃烧会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I(1)请写出上述有关反应中涉及到的下列物质的名称:E 氯酸钾 F 过氧化氢 (2)请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表达式(文字、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皆可)AD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H 在 D
23、中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文字表达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解答】解: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 ABCDEFGHI 分别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
24、钾、过氧化氢、水、铁和四氧化三铁;(1)B 是锰酸钾,E 是氯酸钾, F 是过氧化氢故填: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2)反应 AD,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H 在 D 中燃烧,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1)氯酸钾;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1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该选用 A ,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试管口应放一
25、团棉花 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装置 C (2)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是 C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可以事先在集气瓶底装少量的水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请你从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的装置组合是 A 和 E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结合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26、,二氧化碳气体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解答(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该选用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装置 C(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选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理由是可以事先在集气瓶底装少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该选
27、用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故答案为:(1)A;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C;(2)C;(3)A 和 E【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如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1)测量实验需要的具支试管的 容积 (2)在干燥的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皮塞用小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有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皮塞中,根据酒精灯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
28、拉注射器(4)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步骤( 1)中测量实验需要的具支试管的 容积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气压 ,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使铜粉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 往具支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即该具支试管的容积;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氧气没有充分反应;【解答】解:往具支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即该具支试管的容积,故答案为:往具支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即该具支试管的容积为防止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应在具支试管上固定小气球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为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应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故答案为:防止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故答案为:容积; 缓冲气压; 使铜粉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等,要认真把握